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
星战前夜的宇宙是一个远离地球的未知世界,在广袤而深邃的宇宙深处,这个被后人称做“新伊甸”的神秘星系,到底离多远?始终迷雾重重。当人类经由一个天然虫洞进入到这个崭新的世界时,亦迷离于眼前那星罗棋布的景象,不知身在何处。然而人们探索新世界的愿望却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丝毫的影响。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新伊甸”成了诞生文明之光最理想的摇篮,无数的冒险家和淘金者都终日穿梭于EVE星门之中,新世界的殖民地更是开得花繁叶茂。
然而在一场无法解释的灾难中,EVE之门毫无预兆地崩溃了。巨大的能量将新伊甸毁于一旦,成千上万的殖民地散落各方,彼此以光年相隔,饱受煎熬的人类最终永远的失去了回到故乡的机会。
历经一万五千年沧桑巨变,幸存下来的人类后裔在复兴和毁灭中苦苦轮回,昔日在银河系内不可一世的人类超级文明成为传说,取而代之的是艾玛、盖伦特、加达里、米玛塔尔及朱庇特五个星际国家,他们与部分小规模势力一起撑起了EVE世界。其中虽然战火不断,但在大的局势上仍旧维持着和平。
故事背景
对于银河系的地球文明而言,这是历史。对于新伊甸的古文明而言,这是传说。对于现存的星际势力和玩家所属的克隆人联盟而言,这一切则近乎于未知。
银河系扩张前夕
28世纪:人类对太阳系的开发达到饱和阶段,开发重点投向附近的恒星系。
37世纪初:太阳系内的最后一颗矮行星索科维提(Soekheviti)被开发完毕。通过漫长的星际航行,人类相继抵达太阳系附近的部分恒星系并开始小幅殖民。系统性的探索和改造在部分较远的周边恒星系中展开,为进一步的殖民计划打下基础。
37世纪末:完成对曲速跃迁技术的开发,人类对周边星际空间的探索和殖民步伐大大加快。人类选择已经完成殖民化的数个恒星系作为跳板,利用曲速跃迁技术,大范围的扩张已经成为可能。
43世纪:实用化的空间跳跃引擎被发明,雄心勃勃的人类向整个银河系全面进军。
银河系统治时代
45~70世纪期间:人类的疆域逐渐覆盖整个银河系,生产力和文明进程大幅飞跃的黄金时代。
后银河系时代
70世纪以前:凭借成熟的虫洞建造技术,人类构筑起了遍布整个银河系的交通网络,这一复杂的系统渗透至银河系各个角落。由于无数个永久存在的人造虫洞将银河系内所有的区域都完整的连结起来,银河系内的航行变的极为迅速。
70世纪以后:人类对银河系的开发逐渐接近饱和阶段,但对河外星系的进一步殖民难以展开。由于扩张步伐受挫,受困于银河系的人类文明从内部开始变的动荡和消沉起来。
78世纪初:一个极其罕见的天然虫洞在位于船底座的老人星附近发现,并命名为EVE。该虫洞通向宇宙另一边的某个未知河外星系(EVE世界),天然虫洞通常转瞬即逝,即便是这种罕见的巨型虫洞也随时可能坍塌。人类决定在两个星系之间建造永久存在的人造虫洞。虫洞对面的恒星系被命名为新伊甸,人造虫洞则被命名为EVE之门。不久后:无须人类亲自介入的全自动化开发系统被送入该河外星系并展开了初步勘探,并在人类授意下开始着手建造EVE之门。
新伊甸星系殖民时代
79世纪末:人类通过科技手段维持着EVE虫洞的稳定,但是这一天然虫洞终于在频繁的利用过程中解体。此时作为替代的EVE之门已经进入建造末期,人类预计两个星系将在数十年内再次恢复联系。
80世纪:EVE之门建成并开始运行,银河系与新伊甸星系被重新连接起来。
不久后:第一批人类探险者冒险通过人造虫洞并安全返航。随后新的法令宣布新伊甸星系将对所有人开放。
对新伊甸河外星系的全面殖民即将开始,这极大的鼓舞了全体人类。
公元7989年:在领导者之一丹诺·格诺克(Dano Gheinok)的鼓动下,圣职者(The Conformists) 开始向EVE世界殖民。格诺克(Gheinok) 设法指引他们去一颗行星——阿提拉(Athra)(现艾玛首星)。来自Tau Ceti星系的民族买下了VH-451星系中的第二颗行星。
公元7993年:一家巨型星际企业买下了VH-451星系中的第三颗行星,随后便开始了小规模殖民。
公元8000年:丹诺·格诺克(Dano Gheinok) 作为先知为艾玛今后的神权统治初步奠定了基础。
公元8017年:CMS-17星系被发现, 不久就重命名为帕多尔(Pator)(现米玛塔尔首都星系)。由于其主要行星—玛塔尔,非常适宜人类居住,所以这里很快就完成了殖民。
公元8052年:在EVE之门关闭前,来自Tau-Ceti的最后一艘殖民船抵达EVE世界。
公元8061年:最后一批圣职者抵达阿提拉(Athra)。所有的圣职者都定居在艾玛(Amarr/艾玛帝国)大陆, 这也是后来他们名称的由来。
新伊甸星系黑暗时代
公元8061年:
一场无法解释的灾难打破了位于银河系一端的EVE之门的运行,使其永久性失效。EVE世界与地球母文明失去联系。EVE之门崩溃后释放出巨额能量,导致临近恒星系解体,能量通过作为交通要道的人造虫洞继续蔓延至其他殖民地。不久后,位于EVE之门附近几乎所有完备的殖民地相继被摧毁。只有深入新伊甸星系的一些边远殖民地才得以幸免。而EVE之门周围极大范围内的星际空间都在此后相当漫长的一段岁月中变的异常不稳定,任何人都难以涉入其内。
公元82世纪开始:
EVE之门崩溃之后,新世界的殖民者们意识到他们完全被孤立了,幸存下来的偏僻的殖民地几乎都处在开发或是改造初期,这些位于星系深处的殖民地中鲜有能够自给自足的完备基础设施。很快规模较小的殖民地由于人手和设施以及补给极度匮乏,仅有的燃料也不足以进行远航,于是在孤立无援中相继灭亡。剩下的殖民地则因为缺乏与之对应的基础技术和彼此匹配的资源,在设施老化后,不得不退入完成改造的星球中。由于技术和原料之间的冲突,其科技知识慢慢退化,逐渐失去了星际航行能力。但有极个别殖民地垄断了来自银河系的宝贵燃料,并在渡过了一段最艰难的岁月后,发展成为独立的星际文明(塔洛迦、燕军等),成功的在新伊甸世界生存了下来。但它们不会想到,一切尝试归复地球文明的努力都将是徒劳。但至少它们的伟大创造,在万年之后将化身为后人眼中的古老遗迹,进而成为四大星际国家乃至玩家们一窥历史真相和地球遗留科技的唯一途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