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儒 | “天下巨观”悬空寺

杨新儒 | “天下巨观”悬空寺

首页角色扮演仙道剑歌更新时间:2024-05-09

悬空寺

“天下巨观”悬空寺

杨新儒 | 文

如果说浑源古建筑是中华古建筑的经典代表之一,那么,悬空寺就是中华古建筑王冠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的明珠。清代进士、宁国府教授陆寿名在《续太平广记》中赞为“真天下大巧而异观也”。明代地理学家、“游圣”徐霞客游罢悬空寺,在《徐霞客游记》中概叹为“天下巨观”。美国《时代周刊》评悬空寺为全球十大超乎常理的“危”建筑之一。

从浑源城南望北岳恒山

一、北魏王朝的“水立方”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又名崇虚寺,建于南距浑源古城3.5公里、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金龙峡谷的石门峪口和磁窑口之间的万仞绝壁之上,坐西南而面东北,是一组由90根长短不一的立柱垂直支撑的三层朱红色建筑群。始建于距今1500余年的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后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重修,现存的木构建筑部分为明清两代遗构。悬空寺因为是一处为道教天师建造的皇家建筑,修建时所用工匠都是当时全国一流的建筑工匠,所以它和云冈石窟一起被誉称为北魏时代的鸟巢和水立方,体现出高超的建筑艺术。

寺院建筑面积472平方米,占地面积仅有152.5平方米。据悉,初建时离地面高达90多米,由于多年河道淤积,现在该寺仍然距地面58米,是世界罕见的摩崖古建之一,被称为“空中奇阁”、“恒山第一景”。全寺由三组楼阁组成,建有大小殿阁20座40余间,供奉着铜铸、铁铸、石雕、泥塑等各种神像79尊、金石文物14件(碑9通、碣4方、经幢1件)、石刻13处、匾额2处,北魏栈道、云阁虹桥遗址、遗迹等绵延133米。悬空寺的建筑艺术极其精湛,是一处古人杰出寺庙建筑创造与独特自然山水环境相互交融的历史文化遗产。远望悬空寺,像一个小巧玲珑的木雕,镶嵌在万仞绝壁间;近看悬空寺,屋脊拱起,檐首高翘,支柱危依,姿态若断崖飞龙,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悬空寺院

二、与“道”沉浮的“静轮宫”

从历史文化源头上来说,悬空寺的修建与中国道教发展的沉浮历程有很大关系。

北魏初期,恒山道教在道教改革家寇谦之的大力弘扬下得到了空前发展。寇谦之本是嵩山道士,于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年)到达平城(现今大同),向太武帝奉献《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录图真经》六十余卷,声称这些经卷都是太上老君的玄孙授予他的,并授他本人以道教天师之位,让他显露静轮天宫之法来奉持、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如果太平真君能够按照“必令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的要求建造道坛“静轮宫”的话,就可成仙达道。于是太武帝便听从了寇谦之的建议,在京城的东南(现今大同水泊寺乡曹夫楼一带)建起五层重坛的天师道场。寇谦之凭借太武帝的信赖和支持,将天师道大行于世,恒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一时。后来,热衷佛教的文成帝以及孝文帝转而扶持佛教,佛教又逐渐复兴起来,道教虽然未被打击,但已经逐步失宠,呈现衰落之态。太和十四年(490年),辅佐孝文帝的冯太后病逝,孝文帝正式亲政。亲政后,孝文帝进一步推进汉化改革。太和十五年(491年)秋,热衷佛教的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道教的五层重坛迁出都郊,“戊戌,移道坛于桑乾之阴,改曰崇虚寺”(《魏书·帝纪·卷七》)。“移于都南桑干(桑干河)之阴,岳山(恒山)之阳,永置其所。给户五十,以供斋祀之用,仍名为崇虚寺”(《魏书· 释老志》)。这反而正实现了寇谦之“必令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的要求,这座道坛从此在这北岳恒山的半崖峭壁间扎根下来,成为如今大家看到的“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著名景观——悬空寺。太和十八年(493年),孝文帝拓跋宏安排好道教重坛悬空寺等搬迁大事,才正式迁都洛阳。

悬空寺夜景

三、峭壁危岩悬“五奇”

悬空寺的保护设计特别完美。悬空寺独立于悬崖峭壁之上,又历经风雨沧桑,1500多年整个建筑保存完好,无论规模、结构,还是塑像、题刻均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实为一大奇迹。笔者具体归纳为“五奇”:

选址奇

悬空寺所在的石门峪段,天峰岭和翠屏山两崖环抱,浑河水曲折中流,从空中看恰似一个太极图,悬空寺恰在太极图的阴阳鱼位置,显示出太极生两仪的玄奥内涵。悬空寺依挂的翠屏峰峭壁岩石是奥陶系石灰岩,比较坚硬,不易风化,为悬空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悬空寺所在峭壁是一个内凹的弧形,像一顶巨大的伞盖,不仅让悬空寺大雨淋不着,而且还形成了雨雾迷蒙、山峰缥缈、雨滴倒飞的磁峡烟雨的奇景。翠屏峰峭壁与对面的天峰岭峰峦形成一道峡谷,遮挡了太阳的照射,每天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也不超三小时,当阳光强烈直射时恰好照不到,所以让悬空寺烈日晒不着。金龙峡谷曲折蜿蜒,峭壁内凹包裹,外面狂风怒吼,寺内尘土不起,所以让悬空寺大风刮不着。寺庙的崖顶建有天坑,承接雨水和滚石,偶尔有石块从山顶滚落下来,也是形成抛物状掉入沟里,寺庙毫发不损,所以让悬空寺石头砸不着。无怪乎清代一位建筑学家感叹曰:“奇观绝世,胜状千年不朽,何也?因寺于崖凹,遮风雨,避滚石,智也。”更加神奇的是,悬空寺每到10月底到11月中旬,就会在悬空寺三教殿上方的崖壁上出现一个大约三层楼高、两间房宽、光影合成、笔法苍劲有力、字形俊逸神飞的草书“佛”字,这一光影奇观只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位置、特定的光线之下才可显现。最佳观察时间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午11点,条件必须是天空一碧如洗,光照度好,时长大约为20分钟。更为奇诡的是在悬空寺庙门南面40米左右的崖壁上,有一块明代的摩崖石刻,上面就题刻4平米左右的“空中见佛”四个大字。2014年4月,信仰佛教的泰国公主诗琳通到悬空寺参观时,当时并没有“空中见佛”奇景出现,但是公主下车远望悬空寺就被这绝世奇景刹那间震惊了,随口就赞叹道:“空中现佛心!”这种古今中外的一拍即合,其中到底是古代工匠有意为之还是自然天成,实在耐人寻味。

恒山水库

结构奇

悬空寺整座楼阁殿宇自南岩稍低处依崖而上,全部殿阁分散中有联络,对称中有变化,窟中有楼,楼中有廊,廊中藏窟,参差错落,相互呼应,曲折回环,层叠有致,布局紧凑,层次分明,虚实相生,变化多端,形体的组合和空间的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悬空寺的建成依据了巧妙高深的力学原理,它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而建。这些直径 50 厘米左右的27根木质横梁都是当地的优质铁杉木,事先用桐油浸泡过,不怕虫蛀,还有防腐作用。再加上横梁加工成剪刀形,大部分斜插在岩石里边,露在外面的部分一米左右,整个楼阁的底座也直接压在横梁上。当横梁被砸进去的时候,那些早被塞进去的楔子木件便钻入横梁,外面用力越大,里面咬合越紧,就像现在的膨胀螺丝一样,于是固定的横梁就把负荷压力传到了岩石上,大大减少了横梁的压力。而那些长度十几米、直径十几厘米的30 根立柱,则被分成三组,分别经过精心计算,精巧地设置在两个楼阁和一条栈道下面,在游人增多时可以起到“立木顶千斤”的效果,在游人少时发挥装饰美感、衬托悬险的作用。当地民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马尾”就是指这些上接楼阁栈道、下至凸出岩石的红色立木。另外,传统榫卯结构部件彼此错动,但不会分开,也避免了风摇地震的危险。历史上恒山地区曾有多次地震记载,1989 年“大阳”6.1 级地震,城乡许多民房倒塌或者裂开,但悬空寺却“我自岿然不动”。

悬空寺内景

文化奇

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成为悬空寺长盛不衰的文化内核。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上,受到了北岳恒山地理区位、文化特色、宗教信仰等的巨大影响。北岳恒山的边塞战争文化、宗教融合文化、民族融合文化等都在悬空寺有所体现。随着时代的更迭,民间信仰的不断变化,悬空寺逐步由道教重坛发展成一座儒、释、道三教文化融合的寺庙,成为中华“和”文化的典型代表。恒山是道教全真教的发源地,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主张“三教合一”,他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在悬空寺的最高层有一座三教殿,就可以欣赏到“三教合一”的文化奇观。三教殿里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位教主同殿供奉,佛以慈为怀,普渡众生;儒以和为美,仁者爱人;道以虚为根,法乎自然。三教和而不同,相互补益,平等相待,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对各种文化皆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和恢宏气度。三教合一的文化特色,避免了各教信众的彼此破坏,各教信众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共同供奉,营造出“宗教融合、世界大同”的多元文化和平氛围,使这座建筑奇观一直保存完好、千年不朽。悬空寺朝向东方布局所体现出的北魏鲜卑少数民族崇拜太阳图腾的文化特色,与寺内塑像、石刻等中原汉民族文化特色交相辉映,民族文化融合使悬空寺更加锦上添花、异彩绽放。建国以来,以“奇、巧、悬”著称的悬空寺作为古代摩崖建筑的杰出代表、“三教合一”的独特宗教融合文化典型代表、国家艺术宝库的典型代表、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深受世界各地游客及专家学者的青睐,其保护力度也是空前。

悬空寺内景

塑像奇

悬空寺内的文物价值极高。寺内有各种铜铸、铁铸、石雕、泥塑等各种神像79尊,其中三佛殿内供奉的脱纱三世佛像,为唐代工艺、明代所制,运用了高超的脱纱塑像工艺。该工艺塑像时先用泥砂塑成胎,之后再以纻麻(夏布)及生漆调细瓦灰层层交错。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由于生漆加上细瓦灰具有水泥般的坚固强度,加上纻麻的张力,犹如建造房子,纻麻就是钢筋,生漆瓦灰即水泥。当纻麻与生漆纵横交错五至六层后,待其干固,便将泥砂土胎挖出,从而成为内心中空的生漆造像基形。之后,造像基形表面再以生漆调色、描金彩绘、打磨装饰而成,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用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便于携运,因此又称“行像”。我国早期的脱纱佛像大都流落国外,现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及西雅图博物馆各藏有唐代的脱纱佛坐像。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尚存鉴真和尚之像也是脱纱佛像,是鉴真和尚从我国把塑像技艺传承过去的,日本人通称此脱纱造像工法为“干漆”,致使现在欧美一些人只知有“干漆”而不知有中国“夹纻脱胎”即脱纱造像之名。悬空寺三佛殿内供奉的三尊唐代脱纱三世佛像,小巧玲珑,庄严慈悲,其重量只有2.5公斤,工艺精湛,为稀世珍品。另外,三官殿内的团龙牡丹屏用草和泥制作,牡丹颜色鲜丽,团龙活灵活现,被世界建筑师大会赞为世界艺术瑰宝;悬空寺栈道石窟内的法、报、化三身石刻佛像等,是北魏时期的造像,气魄雄伟,雍容大方,可与大同云冈石窟造像媲美,号称“小云冈”;三圣殿内的泥塑释迦、韦陀、天女、阿难像,比例适度,体型丰满,神态各异,表情逼真,著名画家罗工柳教授赞叹说:“三圣殿之泥塑,具有唐代风格,为悬空寺诸泥塑之精品。”

北岳恒山

石刻奇

悬空寺的题刻众多,而且十分精美。悬空寺最早的石刻是北魏所制,现存有北魏石刻残片,引起文物专家的高度评价,成为悬空寺最早建于北魏时期的有力佐证。悬空寺现保存有金石文物14件(碑9通、碣4方、经幢1件)、石刻13处。寺庙钟楼旁边走廊的崖壁上镶嵌着一块《早过悬空寺》诗碑,是明代兵部尚书郑洛所撰;寺庙内石窟镌刻的“公输天巧”四个大字下面,镶嵌着一块金代大定十六年(1176年)重修悬空寺的碑碣。寺外的河床上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浑源籍的元代监察御史、行工部尚书孙公亮题写的“云边觉岸”四个大字,古朴庄重,典雅大方,实属书法题刻中的精品之作。林林总总的石刻碑碣,如入古代石刻艺术之宝库,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恒山大字湾

四、谪仙李白与悬空寺

悬空寺下方巨石题有醒目的“壮观”两个大字,对悬空寺可谓是极高的赞誉,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游览悬空寺时所题写,现在成了游客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处。此外,李白还为悬空寺留下了了脍炙人口的千古诗歌名篇。

据有关资料记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最少来过恒山两次。李白一生喜欢仗剑漫游,从15岁起,他浪迹天涯,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每到一地都会留下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他初次来山西是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五月,李白受好友元演邀请一起通过太行山前往山西。身为文学才子的元演家境比较富裕,那时候元演的父亲是太原府尹,负责防守北部边境。李白和元参军(元演)曾有数次交往,二人意气相投,惺惺相惜,堪称莫逆之交。元演曾经在洛阳天津桥边建了一座楼,为李白专用。李白曾经写过一首回忆两个人交往的诗歌《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充分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对山西青山秀水的赞美。第二年春天,“思归若汾水”的李白思乡心切,离开山西回到了湖北安陆。他第二次来山西是十多年以后了,大约是天宝十一年(752年)春天,李白从河北易县越过驿马岭来到山西,又穿过浑源金龙峡,越过水车谷,到达悬空寺。此次游览恒山和悬空寺的心情由于受到朝廷小人得志、朝纲不振、民生凋敝、边关不稳等的影响,已经和上次大不一样了。游览悬空寺和恒山时,他的心情应该一片灰暗,在恒山写的多首《古风》诗就表达了这种心情。如他的诗句所表达的一样“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悲路难”等等,这也是李白最后一次做恒山客了。李白登罢恒山,随后在悬空寺留宿一晚,低头俯瞰峡谷中奔腾不息的流水,抬首仰望咫尺之处的满天繁星,拍打着英雄一生的北魏道武帝钦令建造的古寺铁珊木栏杆,他诗情大发。在寺中书写了“壮观”二字之后,他又情不自禁地随口成诵,朗声吟出著名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个“天上人”估计在李白的心中就是张果老,因为唐玄宗曾经召见过张果老,张果老仙名远播,李白上恒山估计也有寻访张果老之意,可惜寻隐者不遇。中国文人不外乎两种人生归处,乱则隐,遇则仕。李白心里既有英雄情结,也有仙道风骨。无论是一世英雄的道武帝、孝文帝,还是起死回生、神通变幻的张果老、吕纯阳,都是他念念不忘的偶像,所以才成就了才华盖世、潇洒倜傥、风流浪漫的千古诗仙——李太白。他的这首诗把悬空寺之悬奇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为悬空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寺庙下方原来有太白祠,祠中有太白塑像,后来损毁不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再也不能逍遥世外了。

浑源人应该感谢这位谪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件题刻、一首诗,却让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现代人透过千年历史烟云,在悬空寺下触摸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怀。

悬空寺

五、千年栈道话“云阁”

除了前边提到的磁峡烟雨景观,云阁虹桥景观也是恒山十八景之第二胜景。悬空寺山门以南200余米处也是金龙峡的最窄处,自北魏以来就是皇帝东巡、军队征剿、商客往来的交通要道。《魏书》记载:道武帝时期,“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自望都铁关凿恆岭至代五百余里。”孝文帝时期,“秋七月,发州郡五万人治灵丘道。”文中的直道和灵丘道就是指的从浑源穿越恒山金龙峡到达灵丘的这条路。此处峡谷原来有古栈道和楼阁式建筑相通,一代代戍守边关的英雄将士告别亲人,带着辎重跨谷而去;一位位李白、徐霞客似的文人*客倚桥远望,曾发思古之幽情。现在飞架峡谷的云阁虹桥已毁,历史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埋没了黄尘古道,荒废了烽火边城,幽静陡峭的崖壁两侧仅存下近百米的古栈道和古人“云阁”题字,依然倔强地向往来游客述说着聚散离合、盛衰兴亡。

云阁虹桥 清乾隆版《浑源州志》插图

悬空寺这座奇、巧、悬融于一体的建筑奇观,多年来也是多项桂冠加身。1965年,悬空寺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单位;2001年,和恒山景区一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被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如果你游罢悬空寺,肯定会情不自禁地为中华先辈智慧之深远、思维之独特、技艺之巧夺天工拍手叫绝!波兰国际主义者爱泼斯坦说:“悬空寺很美,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世界奇观之一。”意大利考古学家尼诺说:“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悬空寺,一座建筑汇集起古代建筑科学之大成和中华佛道儒文化之精粹,千人千面,千态千美。著名的道元禅师说过:开悟就是与万物亲密。朋友们,如果想不枉此生,还须您亲到悬空!

北岳恒山

作者简介

杨新儒,山西浑源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北岳文史研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