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金龙漆画屏风
1965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对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南约6公里的石家寨村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下午。
他们做梦也不会梦到,在村里的农田打井,居然能打出一个封号“琅琊王”的古墓。
司马金龙墓墓砖
好在这些村民有保护文物的意识,他们不仅保护了现场,还随即上报了大同市博物馆。
博物馆收到消息,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考古发掘,最终通过墓志和史料得出了调查结论。
司马金龙墓志
原来,这座千年古墓的墓主人是北魏时期的“琅琊王”——司马金龙。
司马金龙族谱
这位司马金龙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晋宣帝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九世孙;他的父亲司马楚之因受南朝刘宋迫害而降于北朝的北魏,因其文武双全成为北魏的重臣;他的母亲则是北魏鲜卑族的河内公主。
可以说司马金龙的血管里融合了汉民族和鲜卑民族的血液。因此,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混血儿。
北魏平城示意图
司马金龙虽然生于平城(北魏都城,现在的大同)、长于平城,建功立业在平城,但传统的汉文化意识,已经深植于心。
司马金龙墓出土文物
因此,无论从墓葬的结构(沿袭了汉族贵族墓葬中的复杂多变),还是随葬品中随处可见的汉元素,都说明汉文化对司马金龙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这个影响也绝不是他从小到大被父辈们所灌输的结果,而是与当时整个北魏政权,逐渐形成的汉化大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鲜卑族的祖庙·嘎仙洞
北魏政权的统治者们来自鲜卑族,而鲜卑族最早生活在大兴安岭,以狩猎为业,与森林为伴,没有文字,刻木纪契。
386年,当前秦还处在四分五裂的时候,年仅16岁的鲜卑族拓跋部的族长——拓跋珪,就已经开始重建代国,不久又改国号为大魏,史称北魏,定都盛乐(今内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12年后,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开始了平城作为北魏都城长达近百年的辉煌历程。
但是,处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不断受到内忧外患地侵扰,他们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要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再加上汉族知识分子大量在朝中做官,就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
另外,北魏当权者们有与汉人通婚的习惯,他们本身对汉族文化就有所了解,所以在这种“家国情怀”的大背景下,司马金龙接受汉文化,喜欢汉文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司马金龙是如何受到汉文化的熏陶?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这件被称为“国之重宝”的漆画屏风讲起。
司马金龙墓平面图
考古学家们在进入司马金龙墓后发现,这座古墓早已被盗墓贼光顾,漆画屏风当时就被零散地抛于古墓的后室甬道及后室南部。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
由于这批漆画屏风是木胎质地,在经过千年岁月的洗礼后,木头早已腐朽。
可是让专家们意想不到的是,居然能在这些腐木中清理出较为完整的五块漆画屏风。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
这五块漆画屏风,每块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榫卯结构拼接,四周镶边并有彩绘的图案,木板正反两面都有绘画和题记。
出土时,面朝上的一面保存较好,色彩鲜艳;面朝下的一面因与潮湿的地面接触,色彩暗淡,剥落的图案几乎都看不出原本的绘画内容。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
现存的漆画屏风,每组的内容又分为四层,每层高约20厘米左右,每层画面都有对应的故事、文字题记和榜提。
漆画屏风正反面
我们现在看到这组漆画屏风,它原本属于多块木板漆画组合而成的一套髹漆工艺的彩绘屏风的一小部分。
从现存的这组漆画屏风的大小来看,按照它们榫卯结构进行围合后的复原,发现整套屏风原先的体量应该不小。
那么这组漆画屏风是用在哪里?它的作用是什么?
司马金龙石床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反复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套漆画屏风是放置在我们上期介绍的司马金龙石床周围的。
整具屏风背部应该共有六块、两侧各三块屏板及边框,其整体长度应在2米以上,刚好可以安放在从墓中出土的长度2.4米的石床上。
看到这儿,您一定会想这不是咱们平常说的“床围子”吗?这和屏风有啥关系?它和咱们平常看到的屏风也不一样啊?
各式屏风
是的,您现在看到的屏风都是与时俱进的造型,与最初的屏风还是有些差别的。
其实,早在先秦的经典中就有过对屏风的记载,不过当时它被称为“扆”或“依”,意思是背依之屏。
后来到了西周早期,用鸟羽装饰改良过的华丽屏风,被称作“皇邸”。
明世宗坐像
皇邸通常设在天子座后,作为天子专用器具出现,显示天子的“九五”之尊,历代皇朝莫不如此。
西汉彩绘漆屏风
而屏风之名最早始于战国,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意思是有一个速记员在屏风之后,记录主君与客人的谈话。
《列女仁智图》中的屏风
到了秦、汉时期,那时的家具程设非常简单,也非常质朴,但是临时性的设施却不少,其中屏风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布置一个“尊位”来表明主人的位置。
东晋时期的屏风 ,发挥着它最基本的功能 ——挡风。那时的房屋相当透风,睡觉时怕着凉,都会在头部附近放置屏风。此时的屏风功能性远大于装饰性。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屏风在种类和形式上较前代有所增改,屏风常与床榻结合使用。
复原图:司马金龙与钦文姬辰宴饮场景 绘画 燕王
我们看到的司马金龙墓中的漆画屏风就是和床榻配合使用的小曲屏风。
小曲屏风与床榻的结合,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促进了屏风画的发展。
《重屏会棋图》周文矩
“传写经史故事”的内容成了南北朝屏风绘画的主题,这种在屏风上绘画传统的先贤、列女、孝子之类的画传,很有“讲故事”教化众人的意味。因此,很受当时士大夫们的喜爱。
再加上屏风画图文并茂,耐得久视,与壁画相比,又有更换之便。所以,这种与床榻结合的小曲屏风,也成为流行于达官显贵们之间的“时尚”摆设。
后来这种风气被后世传承,一直沿用至今而成为传统。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
那么现在,我们就以司马金龙漆画屏风上绘画的内容,来给您讲讲漆画屏风上的故事。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
我们先来看看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民族熔炉》展厅的这件保存较好的漆画屏风。
这件漆画屏风所绘的内容,有一部分来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
《列女传》西汉·刘向
说到《列女传》,它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共分七卷,共记叙了110名妇女的故事。
从刘向所编的这一百余个历史故事来看,多数还是以歌颂古代妇女高尚品德、聪明才智以及反抗精神的内容为主,颇具女性文学的特征。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漆画屏风上的第一、第二层绘画图案,就来自于《列女传·母仪传》中的“有虞二妃 ”“周室三母”的故事。
其中第一幅关于舜帝的故事有三个画面。
恪守孝道
它们分别是:舜的父亲瞽叟和弟弟象傲填井企图*害舜的画面;舜的后母放火烧廪仓,想要烧死舜的画面;还有就是舜与他的妻子们娥皇女英的画面。
舜的死里逃生,多亏有这两位聪明贤良的妻子,如果没有这姐俩,舜的命运将会是凶多吉少,我们的历史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周室三母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画面是第二层“周室三母”。这画面中的人物从前往后分别是周太姜、周太任、周太似(姒),她们是周朝的三大贤母。
她们母仪天下,贤德无比,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不仅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基业,还为华夏民族培养了留名万世的几位圣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后世“太太”一词,便是从这“周室三母”中得来。以此劝勉天下女子效仿她们的美德,将中华女子相夫教子,孕育圣人与王者的成功经验世代相传。
鲁师春姜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层画面。图中是一对母女,坐在榻上的是鲁师春姜,跪的是春姜女。
所谓何事?是因为春姜的女儿觉得娘家地位比婆家高,所以嫁到婆家之后飞扬跋扈,被婆家三次赶回娘家。
于是春姜叫来女儿,不仅用皮鞭抽打,还用语言训斥,还将春姜女关了三年。
三年后,春姜女洗心革面,恪守礼义,终于知道为人妇的道理了。
婕妤辞辇
第四层画面是婕妤辞辇,典出《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下·孝成班婕妤传》。
画面的内容讲述的是:容貌秀美、出类拔萃的才女班婕妤,深受汉成帝宠爱。
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大辇车,以便与班婕妤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
她说“圣贤君主身边跟着的都是贤臣,只有如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出行时才和女人坐在一块儿。我要是和您同辇,您不就和夏桀、商纣、周幽王很相似了吗?”
汉成帝听闻,只得作罢。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辇出游,非常欣赏,说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可惜的是汉成帝不是楚庄王,当赵飞燕踏进后宫的那一刻,班婕妤的时代就落幕了。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
介绍完漆画屏风正面的绘画故事,我们现在再来看看漆画屏风背面的绘画。
背面的绘画主要是表扬古代孝子、贤士的美德以及对人德行上的警示。
李善养孤
第一幅是《李善养孤》,内容来自《后汉书》卷八一《独行列传》。
讲述的是:东汉人李善,原是李元的家奴。主人李元一家不幸染上疾病,只剩一个婴儿存活于世。奴婢们私下商议,准备*死婴儿,分了主人家财产。
李善不愿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于是夜间偷偷地将孤儿抱出,逃到山中隐藏起来。
后来,费尽千辛万苦将孤儿养大。孤儿名叫李续,长到十岁跟李善回到家中,恢复了家业。
由于李善报官铲除了坏人,县官上书李善的义举,后得到光武帝刘秀的赏识,将李善和李续都封了官。
李充奉亲
第二幅是《李充奉亲》,其事亦出《独行列传》。
故事内容是:李充家里贫困,兄弟六人轮流穿一件衣服。她的妻子见状私下与李充商量,说她愿意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帮助李充“另起炉灶”。
李充听了表面装作很高兴,说是想分家就得请亲朋好友吃一顿,在宴席上说分家才好张口。
宴会上,李充却跪在他娘面前,告了妻子“离间母兄,挑唆分家”的一状。
还当着众人面,不仅怒骂了他的妻子,而且还将他的妻子扫地出门,他的妻子只能掩面哭泣而去。
素食赡宾
第三层的画面是《素食赡宾》,故事来自于《后汉书》卷六八。
故事说的是:四十多岁的东汉名士茅容,在田野耕种,当时与农夫们到树下避雨,众人都平蹲着面面相对,只有茅容正襟危坐,更加恭故。
太学生领袖郭林宗路过看见后,对茅容与众不同的表现感到惊讶,于是同他交谈,觉得此人如此不同,想进一步观察他,就请求暂住他家。
第二天早上,茅容*鸡做成了菜,郭林宗认为是为招待他而做,等了一会儿却发现,茅容是做给他母亲吃,而他自己只以蔬菜和客人同食。
见此情景,郭林宗起身下拜说:“卿太贤德了!”,于是劝茅容读书,终于成就了茅容的德业。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第四层画面,其实是一幅带有政论意义的劝诫画。“嫩枝披拂,水波四漾”都是用来渲染危险的。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语出自《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关于这段话还有一个典故,说是东汉明帝刘庄的皇后马氏生性善良,深明大义,她十分喜欢贾妃所生的皇子刘炟(dá)。
刘炟继位成汉章帝,尊马氏为皇太后,多次提出加封马氏的兄弟,马后拒绝。而她的侄子马豫抱怨没得到更多的恩惠。
杨终(校书郎)得知这个事情之后,劝马豫的父亲——马廖,让他要有“面临深渊,脚踏冰,不能放纵儿子”的意识。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
看完这组漆画屏风正反面的绘画内容后,大家是否感觉到这两类漆画装饰题材的屏风,皆充满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色彩。
把“圣君、忠臣、节妇、义士、孝子”这些三纲五常的典范,以“读图”的形式绘于屏风上教化于民。
让我们从中隐约可见汉文化伴随着北魏汉化政策的初步推行而再度升温。
同时,其装饰题材分布上的男性在外(外立面)、女性在内(内立面)也显得别有深意。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
现在,我们再说说司马金龙漆画屏风的漆画工艺。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的漆画工艺不能与普通的髹漆工艺同日而语。它是专指古代彩绘漆器上的装饰性画面。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有别于壁画、帛画之类的表现技法。
它首先以柏木做胎器,再以织物类贴敷做漆灰地,遍髹朱地,然后以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矿物颜色用油调和作画,是一种古老的“描漆”技法。
说实话,当时的漆工技法十分了得。这部分漆画屏风在潮湿阴暗的古墓里,一待就是1500多年,能保存的这样完整相当难得。
最后,我们再说说漆画屏风的绘画工艺和文字的魅力。
女史箴图
很多专家都认为,司马金龙漆画屏风的绘画工艺和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惊喜地发现他们在表现妇女、衣饰、步辇等细节处都非常相似。
这种相似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就是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也被人们喻为“春蚕吐丝”,它们都体现了绘画中线条的精妙。
我们现在通过司马金龙漆画屏风上的人物绘画,仿佛亲眼目睹了1500多年前,古人用笔的挥洒自如,勾绘的线条流畅,设色的绚丽多彩,人物的气韵生动,个性的昭然若揭。
漆画屏风书法艺术
另外,我们再看漆画屏风上的榜书及题记。
因炭黑坚实耐久,所以颜色相对稳固。炭黑也是古代制墨的主要原料,用它在漆画上勾轮廓,榜书题记最为可靠。
从它的书法艺术上来讲“上承汉隶之传统,下开真书之先河”,是少有的北魏书法真迹。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
我们纵观整个司马金龙漆画屏风就会明显感觉到,统治者们为维持社会秩序巩固封建政权,将绘画艺术与儒家伦理观念密切结合。
因此,无论从年代的久远、保存的程度、漆画的工艺、绘画的技艺、书法的造诣,司马金龙漆画屏风被选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64件中的一件,成为“国之重器”当之无愧!
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篇幅有些长,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作揖][作揖][作揖]
下周四,我们将为大家带了另一座具有划时代的古墓。
与文物相约,我们下周四再见!
所刊发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发、点赞,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