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日本“以悲为美”的和歌文化

《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日本“以悲为美”的和歌文化

首页角色扮演仙姬剑情缘更新时间:2024-07-31
一、前言

“我和我朋友的和歌、你的书法还有你朋友所写的东西,说不定会永远存在。”

——《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

作为一部讲述日本和歌的动漫,《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中不仅有大量的和歌作品,且大多是以恋爱类型的为主。作品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直观的讲述了这些和歌的创作故事,或友情、或爱情,和歌作为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对于感情的表达直观却有一定的深意。

31个文字谱成的恋歌,通过文字的方式传达着感情,结合特定的诗歌,最终通过动漫的文学形式表达出来,让人直观的了解了日本平安时期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该文化能够传承至今,正如动漫中所说的那样,这些和歌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很好的继承了下来,未来也会继续传承下去。

二、日本和歌文化

1、和歌的起源

和歌(わか waka)是日本的一种诗歌,最初起源于中国的乐府诗经,进入日本后通过不断的内化发展,最终结合当地特色成为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性的和歌。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多种类型。近年来,作短歌的人占比越来越多。短歌有五句三十一个音节,是一种日本传统定型诗,格式为五七五七七的排列顺序。短歌始于六七世纪,根据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记载,第一首和歌作于公元757年。

日本初期所作的诗是用汉字写成的,有的是汉字的意,有的是汉字的音,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诗,而和歌的名称由来,日本被称作大和民族,写了诗之后通过吟唱的方式传播,后被称之为和歌。和歌最早被认为是伴随着"记纪神话"《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传诵而产生,其具有口口相传的民谣特色,如语句反复、惯用俗语等。早期的和歌内容多为传说和颂祝,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类似咒术或者"言灵信仰"。

直到629年舒明天皇即位,和歌才逐渐与传说、歌谣、咒颂分离,变成了一种抒情诗的风格。歌体也由句数音数不定的"记纪歌谣体"发展为富于韵律美的定型句式。但咒歌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其后很久。和歌受中国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的影响,短歌是五七五七七的形式,长歌是以五七五七七结尾。

2、和歌发展的黄金期

“万叶"即《万叶集》,与《古今集》、《新古今集》并称三大歌集。是现存最早的和歌总集,收录了629年至759年间的作品4500余首。这一百三十年是和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学史上又称"万叶世纪"。

和歌在“万叶世纪”期间与民谣分离,向抒情诗发展,而最终促成这一发展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歌圣的柿本人麿(是一位才气横溢、热情奔放、具有浪漫情调的诗人。他生当大化革新的理想终告达成、天皇制机构的统治迅速成长的时期,诗歌继承《古事记》、《日本书纪》中英雄传说的歌谣的传统,以激情和浓烈的色彩描绘自然,反映人事,创造出一些鲜明的艺术形象,作品富于悲剧情调,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方面,有创造性的成就。)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和歌用文字表述。演变成为文学载体的和歌,逐渐具有了深刻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柿本也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歌人,他"才气横溢、构思宏伟、歌风雄浑、格调凝重,擅于将叙事与抒情并容"。他的作品多是赞美国家的颂歌和悼念皇族的挽歌,往往以神话为背景,气势恢弘。

万叶前期至710年奈良迁都结束,同期歌人高市黑人、大津皇子、持统天皇等风格与柿本相似,真正具有艺术性的歌人要到万叶后期才会出现。山柿之门一词即源自《万叶集》的编纂者大伴家持自作和歌的汉文序词——"幼年未至山柿之门,裁歌之趣,词失乎聚林矣。"在家持看来,山、柿是和歌写作的最高典范。柿就是前面提到的柿本人麿,不说也罢;而山可就厉害了,指的是万叶后期登峰造极的两位大歌人:"自然歌人"山部赤人和"世情歌人"山上忆良。山部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笔韵清雅有中国风。

和歌的发展往往具有日本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和歌不仅风格不同,且表达的文化内涵也有一定的差距。

三、《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看日本和歌

1、关于《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

《百人一首》是镰仓时代歌人藤原定家(1162~1241镰仓前期歌人。俊成之子,年轻时即表现出和歌的天赋,壮年时代受到九条家家司的庇护。九条兼实倒台前后曾做和歌,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从天智天皇到顺德院止依年代从千百首和歌中选出一百首和歌,他接受身为武将兼歌人宇都宫赖光的委托,要将和歌写在京都的别墅小仓山庄的纸门上,所选和歌要结合装饰性美观的特点,还需要合适的色纸衬托,后来成为了非常有名的和歌集。

《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就是围绕藤原家定选取的一百首和歌,幽默地讲述女宫们和公卿贵族间唯美的爱情以及他们互答的恋爱和歌背后的故事。藤原定家编纂的“百人一首”,在流传后世的多彩的和歌世界作为“超译百人一首”,通过现代化动漫的方式表现出来,颇具时代意义,且含有一定的文化特征。美丽的和歌中隐藏着先人们的悲伤和喜悦,和在风雅的世界中恋爱也具有别样的趣味。

超译百人一首歌之恋

2、和歌故事背后的绝美意境

①《小仓百人一首》第17首,在原业平朝臣

悠悠神代事,黯黯不曾闻。

枫染龙田川,潺潺流水深。

《小仓百人一首》中最知名的和歌之一,这首和歌因为《花牌情缘》中女主千早而被很多人熟知,此外,秋日,满树红枫映照在龙田川之上的景色也让很多人沉醉其中,满眼的红色似乎将河水都染红了,潺潺的流水声伴随着秋日的红枫,这种意境美到了人的心里。

枫映龙田川

②高子与业平

而在《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中,业平和高子皇后的恋爱故事就是以这首和歌为背景。在其著作《伊势物语》中也有记载。刚开始的两首和歌便是出自于《伊势物语》的六十四话,名为《玉帘》。业平君给未曾见面的高子送去和歌:“轻身如有术,愿化作清风。吹入玉帘里,向君诉苦衷。”(倘若我能化作清风,就能穿过帘隙,向您一诉衷肠...)
女子收歌,遂答以:“纵使清风细,虚空触手难。除非经许可,不得入玉帘。”(即使您能化作清风亦于事无补,谁允许你穿过帘隙进我的闺房?)

和歌对话之后的第一次碰面

含蓄朦胧的和歌背后,在了解了原业平和高子皇后的恋爱之后,似乎又有了别样的色彩。平安时期,贵族女性同其他男人相见,总以竹帘隔在两人中间,在感情方面似乎是保守的。但仅仅相隔一道竹帘,若是男子稍微强势一些,便可以突破,又可见其开放之处。
两人私奔之时,高子询问业平夜露之事,在《今昔物语集》本朝卷中也有记载,且使用的是业平和高子皇后的名字。由于业平想要掩饰高子皇后被带回去的事实,假托了夜露之事,诉说男子将爱慕的高贵女子自宅邸中盗出,女子趴在他背上,天真地指着夜露问道:“这是什么呀?”
二人一同在外面荒宅中过夜,男子持弓在外守护,等天亮之后却发现屋内的女子已被鬼怪吞噬,于是看着晶莹的朝露,做了一首哀伤的和歌:“美人不识露,问我为何物。永恨无答期,香消太疾匆。”于是乎百人一首中的第17首,其背后赋予的是从赞美枫叶到赞美高子所着唐衣之红的深层解读。 在《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中,业平同样借“神代未闻今得见,片片唐红染龙川。”表达了两人之前交织的情意。

《小仓百人一首》第9首,“易褪花容人易老,绵绵苦雨吾身抛”的小野小町;《小仓百人一首》第19首,伊势。“短短芦苇节,难波满海滩。相逢无片刻,只叹命将残。”用短芦苇节感叹生命短暂;《小仓百人一首》第50首,藤原义孝。“相思难从愿,不惜下黄泉。昨夜相逢后,依依恋世间。”与你相逢之后,你便是我人世间的唯一牵挂...

《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中的每一个故事,无论是多情有才却选择放手高子的业平,坚定不移追梦放弃真爱宗贞的小野小町,为了爱人梦想而甘愿放手的良岑宗贞,贫民贵族且以和歌为助力的文屋康秀,睿智而感性的清少纳言,不善交际却深情的藤原行成,用才华与男人平分秋色的紫式部,以及为了纪念心中爱人而选择收集整理编撰和歌集、让和歌于后世流传的藤原定家……

小野小町和宗贞

和歌是他们抒发内心感情的媒介,而正如在原业平与当时还是小天皇的阳成院所说:

和歌就是给自己留后路。您可以通过和歌毫无保留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假如对方拒绝了,您还可以说自己只是单纯地写一首咏物叹景和歌;再不济,说不定您所作的和歌能流传千古助您芳名百世。

每一个故事,结合《小仓百人一首》中的和歌,都有其特殊的含义。这些和歌背后的结局大多数以悲剧收尾,遗憾却也觉得美好。

四、日本和歌悲情之美的美学本质

悲伤的故事往往让人觉得印象深刻,悲情之美是日本和歌美学的最高审美范畴。而和歌美的独特性也源于日本独特审美意义一种"以悲为美"的精神超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是一个悲情的国度,和歌这种悲情的特性非常符合日本的民族特性,纵观和歌发展历史,悲情之美无疑成为了日本和歌美学的最高审美范畴,其独特性也体现在此处。

“物哀”作为日本古典美学理念的一种,是指对所见之物、所听之事、所及对象产生情感的共鸣而发出的内心种种喟叹的感慨。《源氏物语》作为日本文学界研究“物哀”的经典,其思想体现在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歌当中也有所体现。和歌作者多来自日本早期的宫廷贵族和文学人士,他们以敏锐的感受,表达对自然风景和男女之情的感受。江户国学家本居宣长在《紫文要领》中是这样阐述“物の哀れ(物哀)”的:

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进一步说,所谓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辨清了,依着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比如说,看到樱花盛开赏心悦目,知道这樱花的赏心悦目,就是知道事物的情致。心中明了这樱花赏心悦目,不禁感到“这花真是赏心悦目啊”,这感觉就是物之哀。然而不论看到多么赏心悦目的樱花,都不觉得赏心悦目,便是不懂事物的情致。这样的人,更无缘于“好赏心悦目的花呀”的感触,这是不懂得物之哀。

本居宣长用“物哀”作为评判文学好坏的标准,并将此归结为日本民族固有的自然主义艺术理念,并获得日本民族的认同。川端康成曾多次强调:“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与美是相通的。”

在《超译百人一首 恋之歌》中,这种“以悲为美”的感受多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相知相恋,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相守的悲剧结尾。

【宗贞与吉子】中,将宗贞同小野小町联系在一起,并且将深草少将的百夜求见的故事放在了宗贞和小野小町身上,虽然宗贞完成了百夜拜见,但为了小野小町入宫的梦想,宗贞说自己到九十九夜就放弃了,成功将“传说中深草少将没有完成百夜走,而是在第九十九夜因风雪交困而死”的历史传说还原到了故事里。

作为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容貌才华拒加的女子,小野小町选择了事业而放弃了爱情,完成了百夜拜见的宗贞最终也支持了小野小町的梦想选择了守护。这种相爱而不能相守的故事,是悲剧的,但因为梦想的支持也是美好的。当时这种皇宫更衣与臣子,求之不得的爱因为包含着禁忌的成分,也是平安风雅中的一种。

最后一次,凝望着翩翩起舞走向梦想的吉子,宗贞想着也许是最后一次这样正大光明地看着心爱的女子了,于是藉着和歌倾诉自己的情感:“浩荡天风起,云中路莫开。仙姬留碧落,倩影暂徘徊。

最后的相见

擦肩而过的两人,终究渐行渐远。小野小町最终去了他所难以企及的地方。成了宫中第一美人的小野小町,才华横溢名动京城。历史上的小野小町,成为了日本平安初期的著名的女诗人,被列为平安时代初期六歌仙之一。她的诗歌有66首被选入《古今集》之后的敕撰集里,她的诗歌集有《小町集》,她作为王朝女性文学先驱,所起的作用意义十分重要。

历史上的宗贞,原名僧正遍昭,俗名良岑宗贞,六歌仙之一。身世显赫,是桓武天皇之孙,曾深得第五十二代仁明天皇信任,官居从五位上。仁明天皇驾崩后,他在葬礼后连夜赶赴比叡山剃发出家。后期依旧与光孝天皇等来往密切,同传说中的小野小町也有和歌赠答。

无法和高子皇后相守的在原业平,阳成院和绥子内亲王终成眷属的笨拙恋曲,藤原定家和式子内亲王难以两忘的生死纠缠,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着淡淡的悲剧色彩,作品中我们很少见到直接表露真实感情部分的,却也能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悲情,得知业平身死的高子悄悄落泪。淡淡的忧伤中夹杂着嘲谑无稽,往往在微笑中带了一丝无奈的伤感。《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主要以讲述爱情的和歌为故事背景,大概是最为美丽也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爱而不得吧,这也是日本“以悲为美”的和歌文化的精髓。

业平和高子

五、终:从“悲”中升华出奋进的情感

和歌作为日本的诗歌,传承了千年的文学记事形式,其体现的时代性和传承性代表了日本历史的发展,日本民族浓厚的“以悲为美”的悲情美学隐藏其中,这与日本自然环境和文化形成的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作为最早的人类表现情感的方式,诗歌表达的是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歌作为日本的民族诗歌,表达了当时日本人对社会和生命以及自然万物的感性思考,是内心和精神的直观和潜在表达。

​正如日本最古老的的诗歌集,《万叶集》中传颂的那句:“色香俱散,人世无常”,日本人感情中有一种“悲”的色彩埋藏其中,同时,他们又能从这种情感中演化出向上的奋进情感,实现“以悲为美”的情感超越,发现美并升华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