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通史 264-宗镜录-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

佛教通史 264-宗镜录-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

首页角色扮演无上万法录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3

【感谢】

该文章源自整理喜马拉雅音频,闲者知无涯老师的《新佛学金刚经系列课》

感谢 【安端】 的引领和指点!感谢 STONE、芦苇、厚朴、李润、辛昕、深海玫瑰-果琋、天心师兄、双林居士、生显、幸运花413、唐木、乒乓SOD、松哥、天凉好个秋、小占、质多医伽阿羯罗多的帮助与支持!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9-2-21

佛教通史-闲者知无涯

上一节课最后讲永明延寿大师在刑场上最后一分钟得救,吴越王就听任出家。他最早入的是福建雪峰禅系,拜的是雪峰义存禅系在浙江的一个旁支——四明山的龙册寺翠岩令参。翠岩令参也是当时的名僧,只不过没有通玄德韶那么有名。延寿叫永明,他的师父也叫永明——翠岩令参也叫:永明令参,因为他的赐号是:永明大师。永明延寿的赐号,那就多了,吴越王赐号,叫:智觉禅师;宋徽宗赐号,叫:宗照禅师;然后,雍正皇帝后来又加封他——圆妙正修智觉禅师。哎……就他……历代皇上都有赐号,但是为什么叫永明呢?永明延寿是指慧日山(南屏山慧日峰)的永明禅院,他在那儿住了十五年,他自称……永明延寿一生自称“永明和尚”。所以,后世就不叫他的赐号,都叫——永明延寿。

他是禅宗出身。但是,他一出家就体现出和当时禅僧不同的地方……就,和当时的禅师都不同,不光是不吃肉啊……当时禅僧是吃肉的,他不光不吃肉,而且还不吃五荤,持戒极其精严。佛家是以大蒜、葱、藠头、韭菜、兴渠为五荤……兴渠就是洋葱;藠头是一种我也不知道的植物。佛教不吃五荤,它跟不吃肉的理由是不一样的——不吃肉是因为众生有情,不吃五荤是因为这些气味儿很重的东西,在中医上讲不是伤肝、就是伤肺,比如——大蒜吃多了伤气啊……葱、蒜这种东西吃多了,伤肝、伤气、伤脾……一旦伤了五脏,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呐,佛教讲的是要制怒嘛……贪嗔痴嘛,就是……情绪不能波动,吃五荤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比如说——惊扰啊……忧虑啊……所以,佛教说“不吃五荤”。它不吃五荤的理由是这样的……就有点儿说——你是病人,少吃羊肉,羊肉是发物,对病人不好。五荤就容易导致人的精神涣散,起“贪、嗔、痴……”念,对僧人不好。所以,不吃五荤,这在当时的禅师中非常罕见。

永明延寿,先在翠岩令参这儿学了一阵,后来自己入天台山,去学习“定法”,就是——禅定。我们在“佛教哲学”课里说过,佛教真正的义理是从“定”入手的,是反向观察出来的,但是,他在天台山天柱峰学了九年禅定,跟谁学的?这个书上没记载,不知道。九年后,他出山了,然后就拜了通玄德韶,就是——法眼宗的二祖,学习通玄德韶的“无上心印”禅观。所以,他就是传了法眼宗的嫡传法脉,继承的是“一切见成”和“无上心印”这套禅观。

在通玄德韶处呆了一段时间,他又入天台山去国清寺,学习“忏法”。“忏法”,我们说“忏悔法”——宗教仪式,这就是净土宗的。实际,永明延寿一生啊,他的学理更偏重于净土宗。当时最有名和最成熟的忏法是“法华忏”——天台山的,因为天台宗是以“法华经”而立的嘛,“法华忏”是它当家本领。永明延寿就入天台山的国清寺,结社 结 坛修“法华忏”,诵《法华经》三年。那,再次出山,就是公元952年……五代末了啊,再有八年北宋就建了。永明延寿四十八岁,出家二十年了,终成一代名僧,住明州的雪窦山弘法。后来,这个雪窦山又出过一位大师叫:雪窦重显……没有他这么大。

宋太祖建隆元年,吴越王钱俶就再次把永明延寿请回到杭州,当年放他出家,啊,现在他已经成为一代名僧啦,名震江浙!就请到杭州,干什么呢?重建了今天的灵隐寺……今天的灵隐寺就是那个时候,永明延寿重建的。次年他就移居慧日山(南屏山慧日峰)的永明道场,身边弟子一千七百多人。到了开宝七年,就是他入寂那一年,他在天台山再次大行度戒,度了多少人呢?一次度了一万多人!同时,他还受吴越王的请托,在钱塘江兴建了六和塔用以镇潮。

我们……就是大概介绍一下啊,钱塘江那个六和塔也是永明延寿建的。因为很多同学在听我课的时候喜欢查百度,大家如果想了解佛教知识,最好是用VPN到国外去查维基百科,不要查百度,因为百度里,佛教的东西错得太多。比如说这个六和塔,说是智圆禅师建的,其实错了,它是智觉禅师建的!智觉禅师就是永明延寿。六和塔,“六和”,它的意思很多,佛教里叫:六合境。但是,取“六和塔”镇水,是取它有“依”和“止”的意思,就是“止水”的意思。这就是永明延寿大概的生平。

他的一生著作很多,相当于著作等身吧。最有名的两本书:一本叫《宗镜录》,一百卷;一本叫做《万善同归集》六卷。这两本书是他最重要的著作。然后,其次还有——《唯心决》、《定慧相资歌》、《警世》、《神栖安养赋》……一些小的。其中,除了《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两本核心巨著之外,《警世》和《唯心决》这两篇,是理论上经常引用的。他所著的这些书,在当世影响就非常大,就是——当时的佛门评价就是说:“自六祖慧能以来,佛门第一善知识”……就到这个地步!后期还有更猛的评价,就是……雍正皇帝加封的,叫作:震旦第一导师。震旦就是中国……中国第一导师……震旦第一导师。

因为,他的《万善同归集》啊……他这个两本核心巨著——《宗镜录》,是讲“禅教合一”的;《万善同归集》,是讲“禅净合一”的……就这两本书是分别有指向的啊,等于《万善同归集》是净土宗的著作。雍正皇帝在御制的《万善同归集》之前为他写序,是说:尽阅古今名言,至永明延寿禅师,观其《唯心决》、《心赋》、《宗镜录》诸书,其于宗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至高至明,至广至大,超出历代古德之上……“实(更)为震旦第一导师”……哎,皇上就评他为——震旦第一导师。

永明延寿,他出身禅宗,属于法眼正脉,叫——法眼宗的第三祖。但是,他还是净土宗的第六祖,就……一个人担了两宗的宗师。但是,他弘扬的理论范围之广呀……内容之杂呀……以前所有的禅宗诸大师,前所未有!他甚至也超越了净土宗的范畴。禅教合一、禅净合一、禅戒合一,内行与外求兼行——就是……永明延寿大师是中华大一统文化思想在宗教领域里的一个典型性反映,就是——要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汇合起来。在佛教……整个佛教史上只有一个人跟他一样,但是没有到他的高度……但也很高,就是……净土三流里的慈愍流的创始人——慧日大师,慈愍三藏大师。

在唐朝历史上,有两位受过皇帝册封的“三藏大师”……就高到这种地步!一个,我们知道,叫:唐三藏大师,就是——唐玄奘。一个,叫:慈愍三藏大师,就是——慧日大师。慧日大师跟永明延寿大师一样,就是……他是“四合一”……就是——禅、教、净、戒四合一,四科同修。呐,永明延寿也是——禅门、教门、净土宗、律宗四科同修,这就是永明延寿禅法的特点。所以,刚才说——他弘扬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杂,前所未有。他的著作,也是禅宗最终统一全体佛教教派的一个完整的理论资料,后世都是沿着永明延寿这个《宗镜录》的这条路走下去的,并以他的著作为基础……他的代表作就是《宗镜录》。南怀瑾老师讲课里,最有名的一个就是《宗镜录略讲》,哎……一百卷,就是这个……永明延寿的《宗镜录》。

根据宋代僧史,就是……慧洪(寂音尊者觉范慧洪禅师)的“僧传”——《林间录》记载,《宗镜录》一百卷,它并不是永明延寿一个人写的,事实上也不是啊。永明延寿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总主笔与总编辑。就…...他每部都参与了,他还是最后总编了。《宗镜录》集中了当时佛教所有的顶尖儿高手,主要是教门的——贤首宗、慈恩宗和天台宗三家……就,法华宗……三家。就是,这三家,华严宗又叫“贤首宗”;慈恩宗又叫“唯识法相宗”;法华宗又叫“天台宗”。他当时集中的这三家所有的高手,创立了一个新的宗派……嗯,就是学术上的宗派啊,不是独立的宗派,就以学术上的宗派,叫作:心宗。就是我们的这个“心”——心宗。永明延寿就以自己“心宗”为法义的标准,对所有的佛教理论进行了编辑和审定工作。

首先,他是法眼宗嫡传。法眼宗讲什么?讲“传正法眼”。他修改了……从玄沙师备开始,他修改了禅宗的传统——禅宗讲“以心传心”,对吧。然后,法眼宗中间改了——改成“传法眼”。但是,永明延寿,他又回归了主流,他这个“宗”……他这个“学宗”就叫作“心宗”——提出来“以教悟宗”、“以心解教”——正、反两条路……哎,正、反两条路,都给你堵住了…….要“以教悟宗”,然后呢,又要“以心解教”——“心”、“教”两个他都顾上了。当然,这个回归不是从他开始的,可以说,“传金刚眼”这个概念,是他师爷的师爷——五代以前的玄沙师备、从他的师爷——清凉文益开始,已经在回归到“以教悟宗”这条路上了。

《宗镜录》这本书,引用资料之杂、之广,非常罕见——他引用的资料就达三百余种;各种经、论、语录一百二十余部;论注,就,佛教的“论”,他就引用了六十部。什么叫“宗镜”呢?宗教的“宗”,镜界(子)的“镜”。“宗镜录”的意思是: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一心为宗”,所以《宗镜录》也叫《心镜录》。这个“一心”,以前课里讲过,“一心”这个概念在佛教里,是华严宗概念……就是,“哲学”课里讲过,“一心”是华严宗概念。因为,禅宗是“无心”概念,他以“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说明,他就是以华严宗教理为主导的《宗镜录》。这也就是佛教中神奇的“一等于零”——“一心就等于无心”……华严宗的“一心”就等于禅宗的“无心”。

《宗镜录》这套书一百卷,系统地总结了宋朝以前……宋,是公元960年建的嘛……他系统地总结了宋朝以前,中国佛学历代的得失!目标是什么呢?就是……有点像佛教的百科全书,目标就是——我要立一个“正宗”,为后世佛学作标准课本……就是,以后你们学佛学,你们就读《宗镜录》就够了,我就是标准课本儿!全书一百卷,八十万字,呐,你看这工作量就知道了,这个……本身,它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啊,而且,这本书的历史价值在于——他保留和记录了很多遗失的文献,很多他引用的经论已经遗失了,但他……在他这里有摘抄,就……非常有史料价值。

在中国佛教内,有一条学术线,叫“三教学术线”……就是,一直努力在往“三教合一”这个方向走——释、道、儒。在这条学术线上,有三个巨人,就是……巨匠级的人啊……就是,大家都在努力,但是巨匠级的人物有三个——第一代,前课里讲过,叫:圭峰宗密。他这个代表作就是《禅源诸诠集》一百卷。而这本《宗镜录》,就是第二代……第二个人,就是:永明延寿,就是……代表作就是《宗镜录》一百卷。他不光是要为佛教立“正宗”,总结历代佛学的得失,立出“正宗”来,做出标准课本儿来,他更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推动“三教合一”。那,后面还有第三代,就是后来云门宗的后人,名叫:契嵩,代表作是《辅教编》。《宗镜录》就是“三教合一”这个路上,三部书中,中间的那部代表作。

《宗镜录》一出,当时还是吴越王,吴越王就为《宗镜录》作序。作序呢,就可以看出来《宗镜录》的……它这个方向性。“序”是这么写的【《宗镜录序》原文:详夫域中之教者三。正君臣亲父子厚人伦。儒吾之师也。寂兮寥兮视听无得。自微妙升虚无。以止乎乘风驭景。君得之则善建不拔。人得之则延贶无穷。道儒之师也。四谛十二因缘三明八解脱。时习不忘。日修以得。一登果地。永达真常。释道之宗也。惟此三教。并自心修。心镜录者。智觉禅师所撰也。总乎百卷。包尽微言。我佛金口所宣。盈于海藏。盖亦提诱後学。师之智慧辩才。演畅万法。明了一心。禅际河游。慧间云布。数而称之。莫能尽纪。聊为小序。以颂宣行云尔】,说:“域中之教者三”——就是,中国有三个“教”……“域中之教者三”——儒教、道教、佛教……那,这三者的顺序是什么呢?“正君臣,亲父子,厚人伦,儒……”——这是儒教啊;“正君臣,亲父子,厚人伦……吾之师也”——儒教是我的老师……吴越王自己的老师;而“道”呢?“儒之师也”——欸,就把道教拔高了,道教是儒教的老师;至于“佛”,则“道之宗也”——欸,又是道教的老师,那……这回长脸了!吴越王给这个《宗镜录》的序,可以说,首先这是一本儿“历代得失全集”——“历代佛学教理全集”;第二,它是一个“三教合一”路上的一个代表作。这个“序”非常长脸——佛教,教了道教;道教,教了儒教,这就是当时,作为统治阶级对儒、道、佛三家的看法。其实,它不是说全国的统治阶级,它主要反映的就是南方诸国统治阶级对“释、道、儒”三家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就决定了南方诸国的文化政策,对吧,尤其是吴越国的文化宗教方针。其实,恰恰是统治者的这种宗教文化方针,它也是产生永明延寿思想的这个文化根源。

永明延寿,他是以“禅尊达摩、教尊贤首”这一基本的思想展开的《宗镜录》一百卷。就是——禅门归源于达摩……从达摩所来;教门归源于华严……啊,贤首……就归源于华严宗,它的侧重点在“唯识”和“一心”上……就是……学术侧重点在“唯识学”和“一心说”上——“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那,这里“举一心为宗”,“心宗”的这个“一心”,对吧,一听就知道,它肯定是——教宗贤首。为什么呢?因为……“贤首”就是“华严”啊,肯定这“一心”就是华严概念嘛……它的学术侧重点是“唯识”和“一心”,《宗镜录》里说,“此(唯)识者,十方诸佛(之)所证;此(一)心者,一代时教(之)所诠”【原文:此识者,十方诸佛之所证;此心者,一代时教之所诠】。因此“唯识”和“一心”这两个概念——唯心唯识,真源觉海【原文:真源湛寂。觉海澄清。绝名相之端。无能所之迹。最初不觉。忽起动心。成业识之由。为觉明之咎】,就是永明延寿《宗镜录》论述的一个唯一主题。什么意思呢?就是——他要用“唯心所造”这个概念,和“唯识无境”这个概念,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并且,他要把这种“认识论”——就是,所谓用“唯心所造”……这是一个“认识论”……转换成“方法论”。“认识论”转换成“方法论”的意思就是说——他要去指导生活……最终解脱。这就是《宗镜录》的目的。

其实,《宗镜录》尽管洋洋百卷,广征博引,如此庞大,但它始终就逃不出他一开始自己所说——“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的范围。把整个禅宗都归到“心宗”的范畴里,或者,“一心宗”这个范畴里,这个概念不是从永明延寿开始的,以前也有人提过,对吧,在马祖道一的时候也谈“心”,所以说,禅宗叫“心宗”,或者“一心宗”,早已有之,尤其是禅宗里偏向华严的这一支。但是,像永明延寿这样,把它明确地提出来,并且集这么多家理论于一身——前所未有。

首先,是认识观。永明延寿,他用唯识法相宗的理论去改造禅宗的世界观,成为“万法唯识”。什么意思呢?禅宗最早的世界观不是唯识宗的,它所谓……唯识宗理论……唯识宗理论是从唐僧的弟子——窥基所创的慈恩宗来的,慈恩宗是最正宗的印度唯识学,而永明延寿就是用这个理论去改造禅宗的世界观;然后,改造禅宗的日常行为纲领。改造禅宗的日常行为纲领,他又借用了华严宗的“明万行”理论作为禅宗日常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然后,如何具体保证出家人的修行呢?他又借用了天台宗的“止观”和“忏法”来约束身心;在具体的生活指南上呢,他又借用了净土宗的理论——去恶从善,万善同归。

所以,可以说,永明延寿的这个“心宗”……这个“一心宗”,前所未见,集所有的理论于一身——认识观,要用唯识法相宗的理论;日常的行为纲领,要用华严宗的“明万行”理论;具体的行为保障,要用天台宗的“止观”、“忏法”;生活指南,要用净土宗的“万善同归”……所以说,见过“集大成者”,没见过这样的“集大成者”!永明延寿大师,他的“心宗”理论,就是——他的《宗镜录》的“心宗”体系把慈恩宗、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一网打尽——禅教合流,由教入禅,从而,让一切经教都纳入了禅宗的领域……他把四大教全部合并进了禅宗。禅宗就从了一个“拈花微笑”开始的感情派,通过永明延寿大师,直接就变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理性派。

【资料】

御刻重刊《宗镜录》序

盖惟宗为教本,教属宗枝。无教非宗,全波是水;非宗无教,全水是波。有偏圆顿渐之名言,无浅深高下之别义。譬如本无净染,但有空明。粉入而白呈,硃来则赤现。不能离坚白而别存水质。岂可混粉硃而谓即水真?水与粉硃,了无交涉;粉硃在水,不凝圆常,迨其粉奠硃沉,水亦无馀无欠。了知硃来粉入,水原不即不离。又如零雨滋生,而句萌甲坼;挹泉为饎,而释叟烝浮。至于柯条枝叶既长,而雨乃点点在中;黍稷稻粱既盛,而泉则颗颗涉入。不特水相无住,并且水性皆空。然而枝条柯叶,皆是水所圆成;黍稷稻粱,孰非水之常住?虽则馀无有水,实则水有无馀。水譬真知,馀同教乘。内水而外馀,异馀而同水,人我之见本也。有馀而成诸变幻,无馀而返其真常,动静之相根也。水不与馀为增减,馀自与水相去来生死之真源也。见馀而全昧夫水,悟水而正受其馀,圣凡之虚说也。回无所有,尘刹炽然;实有非无,龟毛可贯。故知达宗履教,教是真宗;遗教谈宗,宗非本教。未明宗要,难涉教藩;既握宗纲,须探教网。或乃迷源弃本,执相徇名。颠倒情尘识浪之中,徘徊因灭果生之内。将释迦法空之座,椓作碇椿;化迦叶上行之衣,粘为胶漆。一尘遮眼,银海迷茫。半句挽通,铁围突兀。纵闻龙藏十二分,只堪熏诸善根;若同拂席五千人,岂免成大我慢。至若初赉般若资粮,乍进菩提大道,虽曰一念回光,即同本得。无如干生结习,其力未充。便乃歇学屏闻,废修弛行。斥他水母借虾为眼,不是己光;却类寒蝉抱露鸣清,先成我执。夫真空无量,觉海无边,必举足下足,蹑尽真空。方是无行而行,深度觉海;岂得沿循此岸,中止化城。取一舍诸,望梅画饼,历观禅侣,良用慨然。瞻望古锥,曷胜仰止。如宋慧日永明正修寺禅师,绍隆觉位,了彻微言,性行双圆,乘戒兼至。朕披其著述,钦厥风规,更为震旦第一导师,真到空王最上妙乘,安居宝所而法财充溢,非同守藏之夫。高坐莲花而瑞彩旁腾,莫测化云之现。其万善同归《唯心诀》、《心赋》诸书。朕既刊之琬琰,布在丛林,普愿有口者遍尝,庶几无心人直达。若夫《宗镜录》者,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所寻百卷,括尽三乘。实乃宝藏圆诠,如来心印,住宗师自在之位,掉佛母智度之航。其坐净名方丈之中,同登弥勒昆庐之阁。义味周足,中边妙融,直截深通,精微该括。圆摄不内外微尘法界,深入无自性真实惟心。算明大涅槃海里万万波纹,尽从无所得胸中一一流出。卷中无句,句中无字。但现赫赫光明日轮,从表彻里,从里彻空。偏界寥寥,清净宝月,如摩尼珠,回光返照,而明暗色空,重重交映,如师筋弦,向绝群音。而山林草木,处处应空,色在珠边,而无色宝珠,不离赤白青黄之内;声流弦外,而无声妙弦,即在宫商角徵之中。不一不多,非纯非襍,绝思绝议,难读难名。能使夺专精魂者,爽然自疑;足令学识依通者,迷而知返。既悟必读,方踏末后一关;未了先观,亦识正宗的旨。五乘道果,来朝∴字宝王;十法界因,并仰群生慈父。听不闻而睹莫见,曰虚空之虚空;迷不灭而悟不增,乃平等之平等。信乎尊胜无上,实为宗教俱融;人果能妙达斯宗,必不言打破此镜。世传禅师诞降,实惟慈氏下生。朕谓不必慈氏再来,现同慈氏本说,特为重刻,用广其传,布在今兹,尽未来际。俾学者知宗教律之共贯,入闻思修之三摩,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出生普贤愿海,幻住梦存;常游圆觉道场,随缘无凝,直向今生了却。何妨历劫修持,圆无为之行,结空华之果,四生同沐,三有均沾,将禅师之法施,益以无边。而朕之期愿,亦为少慰矣。是为序。 雍正十二年甲寅 四月初八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