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勠力打造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高地

渠县勠力打造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高地

首页角色扮演忘忧之城更新时间:2024-04-29

11月26日,2023渠县首届半程马拉松暨“跑遍四川”渠县站正式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名参赛选手在“四山守望、两江润城”的山水路线中感受着“古賨国都·魅力宕渠”。为充分展示“阙里賨都、忘忧渠县”独特的城市魅力,“渠县耍锣鼓”“车车灯”“抬总爷”“花花船”等各类展现渠县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在沿途轮番上演,为选手加油鼓劲;市民群众用太极、打鼓、广场舞、唱歌等方式展现渠县人民对选手的热烈欢迎,展示渠县人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2023渠县首届半程马拉松暨“跑遍四川”渠县站鸣枪开跑(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渠县素有“古賨国都、汉阙之乡”的美誉,有2338年建县史,拥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文学之乡”7张国家级文化名片,古賨文化、两汉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宕渠文脉源远流长。

近年来,渠县聚焦打造“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高地”目标,扎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擦亮7张全国名片,坚定不移实施文化强县战略,让文化成为推动现代化渠县建设的重要力量和鲜明标识。

发掘保护 守护巴賨文化之根

古城重生

城坝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又名宕渠城遗址,是賨人文化遗址,总面积约567万平方米,距县城26公里。1991年5月,城坝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被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国家大遗址名录。

1990年,重庆市博物馆联合原达县地区和渠县文物管理部门对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迄今,通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达州市、渠县文物管理所先后5次发掘,城坝遗址的前世今生,已逐渐明晰:春秋战国时为古賨国之賨城,系秦于公元前314年所设宕渠县的治地。东汉中期,车骑将军冯绲增修,宕渠城又称车骑城。遗址自战国至魏晋兴盛延续800余年,其间屡为州、郡、县治所在地,为川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坝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城坝遗址是川东目前尚存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出土的“宕渠”文字陶瓦当,确证了渠县“宕渠”的文献记载;出土的竹木简牍,填补了地方史料缺失;出土的“津关”(在水陆要冲地带所设立的关口)遗迹,为全国唯一仅见……2018年,城坝遗址考古发掘荣获中国考古界最高奖“田野考古奖一等奖”。2019年1月,城坝遗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作为巴文化核心大遗址,城坝遗址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是“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坝遗址出土的竹木简牍(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供图)

2019年,渠县成立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履行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职能,推进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20年4月,渠县《城坝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2021年1月,中共渠县第十三届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以5A级景区为标准,建设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其建成具有全国示范性的集遗产保护、考古科研、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参与式考古遗址公园。

2022年12月,渠县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在规划方案中,该公园分为遗址公园核心区、乡村遗产联动区、文旅开发区三大板块。核心区包括城坝遗址博物馆、郭家台城址展示、津关遗址展示、模拟考古基地、考古工作站等,共计30多处参观游览与体验节点。目前,已建成郭家台城址、津关区两处保护展示区、出土文物临时展陈厅以及城坝遗址考古工作站,正在规划建设定位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城坝遗址博物馆。

汉阙焕新

汉阙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阙的建筑设计和阙身雕刻图案、铭文是研究汉朝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全国现存汉阙43处,分布在5省2市。四川有21处,其中就有6处7尊位于渠县的土溪镇等地。2001年,6处7尊汉阙以“渠县汉阙”命名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渠县被中国文物学会命名授牌为“中国汉阙之乡”,有“天下汉阙巴蜀多,巴蜀汉阙看渠县”一说。

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对汉阙群,渠县先后投入巨资进行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改善其保护状况及周边环境。针对6处7尊汉阙分散在乡野田间的现状,专门修建12公里长的览阙路将它们串联连接;为6处7尊汉阙搭建保护大棚和保护围墙,修建参观游步道、公厕,竖立参观导览标识等公共服务设施,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编制完成了《渠县汉阙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2015年,投资5700多万元、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建成并对公众免费开放。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位于6处7尊汉阙的地理分布中心,距离渠县城约30公里,系中国第一座以汉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该博物馆以数字化虚拟表现为主要展示手段,运用弧幕投影、全息影像、屏显、裸眼3D成像、激光投射等多种“高科技”传递汉阙及汉阙文化之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3D打印还原的沈府君阙(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3D打印还原的沈府君阙(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汉阙以及背后的文化,把近几年有关汉阙及汉学文化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展陈内容,2022年10月,渠县启动了博物馆改造升级工程,以塑造汉阙国际文化品牌、助力巴蜀汉阙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巴文化旅游线核心阵地为提升目标,增加实物展示,优化展陈动线,不仅收入9件汉阙残件,弥补此前无实物展陈的遗憾,更利用三维技术,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引入5D影院、交互投影、MR、VR、交互游戏等丰富的多媒体手段,提升场景还原度,打造“渠县汉阙探秘 仙境乐土穿越汉代”漫游空间,让观众通过直观式观察、穿越式渲染、角色式代入,体会巍巍大汉的时代气象和精神风貌。提升打造后的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已开门迎客。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围绕16字方针,渠县夯实文物保护基础,科学推进文物利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成立巴文化探源工程和大遗址公园建设工作专班,配合推进城坝遗址发掘保护;实施汉阙文化博物馆维修升级改造,以及文庙消防工程、汉阙安防工程;完成三汇王爷庙、赵公神道碑、清河坝遗址等省市文保单位保护标志竖立工作;推进省级文保单位礼义城遗址纳入“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传承弘扬 赓续巴賨文化之魂

文庙抒怀

朱红照壁书新篇,宫墙万仞颂华章。2022年6月20日晚,渠县百年文庙,由渠县县委、县政府主办的首届“诗意宕渠·创意未来”原创诗歌诗词会第一场“少年新说”展演活动在此举行。中国诗歌学会原副会长、一级作家、新边塞诗人代表杨牧,省委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理论研究专家李学明,四川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啸天,著名乡土作家贺享雍,省诗词协会会长孙和平等嘉宾应邀观看原创诗歌诗词会第一场“少年新说”展演。

“诗意宕渠·创意未来”首届原创诗歌诗词大会第一场“少年新说”展演。

渠县文庙古建筑群落呈阶梯状,厢庑亭阁浑然一体,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占地5711平方米,是目前川东北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儒家文化古建筑群。2013年,渠县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古时祭孔与官学的文庙,被赋予了传承弘扬巴文化的新使命。

近年来,渠县锚定“打造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高地”目标,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高规格召开县委文化工作会议,深入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在“宕渠四子”杨牧、李学明、周啸天、贺享雍的示范引领下,出版文学作品集200余部,发表文章1.3万余篇,获得国家、省级奖项3000余个,获评全国县域“诗和远方”深度融合代表。

彩亭祈福

4月28日,“观彩亭盛会·游阙里賨都”渠县国家级非遗——三汇彩亭会暨“五一”旅游季系列活动在渠县启动。“三汇彩亭会”是渠县三汇镇承袭了300多年的民俗节会,以抬彩亭、祭拜“三圣娘娘”为主线,伴有舞龙、耍狮、踩高跷、拉旱船等多种民间艺术表演,以此开启一年春耕生产,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国泰民安。

持续至5月30日的活动,将渠县非遗文化和旅游景区串联,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非遗旅游体验。

三汇彩亭汇表演。(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靖 摄)

渠县拥有三汇彩亭、刘氏竹编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渠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建立健全国、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推荐评定“非遗”传承人63人,培育非遗传习基地3个、非遗工坊10个,孵化培育省级传承人2名、县级传承人1名。制作“阙里賨都奇·非遗绘锦绣”非遗宣传片;开展省级非遗项目31位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推送三汇彩亭省级传承人雷明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完成泥巴蛋制作工坊申报省级“优秀非遗工坊”;筹建七张名片保护传承创作平台,有序推进国家级非遗——刘氏竹编刘嘉峰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汇彩亭艺术工作室等巴文化传习基地创建工作。

今年77岁的刘嘉峰,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氏竹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竹编行业已近60年。2008年,刘氏竹编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9月1日,渠县刘氏竹编“锦绣之旅”系列产品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系达州市唯一获得金奖的特色旅游商品。

创意发展 赋能巴賨文化之城

文化新地标

渠县城郊的文峰山历来被视为渠县文脉兴起兴盛的地理标志。

2016年9月,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繁荣大文化,建设四川文化强县”目标,决定将文峰山打造为“宕渠文化地标”,把建成文峰山公园作为县委五年内要办成的十件大事之一,传承渠县文脉,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成“天府旅游名县”。2019年,文峰山公园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20年,文峰山文化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

文峰山景区。(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文峰山文化旅游景区是以历史文化为脉络、儒家文化为主线、宕渠特色文化为依托,集科普教育、文化体验、文化创意、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开放性景区。景区内的文峰书院,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曾是清代翰林大学士贾秉钟蒙学之地。新建的文峰书院,采用明清仿古建筑风格,主要包括“一院两馆两厅”,即宕渠文学院,国学体验馆、工艺美学馆,科举文化厅、书院文化展厅,是凝聚全县文艺创作宏力、振兴宕渠文学艺术的主阵地。

诵读国学经典

每个月,文峰书院都会邀请学生前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集体诵读或者个人分享、评选激励等方式进行。书院常态化开展泥塑、扎染、草编、竹编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在自由的创作氛围中增强爱国情怀,传承非遗文化。

今年3月8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贾飞的工作室在文峰书院揭牌;9月18日,川剧领军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文华表演奖获得者陈智林的川剧技能大师工作室(渠县工作室)在宕渠文学院内揭牌。

新时代的文峰山景区,供百姓登高眺远、休闲健身,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示范景区;学子诵读经典,传习非遗;文人挥斥方遒,创作研修,是传承渠县宕渠文脉的新地标。

忘忧动画IP

今年2月,“2023第六届玉猴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封神勇士·忘忧之城》被评为“年度十大最具商业价值文旅吉祥物”。《封神勇士·忘忧之城》作为达州首个城市超级IP,一年多前由渠县发布。

城市超级IP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传播性,能快速聚集人气,提高城市认知度,现已成为打造文化符号、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也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封神勇士·忘忧之城》,是渠县打造的以黄花和古賨文化为载体的中国忘忧超级IP,旨在通过顶级流量IP带动整个賨人文化、黄花产业、忘忧城旅游推广,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近年来,渠县立足自身独特资源,大力实施“文旅 ”“ 文旅”战略,积极推动文化旅游相融互促。聚焦打响“阙里賨都 忘忧渠县”文旅品牌,整合文化资源,联合打造“大巴山—大三峡—大遗址”巴文化旅游环线。城市超级IP、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巴賨时光旅游走廊暨中国母亲花城、两江四岸综合提升、渠城公共文化体育中心、渠县火电厂工业遗址利用、刘氏竹编工艺博览园等项目有序开展。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发展规上文化企业23家,文创收入超145亿元。凸显“巴风賨韵”的“文化强县”正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崛起。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南观 郭彪 杜文龙 楚亮 严衡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