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人告诉你知识是这样用的

从来没有人告诉你知识是这样用的

首页角色扮演仙道永恒传更新时间:2024-05-11

(一)

但凡学习者,普遍都有一种期待——我们恨不得每学进一个知识,它都能像特效药一样,药到病除,这个知识,我一用,它就能马上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这是一个致命的学习误区。

为什么说这是致命的误区呢?

你有没有见过身边的人去炒这样币,那样币亏得倾家荡产的?

有没有见过为了快速赚到钱进了*的高材生,最后钱没有赚成,反倒是搞得众叛亲离?

有没有见过为了快速转运,花掉几十万去请风水师搞个什么布局来改命改运的?

我见过,还不少。

但是,他们有没有如愿以偿呢?

没有。

到最后,他们都会发现,自己所幻想的神知神识的厉害不过是白日梦一场。

但是,尽管有踩过雷的过来人不断的说,你们别信,我就已经被骗过了啊,但总是有人前赴后继的继续往坑里跳。人们对神效知识的迷恋就是如此执着。执着到明明有前车之鉴,却还要冒着巨大的受骗风险心存侥幸。

所以,我说这个误区是致命的。

不过这种情况也理解。人在遇到瓶颈、迷茫,又找不到解法时,能量最低,心理防线是最脆弱的。此时,突然有个人跳出来给你说我给你一套厉害的知识指导,马上能让你扭转乾坤。

正处于能量最低点的你,就很容易被蛊惑,而后上当受骗的。

这和很多女生在失恋的时候往往都容易被渣男乘虚而入是一个道理。

(二)

那我们如何把自己从这种误区中解救出来?

唯有对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很多人都不知道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是需要区别对待的。

知识虽然存在高价值和低价值之分,但它本身的高价值并不等于你用就一定能对你产生高价值。

这就跟屠龙刀虽然很厉害,但是,拿给你,你就使不出其威力来,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你学了某个厉害的知识,结果发现它并没有让你变得厉害,未必是别人的知识没有价值,不够厉害,完全有可能是你不会用,不懂怎么用。

所以,这里就来彻底解析一下,知识到底该怎么学,学完之后到底该怎么用才能发挥威力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的。用一句话其实就可以一针见血的概括完了。就是《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这句话很多人都觉得很高深,但又想不通。按照字面意思,好像在说知识学多了是个累赘、祸害,所以,要不断的减少减少,再减少。直到什么都减没了,就能做啥成啥了。

如果是这样去理解,你就会觉得这句话很反智:既然要不断的削减知识,那我学它干嘛?而且削减了知识,怎么就能无为,而无不为了呢?很是令人费解,匪夷所思。

其实这句话就是解决我上面提的两个问题(如何学知识,如何用知识)的方法论。

(三)

很多人理解不了这句话,主要是卡在“道”字上面。如果你一开始就把道想成什么仙道,永恒真理大道什么的,你就会想不通这句话。

道,就理解成达成目标的方法、路径、规律。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实现目标理想吗?

所以,“为道”的意思就是指寻找达成你的目的、目标、理想那个最有效、最佳的方法路径。这样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逻辑就很通畅了:

我们要实现任何目标,完成任何任务,都分为两个阶段,为学的阶段和为道的阶段。

为学的阶段就是指学习了解与这个目标相关的知识、信息。

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日益”,即相关的知识信息越多,越全面越好。

比如你计划要把闲钱用来搞投资理财。第一件事情是做什么?

不是忙着给金融机构转账汇款,而是第一时间全面学习投资理财相关的知识和全面收集投资理财方面的前沿信息动态。

这些相关知识、信息,自然是越多越好。

*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是差不多的意思。你要达成一个目标,首先要做的一定是大量的学习、调查、调研,让自己掌握足够量的知识信息。

这样,你才有资格和条件来支撑后续全面、客观的评估、决策。否则就是满嘴跑火车式的决策,注定要阴沟翻船。

这就是“为学日益”。

当你掌握了足够量的知识信息之后,接下来该干什么呢?

就到了用知识来帮助你达成目标(为道)的阶段了。

怎么个用法呢?

关键在于“日损”,是什么意思呢?

继续拿投资理财来举例解释。

经过你的学习,你学到了很多可以钱生钱的投资理财手段,比如买保险,买银行理财产品,存余额宝,买股票基金等等。也懂得了各种投资手段的优势劣势。还从投资高手那里学得了最佳组合投资策略,诸如4321定律:40%储蓄备用 30%投资 20%保险 10%生活开销等。

于是你就打算照着这套投资策略去投资。

现在,请问,你这样去组合投资了就一定能获得最佳收益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你正式投资的过程中,你一定会遇到哎呀,这个股票涨那么好,我当初为啥不调整一下比例,多买点呢?哎呀,那只股票跌得那么凶,当初应该调整一下比例,腾挪一部分去买保险,等它跌得比较透的时候,再挪过来的嘛……

总之,就是在具体实操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所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或者死搬硬套会栽坑。

怎么办?

及时总结,反思,微调一下策略。

然后,你继续会发现,还有很多原来以为正确的知识以及调整之后的新策略,依然存在问题和缺陷,继续反思调整升级……

这就是一个不断试错、扔错的过程,就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损到什么程度呢?

“以至于无为”,即找不到任何(有纰漏)可损的程度。

也就是说,你把自己投资操作中可能存在的纰漏、风险、错误的地方,都拎出来剔除了。那你的投资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到这个程度,你的投资基本就不会犯什么错,那么,要稳定的赚钱就是一件比较确定的事情了。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所以,你会发现,应用知识,其实是一个不断的“损”的过程。自己永远不知道那个一劳永逸的最正确的,一用即灵的投资方法是什么。

但是,随着“损”的经验累积的增加,增厚,你知道了很多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会把你带进坑里的情况,你反而变得厉害起来了。

理解了这个思路,你就会发现投资高手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就是,你让他给你一个非常肯定、稳赚不赔的投资策略,他会告诉你,不好意思,这个我没有,如何避坑,防骗,我倒是可以给你讲很多。

简言之,真正的投资高手,未必是一流的投资预测师,但是绝对是一流的投资避坑大师。

所以,“为道日损”就是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指望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一锤定乾坤的,绝对杠杠的真理、方法、知识,你一用就灵验,就可以逆袭飞天。真正灵验的知识方法,那都是日复一日的“损”出来的。

这才是知识应用最真实、客观的过程。

(四)

一般人是不是这么做的呢?

不是。大部分人都是反着做的。他们希望获得一次性、一劳永逸的正确知识结论。一旦发现这个知识用出来没有达到效果,他们就觉得读书无用。

其实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他们没有耐心去磨、去损书中的知识点。

没有经历过磨损的知识,他就不知道自己的知识哪些有用,哪些没用;有用的知识什么时候在哪里才会有用,什么时候在哪里会没用。结果,自然就是把知识用在一个错误的对象上,选择一个错误的时机,用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最后,把事情推向预期的反面。

在损的过程中,“为学日益”的知识起了什么作用呢?

就是给你提供“损”的可选项。

损的目的就是不断筛选过滤,剔除无效策略,捕捉优中选优的策略,而益的目的就是提供足够多,足够丰富的原始方案。

你只有原始方案足够多,你才能最大程度接近那条达成目标的最佳路径。否则,你都没得选,又哪里谈得上什么损而后优中选优呢?

就像那个流传很广的放牛娃的故事。他全部的知识库就是关于放牛的。那么,他无论怎样去为人生之道,都只能在放牛上面去作文章,就永远没有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师、工程师之类更光明、更值得期待的人生之路的一席之地。

所以,这句话中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是什么反智主义。恰好相反,不仅要你学习,还要你多学。

你学得越多,见识越多,你可“损”的选项就越多;可用于“损”的选项越多,最后,碰上那条能最高效、完美的帮助你达成目标、理想的“道”的概率就越大。就好比买彩票,一个人一次能买一万张,另一个一次只能买一张,显然前者中百万大奖的概率要大得多。

(五)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正确的学习姿势:

1、决策,学当先,学得越多越好

不要觉得这一条简单,实际上,很多人都做不到。

比如,谈恋爱的,很少有人会在婚恋之前,好好研究学习婚恋知识的吧?都是等到出了问题才来求闺蜜,求情感挽回专家;

在身体没毛病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认真学习该如何衣食住行,如何行走坐卧吧?都是等到出了明显问题了才紧张起来。所以,关注养生的,多是年老体衰的老年人,敢胡吃海喝的总是身体硬朗的年轻人。

在职场中,也是一样的。你会发现很多人,碰到瓶颈或者难题时,第一反应都是推卸、逃避,而不是选择学习研究,寻找解决方案。

结果怎样呢?就是处处都搞得自己很被动。所谓被动就是面临困局的时候,自己没得选,而后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比如,等健康出现问题时,虽然可能有补救措施,但是,你没得选,只有把之前挣的血汗钱乖乖的,大把大把的交给医院。这就是不学给自己造成的被动。

2、行动,“磨”当先

俗话说好事多磨,这是真正的硬核道理啊。

你是大博士,博士后,顶级专家,掌握了人类最丰富、最深刻的知识,这不代表你能够做好事情。

因为事情的好,从来都不是靠知识凑出来的,而是靠自己,像木雕师傅一样,对毛坯材料不断雕琢,去掉多余的,无用的成分,而后精心磨损出来的。

比如,相对于你的能力,一定有一份对应的好工作吧?你怎样找到它呢?

需要你大量面试,海投,然后不断过滤剔除。甚至,进入职场之后,不断的跳槽,乃至换行,你才会逐渐接近它。

人生也有很多人生方向,总有一个最适合你的吧?你怎样找到它?正确的姿势就是:不断的增长自己的见识,发现足够多的可选方向,然后,不断的筛选过滤,你就能逐步接近自己感觉最舒服、充实的方向了。

所以,一开始就想定个一辈子的人生方向,一开始就硬要整出个什么完美计划或者行动方案之类的想法,其实都是不切实际的。这叫不合“道”。

“道”是“日损”而来的。学习之道,人生之道,工作之道,莫不如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