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是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的一个沿海低地国家,东与德国接壤,北与荷兰比邻,南与法国交界,东南与卢森堡毗连,西临北海与英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66.5公里。全国面积2/3为丘陵和平坦低地,全境分为西北部沿海佛兰德伦平原、中部丘陵、东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点海拔694米,主要河流有马斯河和埃斯考河,属海洋温带阔叶林气候,四季明显。
比利时国土面积30528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比利时的人口约为1143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比利时的GDP总量约为5296.07亿美元,人均约46117美元。比利时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北约总部驻地,因此有欧洲的首都之称。在国家政体上比利时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作为弹丸小国的比利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没法和美、中、俄这样的大国相提并论,即使在欧洲也比不上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地位,不过比利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同等体量大小的国家中却是首屈一指的:比利时的经济总量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3位。比利时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作为北约、欧盟总部所在地也具有不容低估的国际政治影响力。
在古代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被称为尼德兰地区。在古罗马时代这里先后隶属于比利时高卢行省和日耳曼行省,中世纪时代这里由法兰克王国统治。15世纪时尼德兰大部分地区成为勃艮第公国的领地,16世纪初统治奥地利和西班牙等地的哈布斯堡王朝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取得了对尼德兰的统治权。早在13~15世纪尼德兰就已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发达的城市。
1556年哈布斯堡皇室的卡尔五世退位后将西班牙分给他的儿子腓力二世,将奥地利等地分给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哈布斯堡家族至此分为奥地利和西班牙两大分支,而哈布斯堡家族的原有领地也分别划归奥地利和西班牙,尼德兰就在这一过程中成为西班牙领地。随着欧洲通向亚非和美洲的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传统的地中海贸易航线日渐没落,大西洋沿岸地区成为欧洲新的商业中心。
这给位于大西洋贸易航线的尼德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当欧洲其他地区还在封建农奴制束缚下缓慢发展时在尼德兰的17个省中就出现了300多个工商业城市。经济基础的改变也深刻影响着尼德兰的上层建筑——尼德兰各城市的市民们像购买货物一样从统治当地的封建贵族手中购买到了城市的自治权,成为欧洲率先摆脱封建生产关系的地区。尼德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状态的改变也反映在其宗教信仰上。
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大多选择信仰当时欧洲新兴的加尔文教派;而仍依靠封建地租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旧贵族们则仍信仰在中世纪长期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罗马天主教派。西班牙在统治尼德兰的早期阶段对当地的城市自治权和宗教信仰自由还是比较尊重的:西班牙派驻尼德兰的统治机构在相当程度上仍需要同尼德兰各城市的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协商才能推行自己的政策。
然而对此西班牙派驻尼德兰的官员们其实是心有不满的——西班牙派驻的尼德兰总督在当地成立了代表西班牙利益的国务委员会,此后代表西班牙利益的国务委员会就和由尼德兰各城市的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屡有摩擦。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将尼德兰视为自己“王冠上的珍珠”。他不顾尼德兰的城市自治权,开始在尼德兰征收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
由于尼德兰经济的相对富裕和西班牙的大力搜刮,以致于此时拥有庞大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帝国的国库一半的收入来自小小的尼德兰。与此同时西班牙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强制推行天主教,到了1522年查理一世颁布敕令:凡从事新教活动者“男的*头,女的活埋”,这一敕令在尼德兰被人们称之为“血腥敕令”。1559年西班牙新任国王腓力二世重申了查理一世的血腥敕令,任命其姐姐玛格丽特为尼德兰总督。
生活奢侈的玛格丽特以给自己儿子筹备婚礼为名在尼德兰大肆搜刮,激起当地人的普遍愤恨。与此同时西班牙取消了尼德兰商人可与西班牙殖民地直接通商的特权,中断了尼德兰同英国的贸易往来。面对尼德兰各阶层普遍的不满情绪西班牙加强了对尼德兰的军事控制,同时试图彻底废除尼德兰的城市自治权,建立西班牙在当地的独裁统治。这样的高压政策不仅于事无补,反倒激起了当地人更大的反抗。
从16世纪60年代开始尼德兰人民群众就自发起来抗争西班牙侵害当地城市自治权和实行宗教迫害的行为。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尼德兰的贵族们以奥兰治亲王为首组成“贵族联盟”利用高涨的革命形势向西班牙总督呈递请愿书,要求废除血腥敕令、停止宗教迫害、重开三级会议、撤走西班牙驻军、恢复地方自治权利......西班牙当局不仅明确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更咒骂他们是一群“乞丐”。
1566年8月佛兰德尔的加尔文宗信仰者冲入天主教堂捣毁圣像、没收教产,到了这年10月份尼德兰17个省中有12个都爆发了群众自发的捣毁圣像运动。捣毁圣像运动逐渐由打击天主教会发展到全面推翻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独裁统治的地步,以此为标志尼德兰独立革命拉开了历史序幕。尼德兰的独立革命得到了正遭受西班牙霸权威胁的英、法等国的支持。
在革命过程中佛兰德尔的海诺特森林里诞生了由当地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了“森林乞丐”游击队,尼德兰北部地区的水手、渔夫、码头工人则组成了“海洋乞丐“游击队。这两支队伍一南一北共同打击西班牙。1572年4月1日尼德兰北方一支由24只船组成的海上游击队解放了西兰省的布里尔港埠,这一胜利成为尼德兰北方各省普遍起义的信号,布里尔港也成为北方起义的坚强据点。
6月10日“海洋乞丐“游击队击溃西班牙总督的舰队,当年夏季“海洋乞丐“游击队乘胜解放了荷兰、西兰两省。次年尼德兰北方七省全部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奥兰治·威廉被北方各省推举为总督。在北方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尼德兰南部的政治中心布鲁塞尔于1576年9月爆发起义,起义者占领了政务会议大厦,逮捕了政务会议成员,至此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关被彻底推翻。
同年10月南北方革命的代表云集根特城召开全尼德兰的三级会议,11月三级会议讨论通过并正式签订了《根特协定》:宣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发颁布的一切法令,重申尼德兰各城市的自治权,承认加尔文教的合法地位,宣布南北方联合共同抗击西班牙。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尼德兰南部信奉天主教的旧贵族惊恐不已,他们随即联合西班牙镇压尼德兰南部的革命运动。
1579年1月尼德兰南部的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势力成立了”阿拉斯联盟“,承认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是他们”合法的统治者和君主“,至此尼德兰南方重新被西班牙占领。1579年1月23日北方针对南方阿拉斯联盟的成立以成立”乌特勒支同盟“作为回应——由北方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宣布北方各省是永不可分的联盟,实行统一的军事和外交政策,规定统一的货币与度量衡。
1581年7月26日在乌特勒支同盟各省的三级会议上宣布北方各省组建统一的”联省共和国“,由于在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中荷兰省最大、经济也最发达,所以也俗称其为荷兰共和国。至此尼德兰一分为二:分别形成北方的荷兰共和国与南方仍由西班牙统治的地区。此后即使在荷兰最强盛的17世纪也没能将尼德兰南部地区合并成自己的领土,反倒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荷兰于1815年和比利时、卢森堡合并成立尼德兰王国。
然而这次合并是拿破仑战争后英、俄、普、奥等欧洲列强为制衡削弱法国而进行的政治博弈的结果,此时的荷兰早已不是17世纪傲视全球的海上马车夫了,因此对列强的决议只有接受的份,同样比利时和卢森堡也无力抗拒列强的决定。尽管如此这次合并从一开始就潜伏下日后分裂的种子:在此之前比利时先后被西班牙、奥地利、法国统治过,同北方的荷兰缺乏政治经济联系,人文风俗也大为迥异。
比利时很多地区通行法语,又是天主教徒居多,这一切显得同荷兰格格不入。在法国统治时期比利时就已发展成为欧陆最发达的工业地区,而荷兰则一向是以商业见长。这一时期比利时需要为工业寻找外销市场,而荷兰则支持重商主义以利好商业,对比利时的工业发展不利。比利时在人口上多于荷兰,但尼德兰王国却是以荷兰为主体的合并。这一切都为日后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荷兰王室为了保证荷兰在统一的尼德兰王国的优势地位而拒绝在尼德兰国会里按人口比例给比利时人代表权并在全国的公务员系统中排挤不会荷兰语者。1830年比利时爆发革命,成立比利时王国。法国自然乐意看到荷兰同比利时的分裂,因为这使其向莱茵河地区的扩张失去制衡力量;而一直在欧洲大陆维持均势外交的英国则希望能抢在法国之前将比利时打造成为自己在欧陆的据点。
荷兰自然无力同英、法这两个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对抗,因此只能默认比利时独立的既成事实,尼德兰至此分裂成为荷兰和比利时两个国家。1839年英、法、俄、普、奥这五个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在《伦敦条约》中共同声明:保证比利时成为一个独立和永远中立的国家。一个独立、中立的比利时出现在欧洲地图上在相当程度上是出自于英国的安排。
长期以来英国对欧洲大陆秉承着一种均势外交的原则:英国始终致力于避免欧洲大陆出现足以威胁到英国利益的独大国家。西班牙称雄欧陆时英国联合荷兰、法国制衡西班牙;当法国成为欧陆霸主后英国联合普鲁士、俄国制衡法国;当德国成为欧陆霸主后英国又与法、俄形成三国协约。作为小国的比利时存在于欧洲地缘政治版图上使英国能实现同时对东部的德意志和西部的法兰西的制衡。
英国人实际上是把比利时的海岸视为了自己的边境:当年英国的威灵顿公爵正是在比利时平原上的滑铁卢打败了拿破仑。英国在经过9年的努力争取之后得到了欧洲大陆列强对比利时独立和中立的保证,然而75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德国为实现对法战役的突然性于当年8月2日向比利时发出照会——在这份照会中德国无中生有地声称德国方面收到的“可靠情报”显示“法国正视图通过比利时国境进犯德国”。
德国随即以此为由要求比利时方面允许德军通过其国境发动对法国的军事行动,但比利时方面回复道:“比利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一条可以任意通过的道路!如果我们命中注定化为齑粉,那就让我们光荣地化为齑粉吧“。一战后比利时实际上就已不再是中立国了,法国和比利时为防范德国的再度崛起而缔结有盟约,所以当1939年英、法在德国进攻波兰后对德宣战之时比利时是站在英、法一边的。
当时法国在德法边境筑有以坚固著称的马奇诺防线,德国方面为实现自己的闪电战术试图重施一战时的故技——从比利时迂回到英法联军后方。1940年5月10日德国对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发起打击。战后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都意识到自己的地理位置是不适合保持中立地位的,于是全都放弃了中立政策并加入到美国主导的北约。由此可见比利时的独立地位在历史上是几经变化的。
如今的比利时已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不过这个国家依然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历史上比利时曾先后被西班牙、法国、荷兰所统治过。独立后的比利时处于德国与法国两大欧陆强国之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比利时都成为了德国在对法作战之前先行打击的目标。比利时独特的历史使这个国土面积有限的弹丸小国却分成了三部分。如今比利时的主体民族为佛拉芒人、瓦隆人,以荷兰语、法语、德语为官方语言。
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比利时语:北部弗拉芒地区使用的弗拉芒语实际上就是荷兰语的方言变种,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像上海话和苏州话一样;南部瓦隆地区瓦隆语实际上就是法语的一种方言;东部列日省的东部地区讲德语。75%-80%的比利时人信奉天主教,除此之外也有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以及犹太教的。比利时三大语言区中德语区的面积和人口都是最小的。
比利时的德语区主要是两次世界大战后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得到的领土补偿,而在比利时原有的大部分领土上几乎是一半的人说法语、另一半人说荷兰语。作为首都的布鲁塞尔地区则是双语区。比利时的广播、电视节目必须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比利时的国歌更是同时存在弗拉芒语、瓦隆语、德语三个版本。在比利时政府中除了国王和首相只能有一位之外其他职位都必须考虑到平衡。
法语在欧洲曾是贵族的语言。18世纪欧洲几乎所有外交条约均用法文书写。使用法语的瓦隆人因此以贵族自居;相比之下弗拉芒区则较多受到荷兰重商主义的影响。背靠大海的弗拉芒区在重商主义原则的指引下借着全球一体化的东风赚到了大钱。瓦隆人是自视甚高的旧贵族,而弗拉芒则是富裕起来的暴发户。瓦隆人瞧不起弗拉芒人的暴发户气质,弗拉芒人则看不惯瓦隆人的旧贵族派头。
在足球场上其他国家的球员整齐划一地唱着国歌,而比利时球员在唱国歌时很可能出现两个乃至三个声部。比利时这么做的本意是为充分照顾各语言区的利益,然而在效果上却并不一定符合比利时政府的初衷。弗拉芒人的*甚至公开表示:“英国人可以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四支球队参加世界杯足球赛,那么比利时为什么不能分成弗拉芒队和瓦隆队参赛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