《倚天屠龙记》中的道家思想,太极,佛道双修(长文)

《倚天屠龙记》中的道家思想,太极,佛道双修(长文)

首页角色扮演武当剑传更新时间:2024-05-06

《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的第三部,仍然延续射雕系列的主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一部比较重点地写了道家思想中的“太极”。不同于过往射雕的两部,这部小说除了人物际遇有变化以外,人物心性也在发生变化,符合太极两仪变化的思想。《倚天屠龙记》我个人认为是金庸先生创作武侠小说的转折点,此后创作的几部小说探讨问题深度,写作结构的复杂性,人物性格复杂程度都高于之前的小说。比如《天龙八部》的哲学思考,多主角叙事;《笑傲江湖》的人性描写,讽刺权谋;《鹿鼎记》的武学式微,反武侠等等。金庸先生作品暗藏的变化之道,也是我们痴迷其中的原因。

解读《倚天屠龙记》,以第24章《太极初传柔克刚》为分界线,前半部写江湖斗争,斗争都是阳谋;后半部写权斗,斗争都是阴谋。前半部九阳神功为主,突出阳字;后半部太极,阴阳调和。这是太极生两仪之道也。

*非我曲解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王宗岳《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因有:1,小说分两部分转变风格是阴阳。2,张无忌性格偏软属阴,周芷若性格阴沉属阴,濠州悔婚暗合阴阳不调。3,赵敏是蒙古女子,爱恨随意,英气勃勃。施展阴谋诡计阴,遇到张无忌则转变了心性,切合阴阳变化之道,与张无忌一起后,她未施展阴谋,暗合张无忌赵敏阴阳调和。


(一,人物的性格暗合太极)

张无忌,如果按照金庸老先生的说法(谣言)。张无忌是他的武侠世界里面武功第一的主角。张无忌武功庞杂:崆峒派七伤拳,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神功,太极拳及太极剑,圣火令神功。如果以武功的高强程度,功法的内外之合来说,他在金庸小说主角中确实是最强的。

张无忌性格的缺点是偏软的,偏偏各种际遇使之成为明教教主。中了寒毒,所以需要修炼《九阳神功》才能保命。得了《九阴真经》这样别人梦寐以求的武功,金庸先生没有安排他去修炼,皆因张无忌性格属阴,再修炼《九阴真经》就已经超脱小说的思想了,不得不服老先生的构思之缜密。乾坤一词亦源于《易经》,一指天地或阴阳两个对立面,或指乾卦和坤卦。因此张无忌悟得《乾坤大挪移》变化之道武功大成,亦是其悟得天地变化修心之道,为《太极拳》修炼埋下了伏笔。

我是武功第一人张无忌

*明教,即拜火教,摩尼教。性格偏软的张无忌不合适教主的原因其实已经很清楚,火是至阳。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是至寒之功,张无忌与玄冥二老纠葛不断,使用九阳神功抗衡打个平手。唯阴阳调和之太极拳方克玄冥神掌。玄冥二老鹤笔翁,鹿杖客,鹤鹿暗藏六合之意,也是道家风水之说。

*摩尼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摩尼声称自己是佛祖、琐罗亚斯德和耶稣的继承者,也是最后一位先知。唐武宗灭佛,摩尼教同样被打击,转为地下秘密宗教发展,同时吸收道家的思想和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明教信仰明尊,服色尚白,素食且忌酒。崇光明胜黑暗,故敢于造反,《水浒传》中的方腊即为明教起义。元朝末年又发起红巾军北伐,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把国号定为“大明”亦有红巾军其实是明教力量的原因。不过《倚天屠龙记》对朱元璋的描写确实有黑洪武皇帝之嫌,这是小说的一个污点。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

*天地会发源于福建,虽然与明教无直接联系,皆因明教在满清入关中原后更为隐秘。而且联系到福建当地信奉米勒佛,极有可能是一部分当地明教信众融入天地会。天地会在《鹿鼎记》中还会介绍,在此不表。

按之前的思路解读,这种柔软的性格与高强的武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年幼的时候,基本看到电视剧的最后我就看不下去了,心想这么厉害的大侠怎么这么窝囊?根本不符合心中大英雄,大侠的幻想。随着年长,对人生的思考更丰富才明白这是金庸老先生的故意为之。什么都占,什么都完美,那不是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

同样的反差也在张翠山殷素素身上。

张翠山是武当七侠里天资悟性最高的一个,侠义心肠,外号“银钩铁划”;殷素素行事阴狠,*人无数,就是一个魔女;两人与谢逊流落冰火岛,冰火亦为阴阳之道;张翠山与殷素素结合,一阳一阴;张翠山为了不连累武当,选择自*逃避,阴,殷素素刚烈殉夫,阳。道家的太极思想贯穿其中,诸君是否有去留意?

*小说原文:张翠山微觉惊讶,斜睨舟中游客,只见他青衫方巾,和自己一样,也作文士打扮......见舱中坐着个少年书生,方巾青衫,折扇轻摇,神态潇洒,原来那少女在这顷刻间又已换占了男装,一瞥之下,竟与张翠山形貌极其相似。

改编《倚天屠龙记》为电视剧,性格中的弱点塑造是张无忌这个角色成功的关键。武功展示非常的容易,技术活。性格中的变化却不太容易把握,而这种变化即阴阳之道,非要细心理解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个人更认为苏有朋更好地把握住了张无忌的神髓,当然,去点评一部武侠剧,肯定是其中有缺点,但是横向的对比,在意的是整体的效果,这也是《易经》的辩证法。

*马景涛的演技是无可挑剔的,他用比较夸张的方式来演绎人物性格,特别是人物情绪的变化,会用一种歇斯底里的方式入戏。这也让他有"咆哮帝"的外号!苏有朋则相当的温婉,如同隔壁家的小兄弟,萌新而且好欺负的那种。这两个人都符合张无忌的人设,虽然表演方式天差地别,但是都没有出戏。

周芷若其实是一个性格非常温婉但是刚强的女性,年幼的时候照顾中了玄冥神掌张无忌,是如同阳光一般温暖寒毒缠身的张无忌的。因为天资聪颖,灭绝师太对她期望甚高,但心地善良不善于城府,不合适成为一派掌门,于是灭绝师太各种循循诱导,纪晓芙的悲惨遭遇经常被她提及以示警戒!这种强扭性格造成了周芷若的性格不调。速成《九阴真经》正是暗喻周芷若变化之大,其实很危险的。

*周海媚肯定是最合适的周芷若,消瘦型的脸型,在演出温婉可人或者阴狠时都有优势。更何况她属于演技一流的那种演员。塑造最好的周芷若也是公认的。

这一剑的阴狠是周芷若性格阴暗面的一角。

赵敏这个角色性格其实与殷素素极像,同样是聪明任性,敢爱敢恨,行事果断凌厉的女子。她为了张无忌放弃郡主的地位,殷素素则为了张翠山放弃天鹰教的地位。殷素素与张翠山一同赴死,而赵敏为了张无忌也对波斯三使用出了拼命的三招。

*叶童的演技肯定是强过贾静雯的,但是贾静雯肯定更符合大众心里美女的定位。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贾静雯的。其实叶童也是个"咆哮姐",擅长用夸张的方法演绎人物心理的变化。如果真要选赵敏的演员,无疑最好的是,张敏。美貌而且英气勃勃,这才是蒙古姑娘的形象,多一丝温婉都不行。

张敏版赵敏

屠龙刀,倚天剑亦有阴阳之道,屠龙刀暗藏《武穆遗书》,是男权争夺天下之用,刀雄浑而且沉重;倚天剑暗藏《九阴真经》,剑锋且属于峨眉(皆为女弟子)。郭靖大侠黄蓉女侠,分别将屠龙刀传于长子郭破虏,倚天剑传于次女郭襄。男为阳,女为阴,屠龙为阳,倚天为阴,刀剑形于外为阴,秘籍藏于内为阳,真可谓太极无处不在!

此外,千叶先生与波斯明教圣女黛绮丝(金花婆婆)决战于寒潭,冰火对应阴阳。明教逍遥二仙左右使暗合两仪,两人性格亦正亦邪为阴阳调和;四大护法紫衫龙王(阳),金毛狮王(阳),白眉鹰王(阴),青翼蝠王(阴);五行旗五散人则为五行八卦之道。


(二,道家思想,太极,太极拳剑)

道家思想源自《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儒学亦源于《易经》,但道家思想反对儒学的“礼”“仁义”,主张无为而治。道家认为:“”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是世界的最高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老子》描述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思想包罗万象,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没有在长寿之道,五行八卦,风水之学做更多的描写。比较侧重的是太极的阴阳变化之道,这是诸君需要看明白的。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我们在文章之前探讨的阴阳皆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传》)”。

太极观念这种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

《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张三丰真人百岁之后创立了太极拳及太极剑,这也是比较普遍的看法,可也不乏争议,最早著文最有名的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也采用这篇拳论作为张三丰教张无忌的台词,实际是不对的。王宗岳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人,而按照小说发生的时代,有点超前了。流传至今,太极拳门类甚多,也不是本文的重点就不多做介绍。

此外,昆仑派有正两仪剑法;华山派有反两仪刀法。在武功路数上也是符合太极两仪变化的,可是为什么正反两仪的刀剑合并还是在光明顶败于张无忌之手呢?这个需要说明,正反两仪皆是外功招数,而太极拳是内外兼修。外功为阴,内劲为阳,一阴一阳则为拳。在这一点上,太极拳高正反两仪刀剑法一个层次。


(三,佛学,道家融合双修)

武当派掌门张三丰道人原出少林,得觉远大师授《九阳真经》残篇,以此开创武当派。因而张三丰是佛道双修。

*张三丰主张三教合一,认为:“古今有两教,无三教。奚有两教:曰正,曰邪。奚无三教?惟一惟道。一何以分?分何以三?盖自有孔、老、牟尼,乃至有孔、老、牟尼,虽至有孔、老、牟尼,仍非有孔、老、牟尼。孔、老、牟尼,皆古圣人。

我其实叫邋遢道人

但佛与道其实是格格不入的两种宗教哲学思想。其一,崇拜不同;其二,道家求生发之气,佛家苦集灭道;其三,道家立足于实,佛家讲求虚无;其四,因果论不同,道家承负,佛教轮回;其五,道家存天理人欲,佛家,存天理灭人欲;其六,道家修身炼金丹,佛家焚化取舍利。这里只是解析佛道之差别,但是很神奇的事情是佛道双修者却强行的去调和了这些矛盾,皆因道家本是万物生克变化之法,求变是道家不变的思想。

金庸先生写《倚天屠龙记》,有几个情节是佛家角色对道家角色的攻击,因该也是在寓意这段冲突历史吧。到了明代,虽然天子多信奉道教,但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出身佛教寺庙,因而佛教各宗都得以发展。道家修行者兼修佛家思想开始盛行:比如尊神,烧香等,明代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甚至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神仙系表,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原为道教鸿钧门下弟子,后创立西方教(即佛教)。

*历代佛道之争皆道落于下风,四次灭佛,佛教仍兴盛发展。据“中国通史”等资料记载“在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4年)”的四次灭佛运动,即称为佛教史上的“三武一宗”法难。

佛道之融合,实际上是不合。个人觉得正是道家太极的思想,使得佛道双修成为可能。中华文化本就是兼容并包的一个整体,佛道亦是阴阳开合之道,有无差异并不影响。


(四,刀光剑影的意境营造)

94版倚天屠龙记有两首主题曲,前半段黄霑演唱的《随遇而安》;后半段周华健的《刀剑如梦》;片尾曲《爱江山更爱美人》《两两相忘》也是很多人的记忆。不过我认为这些歌曲基本都流于表面,营造了一个刀光剑影的江湖恩怨世界,但对于小说思想并无太多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说,《天龙八部》97版的《难念的经》意境真是高出一截。

最经典的武侠曲目《刀剑如梦》

94版最值得称道的是引用了胡伟立大师为《太极张三丰》《醉拳》等电影做的配乐。这些音乐真的很符合太极的意境。

*部分BGM:

胡伟立《偷功》《温馨时刻》《市集》《太极拳》《返璞归真》《成长》《洗衣练功》《母与子》《初识太极》

武术设计。那个时代其实特技效果是受限,所以武打效果也是点到即止,有些招基本没过完就这样了,因该经费也是限制的。这是有些遗憾的地方!即使如此,我觉得那时的武术效果仍然可以超越新版翻拍的武术效果。

后记 倚天屠龙记的小说思想都是比较隐蔽的,因此此篇的解读还是比较粗浅的。如果你有一些其它的理解,请在评论区里沟通,我将逐一回复。祝各位阅者平安喜乐!金庸武侠剧琅琊榜第四名:94马景涛版《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第三,《笑傲江湖》第五,解读请在我主页往后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