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迂回、艰难险阻,三倍兵力、堵截围歼,如何克敌制胜?

千里迂回、艰难险阻,三倍兵力、堵截围歼,如何克敌制胜?

首页角色扮演武仙更新时间:2024-05-09

全方位解读蒙金三峰山之战的历史密码(二)

文//拜啸霖(原创)

图//网络/原创

三峰山地形图(据网络原图创作)

三峰山,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属于伏牛山脉,山势不高,最高处海拔不足400米,远远望如“笔架',三峰独立,中峰突出,西峰和东峰之间绵延较长,横向不足二里,长有三十多里;中锋与东峰之间有沟曰“金沟”,是三峰之战蒙金双方围困与反围困的主战场。

三峰山之战前,金国尚有部分主力抵抗蒙古。

三峰山之战中,金国15万大军几乎消灭殆尽。

三峰山之战后,金国残余困守,走向灭亡。

三峰山之战,是蒙金战争史上决定性、战略性、里程碑性的一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三峰山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此战以后,金国、南宋先后灭亡。现今中国版图内曾经存在的历史王朝——宋、金、西辽、西夏、吐蕃、大理等,分裂300多年的政治格局,实现大一统。灭金,是再次实现中国大统一的第一步。

三峰山之战前的蒙金战略布局,从1232年正月十五至正月十七日,蒙金双方在三峰山硬碰硬的直接对阵只有三天。

为了这三天,蒙古军从“太师国王”木华黎,到“西征”归来的成吉思汗,再到窝阔台汗,整整16年,时间跨度占到了蒙金战争24年的三分之二。蒙古一直在寻找突破“关河防线”战略、战术和进军路线……

为了这一战,金国倾尽国力构筑“关河防线”,整日枕戈待旦,提心吊胆,食之无味,孤夜难眠……

一场积聚了双方16年能量的战役——

毁灭了一个曾经存在了167年(1068-1234年)的王朝;

毁灭了一个曾经战力强悍、令宋朝上下闻风丧胆、俯首称臣、受尽百年屈辱的王朝;

如此伟大的战役,其中隐藏的历史密码,难道不值得探寻?

一、窝阔台汗的亡金密码

金国“关河防线” 蒙古军队东西渡黄河区域示意图(据网络原图创作)

窝阔台汗选择“西路借道宋境,大迂回之斡腹战略”,有两个背景:一是1229-1230年之间正面强攻金国“关河防线”屡战屡败,损失惨重;二是攻克凤翔之后,被俘投降的凤翔府守将李昌国为了活命,向蒙古军献出了自己“计策”:“金主迁汴,所恃者黄河、潼关之险耳。若出宝鸡,入汉中,不一月可达唐邓。”窝阔台汗面对“关河防线”难以突破的困境,正面进攻接二连三的败绩,于是“弃坚攻隙”,“假道于宋,迂回攻金”战略被提上议程。

《元史》记载,1231年二月蒙古军攻占凤翔城之后,“关陇大门”洞开,为实施成吉思汗的“假道于宋,战略迂回”创造了条件。

当年五月,窝阔台汗在官山(位于今内蒙古卓资县北辉腾锡勒草原的)“九十九泉”军事大会上,正式决定兵分三路攻金南京(今河南开封):

网络图

中路军为主力军,由窝阔台汗亲自统帅,“太师国王”木华黎长孙塔思、宗王口温不花随军,正面进攻,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以东辉腾锡勒草原南下,沿官山(今卓资县)→凉城→*虎口→右玉→大同→隰州→太原→长治→高平→晋城→平阳府一路南下,先拔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自孟津(今河南洛阳吉利区)强渡黄河南下,进迫金南京。

左路军(东路军)由斡陈那颜(成吉思汗国舅按陈那颜之子,窝阔台汗、拖雷的表兄弟)统帅,山东、河北原驻汉军为主力,由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向金国南京进军。

右路军(西路军),由拖雷统帅,速不台随军,4万骑兵,由凤翔府渡渭水,克宋凤州,沿“陈仓道”越秦岭南下,占宋兴中府(今陕西汉中),沿汉江东行,迂回至唐州和邓州之间,折向东北,从侧背包抄、威逼金国南京(即金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路大军行军路线图(据网络原图创作)

据说战前分析金国军队布防时,窝阔台汗将金军比作一头有坚硬背甲的猎物,称“关河防线”是猎物的背甲,坚硬;称南部防线是猎物的下腹,柔软,金国谋臣认为“宋人不知守,国亦不能逾宋境屯守”,是个两不管的防守空缺之地;称东部是猎物的头部,敏锐;东南部是猎物的肋骨,有间隙。按此形象比喻,窝阔台汗的中路主力军,主要为突破“关河防线”,直捣南京(今河南开封),辅为牵制金军兵力,谓之“捣背或拊背战略”;斡陈那颜的左路军,主要是挠头、捣肋骨,谓之“捣肋或抵肋战略”;拖雷的右路军承担“长奔袭,大迂回,引主力,强突破” 重任,与中路军窝阔台汗、左路军斡陈那颜协同,突破“关河防线”,谓之“斡腹战略”。

三路大军的行军路线,各有特点——

斡陈那颜自济南府出兵路线(据网络原图创作)

左路军斡陈那颜的路线,是中规中矩的路线,自济南府发兵,邳州(今山东邳州市)渡黄河,克徐州、归德府(今河南商丘),直捣金南京(今河南开封);

中路军窝阔台汗的路线,是高原南下最为顺畅、最为便捷的战争路线,是历史上游牧民族自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南下大同盆地、汾河谷地,取太原、克河中,南下、东进、西侵的路线,也是从黄土高原直驱华北平原的路线。除了由平阳府南下,攻取金国“关河防线”战略要地——河中府遇到不小阻力外,一路畅通。河中府“北靠关陕,南阻黄河,地势重要”,被金国将领称作“国之基本所在”,太原、平阳失守后,其是黄河以北的唯一战略据点,是进入中原的最后一道屏障,三万金兵死守,蒙古军队挖地道、爬城墙、回回炮、抛石机、连发弩并用,两个月才将城防攻破。

1231年秋窝阔台、拖雷出兵位置(据网络原图创作)

拖雷渡渭水位置(据网络原图创作)

窝阔台汗出兵的晋城碗城村位置(据网络原图创作)

右路军拖雷的路线,被称为是“死亡线路”,一是要穿越荒无人烟、地形险要、气候诡异的南宋和金国千里秦岭;二是秦巴山区处于南宋和金国的边境地区,各方兵力部署不清,兵危民险;三是远离蒙古占领区,后勤补给困难;四是孤军深入,唐邓地区等待的是重兵围剿。稍有不慎,将万劫不复。

三路大军约定1232年正月会师于金国南京城(今河南开封)。

二、渡江北上的密码

三峰山地形图(据网络原图创作)

三峰山之战,并非现今一些人口中的“神兵天降,一举攻克”。拖雷帅军自凤翔出发,渡过渭河,过大散关,强攻南宋凤州(今陕西凤县),借南宋境内的古陈仓道,越秦岭至兴元府(今汉中),沿汉江到达钧州(今湖北丹江口),金国朝廷上下问讯大惊失色。金哀宗完颜守绪主持朝议后作出两项决策:一是放弃京兆(今西安),将守卫京兆的主力全部调往潼关,以防窝阔台汗中路军攻潼关;二是调集黄河防线沿线15万部队,赶赴丹江口、禹山阻挡、歼灭拖雷的部队。从军事防御的角度,金国的部署不算太差。

攻守双方直接对阵的主帅和兵力部署如下——

蒙古军主帅为拖雷,参战主要将领为速不台、札剌、也里只给歹、忽都忽,骑兵4万(一说骑兵3万,步兵1万),中间先后加入窝阔台汗麾下“国王”塔思1万精骑兵、宗王口温不花1万精骑兵为援军。

金国主帅完颜瞻(即完颜合达),参战主要将领完颜彝(即完颜陈和尚)、移剌蒲阿、扬天衍、武仙、高音、樊泽,参战兵力15万,其中骑兵2万,步兵13万。

网络图

蒙古主帅拖雷自不必说,速不台以骁勇善战,勇略兼具著称,曾两次参加“西征”,是建立“蒙古兀鲁斯”的十大功臣之一,成吉思汗的“四獒”之一;金国的完颜合达重义轻财、骁勇善战,被喻作三国的“关羽”;移剌蒲阿,曾代理金国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判官,属于有勇无谋的猛将,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是金末的精锐,因“大昌原之战”400骑破蒙古兵8000(有夸张成份)而一战成名……应该说,攻守双方参战的,都是蒙金历史大剧中的“明星”级人物,尤其是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可以说将整个家底都压在了“三峰山之战”上。

金军最早的图谋,是将拖雷4万骑兵堵在丹江口以南,次之在禹山(位于南阳盆地西南,鄂豫交界之地)合围歼灭。

丹江口位置(据网络原图创作)

禹山位置(据网络原图创作)

《金史.完颜合达传》记载:“北兵渡汉江而北,诸将以为可乘其半渡击之,蒲阿不从。”

金军至邓州以西的禹山时,拖雷的部队尚在汉水南岸,金军将帅策议战术:从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市)拦江攻伐,还是令其渡江后攻伐。

以大将张惠为代表的将领的认为:“截江作战为上策,可以最小的代价击溃对手;若令敌渡河,我方腹地空虚,能不败乎?”

网络图

金军副帅移剌蒲阿认为:拦江战说,只知我军,不知蒙军,裕州(府治今河南方城,辖境相当于今方城县、叶县、舞阳县地域)曾得圣旨“诱敌于沙石歼之”(后证明是矫诏假传圣旨),今不请自来。不可复大昌原、旧卫州、倒回谷纵敌返逃。

直白说,移剌蒲阿认为金军拥有15万部队,已在禹山做好以逸待劳,拖垮全歼蒙古部队的一切准备,可以放马让拖雷过汉江绝其归路后全歼,金军将领定住、高英、樊泽附和。

主帅完颜合达问熟悉蒙古军用兵的按得木,其不认同移剌蒲阿之策。但将帅终究说服不了深得金哀宗信任的移剌蒲阿,又虑其有“圣旨”,无奈按其策布兵。

过度狂傲的移剌蒲阿没想过,放拖雷4万精骑过汉江,犹如放猛虎入山林,歼灭不了,金军将被内外夹击。后来的战况发展也证明,移剌蒲阿的过度自负遗祸无穷。

相关关城位置图(据网络原图创作)

拖雷右路军渡过汉江后,在禹山一带曾和金军有短暂小规模战斗,后来突然消失。

《金史·移剌蒲阿传》记载:“逻骑乃知北军在光化对岸枣林中,昼作食,夜不下马,望林中往来,不五六十步而不闻音响,其有谋可知矣……两省议入邓就粮,辰巳间到林后,北兵忽来突,两省军迎击,交绥之际,北兵以百骑邀辎重而去,金兵几不成列,逮夜乃入城,惧军士迷路,鸣钟招之。”

按此记载,拖雷的部队隐藏于枣林中,白天做饭休息,晚上不下战马。移剌蒲阿找不到躲在枣林里的蒙古军队主力,以为拖雷已南撤。后来金军去邓州运输粮草时,被藏于枣林的蒙军突袭,仓皇逃入邓州城。

《金史》的文字记载,并不符合客观实际:拖雷渡过汉江到达河南的季节,是寒冬腊月之末,枣树早已枯叶散尽,枣林不可能隐藏4万兵将,何况蒙古骑兵长途奔袭是一人两匹战马,即战马的数量接近人数的两倍,更不必说粮草、兵械、辎重。如此庞大的队伍,如何能在光秃秃的枣林里藏身,此记载不过是后人为移剌蒲阿的失误找借口美言罢了。

总之是移剌蒲阿过度自信,任由拖雷部队过汉江后,“快速歼灭”的计划落空,金国的主力机动部队深陷南边的“唐邓战场”,北边“黄河防线”兵力捉襟见肘。

网络图

完颜合达得知拖雷部队越过移剌蒲阿部后,退守邓州城内。《元史.睿宗传》记载:“拖雷举火夜行,金合达闻其且至,退保邓州。” 《金史.完颜合达传》记载:“禹山之战,两军相拒,北军散漫而北,金军惧其乘虚袭京城,乃谋入援。时北兵遣三千骑趋河上,已二十余日,泌阳、南阳、方城、襄、郏至京诸县皆破,所有积聚焚毁无余。金军由邓而东,无所仰给,乃并山入阳翟。既行,北兵即袭之,且行且战,北兵伤折亦多。” 《金史》的记载,是拖雷过汉江后迷惑性北进,金军堵截,发生多次小规模战斗,但无力阻挡拖雷部队的北进。

探知金军抽调“黄河防线”15万兵力前往南阳盆地围堵拖雷,“黄河防线”兵力空虚,蒙古中路军、左路军遂东西出兵,向金国南京(今河南开封)施压。《元史•太宗本纪》记载:“庚寅,拖雷渡汉江,遣使来报,即诏诸军进发。”窝阔台汗率中路军自晋城碗城村南下,攻击“黄河防线”西段,斡陈那颜率左路军自济南府南下,攻“黄河防线”东段。

窝阔台中军首先正面强攻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吸引金廷遣兵救援,以掩护拖雷右翼军安全穿越陕西金境,假道南宋迂回至金境南鄙;攻下河中后,则分兵两路:一路南攻潼关,一路南下河南。命塔思率1万精骑兵,从洛阳西北金军防守薄弱的“白坡”强渡黄河,之后越过孟津,一路向东攻打郑州。

“太师国王”木华黎长孙塔思“国王”南下援助拖雷部队(据网络原图创作)

斡陈那颜的左路军作为偏师,首先进攻邳州(今山东邳州市),争取突破金朝东部黄河下游防线,策应窝阔台中军突破西部“关河防线”。

1232年正月初九,金哀宗完颜守绪得知塔思率军打到了郑州,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危在旦夕,急命已到达邓州的15万大军返回驰援。皇命难违,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接军令无奈15万大军北上。金军仓忙北回的第四天,即正月十三,拖雷部队已趁机自丹江口沿汉江抵达南阳盆地。正月十五日,拖雷的部队越过金军主力防线,到达禹州城西南的三峰山。而且拖雷右军的一支前锋部队与塔思的部队在郑州会师,窝阔台汗也率军赶来,三师围攻之下,郑州守将弃城投降。

之后塔思率1万精骑兵与拖雷先锋部队自郑州南下,与拖雷的4万骑兵在三峰山会合。

三、“金沟”突围的密码

1232年正月十四日,因道路泥泞、雨雪寒冷受阻,金军驻扎于三峰山东南的黄榆店,得知拖雷部队已至三峰山,自然不敢大意,一面加急向金哀宗完颜守绪快报军情变化,一面火速部署从黄榆店北上围堵蒙古军队。正月十五日当天,金军前锋扬天衍部率先抵达三峰山周边,随后金军主帅完颜合达、副帅移剌蒲阿,主要将领完颜陈和尚、武仙、高音、张惠、樊泽、按得木等相继率军抵达三峰山脚下,将5万蒙古骑兵困于三峰山之上。

《金史·移剌蒲阿传》记载:“合达又议陈和尚先拥山上大势,比再整顿,金军已接竹林,去钧州止十余里矣。金军遂进,北军果却三峰之东北、西南......乃率骑兵万余乘上而下拥之,北兵却……须臾雪大作,白雾蔽空,人不相觌。时雪已三日,战地多麻田,往往耕四五过,人马所践泥淖没胫。军士被甲骨僵立雪中,枪槊结冻如椽,军士有不食至三日者。”

三峰山,是一字排开,彼此孤立的三座山峰,中间的山峰与东面的山峰之间,有一山沟,地面开阔,名曰“金沟”。

随即金军15万主力,从东南向驻守在三峰山最东一座山上的5万蒙古骑兵发起猛烈强攻,蒙古骑兵向三峰山西南、西北山下撤退、突围,武仙、高音率军向西南追击,扬天衍、樊泽向西北方向追击。

金军从西南、西北追击、围困蒙军(据网络原图创作)

谋求从西南、西北双向突围的蒙古骑兵,被追击、逼迫、围困在三峰山的“金沟”之内,战情极端危机。金军将领张惠、按得木又率1万兵占据“金沟”东西两座山的高处,居高临下攻打蒙古军,蒙古军损失惨重。

蒙古5万部队被金军15万兵南北上下围困于三峰山金沟内(据网络原图创作)

蒙古军队处于地面南北围堵,山上东西攻打,随时被全歼的“死生”境况,金军在金沟南北挖了数百条深沟,阻挡蒙军骑兵突围。史料记载:“金军围之数匝,蒙军将士颇惧。”蒙古军队以骁勇善战闻名,此时竟然产生恐惧心理,形势险恶、生死所迫也。战场形势由蒙古5万铁骑的“阻击战”,瞬间变为金军15万部队对蒙军5万部队的“围歼战”,战场形势对蒙古军极端不利。如果此时金军强力攻打,15万对5万,兵势士气,蒙古军队取胜的可能性极小。

恰在此时,关于战局的判断和对策,金军主帅完颜合达与副帅移剌蒲阿发生严重的对立。主帅完颜合达认为:“应该主动进攻,以求快速围歼蒙古部队”。副帅移剌蒲阿认为:“已经将蒙古军队死死围困,插翅难逃,围而不攻,弹尽粮绝其必然自溃”。作为副帅的移剌蒲阿之所以敢违抗军令,一是因其曾经担任金国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判官,曾经是完颜合达的军事领导;二是完颜守绪为太子时,移剌蒲阿曾任皇太子的亲军卫总领,在完颜守绪继位过程中出过力;三是完颜守绪即皇帝位后对移剌蒲阿极为信任,“军国大事多从其处理”。简单说移剌蒲阿是皇帝的“红人”,资历老、地位高。

因为移剌蒲阿的“损招”,金军对被围困于三峰山的蒙军攻势有所减弱,改为主动进攻为全面围堵,意图“围而不攻,以逸待劳”困死蒙军。

金军挖深沟阻蒙古骑兵 围而不攻(据网络原图创作)

窝阔台汗得知5万蒙军被围困于三峰山,遂命宗王口温不花(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里古台的次子,窝阔台、拖雷的堂兄弟)1万精骑从孟津渡过黄河,一路南下火速驰援。

与此同时,自正月初九就断断续续的雨雪天气进一步恶化,蒙古军队与金军在三峰山对峙的当天(正月十五)夜里,突然下起鹅毛大雪,第二天成为暴雪,持续一整天。有史料记载,蒙古军善于在极寒天气作战,正月十五、十六的漫天暴雪,是拖雷命随军萨满做法“祈雪”求得的,兵将看到天降大雪,士气大振。应该是以信仰鼓舞士气之策。

看到漫天大雪,战场经验丰富的拖雷认为是天赐良机,乃召集众将商议突围,有将领提议等窝阔台汗援兵到来后,外有接应,再行突围。拖雷认为战机稍纵即逝,如果金军退守到离三峰山三十里的禹州城,后续很难再有战机。正月十五当天后半夜,蒙军将领抄思率一支“敢死队”,向山上的蒙军发起试探性的突袭,金军惊恐不已,不敢迎战。正月十六日,蒙军将士在拖雷的指挥部署下,全军出击,四面突围。

蒙古军队从金沟包围圈四面突围(据网络原图创作)

从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六日,已经在雨雪天气里忍饥挨冻煎熬八天七夜,经受不了极寒天气的金兵,兵器几乎都举不起来。尤其十五、十六日的狂风暴雪,使弓箭和兵器结了厚厚的冰,大多士兵稀里糊涂成了刀下鬼……对于这些士兵,与其经受无望的煎熬,或许死亡对他们也是一种解脱。

经常在极寒天气下外出打猎,野外生存能力超强的蒙古军队,在恶劣酷寒的天气里,展示出了其剽悍顽强的本色……大部分金军将士失去了战斗力,蒙军军心大振,越战越勇,蒙古军队从多个方向突出金军重重围堵,寒冷的暗夜里金军鬼哭狼嚎、四散逃命……

正月十七日,突出重围的拖雷4万多部队,与前来驰援的宗王口温不花1万精骑会合,反过来将饥寒交迫、丧失战斗力的近15万金军象猎物一样赶进自己挖的数百道壕沟之内.“金沟”还是金军挖“金沟”,但被包围的人,已从蒙古军换成了金军……围困、屠戮数日后,蒙军采取“围三阙一”的策略,即围困东西南三面,张开北面通往禹州城的通道,让失魂落魄、慌不择路的金军“突围”,金军果然中计,一窝蜂般的向东北逃命……

近6万蒙古军队 将近15万金军反围困于三峰山“金沟(据网络原图创作)

善于骑马*的蒙古军,在运动中像追逃猎物般,硬生生将近15万金军打得溃不成军。《元史.睿宗传》记载:“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十里,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从三峰山通往东北禹州城的农田经过人马践踏,泥浆没过小腿,雪水和鲜血成河,尸横遍野,一片凄惨的景象……

兵败如山倒,金军的主要将领也接连战死——

杨斡衍、樊泽、张惠、高英首先战死;

主帅完颜合达、大将完颜陈和尚率残部逃入禹州城(也称钧州),随后禹州城被蒙军攻破,完颜合达、大将完颜陈和尚与蒙军展开巷战,直至战死;

副帅移剌蒲阿在乱军中被俘,因拒绝投降被处死;

武仙侥幸率小股残部逃往今河南新密一带,后曾复聚10万乌合之众,“兵不复振”,不久兵败身死。

(本文为原创作品,对于侵权转载者保留法律追索权)

【多角度解读,未完待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