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突击队员手持的“花机关”MP-18正是雨果·施迈瑟的作品
本文属于【军研TOP10】系列,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头条号军武研究员,搜索【军研TOP10】。
第3名|两个时代的开启者 雨果·施迈瑟对许多人来讲,雨果·施迈瑟的名字比较陌生,但他确是低调的大师,确切的说,他所发明的两种枪械开启了两个时代。1884年,雨果・施迈瑟(Hugo Schmeisser)出生在德国图林根州苏尔市,这座城市以兵器制造、枪械生产闻名,号称德国“枪械之乡”。施迈瑟一家正是枪械设计世家,家族拥有一家创办于1841年的枪械制造公司,在毛瑟公司之前鼎鼎有名,专门为普鲁士军队生产“德莱赛撞针枪”。受家族熏陶,施迈瑟很小就开始跟着哥哥在枪店里厮混,对各种口径的枪械了如指掌。
手持MP-18的暴风突击队
一战中,大规模的堑壕战让各国军队发现:传统单兵武器--栓动步枪虽然射程远、精度高,但非常笨拙,不能满足狭窄空间里的近战需求;虽然手枪被大量使用(如盒子炮),甚至被装上弹鼓,但仍需一次一次扣动扳机,火力强度略显不足。1915年,德国军方向各枪械制造公司邀标,希望获得一款小型、紧凑的自动步枪。1917年,德国伯格曼公司天才设计师雨果·施迈瑟(虽然当时只是初级设计员)拿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一款只有80厘米长的9毫米全自动步枪,经改进后正式定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伯格曼MP-18Ⅰ型冲锋枪。其实,早在1914年,意大利就诞生了维拉·佩罗萨冲锋枪,但因毛病过多,MP-18被公认为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安装弹鼓的MP-18
1918年,德军在“春季攻势”中投入了经过专门训练的“暴风突击队”,这种精锐步兵小组习惯于渗透到敌人防线背后,从背后捅一刀,用强大的火力迅速瓦解敌方抵抗。除了长柄手榴弹,MP-18冲锋枪成为“暴风突击队”最得力的武器。MP-18冲锋枪的问世虽然对战局没有决定性影响,但引起了协约国重视,《凡尔赛条约》专门规定,德国作为战败国,禁止研发、制造、装备冲锋枪。于是,包括“盒子炮”、MP-18、MP-28冲锋枪(增加快慢机)在内的大量武器被卖往军阀混战的中国,一不小心让中国居然成了世界上最早大规模装备冲锋枪的国家。
军阀士兵手中的“花机关”
能够发明一种划时代的武器、青史留名已经很不容易,倘若发明两种,十大枪械设计师必定名列三甲。这点雨果·施迈瑟做到了,他发明的第二款划时代的枪械就是StG-44突击步枪。突击步枪是指能够全自动、半自动或点射,发射中间威力枪弹或小口径步枪弹,兼具步枪与冲锋枪特点的自动步枪。突击步枪解决了步枪子弹威力过剩的问题,同时又较好地解决了冲锋枪发射手枪子弹导致威力不足的毛病。StG-44突击步枪原名MP-43,这是因为希特勒喜怒无常,施迈瑟担心试验两年的新枪被砍,便假借了冲锋枪的命名方式,向上汇报称其为MP-43冲锋枪。而实际上,因为该枪使用了不同于冲锋枪的弹药,被视为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
德军士兵使用装有ZF-4瞄准镜的StG44,游戏中小编的最爱
1943年春,德国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得到了1万支试验型MP-43,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表现出色。希特勒本来并不看好此枪(施迈瑟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认为该枪射程有限且无法使用库存的毛瑟步枪弹;但德军前线部队的好评扭转了希特勒的看法,不但授予改进后的MP-44“优先生产权”,还亲自将其命名为Sturmgewehr44,即“44型突击步枪”,简称StG-44。尽管前线节节败退,饱受轰炸和原料缺乏困扰的德国还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生产了40多万支StG-44,主要装备东线和西线的德军精锐步兵,比如死守卡昂的党卫军“希特勒青年师”,柏林战役时死守国会大厦的党卫军士兵也装备了清一色的StG-44。
STG44的核心自然是其使用的子弹,即7.92×33毫米弹;毛瑟弹是7.92×57毫米
时至今日,该枪还在一些冲突地区若隐若现。另外不得不提的是,1945年战败后,雨果·施迈瑟被“请”到了苏联伊热夫斯克,苏军为他们成立了“第58特别设计所”,有人说卡拉什尼科夫得到了施迈瑟的帮助。如果非要给这种说法找点靠谱的成分,那就是AK-47与StG-44太像了。StG44的30发弧形弹匣,能够很好保证火力的持续性,重量适中,单兵可以大量携带。后来美国的M16以及苏联的AK47仍然采用30发子弹弹匣,可见其成功之处。
倾泻火力
第2名|高产的 约翰·摩西·勃朗宁约翰·摩西·勃朗宁(John Moses Browning,1855-1926)同样出生在枪械世家,一生获得了128项专利,设计了三十多种武器,种类广泛,猎枪、手枪、步枪、机枪皆有,代表作包括勃朗宁M1911式手枪、勃朗宁M2式机枪及BAR1918自动步枪等。这些武器中最经典的当属勃朗宁M2重机枪。该枪由勃朗宁在一战后设计,1921年定型,由勃朗宁M1917式7.62毫米重机枪(.30 英寸)放大而来,M2系列服役至今已有99岁高龄。它使用12.7×99毫米(.50 英寸)大口径机枪弹,俗称点五零机枪,绰号“老干妈”。
二战时期勃朗宁机枪三人操作要六人运弹药,运输还需要卡车
使用过程中,美国人发现M2机枪的枪管太薄,射击时温度上升的太快,难以持续发挥火力,1933年推出重枪管型的M2HB重机枪,一直使用至今。二战时,AN/M2是战斗机或轰炸机的标准航空武器,直到朝鲜战争,6挺M2HB机枪仍是F-86的标配。M2机枪射速450至500发/分钟,航空机枪更高一些,约750-850发/分,改进型M3射速进一步提升到1200/分。虽然弹丸威力弱一些,但P-51和F-86战斗机6挺机枪动辄1880、2400的备弹量,可使弹雨编织的非常密集。
P-51火力密集度可从图中看出
M2发射普通弹最大射程可达2500米,超远射程加上手动单发功能,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许多美军狙击手将其装上瞄准镜当狙击枪用,志愿军传奇狙击手张桃芳就多次被 M2威胁。1967年,美军越战王牌狙击手卡罗斯·海斯卡克就使用加装瞄准镜的M2HB击*了2286米外的越南人,这一记录保持了35年,一直到2002年才被打破。
M2重机枪与M1919机枪对比
M2的兄弟M1919也不得不提,它其实就是瘦身的M1917,和M2采用类似的气冷组件,M1919A4和采用两脚架的M1919A6在二战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款中型机枪产量超过500万挺。M1919一直服役到战后,最终被采用德国MG42技术的M60通用机枪取代,唯有M2老骥伏枥,在21世纪仍是美军扛把子的支援火力。2011年,美军再次对M2使用标准进行了升级,短期看(至少10年内),M2仍无可取代。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美国M1911A1手枪
在手枪领域,勃朗宁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虽然击毁虎式坦克的并不是这把手枪,但让我们记住了它的大名--M1911A1。在1911年3月29日,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45(11.43毫米)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部队的制式辅助武器,在最终命名为M1911。1912年4月,M1911手枪开始正式列装部队,当美军第一次装备自动手枪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美国正式参战前,美国政府已经从柯尔特和春田兵工厂购买了约140,000把M1911手枪。
型号如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陆军军械部评估了柯尔特.45手枪的战斗表现,据此提出改进方案,这就是M1911A1手枪。二战中,M1911A1手枪受到盟军欢迎,从1941年到1945年间共有250万把.45手枪的订单,大大超出柯尔特公司产能,于是又增加了4个承包商来消化订单,其中雷明顿-兰德生产了103万把。战争结束时,美国陆军中就有270万把M1911手枪。该枪威力巨大,能够做到一枪撂倒一个,非常适合战壕近战、贴身肉搏。
注意红圈,手枪!
1943年3月31日,美国陆航第10航空队的一架B-24被日机击落,跳伞逃生的美军飞行员遭到日机扫射,副驾驶伯格特情急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柯尔特M1911手枪,朝着刚从他脚下经过的“零”式战斗机开了4枪,这架“零”式战斗机马上停止射击并开始旋转坠落。可能是M1911A1过于受欢迎,亦或是M1911在100年前的设计过于领先(时至今日,除材料外手枪在结构、性能上没有革命性突破),二战结束40年后(80年代中期),美军才开始手枪更新计划,中标的博莱塔M9并不争气,故障率较高让美军不得不另寻新欢。
这工业设计的审美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尽管M1911系列手枪经久不衰,勃朗宁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1922年,67岁的勃朗宁设计出生命中最后一款手枪--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之所以称为“大威力”主要是区别于以前以FN名义设计的各种勃朗宁手枪,如M1900、M1906、M1910等,它们多是发射低威力的7.65mm/6.35mm口径手枪弹;该枪发射的是乔治·卢格设计的9×19mm巴拉贝鲁姆枪弹,对当时欧洲来讲的确是一种大威力手枪弹。该枪结构上与M1911手枪非常相似,最大的进步是首次采用子弹并列排放的弹匣,将装弹量从7-8发提升至13-15发,极大提升了火力持续性,这种设计被之后几乎所有的军用战斗手枪使用。
单排供弹与双排供弹
遗憾的是,1926年约翰·摩西·勃朗宁在FN生产线上心脏病突发而去世,这位伟大的枪械大师没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最为满意的大威力手枪问世。他的助手、比利时设计师迪厄多内·塞弗完成、完善了勃朗宁的原始设计,FN公司推出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最终编号为M1935,从二战至今共有60多个国家装备过该枪。“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最能描述武器优点的是战士的口碑,最能检验武器性能的是流逝的光阴。不管是勃朗宁机枪,还是勃朗宁手枪,存世的时间比勃朗宁71年人生历程还长,在大大小小的战争、冲突中出尽风头,也让约翰·摩西·勃朗宁成为不朽的传奇。(汇总、整理自网络公开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谢谢!水平有限,欢迎大神指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