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名士易宗夔,在《新世说》里记载了“烧火御史”的故事:清代人谢香泉任御史时,刚直不阿。当时,权臣和珅有一宠奴,常乘和珅的车出入,人避之,莫敢诘。谢香泉巡城时,遇到宠奴乘车,遂命人把他拽下车。宠奴倚仗着和珅之势,猖狂不已,反而对谢香泉加以诘责。谢香泉怒笞之,并烧其车。虽然和珅对此怀恨在心,借其他事罢免了谢香泉的官职,但历史是面镜子,让谢香泉这个“烧车御史”的名号得以久传。
正与邪各处天平的两端,此消彼长。正气充盈,则邪恶抑消;正气不张,则邪恶嚣狂。《红楼梦》里的贾政,在外放江西粮道时,刚开始也想做个好官,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出告示严禁搜刮民财,收受贿赂,“一经查出,必定详参揭报”。果然,一时间无人行贿。可是他府衙里差役集体辞职,跟去的家奴也消极怠工,大堂没人接鼓,喝道只有一个差役,轿夫也不按时到,样样不顺心。原来差役们都认为贾政“呆性发作”,“眼见白花花的银子,只是不能到手”。贾政震惊之余,没有坚持己见,反而默许手下盘剥百姓。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贾政图的只是假名声,一句“我是要保性命的,你们闹出来不与我相干”的糊涂话,就让其内心仅有的一点点正气不吹自灭。每当读至此处,不免感慨系之。
浩然正气是一种顶天立地的人格魅力,是正义的化身、驱邪的“利剑”。翻阅史书,历史上广为人们所传颂的,不是“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的豪杰,就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贤臣;不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志士,就是“兴利除害扬正气”的廉吏。他们涵养胸中正气,转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虽明白其中道理,遇事却总犯贾政那样的糊涂。面对不正之风,他们前怕狼后怕虎,不敢亮剑,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保身信条。长此以往,风气一旦形成,正义得不到伸张,就会使邪恶更加猖狂。
喋血龙华闻壮语,剑影刀光见胆识。对党员干部而言,正邪不并行,保持浩然正气是党性的综合体现,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集中概括,是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一代巾帼英雄赵一曼,立志“白山黑水除敌寇”,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一直都在践行“誓志为人不为家”的诺言;陈毅元帅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从不向错误低头,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后,还要直言:“一个共产党员,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敢站出来讲话,一个铜板也不值。”
党员干部作为先进者、先行者,当正身直行,以天下为己任。面对不正之风,要勇于扶正祛邪,弘扬正气。唯有如此,才能使正气接物邪气消、浩气临事疑畏释,才能齐心协力成就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