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如黛
云淡风清
往事缥缈
虚无如烟
听过了许多故事
熟知了很多传说
那么
你记得仙姑塔吗?
于家下河仙姑塔
仙姑塔,位于李沧区于家下河社区,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是为纪念该村于姑娘,由当地乡邻捐资而建。2002年8月,李沧区政府公布仙姑塔为李沧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2月,仙姑塔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塔前有面南门楼一座,围墙面积约300平方米,砖塔高约20米,为八层八角青砖密檐式建筑,密檐式建筑的特点是完全用砖依照木结构形式,在塔的外表做出每一层出檐、梁、柱、墙体与门窗,但是把各层的高度相应缩小,使各层屋檐呈密叠状。
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部分。底座以上部分,每层均间隔突起檐饰,底座每个侧面镶嵌石碑上均嵌名人题刻,共七方,在仙姑塔石垛门之上,有清末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王垿书写“贞闺仙迹”题刻,石垛门下的神龛朝东,意蕴“紫气东来”,内有于仙姑贴金石像一尊,其两侧有泥塑童男玉女各一。两层以上外部皆为封闭式窗饰,有方、圆等不同形状,并在砖饰间涂有红、蓝、黄诸色,十分艳丽,兽头檐饰下且悬有铜风铃。
在神龛下方,也就是石头围栏之下,镶嵌有“仙娥洞府”石碑,由王垿撰文,王锡极书写。“仙娥洞府”石碑内设有地宫,内有于仙姑棺椁。
仙姑塔塔座前后共有两条石头通道,均由白色石头围栏相接,围栏上部通透,由石头祥云花瓶连接,并且在石头楼梯上也如此。为适应石头楼梯的坡度,祥云花瓶出现变形,为倾斜状,但不失庄重。
塔身东侧有内嵌石牌,上书“贞闺先迹”四个字,由莱阳籍书法大家王垿所题。此人在京师为官时墨宝堪称一绝,登门求字者络绎不绝。因时局动荡,晚年寄居青岛,也留下不少墨宝,仙姑塔身的题字便是其一。
于仙姑的传说
崂山华楼宫梳洗楼上有一株仙桃树,不知何日,有桃落在山上流淌下来的泉水中,终日被水浸渍。在崂山山下有个于家下河村,有农户于守坊,生有一女,名更。其女“容止庄静,生而好洁,性婉顺”一日,其女与众女伴游玩梳洗楼,于泉水中捡得此桃,看起来不过平平常常一颗桃,且由于长时间浸润在水中,桃子的下面已经有些烂。于姑娘用泉水将桃子洗净,让与众姐妹,看到烂桃一颗,大家谁也不吃。最后仙姑自己吃下了。
回来的路上,天降雨。众姐妹纷纷打伞遮雨,唯有于姑娘一人身上干干净净,未曾淋湿,一直到家(据传有神灵为其打伞遮雨)。
自华楼一游归家后,于仙姑不再吃饭,也很少喝水,终日打坐。缘自梳洗楼之仙桃也。女大当嫁,渐渐,父母看于姑娘到了成婚的年龄,为其说媒。
塔铭是这样记载的:“长为议婚,则私于母曰,儿此生无尘世缘,强之嫁,即速之死矣,父母不听”,婚期日近,“仙姑遂日夜闭目坐,不语亦不食,惟饮清水少许”。一个大活人,长时间不吃不喝,他父亲急了:哪有血肉之躯不吃喝而不死的,难道是我的德行不够,招致我女儿身上出现邪祟之事吗?而于姑娘从此“不饮水”,两日后忽然开口对他妹妹说:“父母恩今生难报矣”,说罢跏趺而逝,年仅二十三岁。三天后根据佛教的礼仪为其殓,令乡邻惊奇的是,于姑娘“体软而轻,貌如生”,太不可思议了,“乡邻惊异,呼为仙姑”。大家决定立祀建塔以纪念仙姑和这件事情,可是他的父亲不同意,最后还是建成了。原塔修建于1923年,可见于仙姑应是民国初年仙逝(摘自“于仙姑塔铭”)。
旅游小tips
地址:李沧区九水路街道办事处于家下河社区
公交:
在李村坐128路车,在于家下河下车即到;
也可从市区直接坐365路车到毛公地下车。
开放时间:
仙姑塔每年大年初一至十五开放,平时在清明、端午、八月十五等日开放。
附近打卡地
李村河
初夏时节是李村河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这时的李村河两岸绿树茂密、河水潺潺,河面波光粼粼,美景宜人。
(摄影:李其德)
李村河全长17公里,流域总面积52.3平方公里,是市区主要的防洪排涝河道。
(摄影:由玉富)
沿着李村河漫步,看海天一线的壮观景象,搭配上蓝天,便是最令人动容的美景了!
(摄影:于广淇)
如今,于家下河村早已经拆迁,
唯留古塔和院落。
古塔背后不仅仅是一段历史,
更是一个消逝的村子的文化记忆,
以及整个李沧东部风俗人情的鲜活范本。
综合整理自掌上李沧
部分图片来源见水印
来源:青岛市李沧区文化和旅游局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