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作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时代,以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底蕴,用开放之姿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芒。在这个耀眼夺目的时代中,曾有出现过这样的神迹:周边各族(邻国)以大唐马首是瞻,嗣君继位需经大唐皇帝册封,各国军队统一由大唐皇帝调遣。这便是天可汗同盟,我国历史上首次主导的国际组织。在天可汗同盟体系中,大唐为轴心国,成员国为卫星国,各国尊称大唐皇帝为天可汗,行可汗事。天可汗的职责是调解国际纠纷,以国际联军讨伐不义之国,各国嗣君即位也需得到天可汗的允许。大唐一跃成为国际盟主,临统四夷,自此伊始,而唐太宗为第一代天可汗。
一、临统四夷,自此伊始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灭东突厥,塞外诸番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南北朝之际,漠北草原继匈奴、柔然、鲜卑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包括突厥在内的游牧民族全民皆兵,有着高超的骑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敌。例如,秦始皇派蒙恬领三十万大军驻守长城,抵御匈奴南下,横扫六合的秦军面对游牧民族也只能依靠长城防守。汉武帝终其一生也未能将漠北草原置于统治之下,草原民族的霸主继续更新换代。公元552年,突厥成为新一代草原霸主并建立了突厥汗国。突厥汗国强盛之时,北周,北齐争相称臣。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离间之策成功将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突厥的势力范围在西域一带,东突厥继续盘踞漠北草原,顺袭草原霸主的称号。衰落的突厥不复当日荣光,谁知隋朝的大乱为其提供了东山再起的契机。隋朝末年,隋炀帝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地方割据势力层出不穷,而这些割据势力争相讨好东突厥,以获其支持,呈现出“乱世群雄拜突厥”的局面。最终群雄的角逐结果以唐胜利而告终,大唐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东突厥,清算曾经受到的屈辱。时间来到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大唐已是政治清明,经济复苏,而东突厥遭遇天灾内乱,国力衰退,唐太宗自然不会放弃如此有利的时机,他命李靖为全军统帅,总统十万大军讨伐东突厥。李靖发动奇袭,在阴山大破敌军,最终生擒东突厥的首领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
部分突厥族众欲迁入内地,唐王朝出现两种声音,保守派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态度反对内迁,并举了五胡乱华的例子,开放派则认为只要中原不乱,少数民族是没有撼动中原王朝的机会的。最终太宗听取了后者的观点,同意内迁。历史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这也是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开始,为太宗受到各族顶礼膜拜掀开预热阶段。之后,太宗在东突厥原地设置羁縻府州,州府长官由东突厥族人担任,保留其族传统民俗、民风,这种尊重少数民族个性的政策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具有开创性意义,同时设置都护府,以求做到尊重少数民族个性和加强中央集权两者的统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太宗对待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朝廷官员部分来自于少数民族,如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更派唐朝公主和亲,以示恩赐,如文成公主入藏。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太宗在周边各族、各国树立其极高的威望,也代表者大唐不仅有强悍的军事实力更有开放包容的胸襟,西域各国和草原各族纷纷上表,尊称太宗为天可汗,各国之主。天可汗同盟体系由此诞生。
二、万王之王,气吞天下
天可汗是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既包括国内少数民族,又包括国外民族。太宗对内是皇帝、可汗,对外是国际盟主,有着处理国际事务的职能和责任。在政治上,成员国嗣君即位需经天可汗的册封,若违背将受国际联军的讨伐;各国之间的矛盾纠纷也由天可汗调解;在特定情况下,成员国需派王室成员到长安充质(做人质),如高句丽派王子到长安;唐律也成为调整同盟的法律规范,带有国际法属性。在军事上,各国军队统一由天可汗征调,组成国际联军定纷止争。国际联军是天可汗调整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其职能实现的重要力量,因此天可汗同盟体系更偏向于军事联盟。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谷浑侵犯凉州,李靖率突厥、契苾之众迎敌,这是联军的第一次亮相。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大唐使臣王玄策出使中天竺,而国王突然驾崩,叛臣伺机篡位,并袭击大唐使团,未经大唐册封擅自即位就已违背规章,竟还向大唐使团动武,这是对大唐赤裸裸的挑衅,但王玄策若返回大唐通知于太宗太费时日,于是便以天可汗的名义征调附近的成员国吐蕃、尼婆罗的军队,消灭了中天竺,留下一人灭一国的千古佳话,这也是对国际联军的一次灵活运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龟兹欺辱邻国,太宗命吐蕃、铁勒、吐谷浑等国出兵,共计十余万大军征讨,彰显了联军的浩大声势。
维系天可汗同盟体系的基础是大唐的国力,所以体系的发展与大唐国力的变动息息相关。薛延陀在东突厥灭亡后接管了其势力,虽向大唐臣服但屡屡不服唐管制,甚至在唐出兵高句丽时侵扰大唐边境,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命李勣一举击灭薛延陀汗国,回纥、铁勒纷纷内附,天可汗同盟体系得到巩固。到玄宗开元年间,大唐进入全盛时期,天可汗的威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在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天可汗同盟体系土崩瓦解。
三、开放包容,大国之姿
天可汗同盟体系的产生提高了大唐的国际地位,唐律也从一国之法变成国际私法,大唐对世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此走向了外向型文明的征程。
唐太宗先后在贞观八年和贞观十三年平定吐谷浑和高昌,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迎来新的高峰。兼收并蓄是太宗对外交流的基本国策,引进各国优秀文化,不断丰富本民族文化,比如人们津津乐道的玄奘取经。同时又将大唐文化推广至世界,引得四方仰慕,日本的都城结构是仿照唐长安城设计的,太宗的贞观年号也被日本统治者所沿用。据唐六典记载,向唐朝贺的国家累计达三百多个,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宏大局面在大唐上演。长安城成为国际大都市,外国商人、留学生络绎不绝,彼时的长安如今日之纽约,全球经济中心,世界窗口,繁华程度可见一斑,中华帝国再次走向了世界之巅。
在古今各国中,外来文明反客为主动现象常有发生,所以历朝历代在对外关系上大多持保守态度,但开放、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朝代的上限取决于它的开放程度。太宗以恢宏的气度,广阔的胸襟,将这个古老的大帝国推向顶峰。
小结:草原霸主东突厥被太宗仅用三年所灭,引起东亚格局的变动,为天可汗同盟体系的形成吹响前奏曲。同年,四夷军长共尊太宗为天可汗,从此大唐进入新的阶段,中国首次主导的国际组织——天可汗同盟应运而生。天可汗同盟体系是大唐国力的象征,更是各国对大唐认同感的外化形式,各国主动让渡主权于唐,将大唐视为他们所能依靠的强国。在与各国交往中,大唐吐故纳新,以扬弃的态度不断适用现实需要,书写了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一页,让当今中华民族的目标不是崛起,而是复兴!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