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策划及单元测试题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策划及单元测试题

首页角色扮演万道凌云决更新时间:2024-04-27

一、单元篇目

《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二、教材简析

【单元解析】

本单元的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体裁多样,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文章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培养我们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我们摒弃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文章主旨

《皇帝的新装》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天上的街市》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丽的天上街市,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女娲造人》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对于人类起源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自命不凡的赫尔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最终又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切不可盲目随从、轻信流言、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一定要详察。

《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而另外一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写作特点

《皇帝的新装》1.线索明确,脉络清晰。2.运用了夸张和想象。3.讽刺手法的运用。

《天上的街市》1.联想自然,想象丰富。2.化用故事,寄托向往。

《女娲造人》1.想象丰富,贴近生活。2.语言清新,质朴生动。

《赫尔墨斯与雕像者》1.精巧的构思。2.绝妙的讽刺。

《蚊子与狮子》1.结构蓄势突转,情节曲折有致。2.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穿井得一人》故事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杞人忧天》运用对话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人文素养

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发挥想象,超越自我。

四、语文素养

1.阅读时,学会寻找关键词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五、单元教学建议

第1课时 《皇帝的新装》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徒生及童话的特点。

2.学会复述课文的方法。

3.理解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学习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学习难点】

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特点的的方法。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检查预习,掌握常识。

1.明作者。

2.知体裁。

3.识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这个童话故事。

2.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3.“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跳读课文,探究形象。

1.勾画出描写皇帝的语言、心理、动作等语句,并揣摩、分析:这是一个___的皇帝。

2.那些大臣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3.骗子为什么能得逞?由此可看出两个骗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2课时《皇帝的新装》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自觉抵制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2.理解童话的夸张和想象等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

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学习难点】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象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初步探究。

1.这是一个荒唐可笑的故事,同时又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骗子行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成人们都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

3.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2.有些人为什么要弄虚作假?怎样才能杜绝这种行为?

3.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拓展延伸,迁移训练。

骗子行骗后总是要逃之夭夭,当皇帝去大街游行时,如果两个骗子也混在人群中,他们之间将有一段怎样的小声而又得意的对话?发挥想象,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第3课时《天上的街市》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学习重点】

反复朗读,品味诗句,把握诗人情感。

【学习难点】

培养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环节】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泛读,把握诗歌节奏。

三、诵读,感知诗歌内容。

1.诗人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社会理想?

四、品读,探究诗人情感

1.探究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分别由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3)“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点”能否换成“亮”或“闪”?为什么?

2.探究第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3)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4)诗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定然是不甚宽广”“定然在天街闲游”中都用“定然”一词,有什么作用?

(5)“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一句中“朵”作为流星的量词,有什么妙处?

3.本诗中哪些部分是实写?哪些部分是想象?两者有什么关系?

4.在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五、延读,注重积累拓展。

朗读课后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说说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美读,提炼写作手法

1.联想自然,想象丰富。

2.化用故事,寄托向往。

第4课时《女娲造人》

【学习目标】

1.复述女娲造人的经过,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

2.品读语言,体会女娲看到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

3.了解这篇神话敬畏自然、感恩母亲的传统情怀。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2.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想象力。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作家作品

三、文体知识

三、整体感知

1.复述“女娲造人”这个故事。

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3.女娲用了几种方法创造出人类?

4.女娲是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四、问题探究

1.分析课文中描写女娲的语句,概括女娲这一人物形象。

2.课文中多次提到人类诞生之后称女娲为“妈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特殊含义?

3.“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作品中常用的话,在本文中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

4.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中《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课文中丰富和补充了哪几个情节?

5.作者是怎样塑造女娲这个形象的?

五、课堂小结

无论是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一串串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独特与美好。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色彩。

六、课后作业

发挥想象,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己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

第5课时《寓言四则》(《赫尔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学习目标】

1.揣摩、理解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

【重点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二、文体知识

寓言及其特点

三、作家作品

伊索及《伊索寓言》

四、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4.赫耳墨斯的雕像是什么价格?这则寓言有何寓意?

五、学习《蚊子和狮子》

1.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的形象。

3.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又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六、这两则寓言在结构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七、换个角度说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两则寓言的其他寓意。

八、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白送”之后,他的心情、神态是怎样的?又会说些什么来掩饰难堪和尴尬呢?

(2)狮子败给了一个无名小卒,你打算怎样去安慰他?狮子知道蚊子死在蜘蛛手上,会怎么想呢?

第6课时《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学习目标】

1.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把握故事情节,

3.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把握故事情节,感悟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

2.联系生活经验,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作家作品

吕不韦及《吕氏春秋》;列御寇及《列子》

三、学习《穿井得一人》

(一)读通课文

1.解决生字,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理清脉络,复述课文。

(二)读懂课文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是什么意思?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归纳主旨

四、学习《杞人忧天》

(一)读通课文

1.解决生字,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理清脉络,复述课文。

(二)读懂课文

1.杞人担忧天地崩坠忧到了什么程度?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请写出一个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

(三)归纳主旨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1.搜集中外的其他寓言,做成卡片与其他同学分享。
2.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或心得吗?试着将它们写成寓言故事。

第7课时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叫联想与想象,并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2.进行联想与想象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能围绕一个主题,把联想到的或新编织、想象的内容组成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片段。

【学习重点】

1.看到或听到某一事物,能迅速联想到与之相似或相反的事物。
2.受某一事物的触动,能迅速在头脑中编织、想象相关的图景,场面或故事。

【学习难点】

能围绕一个主题,把联想到的或新编织、想象的内容组成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文章。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巩固理解联想和想象的概念

二、【活动】回顾名作,明确想象手法

(一)学生朗读片段,提炼归纳想象的手法。

片段一:

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不妨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战胜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蚊子和狮子》 (拟人化)

片段二: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棗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皇帝的新装》 (夸张)

片段三: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女娲造人》 (神化变异)

片段四: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荔枝蜜》 (比喻、梦幻)

(二)通过以上四个片段让学生思考提炼归纳出常见的几种想象手法,老师补充以下的5、6、7点。因为这三点相对学生来说不是经常使用的手法,但又相对容易理解,所以老师作为补充,让学生对想象手法有更多的认识。

5.推测:根据现在的情况推测以后的发展。如补写故事,推测结局等等。例补写《皇帝的新装》故事。

6.时空转换:上天入地,穿越时空。如某些科幻电影、古代穿越剧等。

7.角色错位:假设你是某人或你变成了某人。如《假如我是市长》

三、【活动】创设情境 尝试片段写作

(一)由看到的“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先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头脑风暴,然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谈自己由“圆”想到的事物,并尽可能地形成一幅画面。

(二)由说到写,把通过“圆”想到的形成文字,试着写一段话,250字左右。

教师范例:

《红绿灯——生命之灯》

圆,让我想到了马路上的交通灯。红、绿、黄,三种颜色,组成了一组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这句话或许大家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了,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 因为闯红灯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在逐年上升。如果我们每个人能把交通灯挂在心里,生命就会多一重保障。

(三)将学生分成五大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作品,互评互改,然后推选出最佳代表作品,堂上欣赏,老师做补充点评。

(四)在具体写作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想要自然恰切。

2.想象要合情合理。

3.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五)送给学生一句“名言”,从而更加认识到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性。

没有想象力,一切官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法国·波德莱尔

四、【作业】圆梦十年 尽情畅想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

【学习目标】

1.接近文学,了解文学的内涵、内容、形式、特征。

2.讨论文学,尝试与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话,感悟文学作品“润物细无声”的美感。

3.参与文学,组织交流会、文学角、班刊等活动,丰富人生经验,提高生活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

参与文学,组织交流会、文学角、班刊等活动,丰富人生经验,提高生活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二、重点解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优秀的文学作品,描绘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赞颂人类社会中优美的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落后、丑恶的东西。阅读文学作品,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情感上受到感染,逐步具有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接受健康的审美教育,丰富人生经验,提高审美品位,让我们变得纯净、高贵而深刻。参加形式多样的文学兴趣小组活动,分享文学带给我们的诗意与美好,也分享成长的快乐。

三、读书写作交流会

(一)活动程序:

1.各个文学兴趣小组不定期开展读书和写作的交流活动。

2.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要发挥各小组的特点。如诗歌组用赛诗会的方式来组织写作交流,戏剧组用改编课本剧的方法来进行读书交流等。

3.全班定期举办文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交流会,小组展示,品评鉴赏,讨论交流,激发大家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活动范例:

为了响应学校提倡的组建我们自己的文学部落活动,七年级各班纷纷成立了文学兴趣小组。你所在的七(1)班也在积极地开展,你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参加了以下活动。下面是文学兴趣小组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

1.分设四个组别:如小说、诗歌、戏剧、科幻等,同学们自愿加入感兴趣的小组。

2.各个文学小组内不定期进行读书和交流活动,每次活动主题不定。

3.发挥各小组的特点,活动形式多样化,每次活动做好记载。

4.全班定期举办文学兴趣小组交流活动,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激发同学们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布置文学角

选择教室中的一角作为文学角,设立一个文学小书架和一块文学展示墙。文学角的设计要简洁、美观、大方,展示墙与书架要相协调,充分体现文学角的特色,使其成为教室中的一个小亮点,给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班上决定把教室的一角布置为文学角,请你出谋划策。

1.拟一条文学角标语:

2.文学角设计的总体要求:

简洁、美观、大方、协调,为教室增添一份雅致,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读书氛围。

3.文学角管理细则(三条即可)。

五、创立班刊

1.推选四五名同学组成班刊编辑部,确定班刊形式、栏目名称等,拟出一份班刊策划书,确定好班刊的整体框架。

2.班刊编辑部根据具体需要设立图画组、设计组、文字组、宣传组、综合组等,按策划书分配任务,各小组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3.各文学兴趣小组负责提供班刊的素材,主要由小组的活动成果组成。

“文学部落”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们不仅阅读了许多文学名著,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班主任陈老师的策划下,班上准备创立自己的班刊。

请你为班刊拟写一些栏目。

栏目示例:校园采风

拟定栏目:①文学辩论台;②文学新景观

六、活动小结

第9课时《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

【学习目标】

1.掌握精读与跳读的方法,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独特魅力。

2.领悟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

【重点难点】

掌握精读与跳读的方法;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独特魅力。

【教学环节】

一、疑问导入:万千思绪锦书来

由学生来信看了《西游记》影射剧,为什么还要读《西游记》原著这个问题导入。

二、出示目标:书山有路志为先

三、初读检测:七嘴八舌说西游

检测一下《西游记》阅读情况

四、细读品味:你言我语论文章

(一)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把影视剧《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和原著对比阅读,感受原著魅力!

(二)品读诗意语言,激发读者想象

请同学们比较阅读下面两个引文,说说你觉得哪种写法更精彩?并说说理由。

却说他师徒两个,策马前来,直至山门首观看,果然是一座寺院。但见那——

层层殿阁,迭迭廊房。三山门外,巍巍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红雾绕。两路松篁,一林桧柏。两路松篁,无年无纪自清幽;一林桧柏,有色有颜随傲丽。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一天傍晚时分,唐三藏坐在马背上,抬头遥望似乎不远处有一座寺院。他们加紧了赶路的步伐,到了寺院门口,他们刚想敲门进去,这时从寺院里走出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问他们道:“大师是从何方而来?”

——青少年版《西游记》第六回《袈裟祸起观音寺》

(三)跳读奇幻情节,感悟人生哲理

《西游记》是一篇长篇小说,要想领略它的魅力,在阅读中,我们要读“厚”细节,读“透”语言,还要读“薄”情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思考,挖掘作品内涵。

五、明确方法:踏踏实实读原著

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品读诗意语言,激发读者想象

跳读奇幻情节,感悟人生哲理

六、书写回信,照应开头

第10课时《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这四首诗。

2.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的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这四首诗。

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二、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有《陋室铭》《金陵五题》《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有《刘宾客集》存世。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以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现存诗作约九千三百首,数量之多居中国古代诗人之冠。他的诗篇多反映当时的政治得失、社会风气、民间疾苦。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严谨。代表作有《游山西村》《书愤》《示儿》等。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传世。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谭嗣同30岁前,因随父赴任而到处迁徙,也因此而游历天下,任侠交友,砺磨出卓尔不群的嶙嶙奇气。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害,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三、朗读指导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四、合作探究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秋词》这首诗明朗刚健,一反“悲秋”的文人常态,通过歌颂秋天的明丽,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前两句议论,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全新看法,气势不凡;后两句直接推出“证据”,写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以明丽的秋景将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夜雨寄北》这首诗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愁情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3.《十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这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也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4.《潼关》这首七绝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面展示了潼关独特的景象。诗歌形象鲜明,意境开阔,言辞激越,笔力遒劲,是歌咏潼关的名篇之一。诗中写山水,却是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诗人把山水写活了,读来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这首诗堪称诗人的个性象征,形象地再现了一位慷慨任侠、不囿于世俗观念的放达之士和一个决心与传统势力较量到底的改革者的形象。

(二)品读诗歌,句段赏析

1.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答案示例:“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

答案示例: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快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委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三)赏读诗歌,鉴赏评价

《秋词》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描绘了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鹤”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熔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隐含着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却又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

《夜雨寄北》首句以问答的形式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描绘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能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时空交错,虚实相生,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诗人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前两句集中在“思”字上,表现了诗人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后两句集中在“梦”字上,幻化出魂牵梦萦的情境,表达了诗人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心中的悲愤愈是强烈。当一位爱国者的理想只能在梦境中实现时,它反映出一个国家令人痛心的社会现实。

《潼关》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现,异峰突起,令人神往。第二句写马蹄声被秋风吹散,又显出古城的寂寥与辽远。第三句笔锋一转,不说黄河奔腾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峭拔,而说其桀骜不驯。少年诗人写活了眼前的山水,读来极具冲击力。

(四)诵读诗歌,归纳主题

《秋词》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夜雨寄北》诗人李商隐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无尽的思念,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有朝一日能和家人团聚的美好心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潼关》写诗人面对北方的壮山阔水,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四、课堂小结

平时要多积累古诗词,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去体会诗词的美,培养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五、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六、精品课文教学

20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品味诗句,把握诗人情感。

2.培养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夏夜乘凉的时候遥望满天星斗,星空总让我们感觉无比广阔和神秘,引发我们无数的遐想,那里流传过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有我们所熟悉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一定想知道,牛郎织女正在天上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跟着诗人郭沫若一起来遨游天上的街市吧。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三、文体知识

诗歌中的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技巧。诗人艾青在《诗论》中曾说:“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的类似的记忆;联想是经验与经验的呼应。”想象是指诗人凭借记忆进行回顾或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借助联想,可跨越时间与空间,增加诗歌内涵,丰富诗歌思想与情感。借助瑰丽想象,同样可构筑诗歌意蕴,同时还会触动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

四、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正确、清楚地自由朗读,老师作朗读指导。(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

五、整体感知

1.诗人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光明、美丽、富足、幸福、自由的世界。

2.《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社会理想?

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六、问题探究

1.探究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明确: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分别由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街灯联想到明星。明星联想到街灯。

(3)“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点”能否换成“亮”或“闪”?为什么?

明确:不能。“点”说明有点灯人,暗示天上的街市有幸福的人们在生活,换成“亮”则表达不确切。

2.探究第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明确:街市:繁荣、光明、富裕。

现实:荒凉、黑暗、贫穷。

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明确:街市:自由。

现实:不自由。

两者形成对比,抒发诗人的痛苦与悲愤及对自由的向往。

(3)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明确: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诗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定然是不甚宽广”“定然在天街闲游”中都用“定然”一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强调肯定,表现了诗人坚信天上街市的美好,反映了他对理想的执着。

(5)“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一句中“朵”作为流星的量词,有什么妙处?

明确:用“朵”更能突出流星的美丽,暗含流星像花的比喻。

3.本诗中哪些部分是实写?哪些部分是想象?两者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节是实写。后三节是想象。实写是为想象作准备的,想象是对实写的升华。

4.在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诗人由夜晚地上的街灯,产生联想,自然地想到了天上的明星,街灯与明星都是点状发光体,有类似之处。这样,巧妙地打开了一条从地上的街市到天上的街市的通道,接着神驰天空,尽情地想象天上街市的美景:有美丽的街市,再由街市想到天上的银河,并由银河想到两岸的牛郎织女,那闪光的流星,正是他们闲游时用来照明的灯笼。这样幻想成真,环环相扣。

七、写法鉴赏

1.联想自然,想象丰富。

诗歌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街灯和明星都数量多,都很明亮,联想显得很自然。写到天上的街市时,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不仅想到街市的美丽,而且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想到牛郎、织女在天上自由而幸福的生活,想象丰富而大胆,令人赞叹。

2.化用故事,寄托向往。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做了大胆的改造,把有情人被生生拆散、难以团圆的悲剧内容,改成了牛郎织女生活自由、幸福的新内容。这样的改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语言极具特色。

(1)朴素而富有表现力。如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再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写天河用“浅浅的”,却很合人们观察所见。写牛郎织女的生活,只说他们“骑着牛儿来往”“在天街闲游”“提着灯笼在走”,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却勾画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2)节奏和谐,富有音乐性。如果我们将这首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重音下加粗,韵脚字注上拼音,就可以发现,这首诗每节都是四行,每句都是三个节拍;每句句尾都是双音节词;偶句押韵,四句换韵。读起来节奏和谐优美,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性。

八、课堂小结

《天上的街市》是一曲清朗隽美的夜歌。诗作意境优美,不仅诗如图画,而且诗情深沉、画意含蕴。诗人憧憬天上的街市实际上就是憧憬未来自由、幸福的生活。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正是诗人浪漫主义的才情的体现。

九、拓展延伸

(一)下面是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朗读这些诗歌,说说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秋 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 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明确:“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故事中,两人为银河阻隔,一年只能相传一夕,从而成为夫妇(恋人)分离的象征。这里的几首诗词,都反用其意。两首唐诗以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传,反衬永无相传可能的寂寞、痛苦,秦观的词,则更推出新意,以“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等诗句,歌咏了爱情的热烈、坚贞、美好。

(二)积累有牛郎织女相关的诗句:

1.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

3.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七夕》)

(三)郭沫若改诗救少女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了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终于找到了,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了。郭老耐心开导她,对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头,郭老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这位长者一定是位有学问的首长。她把自己的心事都倾吐出来。郭老听了,挥笔写一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李真真仔细阅读,请郭老为这副对联签上名。待郭老写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后,姑娘才惊喜地知道眼前这位首长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啊!她激动地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李真真还大着胆子写了一首诗作谢郭老云: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十、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天上的街市》。

2.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到写些什么?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个片段。

示例:叶儿如彩蝶般在空中翻飞着,自由、洒脱;又如身怀绝技的芭蕾舞者,轻盈地旋转,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新鲜感,最后坦然地落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满载着幸福、满足。在如血残阳的照耀下,老树,还有落叶,都形成了一道凄美的风景。

【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满分70分;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头衔(xián) 闪烁(shuò) 缥缈(miǎo) 澄澈(dèng)

B.女娲(wā) 御聘(qìn) 溉汲(gài) 陛下(bì)

C.踪迹(zōng) 疲倦(juàn) 绵延(yǎn) 掺和(chān)

D.庇护(bì) 较量(jiào) 称职(chèn) 狡猾(j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爱慕虚荣 缥渺 御聘 头衔

B.神通广大 气慨 笼罩 凯歌

C.杞人忧天 炫耀 蓬勃 暴燥

D.眉开眼笑 勋章 精致 掺和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他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各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D.在中国科学院年度工作会议上,科学工作者们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B.《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诗人郭沫若,他的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C.《女娲造人》中的女娲既是神,有非凡的能力;又有人的心理、情感、生活体验。

D.《伊索寓言》记载了古希腊罗马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

5.按要求默写。(6分)

(1)远远的街灯明了, 。天上的明星现了,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 ,巴山夜雨涨秋池,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秋词(其一)》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

6.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分)

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文中的这兵器指的是太上老君的法宝金钢琢,它后来又落在哪一个妖魔的手中,给孙悟空制造了许多麻烦?( )

A.红孩儿 B.白骨精 C.独角兕大王 D.金角大王

二、古诗文鉴赏(2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寄北”是因为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

B.“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绵绵。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它所创设的是一个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情景。

D.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归期的问与答,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时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8.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诗中“僵”“孤”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愿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10分)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身亡所寄_____

(2)亦不能有所中伤_____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何评价这位杞人“忧天”的行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14~17题。(13分)

①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②“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③“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④“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⑤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⑥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⑦“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14.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①段中写道:“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皇上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孩子为什么会说真话?这给我们什么启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⑤段描写那些托后裙的内臣们的形象。请你想象一下,他们从东摸西摸到托着空气开步走,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以他们的口吻把你的想象写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18~21题。(13分)

①在一个很大很大的山谷边上有座大山,山上有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有许多条泉水在山腰上汇成一条山溪,从山上直泻而下形成了美丽的瀑布。溪水灌溉着树木,树木长得越来越好。山下有一片片草地,草地上有各种各样的鲜花,有红的、黄的、紫的,非常美丽。大山、树和泉水们是好朋友,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不久,人们发现了这个地方,觉得很美丽。于是这里成了一个风景区,大家喜欢到这儿来玩,都说:“这座山真美!”

②慢慢地,大山骄傲了。有一天,夏风抚摸着岩石,发出吱吱的响声。大山说:“树啊,你走吧。人们喜欢我,赞美我,不喜欢你。而你呢,你依靠我生存,你是寄生虫!你还是走吧!”

③树听了很生气:“我走了的话,你会变矮、变丑,失去常态。”

④大山却说:“不会,我仍然会像往常那样高大,那样美丽。走吧!不用多说。”

⑤山上没有了树,少了飒飒的笑语声,少了鸟儿的嬉戏声,慢慢地游人也少了,大山暗暗叹息。其实,他不知道,更大的悲剧还在后面呢。一天,一场大雨过后,山洪暴发了。因为没有树来保持水土,大量的土壤被带走了,绿色的草地、鲜艳的野花也没有了。山上从此变得荒凉了,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大山后悔了,他对小溪说:“我真不该赶走树。现在,游人们都不来了,多冷清啊!你说怎么办呢?”小溪只是摇头,他也没有办法啊!于是大山天天流泪,恳求上天帮他把树请回来。这一切感动了春姑娘。第二年春天,她劝回了树,大山又披上了绿装,游人又多了,小溪又欢唱起来。

⑥过了些日子,大山又骄傲起来,他以为只要有他和树就行了,便大声向小溪嚷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只知道一天天地流呀流呀。如果没有树,我早就被你冲得乱七八糟。而且你十分软弱,人们把你倒进什么样的桶,你就变成什么形状,一点儿主见也没有,你走吧。”

⑦小溪听了后,非常伤心地说:“没有我,你会干枯的。”

⑧大山还是不听劝告,赶走了小溪。

⑨后来,大山觉得越来越不对劲儿:大地枯裂了,树叶黄了、落了,花凋谢了,到处一片凄凉景象。他实在受不了,忙对树说:“树啊,我又错了,我们离开了水,真的是不能活下去了。”树无力地点点头。大山只好向上天乞求,太阳公公看见了,叹了口气。他把水变成水蒸气,又把水蒸气变成雨滴落下来。下雨了,大雨滋润了土地,树木活了,大地又有了生机。大山恢复了常态,游人们又来到了这美丽的地方。

⑩从此以后,大山再也不骄傲了,因为他已经懂得了:世界不是一个人创造的,轻视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对的。

18.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大山“后悔”的原因何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大山为什么“再也不骄傲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环保”的角度,谈一谈你从本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答案)

1.D【解析】A.“澄”应读“chéng”;B.“聘”应读“pìn”;C.“延”应读“yán”;

2.D【解析】A项“渺”应为“缈”;B项“慨”应为“概”;C项“燥”应为“躁”。

3.C【解析】A项“不可救药”指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B项“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D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4.B【解析】郭沫若的诗集是《女神》《星空》等,《繁星》《春水》是冰心的诗集。

5.(1)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2)君问归期未有期 何当共剪西窗烛 (3)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6.(3分)C【解析】出自《西游记》第五十至五十二回:独角兕大王本是太上老君坐骑青牛,趁牛童打瞌睡,偷走老君的宝贝金钢琢下界为妖。

7.D

8.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着来日重逢,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寂。

9.“僵”“孤”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

10.抒发了诗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愿望。

11.(1)无,没有(2)伤害(每空1分)

12.(1)天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2)那个杞国人释然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也很高兴。(每小题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第(1)句中,“积气”意为“聚积的气体”;第(2)句中,“舍”同“释”,是“解除、消除”之意。

13.示例1:杞人“忧天”的行为缺乏根据,属于不必要的担忧。 示例2:杞人“忧天”的行为,表现了古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人物行为。“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担忧也表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关注与思考,体现出一种探索的精神和忧患的意识。

14.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最后被一个小孩子揭穿了真相。【解析】阅读选段,概括出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15.皇上在镜子面前转身扭腰,是装出欣赏自己的新衣服的样子,以便掩饰自己看不到新装的事实。这表现了他虚伪、愚蠢而又荒唐的性格特点。【解析】要结合文章进行分析,注意对动作描写及其作用的把握。

16.小孩子天真单纯,无私无欲,所以讲真话。这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天真单纯的童心,才能做到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解析】作者让小孩子说真话,是为了表现小孩子的天真。结合生活实际谈怎样做人。

17.示例:我怎么看不见新衣呢?难道我就那么愚蠢?且不管他,说不定我能摸着后裙呢!哎呀,这后裙到底在哪里呢?难道我真的不称职,或许根本没有那件新衣?管他呢,我就装着拾起后裙吧,那些愚蠢而不称职的家伙是看不出我在装的。好了,皇帝要走了,看样子我是真的拾起后裙了。就是没有,我也要装到底,不能让别人看出什么破绽来。

18.世界不是一个人创造的,轻视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对的(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破坏一方面,就会损坏自然环境)。【解析】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可选取文章最后一句话作为本文的主题,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19.山变得荒凉,大山被人们遗忘。

20.因为他已经懂得了:世界不是一个人创造的,轻视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对的。人和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21.示例: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生态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如:乱砍滥伐将毁坏森林生态系统,将会影响气候和人类的生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