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莽荒纪》

被低估的《莽荒纪》

首页角色扮演仙剑莽荒纪更新时间:2024-05-02

作者:浅度

近日,1号留意到,网上出现多篇观点雷同的批评电视剧《莽荒纪》的文章。

这种过于巧合的不约而同,让人不禁联想,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自发行为,某一媒体率先发声后其他媒体跟风甚至洗稿;其二,恶意操作,不排除是有主导有计划的舆论操控。

树大招风。在影视口碑预测中,观众期待值越高,实际口碑越容易被低估。这个经典结论,甚至在20世纪30年代最早的盖洛普时期电影票房预测阶段就已经得到实证。《莽荒纪》前有大IP,第一重被拉高了期待值,后有3亿投资,第二重再被拉高了期待值,稍有差池,就极容易发生矫枉过正的低估。

1号并不否认《莽荒纪》确实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问题是,这些不约而同的批评,是否的确矫枉过正,甚至带来误导?

不约而同的批评们,真的立得住吗?

总结这些几分雷同的批评,几乎清一色的集中在了几个点:

其一,批评主演过老,认为玄幻剧应该标配小鲜肉、小花旦,才能够撑得起流量。

然而,这几乎可以成为中国影视批评悖论的一个典型案例。在玄幻剧清一色使用小鲜肉、小花旦的时候,批评无演技、撑不起,批评演员轧戏、天价片酬,凛然一副“去小鲜肉化”的架势,而当的确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之时,却又掉转枪头换了一个立场批评。

但是,我们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客观审视这个问题,就能找到内在逻辑。相较于此前我们熟识的玄幻剧的“套路”是——小生、小花挑大梁,中生代、老戏骨作配,《莽荒纪》的思路是——中生代挑大梁,青年演员、老戏骨做配。

一方面,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在当下流量小生、小花价格被市场过热炒高的情况下,中生代演员具备知名度但成本大幅降低,因而启用中生代演员可以有效将预算分配到剧作、实拍、后期等服务剧集成色的部分。换言之,《莽荒纪》更像是用做正剧而非做偶像剧的思路在做玄幻剧。

另一方面,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莽荒纪》其实启用了大量青年演员,并非如有些文章批评本剧既不用流量明星又不启用新人,只是,盲目启用新人作为挑大梁的主演,其风险程度对于一部3亿投资的大剧而言,实在太大。而中生代演员,则是相较能够把风险的方差控制在最平稳的范围内。

所以,其实可以理解《莽荒纪》启用中生代演员的核心原因,便是既不愿受到流量明星的成本之困,又规避新人演员的风险之忧的一种成本核算的选择。

其二,批评世界观缩小,没能展现《莽荒纪》原著小说宏大的世界观。

然而,这几乎又是中国影视批评的另一个悖论性的问题。还记得陈凯歌导演的《无极》被批评的缘由吗?影评人纷纷指出,陈凯歌导演之所以在《无极》遭遇了滑铁卢,就是因为想要表达的太多,所以最终就变得不知所云。

电影如此,电视剧亦如此。且不说中国观众尚未在大众层面上接受多线、复杂叙事,即使在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仍然是好莱坞大片式线索简化的类型,那种多线的复杂叙事仍然是艺术性、作者论电影人的追求。

而《莽荒纪》作为由400万字原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必然要在其原本文字的叙事空间、叙事手段上进行大幅的调整、简化,这几乎是规律性的常识。我们几乎可以设想,如果不做减法的拍摄,那么现在可能会有另一种声音出来,批评道:“怎么如此叙事凌乱、表达过多,不知道小说改编电视剧要做减法吗?”

当然,客观来说,《莽荒纪》如何把减法做得更好,这才是应该去探讨、建议、研究的点,这样的批评,才是有破有立,能够真正促进业界发展的。

其三,批评爱情戏过多,称,为什么玄幻剧不能好好讲玄幻,又讲爱情。

这个问题,只要换位思考就不攻自破了。《莽荒纪》原著小说,是从男频孕育而出的大IP,即,粉丝基础多集中在男性受众。然而,从小说到电视剧,其受众将发生极大的偏移。电视剧本就是以女性受众为主,且《莽荒纪》的播出平台安徽卫视、腾讯视频、爱奇艺的电视剧内容,都是以女性受众为主。无论站在投资方或者播出方的角度,他们都不得不考虑剧集面世之后,必须照顾到女性观众的收视偏好。

别轻易低估一个好的尝试

历史,究竟是一种必然,还是一种偶然呢?或者,是在偶然中走向的必然?

一个恶性案例的成功,可能会吸引更多恶性事件的诞生,最终让历史步步踏入深渊。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部抠像大剧成功了,那么,别人就会发现,原来这是成功的某种通道,何乐而不为?

而一个良性案例的失败,则可能会让一些有益的探索从此成为反面教材,让人望而却步、从此折煞。这也便是,1号希望业界能够更客观的评价《莽荒纪》的功过是非的一个缘由,我们固然要看到这部剧在剧情上、节奏上存在需要加强的部分,却也要正视它的行业价值:

首先,这是关于玄幻类型的风格突围。

自《仙剑奇侠传》以来,玄幻题材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市场上一支坚挺的力量。但在2018年之前,其风格几乎从没有走出小清新、偶像剧的飘逸风。无论14年的《古剑奇谭》、15年的《花千骨》、16年的《青云志》还是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不外如是。

而2018年起,中国玄幻剧终于开始尝试这一类型的突围,前有《九州》后有《莽荒纪》,都在试图突破多年来中国玄幻仙侠题材重复的程式与套路。《莽荒纪》从剧作、置景、表演、配乐,所有的剧集元素,都在试图创造一种有别于此前的粗犷的莽荒风。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创新很多时候是需要代价的,它对抗的是观众的既有经验,但从业内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需要被肯定的勇气。

其次,这是关于影视运作的拨乱反正。

正如上文所言,《莽荒纪》启用中生代演员的核心原因之一,便是在确保剧集表演、知名度稳定性的前提下控制片酬成本,方能让资金合理地分布到其他项目上。

客观评价,在国产玄幻剧至今的作品中,《莽荒纪》从实拍到特效都达到了顶级的水准,在总投资成本3亿之中,有2亿花费在特效、布景、服化道之上,20000多个特效镜头、2800个小时的道具制作时长、100000平米的置景面积,横跨北京、新疆克拉玛依、白杨沟、鄯善沙漠、云南石林、大叠水、象山近2万公里的实地取经,你甚至在几乎每一个运镜、每一个布光中,都可以看出用心。

而正是在这种制作态度值得认可之下,在这种预算结构拨乱反正之下,1号认为,如果对这部作品过度批评甚至刻意抹黑,其产生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对《莽荒纪》本身,而是,这很有可能让刚有信心在制作费上大下气力的资本方与制作方,再次铩羽而归,再度炒高流量明星的价值,于是,国产剧尤其国产玄幻剧,过度倚赖流量明星,将预算过度分配于此,而降低实拍特效等的制作费的尴尬老路便又要周而复始。

1号结语

影视批评的目的是什么?

1号认为,一是为了还原一部作品最公允的价值,二是为了促进行业的正向发展。

撰写本文的目的亦是如此。

一则,1号认为,目前《莽荒纪》的价值有被低估之嫌,它在制作上的水准与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它在风格上的探索与突围是应该看到的;

二则,1号认为,《莽荒纪》不止是《莽荒纪》,它可能会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影响国产剧投资、制作走向的那个“偶然”——若沿着《莽荒纪》向前走,演员费用可能进一步合理控制,制作费用可能进一步加大投放;若因为《莽荒纪》往后倒退,那么,流量明星的天价片酬未必是总局一纸限令可以控制的,而国产剧仍将承受因制作费不足而造成的五毛特效、绿幕抠像之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