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液》开局低分后期暴涨,影评人和普通观众是不是要干一架?

《毒液》开局低分后期暴涨,影评人和普通观众是不是要干一架?

首页角色扮演无双屠龙之毒液传奇更新时间:2024-05-07

在经历了与当初福斯《死侍》一样漫长的构思与筹备后,索尼《毒液》终于在今年10月5日现身北美院线。

如果说,“死侍”是X战警宇宙最不正经、最爱说话蹦脏字儿以及最具黄暴风格的形象,那“毒液”就是蜘蛛侠漫画宇宙的同类代表。感染共生体的埃迪·布洛克与韦德·威尔逊别无二致,两人不守陈规、叛经离道,更重要的是,两人都亦正亦邪。相比另一共生体造物“屠*”,毒液显然更具人情味,但这种邪气却是暗黑蜘蛛侠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所以,“索尼最黑暗反超级英雄或开拍”的消息甫一发布,便冲击了无论漫迷影迷的好奇心。对于这部影视化作品,他们希冀过多、期望太久。

但很不幸的是,影评人们想看到又一部“R级成人版《死侍》”的愿望落空了。为了迎合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票仓),索尼硬生生将这位血腥与暴力并存的非主流反英雄变成了主流,划分为PG-13级。

不难想象,当满怀期待的影评人与媒体人在首映日看到一部欢脱搞笑-幼稚化的“毒萌”电影,不得有多失望。10月3日先期口碑解禁,烂番茄新鲜度只有32%,相比漫威其他电影,一句“惨不忍睹”不为过。MetaCritic开局媒体评分仅仅有29分,仅在2004年华纳《猫女》和福斯《神奇四侠2015》之上,后两部是漫迷 影迷公认的超英史上大烂片。

此外,除了分级带来的不满(顶多看不到直白的暴力与露骨的脏话罢了),《毒液》还被广大影评人认为出现了其他重要问题:故事节奏混乱、情节敷衍、动作戏乏味、严重缺乏调度、整体平庸虚弱......

普通观众被这一波评论搞得惴惴不安,尽管知道媒体和路人评分一向不对味,但本次口碑扑到底,难道真一点没法看?

结果全球首映后,首波影评人反而大跌眼镜:烂番茄新鲜度狂升到89%、CinemaScore评分B 、IMDb用户打分7.1。票房则更为雄劲,北美首日狂揽3230万美元、首周末3天斩获8003万美元,全球首周票房高达2.052亿美元,最终全球票房业内估计能冲击7亿美元,直逼《死侍》系列。毫无疑问,《毒液》在观众层面收获了巨大肯定,不仅堪为十月爆款,在全年也排得上号。

又是一个媒体/影评人与观众口碑严重分化的现象。但这次,是否有些不一样?又或者说,在影评人、普通影迷、路人观众无穷尽的掐架当中,到底折射出什么样的关系?

说实话,今年初有部电影遭遇的口碑分化,其实与《毒液》颇为类似——这就是漫威/迪士尼的《黑豹》。唯一不同的是,《黑豹》在北美媒体中获得了较高评价,跻身一流超英片之列。市场票房也非常喜人,举国上下无所不为之欢腾。但需要注意的是,《黑豹》在北美的口碑,受到了“黑人文化、白化非洲文化”的加成,属于政治正确的产物。但在北美其他国家,《黑豹》并不全受待见。在中国内地,《黑豹》仅收6.62亿元,比《雷神3》和《蚁人2》都要低,远不及北美表现。

除了公认的大烂片,影评人/观众产生的分歧,首先必定来自于对某种文化的不可认同。内地无论是影评人还是影迷,都无法理解《黑豹》的政治倾向输出、也不会为一幕瓦坎达大戏突觉高潮,故而不乏差评。在影评人看来,除了对一位黑人超级英雄的全新塑造,《黑豹》整体结构散乱、文戏太多,学习《狮子王》却反复拖沓抓不住重点,在情节编排上有硬伤。但即便如此过半内地观众也会为还算宏大而精致的特效折服,选择性忽略情节。北美观众尤甚。

《毒液》这次由影评人打出差评、观众打出好评,呈现一定相悖趋势,分析起来并不难。如前述,《毒液》依然在情节叙事上存有硬伤,对于口味挑剔的媒体人或者深度影迷来说,十分不友好:连基本故事都讲不清楚,看个球啊?

但是,“群体区分”来了。路人观众始终没有影评人的丰富观影经验,对于所谓主题、结构基本看不出来,表演、画面才是路人的触点。对于《毒液》,更复杂的一点是内容毕竟根据漫画改编,如果影评人恰好是一位对美漫无感的的观众,那么预期感一早就降低了。漫迷 影迷对该作接纳度显然较高。恐怕索尼还不知道,自己的片就不是拍给影评人看的,何必盲目邀请影评人看片呢?

《毒液》的路人缘更重的一点是,它在借(动漫)势宣传上就已点明了是对现有超英片的解构再造,正如迪士尼无论怎么拍,都绕不过“复联主流英雄”这道坎,讲述“反超级英雄”的故事大有空间,可以提炼非常规优势、弥足十年来观众对MCU的审美疲劳感。不过,片中“毒液”的整体形象还是让人失望的,为了变得老少咸宜,被正名为“只*坏人”,动漫风骨无存,整体倾向于主流。但即便如此,也足以取悦大部分在合家欢主题中培育出来的观众,至少在本作中他们看到了不同于“美国队长”之流的新设定,感受着类似《升级》、《美式极端》的荷尔蒙释放体验。

总结一下,影评人/深度影迷/路人观众的口味分歧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调节的,而这也投射到了整个影市之中。大多数制片方(以中小制片方尤甚)想打造一部卖座电影,首先就不能定下颁奖季口碑的高目标,而去选择一堆热门元素的乱炖,取悦下沉市场。派拉蒙怂恿迈克尔贝拍《变形金刚》、环球拍《速度与激情》全都是一回事。众所周知,这个系列口碑已经一落千丈。

在中国市场,这种情况严重得多。好莱坞无论怎么折腾商业片,至少资金到位了,在画面、场面表现上不会有大问题。但中国“电影人”(如果还能称为电影人的话)却扎堆往“华语大片”这个层级钻营,宣传口号清一色“斥资XX亿”,结果往往鱼质龙文,在尚且有情怀的电影人/影迷看来,《封神传奇》《阿修罗》这类代表作真为贻笑大方。

路人观众的口味其实也日渐挑剔,这也是为何国庆档《无双》票房能跑过《李茶的姑妈》的原因。但整体的分辨能力,他们还是相对较弱,依然无法摆脱对大片、特效画面的迷恋,结果显而易见:好莱坞口碑/票房双扑街之作在中国有了新的土壤生存,《新木乃伊》、《攻壳机动队》都取得了数亿元量级的成绩。

影评人和观众口味的割裂,在于前者对于电影的主观优选意识太过强烈、来自于阅片量的有意识提升或者强大的自我思辨能力,而后者只是一味被商业市场喂养,久而久之沉醉于“酒色”之中,而忘了“茶”的滋味。学者戴锦华认为,我们只创造的是一种单一的电影,倾向于娱乐型的、消费型的电影,非多元、非丰富的也非世界各国,所以普通观众的多元口味始终难以养育。广电每年30多部的进口片限额,既是一种对本土电影的保守保护主义,也是对多元文化的一种党同伐异姿态。

这能单单怪观众吗?显然不是简单可以定义的事儿。冯小刚骂“垃圾观众”,自始自终都没有骂到点子上。对于不少观众来说,他们不像影迷一样认知电影为精神必需品,无崇尚的感情,只有“商品消费”的属性而无“艺术”属性。片方想推广一部好电影,往往要拉动各方媒体大肆宣扬,期盼挑动不明所以的路人情绪,如同《二十二》。而中国观众恰恰是最容易被煽动的。全球大部分观众看《毒液》,只需看一幕帅气变脸就开开心心,况且汤老湿和共生体拌嘴也是那么有趣,平添不少亮彩,何必在乎高大上的主题或者非像“死侍”一样极致另类的超英角色再创造呢?

所以呢,今天测评君不说《毒液》好或坏。在影评人眼里它是不入流的渣滓,在另一拨人看来就是年度神作。影评人、影迷和普通观众干一架,也不能达成共识,未来也许还要干很多架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