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左右我国历史走向的千年古城,如何再凭自身历史标签左右未来?

曾左右我国历史走向的千年古城,如何再凭自身历史标签左右未来?

首页角色扮演王都妖奇谭更新时间:2024-06-05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现存千年古城三百多处、千年古县八百多个、千年古镇及古村落达数千个。

然而进入新时代以来,由于历史遗留的破坏及当地对自身历史认识不清等原因,大量千年古城、古镇不是陷入了盲目开发中、就是在千年时光里日渐陷入无闻,与其昔日的辉煌渐行渐远。

这些千年古城或古镇之所以能历经千年(或以上)薪火相传,自是有着其固有的历史标签;这就好比今日我们对城市的定位一样:某地是交通枢纽、某地是商贸枢纽......

一旦脱离了曾有的历史标签盲目定位,就好比将文弱秀才派驻到边疆、令粗莽将军去管理地方经济一样。

历史标签的分类与区域定位

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城邑的形成基本可归结为三类成因:一是作为地方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中心、二是作为交通商贸要地、三是作为兵家要地。

第一类具有很强的行政主观性、在选址上通常都经过了通盘考虑,基本都能自然地延续着千年以上的生命力;第二类,则比较容易受到交通方式的变迁产生一定影响,如果自身没有与时俱进则很快会走向没落;第三类就较容易受战争与政治格局的影响不知何去何从,为目前最常见的“找不着北”的千年古城类型。

盲目开发及走向没落,成了当代古城(邑)的两大极端

古时候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中心选址多从“天下之中”来考虑,所谓的天下就是自己掌管着的那片“天”、即权力所覆盖的地域范围(诸侯除外);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变化,相关的行政中心地也会出现调整,目的是不断匹配着那个“中”字——虽然有时候是被动的调整。

比如西周时候,虽然从卜卦上算出洛阳才是“九州之中”,但从当时的疆域中心看,关中的丰镐一带才是周天子所居的“天下之中”,于是周都就从岐周迁到了关中,开启了关中地区数千年的王都历史。

自周到唐的一千多年间,历代天子的京畿戍卫覆盖范围一直就以关中(咸阳一带)和三河地域(洛阳一带)为核心,其他疆域多以诸侯和郡治、方镇的形式去管理了,这也是汉唐末年都发生了地方权力割据的原因。

只有那些历代的“王都之地”受到了眷顾

以这三类标签来分类,历史上每一个重要城市很容易就能看出其鲜明的成因与定位:比如汉中、襄阳地区等就是以兵家要地而存在,徐州、武汉等就因“通衢之地”而兴起,西安、洛阳、南京等地一直不是作为首都就是作为陪都而存在,为历来的古都地域。

曾左右过我国历史走向的千年古城今昔

在历史上,汉中作为连结关中与蜀中地区的重要隘口,曾在上千年间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兵家要地角色。汉中的兵家地位一直与巴蜀局势息息相关,巴蜀太平,它就安居幕后;一旦巴蜀重燃战火,它就成了首当其冲的要地。

与汉中一脉相牵的还有宝鸡(古时的陈仓),这两处千年古城的百姓其实一直都很纠结:一打仗就受到重视,与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破坏;一旦没有战争,两地的战略地位就好比”马放南山“的老马、没有哪位古代统治者会认真看待。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奇怪状况呢?须知道的是,”兵家要地“的存在意义是因其”交通闭塞、地形险要“。

位置偏僻、地势险恶,是当代许多“兵家要地”的共同宿命

在战争时期,这些因素就属于”地利“,但在和平时期,这样的”地利“就成了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元凶。古时没有更好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去改进这一点,历代统治者就只好“敬而远之”了。

仅汉武帝时期曾特意修建了褒斜道,其修建初衷还不是出于疏导交通、而是作为发展褒斜漕运的配套工程,只是其通漕的计划最后泡汤了!(《史记·河渠书》: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基于这样的千年桎梏,解放后我国第一时间就举倾国之力修建了“宝成铁路”(1952-1956),这才一举破除了汉中、宝鸡两地在交通地理上的尴尬地位。

宝成铁路通车仪式

在建国初期,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也相继建成,因为这些地区作为历史上的南北分水岭,都曾多次左右着我国的历史走向:无论是因地形险要或交通重衢而成为争夺焦点,不彻底改变这几千年的交通地理现状,就无法迎来真正的融合局面。

比如武汉,自三国、南宋以来,围绕着荆襄地区的战火长期不断,那都是因为襄阳与荆州一北一南扼守着那片“江陵三角洲”。如果在长江上打通三角洲东部(武汉)的天然屏障,襄阳与荆州的战略压力自然就会被分流。

不过,武汉因铁路和航运作为“九省通衢”在近代崛起后,襄阳与荆州却感受到了千多年来首次的落寞:到底谁在历史上的资历最老呀?

长江之上,古人办不到的事情今天都实现了

南京同样如此。历史上“隋灭南陈、南宋偏安、靖难之役”等左右着历史走向的大事都围绕着南京的长江天险而发生(最典型的当属1949年的渡江战役),一旦南京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这样的天险自然就不复存在。

极考验智慧的历史标签重塑与更新

由以上事例可见,作为最新的大一统国家,我国在解放后一直不遗余力修复和重塑的正是众多千年古城“与生俱来”的历史标签。

通过大量伟大工程,“兵家要地、南北天险”之类历史标签逐渐成为了历史,这也带来了各地千年古城在新时代中的“重新洗牌”。

国家在疆域大盘上的“重塑”之举自然是出于全面融合南北的考虑,这些千年古城剩下的自我更新则要靠自己了!这就好比一个古代王爷,上头都已拿掉了你的封号,继续在日常行为上“以王爷自居”就是一种冥顽不灵。

这样的比喻本很好理解,不过放到现实上,各地却未必能做到了,大家不妨留意一下,今日还有多少“千年古城”依旧打着从前的旗号在自怨自艾、在责怪国家剥夺了它们“与生俱来”的战略地位?

不少古城的先天优势反成了当代的劣势

其实,“千年古城”本就有着自己的先天优势和劣势,最明显的劣势当属那个“古”字:城市硬件老化、交通配套落后,虽有着千年历史、但那样的历史在今日就都成了经济发展的“累赘”。

如何利用好这些历史标签、对它们进行更新与重新定位,就成了今日各地首要的发展议题,这一点无疑是极考验地方管理智慧的。

利用“千年古城”的优势开发旅游业,是目前几乎所有城市都会做的事情。但现实中,人们感受到的多是“在古代建筑中卖着当代商品”,这早已成了我国各地千篇一律的模式,难道这就是千年古城“应有的”千篇一律面孔?

在这样的商业面孔下,各地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建筑物前通常都会悬挂着当代的商业招牌、拉着无数蛛网般的电线,让到访的游客们恨得咬牙切齿、可又往往不甘心地留下了“到此一游”的纪念。

当这样的纪念资讯通过网络广为传播后,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各地自身的旅游形象。

当代古城“千城一面”的态势

“千年古城”自然也不会仅局限于旅游业,比如广州这样极端发达的综合性都市,谁又会否认它的“两千年历史名城”定义呢?现有的“千年古城”其实分两大类:一类是仅存千年的历史沿革、另一类是现存大量古文物和古建筑。对仅剩历史沿革的地方来说,其实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才是其真正的优势资源,无从生有去大量重建那些所谓的复古建筑,最后都成了劳民伤财、贻笑大方之举。

历史标签就是今日古城的个性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是各地历史标签上去之不掉的精神内核,无论进行如何的重塑与定位,地方人文文化始终都是必须发扬光大的。

人们常说北方人“粗放”、江南人“精致”、南方人“务实:,这就是区域文化带来的精神内核、俗称的”城市个性“。

不同区域的固有标签印象不可乱入乱套

根据这样的个性定义,假如在南方发展江南那样的”精致文化“、在北方搞南方那样的集贸性集散市场,这注定都会是失败的;再诸如,岭南古镇里的水乡本身就具有自身特色,再冠以“广东乌镇、广东周庄”之类定位,只会更显得不伦不类。

通过历史文献和早期的影视资料,人们得知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凤凰古城等都保留着千年前的韵味,于是这些千年古城的”历史标签“随之传遍全国。然而今日的相关管理者却一直致力于”重塑“着这样的历史标签、试图将这些千年古城打造成另一番模样,这就好比受人欢迎的某女影星整了容:人还是那个人、名字还是那个名字,但她带给人们的固有标签形象就都没了。

那么,对于那些曾左右我国历史走向的千年古城来说,怎样的历史标签才能保持着自己的个性文化?

古代大量沿江沿海城市因水路而兴

比如,今日的汉中、襄阳、荆州等地已不再是”兵家要地“,因而这样的历史标签就亟需更新:假如”兵家要地“的成因在于闭塞的交通,就需要大力消除一切交通方面带来的负面因素;”通衢要地“因水路而兴、因水路而衰,今日则要依托水路布局进行转型。

看看上海搞洋山港、广州开发南沙港就知道其长远用意了,因为无论是”黄浦“还是”黄埔“,早晚也会因饱和或产业重心的转移等因素面临“黄了”的局面;而港口文化,则是这两地均无法割舍的历史标签。

这样的转型和布局范例,确实是很值得许多千年古城去参详的。

南沙港:广州二千年来首现的港口布局转移

对许多千年古城来说,“空降管理者”往往能带来新思路、却不一定熟悉地方固有的历史文化;由当地人“自治”却容易带来管理思维的僵化;如何平衡这两者的矛盾,一直是如今各地古城发展的难题。

风景因其多样性显得瑰丽、人因不同样貌性格缔造出多元化社会、城市也因不同的历史标签和个性文化各有其位;依我看,“尊重历史”就是所有千年古城在管理和发展上必须遵从的共同原则。

管理者可以不熟悉历史、但必须“尊重历史”;有些地方大搞什么故里文化,甚至连神仙人物的“故里”都搬出来了,这得是多大的历史无知呀!

“亮化泛滥、千城一面”何时休?

“千年古城三百处、千年古县八百个”,这本是很值得国人自豪的一件事;但愿通过历史标签的重塑、当这些古城不再显得“千城一面”时,那才真正是它们再度左右未来的真正契机!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