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盘中暗谜一寻找菩提祖师

打破盘中暗谜一寻找菩提祖师

首页角色扮演问道长生路更新时间:2024-05-09

《西游记》的最大悬疑,就是菩提祖师的去向。这个精通儒释道,神通广大,法力高强的顶级高手,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盘中暗谜。

顺着作者留下的蛛丝马迹,谜底将会逐步显现。

孙悟空曾三次提到自己的师承。

第一次,在原著第2回,孙悟空拜师学艺回到花果山,当他卖弄神通打死水脏洞混世魔王之后,众猴问道:“大王去到那方,不意学得这般手段。”悟空道:

“我当年别汝等,随波逐流,飘过东洋大海,径至南赡部洲,学成人像。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贺洲地界,访问多时,幸遇一老祖,传了我与天同寿的真功果,不死长生的大法门。”

第二次说出自己的师承,是在第17回,孙悟空脱离了五百年的苦厄,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时,与黑熊精打斗时说:

“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

第三次道出师承,是在第67回,孙悟空告诉了一个凡人老者。行者笑道:

“祖居东胜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身拜灵台方寸祖,学成武艺甚全周”。

虽有这三次自报家门,孙悟空仍恪守了对学艺成功被逐出师门时的告诫,不敢说出师父的名讳。所以,在《西游记》原著中,从字面上找不到菩提祖师以后的踪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联系一下《封神演义》中对“准提道人”的描述。  

《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

文殊广法天尊听得脑後有人叫曰:“道兄剑下留人!”广法天尊回顾,认不得此人是谁;头挽双髻,身穿道袍,面黄微须,道人曰:“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曰称:“道友何处来,有甚事见谕?”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

  比对一下与《封神演义》成书年代接近的《西游记》,它在第一回,描写悟空拜师时看到的菩提老祖: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通过两家脸谱化的比对,我们容易得出这样的结果:菩提老祖是准提道人。

同理,也得出了如来佛祖是接引道人的结论。

接下来,我们还发现:

菩提略一思索,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 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 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 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联系一下孙悟空的两位师弟,猪悟能、沙悟净,他们也是悟字辈,他们的名字是谁起的?观音菩萨。

观音是代替唐僧收徒,故应按照唐僧的门派世系来排序。观音和唐僧的关系如何,如何会代他收徒,在这第8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有诗为证。

诗曰: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传道有方成是语,说明无信也虚传。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

这是取经故事的画外音,与情节无关,是作者的感叹。感叹什么?愿倾肝胆寻相识。不仅相识,而且还值得倾肝胆。

再看悟空遇到观音时的对话: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

“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

菩萨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

大圣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孙悟空。”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这等也不消叮嘱,我去也。”

这里需注意:入我佛门,再修正果,与他相合。也就是说,以前孙悟空向须菩提学习时还没有入佛门,即须菩提还没有拜如来为师,那时须菩提还属于印度佛家说的六师外道,即《封神演义》中所说的西方教。释迦牟尼如来还没有成佛,还未修成丈六金身,还没有开山弘法,故而孙悟空去西牛贺洲访道时并没有直接投奔于大名鼎鼎的佛祖门下。

或许有人会问,当年老猿猴讲:“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可见他们是知道佛的。确实如此,但这里讲的佛并不是指释迦牟尼佛,而是指佛这个果位,或者说是职务,称号。

有只有如此,下面的描述才恰当自然。

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这些可全是西方教的景象。

佛家的词汇也是在对西方教吸收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菩提老祖如此厉害,但在儒释道三家中都没能达到巅峰,既不能超越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至圣先师孔子,也不能超越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太上老君,没奈何等到遇到诸相非相的释迦牟尼时只能拜师学习了。

再来看,孙悟空后来被翻掌扣押于五行山的章节。孙悟空并不认识释迦牟尼,所以怒气昂昂,厉声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他压根儿就不认得这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祖。

为什么说菩提祖师是须菩提?因为书中明示。

书中明明白白写着:

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

原著中,作者明白无误的告诉大家,菩提祖师是须菩提,就是那个在《金刚经》上同释迦牟尼佛辩法的那个须菩提。这是点晴之笔,不可视而不见,更不能被误导。

今天,我就告诉各位这盘中暗谜谜底:唐僧。

对,就是那个唐玄奘,孙悟空的第二个师傅,小名叫江流儿的那位。

具体论证如下:

首先来看菩提祖师是谁?

几百年来,多少人批注删改《西游记》,都是认可这一点的。所以,才能保存下这点睛之笔。

经过以上分析比对,菩提老祖就是须菩提尊者,他的前世是准提道人,这一世化为须菩提助佛宣化,来世化为取经人宣扬佛法,并在下世通过继续修行证得佛果。

当然,《西游记》里让他做了十世好人,九死一生,死了九次。最后一世才是唐玄奘。

是唐僧,唐玄奘吗?他们的脸谱好像比对不上呀?这是选择性遗忘。那就让我们再回到 《西游记》第12回,重温《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中的描写:

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诚为如来佛子,你看他:

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朗朗明珠上下排,层层金线穿前后。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铺绮绣。八宝妆花缚钮丝,金环束领攀绒扣。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玄奘法师大有缘,现前此物堪承受。浑如极乐活罗汉,赛过西方真觉秀。锡杖叮噹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再看百姓的反应: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胜似菩提无诈谬。写的多么的直接了当,唐僧就是菩提祖师,毫无诈谬,货真价实。

到这儿,如果还需论证,就再看其师承谱系,前面说过,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通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这里可以推出须菩提应该是“颖”辈,须菩提有颖吗?有。因为须上才有颖,颖不能离开须,浑然一体。只是不明说而已。

下面再看一下佐证。

在第64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中,

长老闻言,慨然不惧,即对众言曰:“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至德妙道,渺漠希夷,六根六识,遂可扫除。菩提者,不死不生,无余无欠,空色包罗,圣凡俱遣。访真了元始钳锤,悟实了牟尼手段。发挥象罔,踏碎涅槃。必须觉中觉了悟中悟,一点灵光全保护。放开烈焰照婆娑,法界纵横独显露。至幽微,更守固,玄关口说谁人度?我本元修大觉禅,有缘有志方记悟。”

这一段论述很精彩,讲到了菩提。算是一种对前文的应和。

再看《西游记》第98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

他们三人,也一齐声相和。撑着船,不一时稳稳当当的过了凌云仙渡。三藏才转身,轻轻的跳上彼岸。有诗为证,诗曰: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

你看,广大智慧,这已是他们门派世系排行的前四辈,在这里作者又一次作了暗示。

到这里,因该能够得出菩提祖师是唐僧的结论了。

问题又来了,书中明说唐僧是金蝉子,是佛祖的第二个弟子。

金蝉子是金蝉脱壳的意思,意为唐僧一次次转世时真灵不灭。另外,金蝉子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菩提子,菩提祖师是别人的尊称,在老师那里只能叫小名一一金蝉子。《心经》中舍利弗就被称为舍利子。

至于说须菩提是第二个弟子。是,也不是。按照《法华经.信解品》来看,慧命须菩提确实是仅次于舍利弗的大弟子被提到并授记作佛。而按照释迦牟尼的收徒顺序,就不是了。也就是说,按资历不是,按地位应该是。

再回到《西游记》看,说唐僧是如来第二个徒弟的是镇元子,第24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有这段内容,原文如下:

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还有一处,也有类似的话,第100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的最后受职:

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看出区别了没,镇元子称唐僧为如来佛第二个徒弟,如来却称其为我之二徒。有区别吗?有。第二个就是第二个,不会发生歧义。二徒却至少有以下三种解释。

一种是第二个徒弟。

第二种解释是叛离师门或另外投师学艺的人,如同贰臣或三姓家奴的用法。

第三种是指女徒弟,称女僧人为二僧,现在还是这种叫法。

佛祖如来的话一语多义,难可测度。

已经到解谜的最后阶段了,却给了这样一个三叉选择。如何取舍?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来的第二个徒弟是个女徒弟,并且,这个徒弟学了一段时间后,又去向其他门派学习了,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

真的如此,这三种意思就自恰了,一切都自然而然。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后,我们再来看《西游记》的体例,就不会觉得先写了一段猴戏,再突兀的去写唐僧取经的不连贯。而是一出场,主角就出彩了。我们看明清那些公案体小说,也多是这种体例。

并且,有了这样的结论,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八十一难"为何把金蝉遭贬作为第一难,为何正讲唐僧受难,又忽然穿插进孙悟空的打斗。因为,从一开始孙悟空就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所谓“打破顽空须悟空”,就是这个意思。

故而说,菩提祖师是后世的唐僧无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