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悦黎水

心悦黎水

首页角色扮演新恋恋清庭更新时间:2024-05-11

心悦黎水

钟良义

因为闰月,时间虽已迫近五一,但仍是暮春气候。这个时节,地处武陵山区腹部的黔江区多呈淡烟疏雨的万千景象。和平原地区不同,这里时而云雾笼住山头,时而白云绕缠山腰,时而又云开雨霁,时而又沟底呈虹……面对这样大起大落、云遮雾绕、气魄宏伟的山水,极目天地大观,寄兴茂林清泉,体察自然万象,汲取山川灵气,胸纳万千丘壑, 一切俗世的烦恼都会涤除净尽。

此时的黎水便是这般。

4月28日,我走进了黎水。

黎水既是一条河流的名称,也是黔江区一个镇的称谓。黎水河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属郁江的上游。黎水镇的行政中心在黎水河边气势非凡的大山怀抱里,出黔江城往北80余公里便到。因是山区,又因处在湖北省咸丰、利川等县市的毗邻地带,去黎水的路自然是在时而重庆、时而湖北的插花地带如蛇穿行。青山耸立于公路两侧,苍翠如黛,野花满山;溪流弯曲如盘曲之蛇,潺潺之声如佩环之鸣,水流清澈可见鱼戏浅底;依山而构的古枫寨、蛇盘溪等土苗山寨吊脚楼群,或疏或繁,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炊烟袅绕于屋顶,古枫密植于房舍周边。怪不得同行者惊叹:此路不是独库公路却胜似独库公路。

在这样的公路上行驶,未到黎水,心先悦之。暗自思忖,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黎水一定会像久别的亲人突然出现在眼前一般,给你一个惊喜。这样想的时候,一座高山突然像一堵墙一样堵在了眼前。高山巍峨,陡峭如削,让人顿生疑惑:李白当年是不是来过这里?不然的话,眼前的高山怎么和他的诗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描绘的情形一致呢?

同行的本土作家维扬先生告诉我,这里原不通路,到黎水必须绕道石会、黑溪,经黄溪等几个乡镇,兜一个大圈子才能抵达。

维扬先生曾是黔江县委办公室主任、黔江地委和黔江开发区党工委副秘书长。后来行政体制调整,撤销黔江开发区和黔江县,成立黔江区,维扬先生先后出任区委办公室主任、区人大常务副主任。他不仅多次到黎水镇调研,而且在八七扶贫期间还定点帮扶过黎水的皇后寨驻村,对黎水镇的情况非常熟悉。从他的摆谈中,我得知,曾经的黎水一辈子没到过黔江城的的老百姓多得如一个成语所言——不计其数,他们世世代代就梦想修一条能翻过眼前这座山的路,他们渴望走出大山,渴望融入山外的世界。脱贫攻坚让他们梦想成真,一条不是24道拐胜似24道拐的盘山公路翻过了眼前这座高山直达黎水,虽然仍是弯急路陡,但车程却由原来的半天缩短到现在的两小时,“两小时黔江”的交通建设目标至此全面实现。

我忘了问这座高山的名字,但我记住了山顶一道呈直角的拐的名字——朝天拐。从山脚到山顶一共有多少道拐,我没有细数,但在我晕头转向后的记忆中,虽不及云南24道拐的数量多,但也相差不几。朝天拐是翻越这座大山的最后一道拐,是雄踞山顶、离天最近的一道拐,我把这道拐当作了这座山的名字。是的 ,还有什么名字比这朝天拐更贴切呢?有什么名字比这朝天拐更让人刻骨铭心呢?

一座仿古塔型建筑以“手可摘星辰”的雄姿奇特地矗立在朝天拐路边的直角处,一块硕大的牌匾醒目地挂在塔楼的上方,匾上“邃美黎水”几个遒劲的大字闪闪发光。不用细想,过了朝天拐就进入了黎水镇地界。

黎水镇以闲适、优雅的姿势躺在山下黎水河边一块平坝上,像一个穿着轻纱薄翼的睡美人。陡峭厚实的皇后寨、形如凤凰展翅的凤池山等一众大山如金童玉女环侍左右。我不明白,明明是一座仅有黄猴可攀爬的大山,却不以黄猴山名之,而是取了一个让人遐思的名字——皇后寨,难道真有哪个朝代的皇后在此高山大盖上筑寨居住过?我更不明白,凤池山的山棱竟然如简笔画的粗壮线条勾勒出一幅雄性十足的凤鸟图案。

黎水镇一角

站在朝天拐鸟瞰这样的美景美地,我不得不佩服黎水干部群众的审美智慧。他们没有选择“大美”一词来形容黎水的山水,因为全国有好多风景区都用了这个词,再用这个词,不仅彰显不出这方山水这方人的独特个性,而且显得庸俗;他们也没选择“上善”一词来形容黎水的山水,这倒不是因为用这两个字做广告语的风景区在全国多得不可胜数。他们觉得上善一词所表达的美多了阴柔之气,少了阳刚之美,在他们看来,这对于阴柔与阳刚同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黎水而言,显然不准确……他们从汉语词典中选择了 “邃美”一词。

来的路上,我一直很纠结这个问题,形容美好的词浩如烟海,奉献于黎水的干部、生活在黎水的百姓为何单单选择邃美这个形容词呢?现在,我明白了,地处湖北、重庆两省(市)交界,黔江、彭水、咸丰、利川四县(区、市)接壤的这方山水,山是武陵山腹部长出来的山,是长着乳房的山,是流淌着甘甜乳汁的山;水是从武陵山腹部流出来的水,是淡香如兰、有着乳汁一般甘甜的水;这方山水养育出来人是有着不人云亦云、充满独特个性的人,是有着山水一样灵性的人,比如眼前的这座仿古建筑就是很好的例证,它不仅造型独特,造价低廉,而且一楼多功能,它既是给路上行人指明东西南北的界碑,也是防止疫情入侵、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哨楼,还是防防范森林火灾于未然的瞭望塔,除此之外,它还兼具观景楼的功能,让人产生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

你说,这样一处充满豪气、孕育智慧的地方,你还能用“西伯利亚”“天之涯、地之角”这样的词语来描述吗?你还能用大美、上善这样很抽象的词语来形容吗?除了从深邃、内敛、美好、谦卑等词汇中提炼出来的邃美一词外,还有什么形容词比这更贴切呢?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意义,而且还有精神层面的内容。我突然觉得,这样的山水,养育出来的人除了灵性外,定然有着大山一样的刚烈,有着水滴石穿的韧劲,有着耕读传家的血脉,有着与生俱来的包容与豁达,有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品性。这样的山水里,定然蕴藏着诸多传奇人物和传奇故事。

漂亮的五里峡

的确如此。打开百度搜索,众多关于黎水的词条里满是英雄的故事和具有铁血丹心的汉子。我从中注意到三个男人,其中一个叫温朝忠。这个人的名字我自幼便熟知,因为小时候大人们经常教唱的歌谣里经常唱到温朝忠,但没人告诉我彼温朝忠是否此温朝忠。有几句的歌词是这样说的:

温朝忠造反,

笆茅做箭杆。

震惊大清庭,

吓破知县胆。

在我幼小的认知里,并不知道温朝忠是何方神圣,只觉得他是一个敢和皇帝老儿叫板的传说人物,只觉得这首歌谣是大人们为了解乏或消磨时间,随口编唱的顺口溜,从来不认为一个响当当的具有铁血丹心的汉子与黎水这片偏远、闭塞、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水有联系,在我看来,英雄豪杰总是出在大江大河之地,总是出在经济发达的地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地方历史兴趣的日益浓厚,我才知道,英雄无处不在,温朝忠确有其人,他造皇帝老儿的反也确有其事,他的人生的确充满了英雄的传奇色彩。我查过他的史料,他的出生地——历史上属黔江县的后坝乡(今属湖北省咸丰县),与今天的黎水镇山水同源、血脉同宗。此人打小就不甘平庸,除了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外,常怀驱逐外国列强,推翻满清帝国的鸿鹄之志。在成都求学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走上了探求解放天下的道路。在家乡期间,他“探山川之要隘,访草泽之英雄”;翻印《灭满八策》、散发邹容的《革命军》,劝导改良风俗;成立“铁血英雄会”,喊出“义结英俊,协和万邦,推翻满清,打到列强,实行共和”的革命口号;组织黔江、咸丰、利川、彭水两省四县的“十八家反王” 拜旗结盟,成立“铁血英雄革命军”,发动庚戌农民起义,攻克黔江县城,震惊天下。

谁也没想到,辛亥首义前全国反清暴动中发难最早,规模最大,对清廷打击最重的农民起义——庚戌农民起义,竟然发生在前面的凤池山上,起义的时间——1911年1月3日,竟然比辛亥革命首义时间早了整整9个月。对此,《辛亥革命史》一书有一段描述,说“这次由革命党人温朝忠领导的会党起义,理应在辛亥革命史上占据一席地位。”

望着展翅欲飞的凤池山,我再次把温朝忠三个字输入百度,众多词条如黎水河一样奔涌而出,可见,英雄豪杰自古不分出处,具有铁血丹心的汉子方能名存青史。庚戌农民起义最后在清廷四省官兵的合围之下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失败,温朝忠为保护自己的战友果断烧毁会员名册,以33岁的“铁血英雄”之躯、以“首其事者当其难”的大无畏精神留存起义火种,英勇就擒,舍身就义,气壮山河。他的名字从此被懂得是非好歹的黎水人永远记入了乡亲名录。与此相反,参加围剿的清廷官兵在腐朽清朝气数将尽的时候,仍恋恋不忘脑壳上的花翎顶戴,竟然在温朝忠牺牲后做出骇人听闻的千古恶事,将其尸体裂析瓜分,蜀取其头,鄂取其两足,湘、黔各取一手,上献朝廷邀功请赏,其丑恶人性旷古寡闻。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生命和名字在其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随同他们的王朝如蝼蚁一般消亡。

另一个男人叫田纯卿,是竹园村校前身——黎水女子职业学校的创始人,是地地道道的黎水人。

竹园村校建在黎水镇竹园村山腰的一块平坝上,虽只有六个班的规模,但涵盖了小学的六个年级。校舍周边绿树环绕,古柏参天,校舍平面呈工字型,一楼一底的亮厅式房屋全系全双手合围的巨木建构,穿斗式屋架,单檐歇山式屋顶,巨型条石柱础,几何形门窗……这一切,无不显示出惊人的财力和令人赞叹的匠心。这番景象让人惊诧,让人匪夷所思。是谁在这“不知有汉”的大山深处斥巨资建造了这样独具特色的楼房?这样的楼房既不像富人的别墅,也不像商家的工厂,民国时期渝东南的学校多设在庙宇宗祠之中,因此这般建筑也很难让人相信是学校。然而,这就是一所货真价实的学校,而且是当时渝东南的第一所女子职业学校。

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会让田纯卿在这僻远的地方捐建这所女子学校呢?要知道,捐建这样的学校没有巨大的财力和超常的思想境界,是绝不可能的事情。顺着村校负责人的指引,我在工型建筑正厅的板壁上看到了如下一段文字:

田纯卿,从小爱看历史小说,崇拜英雄豪杰。辛亥革命后,田纯卿弃学经商,开始做鸦片生意,1919年投靠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大土豪罗俊卿,认罗为义父。1920年9月,趁罗不备而*之,将罗的全部财产据为己有。他还联络其他地方武装成立了’’十大棚’,在原黔江、彭水、利川三县交界地,购买枪支,在川鄂边境一带势力很大,大家都称其为“土皇帝”1927年,田纯卿任川军三师第二旅少将旅长,1930年春,国明党改组派随李济深、程潜、吕汉群联络各省进步军队反蒋,田纯卿被委任为前敌指挥。田纯卿率队在龚滩一带与川军郭汝栋部激战,终致败北。田纯卿只身逃走得免,决定从事教育……

文字虽有些简略和粗劣,但撰文者存史以真的太度却令人欣赏。撰文者没有对田纯卿做矫情的粉饰,也没有对他有过的不光彩历史做掩盖。卒读这段文字,我不由心生感概,一个贩鸦片、弑义父的人怎么会在属于犄角旮旯的偏远家乡潜心创办教育,广纳英才,开蒙启智呢?我想,这也许是他出于对年轻时贩卖鸦片赚取不义之财的良心发现,也许是他对参与地方势力角逐而弑*义父图谋其家产的深深忏悔,也许是出于对国民党军阀连连混战的厌倦,也许是觉得自己树敌太多恐日后抛身失财,也许是受到周念明等中共地下党员的感染……人的内心是藏有很多隐密的地方,很难让人猜得透,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能退出国民党军界,斥资创办这样一所开明的女子职业学校,实在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我不敢说他的这一举动是充满英雄气的壮举,但可以肯定地说,这至少是他放下屠刀、弃恶从善,做出的让后人感念的一种善举。

竹园村小的工字型建筑

百度收索里,有很多田纯卿的词条。田纯卿自幼性格桀傲、倔强好斗,年少时做出了许多令人不耻的事情。好在他未完全泯灭心中善念,从而迷途知返,涅槃重生,做出了潜心教育的善举。他在创办黎水女子学校之前,先是在黎水场镇上创办了广文小学,也就是现在念民小学(也叫黎水镇中心校)的前身。尽管他的初衷是创办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一批军事人才,而非潜心教育、开蒙启智,但却开启了他的办学之路。他把参与国明党军阀混战和地方豪强倾轧连连败北的原因归结于自己军队人才奇缺,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原打算聘请的军事教官因食鸦片而手无缚鸡之力,加之军阀混战已经结束,全国形势已趋统一,创办军事学校的初衷瞬间化为泡影。然而发展教育、开启家乡民智之念由此萌生,于是,他将已经筹办就绪的军事学校改为广文学校,并不拘一格招揽教育人才。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因此进入广文学校和后来创办的黎水女子职业学校,以及在白石乡创建的私立武陵中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田纯卿开启了他与恶决裂、与善同行、潜心教育、支持革命的进步人生。红三军过境,他以多年不事征战、无力完成任务为由,对红三军过境抗命不阻;对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出任广文学校、黎水女子职业学校、私立武陵中学教员,大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不仅视而不见,而且还在国民党军警准备实施抓捕时冒着生命危险派人护送涉险的中共地下党员安全撤离;建国初期,他不仅带头响应新政府号召,为解放军筹集军粮,将手中的武装悉数上缴,还苦口婆心劝说自己持有武装的亲弟、好友,以及其他地方武装向新政权上缴手中枪械……应了一句伟人说的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包容、豁达、尚善的黎水乡亲没有因为田纯卿年少时的恶行而一棍子把他打死,相反,以感念之心记住了他开办广文小学后的一系列善举。在1950年4月召开的黔江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常务委员会副主席。由此可见,一个坚持善举的人,同样会名传后世。

再一个是周念民。顺着历史的脉络,在古樟成群,鲜花绽放的黎水镇念民小学,我看到了他的纪念碑,其时正逢皇后寨、凤池山上的云雾如战马般飞驰。我的脑海里不段浮现出他战斗的身影。他时而青葱年少,着学生装意气风发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时而温尔雅,着青布长衫在黎水河边带着一群学生高呼口号;时而英姿飒爽,头戴八角帽、腰撇驳壳枪,带着一支红军队伍在山水间疾步如飞……

周念民的家乡属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镇,和黎水镇一衣带水。沐浴这方山水长大的他,自小就不囿于旧式家庭,16岁时便与堂兄周辉绪、堂弟周贵林一同进京求学;21岁时便参加冯玉祥的“五原誓师”,后历任连长、营副、司令部参谋处少尉和上尉参谋等职;1929年10月回黎水镇小河老家,改造其父所办民团,开展革命斗争,首战川军甘占元部,再战忠路保安队;1930年4月去武汉,找到中共地下党组织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以念念不忘人民之意改名念民;同年9月,受党组织之命返回小河,利用民团武装反对苛捐杂税;1931年,年仅25岁的他及妻子杨瑟若因在家乡利川组织开展革命斗争,受到县政府派兵镇压,便双双进入黎水镇广文小学(念民小学前身)组织“抗日救国会”,亲题“明耻教战”四字,高悬校门,组织师生演讲、演出,宣传抗日救国主张,联名通电蒋介石,要求蒋“引咎下野,谢罪国人”,在偏僻山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6月,他在家乡联合曾参加过川鄂交界处农民组织“八德会”的贺文湘和李平波等人,建成300余人的红军游击队;1933年 10月率队加入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后升任红三军九师参谋长,随贺龙转战黔江、利川、彭水等地;1935年2月,由于党内左倾错误路线影响,周念民在湖南省永顺县塔卧被错误*害,年仅30岁。

然而,英雄就是英雄,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周念民牺牲后,感念英雄的黎水人在他战斗过的广文小学勒碑刻铭。我怀着一种英雄膜拜的情愫,肃立在周年民烈士纪念碑前细读碑文,周念民的英雄壮举像山河入梦一般直抵我心灵的深处。我突然对英雄的定义有了新的理解,在我看来,英雄不仅是在超越身体极限的情况下创造了常人不能完成的举动,而更多的时候是在民族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或是时代需要的时候,甘愿担负民族大任、国家大任和时代重任,不苟且偷生,不受物质和权力的羁绊,而且,英雄还具有高风亮节的修为和品行。英雄不仅诞生于壮怀激烈的战争年代,更诞生于以滚石上山精神改造造自然的和平年代。

叩寨亭

沿着英雄的足迹,去到黎水河边行走和皇后寨攀爬的时候,我浓烈地感受到了这种英雄的气息。浸润着红色文化的黎水坝,四周青山环列,直插云霄;浓得化不开的雨雾以浩瀚之势铺陈山间沟壑,缭绕丛林巉岩,呈现出渊明笔下“环滁皆山也”的意象。造型独特的吊脚楼群像睡在巨人有力的臂弯中一样,在气势非凡的硕大山坳中雄伟高峙,如海市蜃楼一般。房屋大多依山傍水,梯级分布,鳞次栉比。村寨依山而构,或疏或繁,尽显黎水人顺势而为、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大山脚下,黎水河两岸的坝子上,民居星罗棋布,炊烟缭绕于屋顶,鸡鸣狗吠于村中,油菜蔬果环陈于屋周……

眺望远山

面对这样的图景,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生态和绿色两个词,想到了充满智慧,充满英雄气、豪杰气的黎水人在脱贫战役和乡村振兴道路上表现出来的豪迈和英雄气概。黎水的土家、苗、汉各族百姓因袭祖先热爱大自然的传统,视山水为灵物,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保护,即使在大炼钢铁的年代,这里也是林峰木美,葱茏森秀,到处都是合抱之树,到处都是茂密之灌木。黎水人因地制宜,实施山顶戴绿帽、山腰种谷稻、山脚数钞票的方略,在皇后寨山顶栽植了数万亩的厚朴等中药材,不仅绿化了荒山,而且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半山腰开垦梯田、梯土种植粮经作物,不仅使全镇消除了撂荒地,而且建成了全区的米粮仓和烤烟基地;在黎水河边把沿岸的千亩良田改造成有机、生态、绿色的规模产业基地,招引大量的外出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的目标。不仅如此,深谙“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真谛的黎水人还利用潜在的后发优势搭建了聚合发挥的开放平台,引进外商建成了集肉牛养殖及蔬菜加工为一体的华兴农业产业园,建成了“肥种养”立体循环农业乡土人才返乡产业园,建成了渝东南首个乡镇级集体经济管理营运公司,从而启动了政策和市场叠加释放的引擎。

面对这样震撼人心的农耕景象,实在是令人心悦。黎水,没有因为她的偏远而没落式微,相反,在经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洗礼后显得更加邃美和富饶。只可惜自己画技不精,不然的话,我一定会画出一幅高山、流水、平畴、阡陌、村落和谐共生的生态图,在上面把黎水的土家、苗、汉各族老百姓坚实的心和他们永不疲惫的手画出来,把蕴藏在黎水干部群众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中的英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把这片英雄土壤葆有的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示出来。

是夜,下了一场大雨。没有了十里红尘和舞榭歌台等尘烟梦魇的黎水显得更加静谧。我想,雨后天晴的明天,一个充满英雄气、豪杰气的黎水,一个物质充盈、精神充实的黎水,一定会以更加邃美的姿态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2023年7月6日笔于根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