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瓷为祭祀礼器,从上古时代已经开始。
《左氏 春秋》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对于掌握全国社会资源的统治阶级而言,最重要的只有两件事:祭祀和战争。
拜祭天地、祭祖、祭圣贤,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祭祀类别,是中国古代观念中最基本的三要素,即天、地、人。将天、地、人合而为一,称之为道,是中国独特的信仰体系。
《礼记·曲礼》中记载“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
古人把祭祀看做一种庄严的礼仪制度,礼器为拜天地神的物品具有优先性,养器指的是日常生活的器物。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300-771)祖丁鼎
高85.5公分,口径59.4公分,重94.65公斤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西周蟠虺纹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进入秦汉时期,礼崩乐坏,青铜礼器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藏礼于器”的传统却一直绵延到今天不断。
到了北宋时期,皇室为巩固统治之需,倡导复古三代礼制,诏令工匠仿照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铸就新庙堂祭器。
宋徽宗下诏官方编撰《宣和博古图》,收录了从商至唐的青铜器839件。
《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录》,图中所示为明万历十六年泊如斋刊本
随着宋室南迁,祖上留下的礼器尽毁于金兵之手。
然而帝王家为了巩固统治,对青铜器所代表的“礼乐文化”仍旧谜之执着坚守。
然金石不足,不得不转用瓷器仿照青铜器造型,来制作祭祀礼器。
在明清时期也遵循了以瓷器来制作祭祀用器,其器型分为实用器和礼器。
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年定,祭器皆用瓷。”
《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解。”
圜丘即天坛,是祭天之所;方丘即地坛,是祭地之所;而日坛、月坛顾名思义就是祭日、月之所。
现在的北京城中,依然保留了当年明清皇帝们祭祀天、地、日、月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祭天是古代天子祭祀的头等大事。
“圜丘青色”,天坛的琉璃瓦也是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蓝色。
明清祭天规定的瓷器,是一种纯色的“宝石蓝”釉,称为“霁蓝”或“祭蓝”。
明宣德祭蓝釉暗花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
故宫博物院藏
明嘉靖霁青茶钟
台北故宫藏
清乾隆,御制蓝釉供器(豆两件、簠一件)
黄瓷是祭地的专用之色,唐代以后的帝王们,一直“霸占”着黄色的使用权,全国禁止私造黄瓷,如有犯罪凌迟处死。
明弘治黄釉金彩牺耳罐-北京故宫
明晚期 娇黄锥拱兽面纹鼎
清乾隆黄釉仿古铜纹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祭祀日神所用的瓷器为红色,称为“霁红”或“祭红”,红色如同太阳与火一般,是至刚至阳的代表。
“霁红”,在宣德时称为“宝石红”,被誉为千窑一宝。
晚明项元汴在《历代名瓷图谱》中记载:“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
明洪武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 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明洪武,高14cm,口径14.6cm,足径4.8cm
明宣德 宝石红(霁红)釉僧帽壶
通盖高19.2公分,口径长16.1公分,口径宽11.2公分,足径7.6公分,深16.6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祭红釉碗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祭月用的是白色瓷器,这类白釉瓷接近于玉质的白,白净盈润,温润如玉之感。
人们对定窑白、枢府白、甜白、德化白的高贵特质所痴迷,认为是月神的化身。
清乾隆青白釉簋 台北故宫藏
明永乐 甜白釉爵 成交价:158万 港币
清乾隆白釉瓷簠
台北故宫藏
据乾隆《皇朝礼器图式》记载,仿古铜器瓷质礼器造型主要有尊、爵、盏、豆、登、簋、铏、炉、鼎、觚、瓶等等,釉色可用黄、白、赤、青、月白釉等,丰富而多彩。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制不仅体现在皇室内廷中,也体现在民间的日常生活中。
颜色釉瓷作为祭器,体现着古时帝王对天地、神明与权力的重视,也见证了帝王的荣耀与虔诚。
专注自己的收藏道路,一起发掘更多精彩!
作者:收藏友道,古瓷字画艺术经纪人,专业为藏家打造顶级收藏序列
对古玩有兴趣的话继续去(华 人 收 藏 圈)探索古玩艺术的精髓和魅力吧!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