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滚滚:“黑五”来了,美国还在断货吗?

高天滚滚:“黑五”来了,美国还在断货吗?

首页角色扮演仙境传说Origin更新时间:2024-06-21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高天滚滚】

自我到美国以来,供应链危机的话题霸占美国主流媒体版面已经很长时间了。

一开始我还没适应美国的“与病毒共存”生活,因此不切实际地希望让自己与校外社会一切隔绝,生活基本靠网购。结果虽然人在美国,却跟在火星似的,虽然学校实体课早就恢复了,但每天都是课堂公寓两点一线,网购从没缺过货,于是只觉除了疫情一切都是岁月静好——直到10月底同租的舍友突然无预警通知,房东说下月开始每月房租一次性调涨20%,才把我一闷棍打醒。

我这儿不是五大湖或印第安纳的玉米地,寸土寸金,房租本来就是消费大头,超支20%可不是小事。而且感恩节马上就到,“黑五”还能不能愉快地去打折村剁手了!

随后几天机缘巧合,接触了几位做仓储和港口贸易的华人前辈,聊天之下才得知各地实体超市都是真的爆缺。

自己找了找相关新闻,发现有的超市一度是这样的:

维基百科甚至有了一个专门词条,介绍美国进口贸易和国内货运的失序经过。

目前该词条的英文版略生硬地插入了一句话:“11月,中国商务部长建议公民储备过冬食品”[注1]。考虑到词条叫“2021年全球供应链危机(2021 global supply chain crisis)”……嗯,行吧,你开心就好。

感恩节是美国人团聚的日子。虽然节日在星期四,但许多工矿企业会连带把周五也放掉允许员工休个连假,而学校假期更长,往往从前一周五就开始,一直延续到下一个周末。通常认为,感恩节这九到十天就是用来给学生复习的,收假回来,持续一两周的期末考试将会开始,考完试后学期就在12月中旬结束了。

虽然房租上涨打乱了我年底的一系列计划,但生活还得继续的。11月的第四周,趁着大多数美国人还在上班,我去逛了逛本地的几家实体店,采购了些圣诞新年防饥荒的东西,有些买不起的也看了看价,顺便对存货情况大致作了些记录,投个稿,给自己新搞的破车挣一箱汽油钱。

(注1:我用Google翻译看了该词条所有四个语言版本——英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只有英语版有这句话。另外很想吐槽一下,作为一个对政府声明的描述,标注的两个引用源都不是中国政府,一个来自CNN,另一个来自纽约时报。维基百科的涉华新闻信息现在真的不能看,哪怕是英文的~)

一、周边市场物价和供应情况

这次去的店铺包括:

a)北美最大的仓储超市Costco,主要看食品和日用品。Costco是会员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它的食品就是同类产品中的最低价。

b)百货超市Target。选择Target是因为根据美国新闻报道,它的配货似乎受影响最大,网上能搜到的最“干净”的空货架图片似乎大部分都是这家店的:

听说11月供货紧张已经有所缓解,打算去看看现在它的货架是什么样了。

c)本地的打折村,想看看消费电子零售商(Best Buy)和几个时尚品牌的Outlet,不过最后由于时间关系只在Best Buy拍了照。

d)宜家(IKEA),看看家居用品。

e)本地的华人超市。

结果总结了一番,大致如下:

1.百货·日用品

翻了翻早些天的新闻,这是10月21日Business Insider文章配图的Target货架:

而这是时隔一个月后,我11月21日拍到的三处Target超市典型货架。

可以看到比10月好很多(如果一个月后仍是Business Insider配图的那种状态,那这个地区的人怕要拿枪造反了),但仍有不同程度的货架空缺。照片不是同一家店,因隶属同一品牌、共享配送链,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也仅供参考。

仓储超市Costco,大多数仓储区域的货架是满仓,但空缺也存在:

售货区没有发现摆不满货架的情况,各种日化用品、电器、饮料等琳琅满目,不抬头看仓储柜,看不出问题。

2.百货·节日商品

感恩节即将到来,随后是美国人一年一度的消费季。除了圣诞节和新年外,11月底是犹太教的光明节(今年从11月28日起),持续八天,存在一个相关的小众市场。

总体来看,面向平民的廉价节日商品供应有琳琅满目的:

也有看起来就很惨的,比如这个Target货架:

有存货的价格也一言难尽,随手拿起一个铁皮装饰小车,特地写明了“这不是玩具”,做工极其简陋,除了材质是铁皮而不是纸外几乎就是国内用来烧的冥器做工,竟然要10美元:

现在“中国制造”不兴写Made in China了,大都改成了上面这样,感觉不那么“敏感”一些。

我以为上图那车就是简陋的极限了,不想还发现了这货,我自己拿块铁皮都能剪的东西,风车叶片还弯了,居然一个也要10美元。

竟还发现了用于光明节的小众商品。光明节其实只有两种特殊商品,九架灯台(犹太教平时用的是七架灯台)和灯油,灯油本来要用橄榄按犹太教的礼法熬制。现在也被不大“清真”但毕竟方便的电灯代替了。从白雪覆盖的洛基山脉到田纳西的了望山,无论耶稣教徒、天主教徒,无论耶和华的圣殿、观音菩萨的神龛还是招财猫,敬神电气化看来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的。

当然了,耶和华向摩西传授制法的灯台,现在也“Origin: China”了。

3.食品

个人感觉,相比严重依赖中国的工业消费品,目前食品的供应链水平好很多,主要问题是滥发货币造成的涨价。推测原因是西半球内部的海运秩序相对正常,而美国粮食主要依赖本土生产,副食品也基本来自北美本地的食品加工业和中南美洲。

Costco的食品区货架基本是满的,仅有两个没满的货架一个在蔬菜区(冻死我了,大冬天的开着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的强冷气),一个是面包区里的一部分。注意这张我开了BBC滤镜,专对着空架子拍:

面包橱柜

也许这些算是空隙?但我不知道往年是什么样子,不敢说一定是缺货,仅供参考。

Costco拍了一些食品,(价签照片如上图所示,就不一一放了),如下表:

向国内打听了下,上海的猪里脊价格在17.5至39.9元一斤之间,比表中的还贵一些。但需要再次指出,Costco的价格总是显著低于其他超市,更远低于我之前主要采用的网购。表列的价格可以认为就是目前本地的最低水平了。美国食品价格一直很低,最近我能感觉到肉类等都显著涨了价,但我10月之前没有做过这种详细记录,因此没法做对比分析,留下了遗憾。

4.电子产品和服装

本地电子产品的缺货似乎相对最严重。去了一家Best Buy,里面的货架是酱婶儿的:

要不是看到“三星”牌子,几乎以为自己到了朝鲜

索尼罪大滔天,搞到百姓怨声载道

拍了几个空档位置的价签,部分缺少的品名如下表:

毫无规律可言。

本来“美帝良心想”的大名如雷贯耳,既来了美国,很想享受一把被良心对待的感觉。很可惜,我去的这个店不卖PC,也没发现其他明显的联想产品。算了。

天色已晚,来不及深入打折村去看了。反正冬装早就准备好,今年是可以不买的,耐克没有开门,H&M没有开门,嗯……新疆的事儿我还记得呢……

进最近两家店,各记录了一个指标性单品,以便与国内对照价格。

添柏岚6寸经典款大黄靴:120美元,比官网价格低近三分之一,比国内便宜的“优良传统”应该是延续下来了。但我的尺码、大一码、小一码三个尺寸全部缺货。

匡威All Star Lugged Winter 2.0:100美元,和官网价格差不多。我的尺码也缺货。

5.家居用品

去逛了逛宜家,买了两把9.99美元的跟国内火锅店差不多水平的小凳子。

宜家看起来不缺任何货。但当我拿了拍摄的价格回来问舍友时,经验丰富的舍友表示应该是普遍涨价了。

优雅的宜家食品区。据我所知,宜家的瑞典特色食品-饮品大多是在本国生产然后进口的,如果这些东西在美国都不缺,那么跨大西洋的进口贸易应当仍比较畅通。

39.99美元只是右边的几个破凳子。左边那些藤椅价格在79-199美元不等。

同样的,29.99美元只是下面最简陋椅子的价格。

什么都别说了,爷爷留下的Twin Size床垫小心再靠它过一冬吧……

6.中国超市

没有发现明显的缺货,样样俱全(也不奇怪,食品很多是北美本地生产的),然而涨价十分吓人。

我买了一包火锅底料,一些下火锅的冻品,两把挂面,回到家问舍友:“你看这些往年能值多少钱?”答:“七十刀左右吧,你花了多少?”啊……100多美元出去了。

二、消费意愿和度假计划

首先下个定性结论,本地人的节日购物意愿在我看来绝不低,甚至可以说总体上还挺热烈的。

我的感觉是,美国人似乎普遍默认,疫情加给大家各种主动或被动限制的“新冠时代”应当已经翻篇,生活应当一切如常了。Cotsco商场和打折村都堪称人满为患,戴口罩的不少,但以我“云经历”过武汉抗疫的眼光来看,大多数人的布口罩只有安慰效力。不戴口罩当病毒不存在的自然也大有人在。

这张照片甚至不算什么。Costco和宜家餐厅都是摩肩接踵,对,就是人挤人那样的聚集……中国可以做到的繁荣景象,美国只要以惊人的浪费率在每个药店设置随(wu)到(ren)随(wen)打(jin)免费疫苗接种点、七天报一次死亡病例降低新闻热度、折腾几次无效封锁让大家厌倦受限自己当病毒不存在,一样可以做到。

这些购物者的钱是哪里来的?个人观察是,由于美国通过事实上的(以中国标准)放弃抗疫、“假装生活与过去一样”实现了重启社会,目前我所在的地区,从拖车修车、建筑工地,到银行金融在内的绝大部分经济活动,确实恢复了低效但稳定的运转。至少在不太烂的特定地区(远非所谓“富人区”),人们确实都开始实体上班了。

社会矛盾激化的事容易被相反政党的媒体争相报道,然后被国内的中文媒体引用。但说实话,这些情况至少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远不占主流。

扯远了。

感恩节期间,图书馆仍然爆满。虽然我不大能理解顶着疫情扎堆上自习是一种什么心态,但至少一点可以确定了:学校不是个调查感恩节美国人度假意愿的好地方。

统计了一下,一个行政外出度假(这是那货本学期第二次度假了!),一个教授给自己放了假(仍在接受电话答疑),一个认识的拉美学生飞回了国和家人团聚。中国人基本跟没这个节似的,干活的干活,复习的复习,没听说有谁去旅游了,时光像平时的星期天一样悄然溜走。

和我很熟的一个美国土著同学周一照常出现,告诉我,她会自习到周三,然后飞回在外州的老家呆几天,等节后高峰过去、机票便宜了再回来。我问她:“觉得经济会变好吗?”

“你永远不要低估拜登把事情搞砸的能力。”她引用奥巴马的话回答了我,虽然骂了拜登,却看不出她是支持谁的。

这家伙的政治敏感性之强,我在国内都没见过第二个:明明待人很友好,没什么种族歧视,但甚至从不会意外提及任何中国人可能觉得敏感的话题。看似天真烂漫、有时显得蠢萌蠢萌,但无论我怎么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她从未流露出半点自己政见的痕迹来。她的主流社交媒体也几乎是个僵尸号,我至今不敢断言她人后一定不是川粉。

我们很快就把话题聊到犹太教历和圣诞节的消费主义重构上去了。

三、结论

1.在我所在的地方,供应链危机相比一个月前已经有所好转。

周末去逛的店不止上述这些,总的来说,各门店都没有发现整区货架被扫空的情况。但每个门店的货架上都仍有明显的空缺。某地方性超市的货架其实是全满的,但几乎每个商品下的价签旁都摆着临时制作的塑料“缺货”小卡片——“We apologize that this item is temporarily out of stock.”看样子是刚补到货不久,或还无法确保稳定供货,以至他们懒得把这些小卡片收走。

但仍要说明,在这个小小调查的范围内,完全未见缺口的领域仅有家具和中国超市卖的商品。其余无论是主要产于美国本地和中南美洲的食品,还是电子类、圣诞节商品等主要从亚洲进口的门类,均仍存在个别明显可见、填不满货架的缺口。

据我所知,目前西海岸的港口塞港情况确实并未缓解,甚至反而更加严重了。补货成功可能是进口商规避大港口策略生效、和美国至少本地内部货运趋于理顺的结果。但Costco的面包为什么缺货而其他更贵的商品不缺、本地超市的面包也不缺,我百思不得其解,毕竟最穷的人不大可能到Costco买东西的。猜测我只是碰巧拍到了还未补货的空档时刻而已。

2.至少在本地,大家的节日购物意愿甚至还挺高;度假意愿我判断不出来。

3.似乎没人对经济前景有好的预期。

除了那个美国同学,我还问了几个不太熟的人,全都是非常悲观的。虽然供应链危机在缓解,圣诞节至少我这儿不大可能出什么圣诞树断货的事了。但通胀这样持续下去,直觉是拜登政府明年的中期选举会悬。

敲完这文章时刚好刷到了中国留学生在芝加哥遇害的消息。微信看到了当事人转述,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相比之下,物价涨、房租涨,不敢买衣服之类的,实在都不算什么了。

我是后疫情时代怀着平视之心来美求学的新一代中国人。根据新闻报道和抽象的数据我清楚,在我这块还维持着小确幸的所在之外、我目力所不能及的远方,一天仍新增十万确诊(估计值,很多州数据不是每天更新,统计数据是波浪式增加的),地铁上有华裔女生被同龄人兜头盖脸打了一顿,然后独自睁着流血的眼眶去医院,有一整座超市当街被抢,有孕妇当街被*,全美最高峰惠特尼山脚下一路山火仍在静静地烧。

行吧。就写到这里吧,外面已经很晚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