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1个月终于约上了!上博东馆怎么逛?看这一篇就够了

开馆1个月终于约上了!上博东馆怎么逛?看这一篇就够了

首页角色扮演武王伐纣更新时间:2024-04-29

今年春节上海滩的顶流,肯定要数2月2日正式开放的上博东馆了。开馆两个大展:四川省外最大三星堆展和世界最好的青铜展。

每天开放8000个名额,我从1月27日开始刷小程序,每天刷每天刷,直到假期结束,也没有约上!

好消息是!最近好约了,提前几天就行,有时候还可以当天捡漏。不会像之前打开小程序,全部日期都是灰色的“已约满”。‍‍‍‍‍‍‍

历时6年打造的上博东馆,除了新开的热乎劲,博物馆本身的含金量,也是实打实得高!

上博东馆为什么值得去?

第一,开馆特展是「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

三星堆这个考古界的大IP已经不用多说了,哪怕对博物馆不敢兴趣,也会被那些显眼包文物吸引的,什么黄金面具、大眼睛人像、青铜神树啊,让人过目不忘。

金沙是三星堆的延续和发展,两处遗址是联合申遗的。

在四川感受古蜀文明,需要先到距离成都约40公里的广汉市看三星堆博物馆(门票72元),然后再回成都看金沙遗址博物馆(门票70元)。

上博这次特展将两处遗址的文物归纳总结,还跟全国28个文物机构借了展品,展出的363件展品,约三分之一为最新考古发现,是目前四川省外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次古蜀展览。‍‍‍‍‍‍‍‍‍

不仅攒局努力,上博更是参与了三星堆青铜文物的修复项目。展览开始的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就是上博专家修复后首次公开展出的。‍‍‍‍‍‍

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商晚期)

这么好的展览,免费的哎(省下142块门票钱)。展览到5月20日结束,时间还充裕,冲冲冲!‍‍‍‍‍‍‍‍‍‍‍‍‍‍‍‍‍‍‍

大厅展示了B站平台UP主@才疏学浅 手工复原的黄金面具

第二,可以看全世界最好的「中国古代青铜展」!

这次青铜展,精选了500多件展品,一级品有60多件。

你敢相信这是一条龙?

从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到公元19世纪中叶清中期,跨越3600年,各个时期的特色都有实物对应,没有一件是用照片或者屏幕替代的,完整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

为什么能办全世界最好的中国古代青铜展?

这就要提到上博的特殊地位了。

和其他省、市博物馆不同,上博不讲上海的历史,而是一座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藏品总数超过102万件。放眼国内外,上博都是中国古代艺术门类最齐全、藏品最多的博物馆。‍‍

如果你之前逛过人民广场馆的青铜展了,就会明显感受到东馆在展览上的提升。

用了贵贵的低反光玻璃,灯光做了细致的调整,可以从不同角度看清展品的细节。‍‍

展览的单元说明和器类说明,有中英双语,生僻字标有汉语拼音。

摆脱了空间上的局限,体系也补充完整了。分了7个时期,新增近百件展品。像夏晚期的绿松石牌饰、铸有最早青铜铭文的甲壶(青铜器有了铭文价值就会翻好几倍)、上过国家宝藏的战国商鞅方升、明代的喷水鱼洗等,都很重磅的。‍‍‍‍‍‍‍‍‍

单独拎出了不同地域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草原文化。‍‍‍‍‍‍‍‍‍‍‍‍‍‍

第三,冲着建筑也要来打卡!‍‍‍

上博东馆建得很漂亮,细看起来,甚至会觉得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藏品。‍‍‍

外立面的曲面代表着海洋,平面代表陆地,象征上海这座城市海陆交汇的特点。

不同体块的进退,整体很大气不单调。中间的螺旋步道,真的漂亮住了。‍‍‍‍‍‍‍‍‍‍‍‍‍‍‍‍‍‍屋顶有个苏州园林风格的空中花园,将来会开放。

上博东馆超过11万m²,地上6层,地下2层。最让人开心的一点就是座位好多,不用担心逛累了没地方坐了。

上博东馆是同济大学的李立教授设计的哦!‍‍‍‍‍‍

李立教授,被称作“博物馆建筑师”,已经有洛阳博物馆新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作品。在国内已经小有名气,但拿下这个文化地标还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看看上博东馆附近的兄弟姐妹们:

上海科技馆美国RTKL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法国安德鲁

上海图书馆东馆丹麦SHL

保利浦开金融中心美国KPF

上博东馆,真的是从藏品到建筑,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式的文化审美!‍

它来了!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

接下来我们细细讲两个展览的亮点。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发现的是祭祀坑,出土文物器型独特,承载了宏大的想象力,并不讲究实用性。‍‍‍尤其因为人物造型太夸张,一度被标题党们猜测为外星文明、天外来客。

但祭祀坑么,表现的是祭祀审美,主打一个超越现世,与神明对话,并不是说古三星堆人均大眼睛。‍

古蜀国目前没有发现成熟的文字系统。三星堆和金沙,用实物说明了古蜀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以及与周边地区交流的历史。也让《华阳国志》和《蜀王本纪》这两本具有神话色彩的文献,有了更多参考性。‍

这两本*录了5代蜀王:

善于养蚕缫丝的“蚕丛”(长着一对纵目)。和树木采集相关的“柏灌”。用水鸟捕鱼的“鱼凫”(鱼凫定居于瞿上,瞿上是大眼睛鸟的意思)。开疆拓土,发展农耕的望帝。望帝后来治理洪灾失败,把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鳖灵。

突眼镜像蚕触手的面具、枝杈纷繁的青铜树、黄金权杖上鱼和鸟的纹饰、大眼睛鸟、大眼睛人、青铜鳖形器、石鳖,正对应着几位蜀王的传说。

三星堆目前挖掘了8座坑。

1号和2号是1986年挖掘的,有神树、纵目面具、大立人等重要发现。2020年重启挖掘,出土了金面具残片、巨型青铜面具丝绸、象牙、玉琮、圆口方尊等重要文物。2021年又出土了一批新文物。

大量象牙对应了《华阳国志》里记载的“古蜀有犀、象”。还有青铜人头戴象冠、脚踩象座,表明象在古蜀国作为祭祀图腾。所以大立人手里拿象牙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圆口方尊、玉琮、玉璋反应了中原、石家河、良渚等不同文化。虽然古蜀道难,但也一直和其他地区有着联系。

金沙是三星堆的延续,有很多和三星堆相似的文化现象。出土了基本相同的黄金面具、大量用于祭祀的象牙。金沙金王冠带上的图案和三星堆金杖上的图案,也基本相同。

金沙最著名的出土文物是太阳神鸟金饰,器身极薄、形状规整、线条流畅。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工艺是不敢想的。后来太阳神鸟的图案,不仅成为了成都城市形象表示标识,也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三星堆和金沙的发现,说明了黄河流域发展中原文明时,其他地区也在孕育自己的文明。

就像教科书上说的,中华文明是百花齐放,多元一体的。‍‍‍‍‍‍‍‍‍‍

这次展览用“天行乾道、地势坤物、人和明德”3个部分,来帮我们厘清古蜀文明的特点。

天行乾道:古蜀人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

关键词:大眼睛 、各种动物形象、太阳、神树‍‍‍

夔龙冠纵目青铜面具(商晚期)

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突出的眼球,就是蚕丛的一对纵目啊!‍‍‍‍‍‍‍‍

青铜神树(商晚期)‍‍‍‍‍

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神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沟通天地‍。

青铜太阳形器(商晚期)

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表现了古蜀人的太阳崇拜,确定不是方向盘吗 T T

青铜猪鼻龙(商晚期)

2021年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

这个太值得做个龙年周边了‍‍‍‍!

金蛙形饰(商晚期—西周早期)

2001年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

青铜无首人形器(商晚期-西周早期)

2001年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

地势坤物:古蜀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交流相融‍ ‍‍‍‍‍‍‍‍‍‍‍‍‍

关键词:人像、面具、玉‍‍

青铜大面具(商代晚)

2021年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

青铜面具在长江流域也有发现,通过面具让巫师与神明沟通,是祭祀中一种固有的文化传统。

金面具(商代晚)

2021年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

上博最新修复成果之一。

青铜人头像(商晚期)

2021年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

青铜人头像展出了群组,有编发和笄发两种。考古学家推测编发的是贵族,笄发的是神职人员,象征着人权和神权。‍‍‍‍‍‍‍‍‍

兽首冠青铜人像(商晚期)

2021年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

可能是祭祀主持人的形象。

竖披发青铜人像(商晚期)

2021年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

手臂、小腿肌肉发达,还有……翘臀(发现人类早期健身痕迹)

有领玉璧(商晚期-西周早)

2001年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玉璧和玉琮是祭祀天地的礼器,反应了古蜀文明吸收了良渚和齐家文化中的礼制观念。这块玉璧两面呈现不同色泽。

十节玉琮(公元前3300-前2300)‍‍‍

2001年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

很有良渚文化特征‍‍‍‍。

人和明德:多方位展现古蜀国的社会面貌‍‍

关键词:陶器、石器、青铜神兽‍‍‍‍‍‍

我逛完一楼以为结束了,就把语音导览还了。结果走上二楼,发现第三部分是单独一个展厅陈列的,差点错过。这部分显眼包很多!

求求啦,点个赞吧~~

青铜蛇(商晚期)

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青铜神兽(商晚期)

2021年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

吹风机的灵感莫非来于此?

青铜虎头龙身像(商晚期)

2021年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

长发跪青铜坐人像(商晚期)

2021年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出土

头发比人高,身高犯规操作!‍‍

最好的中国古代青铜展!

通常省市博物馆展品都是以本地出土的文物为主。

上博呢,不像陕西、河南这些文物众省,有老祖宗赏饭吃,完全是靠着近现代的后天努力,才有了如今的海量馆藏和艺术地位。

上博有着“青铜器收藏界半壁江山”之称,藏品主要有四个来源:收缴走私、从上海冶炼厂抢救回来、民间捐献、收购。‍‍‍‍‍‍‍‍‍‍

【收缴走私】

民国时期的上海,经济繁荣,是南方最大的文物集散中心,文物出口生意如火如荼,四大古董商(叶叔重、张雪庚、戴福葆、洪玉琳)趁此发家。

这件春秋时期的「浑源牺尊」,在1948年差点被张雪庚以“仿古品”的名义出口到美国。

上博工作人员从古玩市场得到文物出口消息后,多次奔走,最后取得检查权力,才不让这批文物流失海外。总共342件,只有3件是混淆视听的仿制品。‍‍‍‍‍‍‍‍‍‍

浑源牺尊,1923年出土于山西浑源县,是一种温酒器。牛背上三个孔,中间放酒,边上两孔连通用来放热水。原本带有的3个盖子,流失到了法国。‍‍‍‍‍‍‍‍‍‍‍‍‍牺尊的牛鼻上的穿环,说明了当时已经将牛驯化为家畜。

解放后很多上海古董商被查处,他们的藏品也收归上博。

【从上海冶炼厂抢救回来】

上世纪50年代,上博的文物专家们蹲守在上海冶炼厂,从即将回炉的废铜烂铁中抢救回众多青铜文物,如西周的鄂叔簋、春秋的鲁原钟、夏朝的‍‍‍‍‍‍乳钉纹管流爵。

「鄂叔簋」有6字铭文“鄂叔作宝尊彝“,记录了鄂叔参与武王伐纣的事件。‍‍‍‍‍‍‍‍‍‍

簋是一种食器,底部加座适应了西周人席地而坐吃饭的生活习惯。这件簋底部有一个铜玲,至今仍可以发出清脆的铃声。‍‍‍

【捐献】

十年期间,为了抢救民间收藏的青铜器,老馆长马承源先生给市政府打报告,请求上博代为管理抄来的文物。当时不少收藏家担心收到冲击,也主动求助上博接管。

李鸿章的侄孙、著名青铜收藏家李荫轩先生,将两大卡车的文物交给上博接管。运动之后,上博悉数归还李家。

右为叔硕父方甗(yǎn)

后来李荫轩的夫人邱辉女士根据他的遗愿,把70多件珍贵品捐给了上博,有叔硕父方甗、小臣单觯、鲁侯尊、厚卓方鼎、克钟、史颂鼎灯等。‍‍

西周的「鲁侯尊」,表现呈现光泽的黑色,成色与旁边的青铜器明显不同。这是因为它曾是清宫的藏品,按当时做法,用乌梅汁这类酸性液体去锈封蜡,就有了这样的成色。

鲁侯尊

国宝级的西周「大克鼎」,重达400斤,在一个房间里单独陈列。内壁刻有290字铭文,记录了一个叫“克”的贵族,凭借先祖的功绩,受到周王赏赐和提拔。

它背后也有一段动人的捐献故事:

大克鼎和大盂鼎,是迄今为止有铭文的青铜鼎中,最大的两件,由晚清官员潘祖荫收藏。

两大重器,觊觎的人不计其数,潘家人从京城下江南,躲过了清末的动乱,躲过了国民党,躲过了日本侵华军队。历经战乱变迁,艰难守护。两鼎的守护之路,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由后人潘达于女士捐献给上博,大盂鼎后来陈列于国博。

潘达于女士百岁时,两鼎重聚上博,为其庆生。‍‍‍‍‍‍

马承源先生,是青铜器研究的著名学者。面对到访上博的国内外研究者,常常亲自接待,并请馆内专家一起讨论学术问题。‍‍‍‍‍

马馆长和上博在文博界有着不错的口碑,所以众多藏家把不仅把上博作为捐献首选地,还会出资购买文物捐赠给上博。

1995年,马馆长在香港发现了春秋的「吴王夫差盉」,但卖方要价极高,后来由香港实业家何鸿章先生出资购买捐给上博。

盉(hé)的肩部有一条弧形提梁,由无数条小龙相互交缠。肩上刻有铭文“敔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12个字,说明是吴王为女子所做的礼器。目前有几种不同推测,最有可能的是为女儿所做。

【收购】

马馆长自1985年上任以来,从海外和港台地区收购回大量文物,仅在香港一地,就收购回了300多件。‍‍‍‍‍

其中有一件西周的「晋侯稣钟」,与大克鼎一同被列入第一批64件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录,属于国宝级别。

这背后也有一段故事:

1992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光裕教授给马馆长发来一组编钟的照片。

这组编钟存在3大疑点,很多香港藏家不敢下手:器形纹饰不统一,铭文是刻文而非西周常见的铸文,铭文记录的事件未曾出现在历史上。‍‍‍‍‍‍‍‍‍‍‍‍‍‍‍‍

马馆长认真分析了铭文:表述风格是古人的文风,锈迹是在铭文之上。于是当机立断,买下这套编钟。

后来山西出土了2枚编钟,证明与上博买下的14枚是一组,确定了出处是晋侯墓,铭文上的故事也得以完整。

这次展览将青铜的发展分为7个时期:

1.萌生期(夏朝)‍

特征:造型仿造陶器,制作技术成熟,具有礼制内涵,出现兽面特征和绿松石镶嵌工艺‍‍‍‍‍‍‍‍‍‍‍‍。

绿松石牌饰(东馆新增展品)

‍‍

2.育成期(商早期至商中期)‍‍‍

特征:酒器日益丰富,食器和兵器有所增加,少数青铜器出现单字铭文,分铸法应用娴熟‍‍‍‍‍‍‍。

甲壶(东馆新增展品)‍

铸有铭文“甲”,是最早的青铜器铭文之一。

3.鼎盛期(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特征:古代青铜艺术的巅峰,纹饰精彩,铭文增多,西周为避免商朝的酗酒风气,青铜器从“重酒”转向“重食”‍‍‍‍‍‍‍‍‍‍‍‍‍‍‍‍‍‍‍‍‍‍‍‍‍‍‍‍。

母癸甗(西周早期)‍

甗 (yǎn)是古人的蒸锅,下面放水,上面带有网眼通蒸汽。

4.转变期(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

特征:纹饰从繁复转为质朴简约,出现了列鼎、编钟等全新组合方式。

子仲姜盘(春秋早期)‍

注入水后,盘中的所有动物可以360度转动‍‍‍‍‍‍‍。

5.更新期(春秋中期至战国)

特征:古代青铜艺术的第二次高潮,区域特征明显,熟练使用失蜡法和印模法铸造。

吴王夫差鉴(春秋晚期)

大型盛水器,水面的反射也可作为镜子使用。

6.交融期(秦至五代)

特征:淡化礼制,侧重功能和实用,流行错金银、鎏金、彩绘等工艺。

商鞅方升(东馆新增展品)

登过《国家宝藏》,刻有75字铭文,是中国度量衡史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7.复古期(北宋至清中期)

特征:青铜器开始日常化,为了提高铜器的经济价值,于是仿造生产商周的青铜器。

看完这7个时期的青铜器,别忘了走上1.5F的互动空间。有青铜器合金成分的可视化说明,还有制作过程的视频。‍‍

上博东馆实用攻略!

【游览顺序】

‍‍‍‍‍‍‍‍从观展逻辑来说,先看「青铜展」,再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前者建立对青铜器一个全局的认识,后者聚焦古蜀国的区域性文化。

现场情况是,大部分观众都冲着三星堆来的,热门展品需要排队看。刚开馆的时段三星堆人相对少点,其他时段人都很多。

青铜展全天人流还好,有好几场免费的人工讲解(志愿者讲解真好啊,上博背后好多故事)。

3F有个12K修复的三星堆VR展,需要另外扫码预约。免费,但没有看的必要。‍‍‍‍

所以我的建议是!起个早,10:00-11:00这个时间段入馆,先看三星堆(有1F和2F两部分),接着回1F青铜展(听完人工讲解精华,再自己完整逛一圈)。

【预约】

进入小程序“上海博物馆参观预约”,可约7天内的,每天中午12点放名额。实名预约包括儿童,未满12岁儿童需由已预约成年人陪同。每周二错峰闭馆,周一也能逛。

【导览】

语音导览20元,VR导览40元,讲得笼统不推荐租,去听人工讲解。入口左手边的电子屏幕上,会显示当日的人工讲解时段。目前三星堆金沙展是没有人工讲解的。纸质导览资料取完就不补了,想留做纪念要早点去拿。

【交通】

从北门(近世纪大道)入馆,最近地铁站是上海科技馆(2号线2口出)。博物馆停车场不对外开放,附近停车的地方,都还要步行10来分钟,地铁出行最方便。‍‍‍‍‍‍‍‍‍‍‍

【配套服务】

有寄存、针线、医药箱、饮水机、母婴室、无障碍电梯、轮椅免费租借、婴儿童车免费租借等服务。

【打卡点】

上博东馆在入口放置了青铜大立人像、金杖、太阳神鸟金饰、黄金面具的复制品,方便大家打卡拍照。

【文创】

1F和2F各有一个周边店,2F和3F文创区可以免费盖章。文创雪糕是大克鼎造型的。

【吃饭】

博物馆禁止自带食品,吃东西的地方有4个。

-1F是快餐,员工食堂的水平。

1F咖啡区,有面包蛋糕炒饭冰激凌。

2F的光明快闪店卖面包牛奶雪糕这些,价格最实惠。

2F还有一家蔡嘉,三星堆造型的甜点很值得打卡,就是做得也太小啦!‍

如果不是太饿,就忍着出去吃饭吧!几百米外的锦延路,是一个餐厅聚集区,日料特别多,中餐、面包、咖啡店也都有。‍‍‍‍‍‍‍‍‍‍‍‍‍‍‍‍‍

我意外发现了一家开在超市的好吃餐厅「民璐食品料理超市餐厅」。民璐在金山有自己的农场,种植露天的有机果蔬,供给超市和餐厅。

餐厅是做本帮菜 台湾菜,食材很新鲜,调味也是不咸不油不重口,好吃又健康。

台式三杯鸡和清炒豆苗

如果在超市买水果,工作人员提供免费清洗、去皮、榨汁!‍‍‍‍‍‍‍‍‍‍‍‍‍‍‍‍‍‍‍‍‍

【周边打卡】

作为一个建筑迷,我还去了不远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刷身份证可直接进。L4-L7有展览17:00后关闭,L1-L3开放到20:30。除了L3外,其他楼层座位不用预约。‍‍‍‍‍‍‍‍‍‍‍‍‍‍‍‍‍‍‍‍‍‍‍‍‍‍‍‍‍‍‍

上博东馆和上图东馆一起参观,会明显感觉到国内设计和国外设计风格的不同。‍‍‍

以前在上海有个说法,“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现在浦东发展得越来越好了,随着上海“文化东进”的趋势,浦东除了东方明珠,也有更多值得去的地方。‍‍‍‍‍

再推荐一个浦东的好去处「中华艺术宫」,是以前世博会的中国馆,现在用作美术馆使用。近期有林凤眠和吴冠中的艺术大展、上海美术大展。‍‍‍‍‍‍‍‍‍‍‍‍‍‍‍‍‍‍‍‍

林凤眠(左)和吴冠中(右)的代表作品

相隔千年,见器如面。你还种草了什么博物馆呢?欢迎来留言分享~‍‍‍‍‍‍‍‍‍‍‍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