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四大高僧,即弘一、虚云、太虚、印光四僧中虚云是寿最长者,他圆寂时已历四朝五帝。而在个人经历上,曾历经九磨十难的他也是四僧中最特殊者。
而在佛学成就上,四处参禅遍访名僧大德、取唯识净土禅宗等各门各派之长,且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于一家的虚云,也是成就极高者。
在这些之外,造就虚云传奇一生的还有他在俗时的种种,和他出家二十多年后为报俗尘父母恩而做的这件大事:朝拜五台。
虚云法师为报父母恩朝拜五台山的起点是南海普陀山,此处距离五台山有三四千里路,而他当时选择朝拜的方式还是最考验人的“三步一拜”。
而虚云之所以发此宏愿的背后原因还得从他的父母说起。
虚云生于1840年,祖籍福建泉州,他出身于官宦之家,本名萧古岩,其父萧玉堂曾官至泉州知府。萧玉堂年40岁时才得独子虚云,加之虚云母亲因生他而死,所以萧玉堂自然从小对虚云寄予了厚望。
萧玉堂最初的构想是让儿子同自己一样:学而优则仕,他教虚云八股文便是为了他将来能科举取士。
但因为天性恬淡的缘故,虚云从小便只爱读儒籍佛典,而不爱功名。为了逼迫儿子以科举取士为理想,萧玉堂想尽了各种办法。当他得知儿子尤其喜欢躲在祖母房间看佛经时,他心里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一次撞见儿子又和祖母讨论佛经时,他忍不住呵斥到:“小小年纪读什么佛经,把远大志向都读没了。”
虚云听到这样的话却不以为然。
年13岁那年,萧玉堂携虚云带着虚云生母和祖母灵柩回老家安葬,葬礼上的虚云得以初见三宝法物,只这一见后,虚云在那种安宁欢喜之情中萌生了弃世出俗的心愿。也是自这以后,虚云便越发地对佛典痴迷了。
萧玉堂见状也越发开始管束起儿子来,可即便如此,年17岁这年,虚云依旧偷偷有了前往南岳衡山出家的想法。只是这次,因为萧玉堂发现及时,他行至半路时便被父亲抓回来了。
为了阻止儿子出家,萧玉堂以最快的速度给儿子娶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为妻。可婚后,即便被父亲逼迫与两如花妻子关在一屋,他也始终不曾碰过妻子们一下。
虚云年19岁时,即1858年,一心只想出家的他便背离父亲偷偷带着堂弟萧富国跑到鼓山涌泉寺:剃度为僧了。出家前,他只给田、谭两位妻子留下了赋《皮袋歌》。
自此,在俗尘里的虚云便背上了“无情无义、不忠不孝”的恶名。在那个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他带着堂弟出家的行为直接断了萧家三门的血脉(虚云曾过继给叔伯,兼祧两房),此即为大不孝。
虚云出家后只一心向佛,未曾在理过俗尘琐事。他先是拜妙莲和尚为师,随即隐居岩洞,持头陀行,静心观坐三年整。然后又他离寺云游,先后在浙、苏、皖一带名山大寺,学经参禅。
期间,他更是尝试了苦修,并在融镜法师坐下修学五年。
1882年,年已42岁的虚云到达了浙江普陀山。也正是在虚云抵达普陀山后不久,一个小和尚不远万里追寻而来。
找到虚云后,这个小和尚便将一包东西递到虚云手里道:“可算找到你了,你出家前名字是否叫萧古岩?”
虚云法师点头后,小和尚便道:“我是受萧蒲堂之托将这些物件交给你的,受托时,我原以为既都是佛门中人,找个人便不难,没曾想却花了这许多时间才找到你。”
听到“萧蒲堂”三字后,虚云不禁颤了一下。未等虚云将包裹打开,小和尚便继续道:“你是不知道,你出家后,你父亲就辞了官不久后就抑郁而终了,你的两房妻子则都在你走后跟着遁入空门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虚云整个人都怔住了。良久,他轻轻打开了父亲给他留下的包裹,包裹里最外层便是一张他幼年时便熟悉的萧家族谱。
虚云用有些颤抖的手打开族谱展开,然后他的眼里闪过族亲的名字,族谱的最后一页里,闪过的则是他和堂弟富国的名字……
那一刻,虚云的眼睛湿润了,他脑海里不自主地涌现起了幼年时父亲和他相处的画面。父亲将他抱在怀里读四书,父亲手拿戒尺训斥他,父亲在书房外看他读书,父亲在林荫小道上牵着他边走边谈笑……
一同被激活的记忆里,他的祖母和两位妻子的音容笑貌也开始清晰起来。
此时的虚云虽已是个真正的修行之人,可毕竟他也是肉体凡胎,对寻常生灵便分外慈悲的虚云怎不会为父亲的凄凉结局伤痛呢?何况,父亲的悲凉结局还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那天傍晚,心里满怀愧疚的虚云拿着准备好的冥钱和叠好的纸船来到了海边。那日,虚云在海边将折好的纸船放入大海时他才知道:俗世这些缅怀先人的法子,已经无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情感了。
当晚,满怀心事的虚云与恰好来找他的师父会面。几杯茶下肚后,借着月色,虚云终于将积蓄已久的心事说了出来,他放下茶杯缓缓道:“我自从生下来以后,就没见到母亲,她是因生我而死。”
师父听完并不言语,他只沉默地点了点头,虚云继续低头边沉思边道:“父亲也因为我带着堂弟出家一举断了萧家三门血脉,而忧伤成疾不治身亡。”
听到这,虚云的师父便叹了一口气,但这次,他依旧没有言语。只听虚云继续道:“我虽已出家二十多年,但道业未成随风飘荡,而父母血脉之亲,养育之恩又无以为报,内心十分惭愧”。
听到这儿,虚云的师父终于开口了,他抬起一只手到胸前道:“于是,你想做一件感天动地的事情来报答亲恩?”
虚云抬头看向天上的那轮明月道:“不求感天动地,但求慰藉我心,但愿此举之功德回向父母的在天之灵。”
虚云的师父捋了捋花白的胡子道:“难得你有这片孝心,出空门以百行孝为先,佛经上讲要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这四重恩除了佛恩、国土恩、众生恩,那就是父母恩了,出家人要报父母恩,只是报恩的方式要有别于世间而已。”
听到这儿,虚云心下便明白了,他也更加坚定了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报父母恩的想法。
当虚云的师父得知虚云要用三步一跪的方式从普陀山拜到五台山时,他的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顿了良久后,师父喃喃道:“你要想清楚,这是大愿,非常人能为啊,一不小心恐是有去无回啊!”
虚云听完后抬眼看向师父道:“为报父母恩宁舍生命!”
虚云之所以如此想报父母恩,除了因为内心歉疚外,还因为随着年岁的增大,他越发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充满了感激之情。这种感恩,对于俗尘受父母恩者如是,对于一心修慈悲心的虚云更是如此。
打定主意后不久的1882年7月1日,在师父的践行下,虚云背上行囊从普陀山法华庵出发开始了他为报父母恩拜五台山的第一步。
虚云拜五台山的宏愿感动了四位禅者,他们遂提出一同前往。
因为坚持三步便一拜,所以虚云一行的行程极其缓慢,历经数月后他们才得以到达常州。日久后,一路上不停下跪的虚云和四位禅者的额头和膝盖,都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破皮流血结痂。他们头上、膝盖的痂好了又结,结了又好,这种非常人能忍的磨难终于瓦解了四位禅者的意志。
在爬山涉水数月后,不堪苦修的其他禅者皆一一放弃离去。
对于天下所有用意念做事的人而言,同行者放弃往往会对前行者造成心理上的情绪,可一心报父母恩的虚云却在面对一次次的离弃后纹丝不动。
第四位同行禅者放弃时曾拉着衣衫褴褛的虚云的手道:“这一路还有多少艰难险阻,你还得翻越黄河,此去山高路远,你一人前行,恐遭不测啊!报父母恩可以有千万种方式,何苦拘泥于此?”
虚云却作揖回到:“为报父母恩,宁舍生命!”禅者见虚云执意至此便只好作罢。
在长达三年的拜五台山途中,虚云有禅者陪伴的时间仅仅只几月而已。此后的漫长时间里,虚云都是孤身一人前行。
但无论在怎样的情境下,也无论刮风下雨甚至霜雪,他都坚持三步一拜。山高路远,可虚云却一直只未曾有过半分要退却的心思,无论在何种艰难之下。
一个年过四十的和尚以三步一拜的方式行进,路上自然会碰到各种好奇的人。每到一个地方,虚云就总会碰到各种指指点点的人,也有公然向他询问相关的。
每次碰到询问他拜五台山的目的者,虚云总耐心向他们解释根由。
一路上,虚云在对抗艰难跋涉和身体疼痛的同时,也偶尔要解答各式人提出的人生困惑。
行到接近长江某渡口的一条小路上时,虚云还曾遇见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见到一路跪拜的虚云后,本心事重重的他竟一瞬间抛却了自己的情绪。
虚云遇见小男孩时却并不侧目看他,只一心虔诚跪拜。小男孩完全被虚云的举动吸引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世间竟有人会如此行走。
在巨大问号的驱使下,小男孩竟叉开手站在虚云前面拦住他的去路道:“你这叫花子一样的和尚,你为何三步一拜,你从哪来,到哪去,你为何如此?”
虚云拜完后站起身作揖道:“贫僧虚云,为报父母恩发愿拜五台山,自普陀山来。”
小男孩听完后低头想了想道:“我的父母对我也不错,可我就没想过报答他们,我也没想过人为什么要报父母恩!老和尚,你今天要是不能答这个‘为什么’,我便不让你走!”
虚云用坚定的眼神看向小男孩道:“父母生育我们的色身,若没有父母,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我们的色身,没有色身,一切的一切,包括修行也都将无从说起。阿弥陀佛!”
小男孩听到后想了想继续发难:“可是我的父母生育我时,未曾征得我同意,也并未把我生成我想要的样子,这也要报恩?”
虚云听完小男孩的话后笑了笑道:“你的色身虽是父母所生,但你的样子却是自己成为的,所以不论你是何种样子,也都要报恩。”
听完虚云法师的这句话后,小男孩的眼睛立马湿润了,他不自主地放下手叹道:“此番出走,终是我错了。”虚云听到这明白小男孩有慧根,于是便从行囊里拿出一本书递给他道:“这是我小时候一个药翁送给我的,如今我把它送给你。”
说完后,虚云便再次上路了。
这年年底,虚云渡过长江,留在浦口狮子山过年。第二年,他再从苏北进入河南省境内,经过嵩山少林寺到达洛阳白马寺。
这一路之严寒酷暑、饥寒饱暖,虚云全不放在眼里,只一心称念这菩萨圣号行拜。
过了白马寺后虚云就进入了黄河岸边的邙山脚下,到达此地后正是大雪纷飞之际。因为路途太过艰辛加上天寒地冻和水土不服,虚云终于因体力衰竭而在连日的雪中行走后倒下了。
到此时,虚云离终点已经不远了,在茅棚倒下那一刻,他还在默默估算着自己的行程:过了黄河就是太行山系,五台山就在太行山系里。
虚云倒下的是身体,但行到此时,他内心的意念力已强大到了让世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所以即便他虚弱的身躯已因染病而无法动弹,他的意识也保持着一线清醒。
雪霁天晴时,一个名叫文吉的老乞丐路过虚云倒下之地,当他在茅棚发现一动不动的虚云时,他以为此人已死去多时。于是,他看着躺在地上的虚云道:“真可怜,又死了一个乞丐,我来把你埋了吧!”
虚云于意识迷蒙中听到此话时用强大的意念微睁了一下眼,只这一下,文吉便惊喜地道:“你还没死,太好了,碰上我老乞丐文吉也算你福大命大。”
说完后,文吉便在附近捉了几把草生火给虚云煮了黄米粥给他食用,虚云缓过来可以说话后,文吉好奇地问:“你怎么会在此地?”得知虚云是为报父母恩而落难于此时,文吉甚为感动。
但,文吉虽深受感动却极力劝说虚云放弃继续跪拜到五台山。为了劝说虚云放弃以此种方式报父母恩,在虚云问到此地离五台山还有多远时,他竟答还有两千里。
文吉未想到的是,听到这个答案后,虚云脸上竟没有任何动摇的神色,只坚定答道:“无论还有多远,无论我的身体到了哪种程度,我都要坚持初衷:三步一拜到五台山。”
见虚云如此,文吉便告辞前行,临行前告诉他可循着他的步子前往五台山。
与文吉分别后不久,撑着病体前行的虚云又突发痢疾致腹痛难忍,但即便身体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虚云也始终坚持每日朝拜。终于,这样强撑十多天后,他在黄沙岭一个破庙里再次病倒。
昏迷几日后,从长安返回五台山的文吉再次搭救了虚云,他还给他将污秽衣物换洗并煮了药给他喝。多日后,虚云大病痊愈,而文吉则因深受感动决定与他一路前往五台山:“你但前拜,我愿代你背负行李,伴送行程,你可轻松许多。”
虚云感恩地作揖道:“若能如此,先生功德无量,倘我拜到五台,愿以此功德,一半向父母,早证菩提,一半奉送先生,以酬救助之德。”
快到五台山时,文吉先行,留虚云一人继续拜行。
几个月后,历经整整三年后,虚云以超乎寻常的毅力以三步一拜的方式抵达五台山。
抵达五台山站立在文殊师利菩萨面前时,一脸沧桑且衣衫褴褛、蓬头的虚云久久凝视着佛祖。只有虚云自己知道,为了这一刻他曾经受过怎样的生死洗礼。
那日,当太阳斜斜地照进佛堂洒在虚云和佛祖身上时,虚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那一刻,他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而他想说的话,也已随着眼泪流出了:
“大智大慧的文殊菩萨,弟子虚云,已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你的座前,祈望您能垂怜弟子的一片愚诚,引渡弟子亡故父母早日往生极乐净土吧!”
良久,虚云微闭上经泪水洗过的双眼心道:“爹娘啊,儿就是再拜十次,也不足以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啊!”虚云心道出这句话后便再次跪下行了大礼,俯身再起身的瞬间,虚云只觉周身已被喜乐安宁完全笼罩。
也是在抵达五台山完成宏愿这年,年已46岁的虚云终于开始了他一生真正的修行之路。
之后,他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徒步行走数万里,自陕西、四川进入西藏,随后他又在大雪中翻越喜马拉雅山口到达不丹,其后他又徒步周游尼泊尔、印度、孟加拉、缅甸等国。期间,虚云一心朝礼佛迹,研习经教,回国后他又遍访名山古刹、大德高僧,广开法席,弘宗演教。
后来,虚云终在高旻寺法七碎杯时开悟得大道。也是自此以后,虚云在中国佛教界声名鹊起,他也终成一代高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