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湖,大家想到的都是杭州西湖吧?我们福州也有个西湖,而且历史悠久,开凿于1700多年的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原为农田灌溉之用。因其在福州西北侧,故称西湖。一个农田灌溉用的湖后来怎么成为园林了呢?说起来还跟闽王王审之次子王延钧有关。
五代时,闽王王审之次子王延钧称帝,在湖滨构筑水晶宫,建亭台楼榭,西湖成为了他的御花园。王延钧常与皇后陈金凤载舟游湖,并在西湖边的水晶宫宴饮。后有多首诗词描绘当时的情景:“莲舟十里湖西路,一片君王万岁声”,“丹青新筑水晶宫,十里张灯复通红”。
端午时节,王延钧就在船上笙歌奏乐,观看西湖龙舟竞赛。到后来,每逢端午节,福州人都会在西湖上进行龙舟竞渡,据说福州端午节西湖划龙舟的传统就由此而来。
到宋代,西湖更富盛景。南宋年间,福州知州赵汝愚题“福州西湖八景”:仙桥柳色、荷亭唱晚、古堞斜阳、水晶初月、大梦松声、西禅晓钟、澄澜曙莺、湖心春雨。其中“荷亭唱晚”中的荷亭,三面环湖,周围遍植荷花,这里凉风习习,荷香阵阵。清康熙年间,福建巡抚梅捐曾在亭柱上题联“已束轻装趋此阙,暂停飞盖看西湖”,可见当时官员常在此观赏西湖美景。
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赞誉颇多,李纲“月摇花影鳞鳞碧,风入荷花苒苒香”;朱熹“湖光尽处天容阔,潮信来时海气通”;尤其南宋辛弃疾的“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词句,以“西施未嫁”比拟西湖,更是美妙无双。
清道光年间,林则徐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疏浚西湖,在这里建成了福建省第一个公园——福州西湖公园。
经过历代开辟和修葺,西湖公园湖中有开化、谢坪、窑角三屿,以玉带、飞虹、步云三桥链接,兼衬柳堤花圃。有开化寺、宛在堂、盆景园、桂斋、荷亭唱晚、古堞斜阳、湖天竞渡等景点。楼台亭榭掩映在苍林翠竹中,湖面轻舟微粼,如诗如画,是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也是福州人最喜欢去的一个公园。
猴山石的秘密
西湖公园里原先有个动物园,动物园里的猴山和猴子,相信福州人都印象深刻!很多人都说去动物园最喜欢看的就是猴山上的那些猴子了。但是你注意到猴山上的那些石头了吗?这些石头记录了福州很有趣的一段文化历史!
清乾隆时,朱筠任福建学政。朱筠品格高尚,清正廉洁。有一年他担任乡试的主考官,生员们都给他送礼,但朱筠一概不收,只让333位生员每人献一块石头,刻上文字。这些送来的石头后来聚成假山,朱筠在假山上建亭,命名为“ 三百三十有三士亭 ”,还写下了《 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 》,并让人刻在了一块太湖石上。
二百多年后,这些石刻遗散多地,其中的一些石头建在了西湖猴山上,但谁也没注意到这些石头的秘密。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一位西湖公园职工在清理石刻时无意间发现了,随后又找到了几十块和亭记有关的石头,而西湖公园猴山是发现“三百三十三石”数量最多、最集中的一处。这些石头是目前西湖公园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石刻。现在西湖公园的梦山景区,有一处怪石堆砌的假山,这些石头就是来自原先西湖动物里的猴山石。
西湖书院,福建省师范大学的前身
西湖公园西北隅有个“西湖书院”,环境清幽。西湖书院原是明知府唐公珣遗爱祠,清康熙年间郡守迟尉在此建书院,祭朱熹。清同治年间福建巡抚王凯泰重修书院,设立“政用堂”,后改为“致用书院”,学以致用的意思。这里因地势低洼,常遭水患,清光绪年间移到乌山。科举制度废除后,书院改为全闽师范学堂简易科,现福建省师范大学的前身。
福州西湖公园的景点以及历史故事太多,一篇文章实在写不完,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亲临西湖公园,看看这个有颜值有内涵,有历史有故事的福州古典园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