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祆(xiān)神楼:祆教的唯一遗迹?

山西祆(xiān)神楼:祆教的唯一遗迹?

首页角色扮演玄神重生更新时间:2024-07-31

你知道吗?朱元璋为何选择“明”作为国号,这其中竟然藏着一个金庸迷们都熟悉的秘密——《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

祆神楼位置

那么明教原身究竟是什么?按道理来说,明教应该是摩尼教。不过在“八大派围攻光明顶”时教众竟然开始了拜火仪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别急,让小探君来为您解答。

01

山西小县城里祆教的唯一遗迹

早在1941年,明史专家吴晗就在《清华学报》上揭秘了这一切,他在《明教与大明帝国》中明确提到:“明之国号实出于明教。”啥意思呢?就是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取“明”这个国号,其实是受到了明教的影响。

朱元璋画像

可能正因为此,金庸在写《倚天屠龙记》时,干脆把朱元璋设定成明教教徒。

小说里有这样一幕,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明教教徒们在生死关头,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仿佛在召唤着熊熊燃烧的圣火,他们跟着杨逍念诵明教经文: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场面,简直燃爆了!

影视剧中的“六大派围攻光明顶”

不过,这里需要澄清一下,明教的原型其实是摩尼教。金庸先生在写作时,可能是把摩尼教的宗教仪式和祅教(又名琐罗亚斯德教)的“圣火礼”搞混了。

琐罗亚斯德教(祅教)标志,神明阿胡拉马兹达形象

位于山西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端的祆神楼,便是中国唯一幸存的祆教建筑。祆神楼北的祆神庙相传建于北宋,在宋庆历七年(1047年)至至和二年(1055年)之间。建筑群现存三结义庙正殿、献殿、东西配殿及祆神楼,多为清康熙、乾隆年修葺。

祆神楼,与蒲州的鹳雀楼、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并称为“山西四大名楼”。这座楼全部以琉璃瓦覆顶,在阳光的照射下,琉璃瓦闪烁着绚烂的光芒,仿佛是祆教圣火在熊熊燃烧。

祆神楼建筑群-献亭

相传这座祆神楼是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彦博所建造的,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集戏台、东楼、过街楼三者为一体的楼阁式建筑,它造型奇特,结构精巧,是我国古建筑中少有的实例。

俯视祆神楼,可见“凸”字形

袄神楼的平面为“凸”字形,凸出的部分是过街楼。较宽的部分是乐楼与戏台。整个袄神楼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二层设有平座构栏出围廊。

过街楼抱厦屋顶

袄神楼上层梁架是直接承负楼顶荷载的重要结构部分,12根通柱柱头之间额坊以榫卯横贯其中,柱头之上平板枋对口相接,加上底层20根廊柱的环绕与二层围廊的周设,也是一个稳定的“凸”字形框架结构。

二层围廊

值得注意的是,祆神楼的斗拱装饰比较奇特。西侧顶层横梁木上斗拱装饰着不一样的牛头木雕像。这很可能是袄教经典《阿维斯塔》中胜利之神Verethraghna的一种化身。

斗拱处牛头木雕

我们献祭于阿胡拉所创造之Verethraghna……

阿胡拉所创造的 Verethraghna 成为第二种化身时,变成一头美丽的公牛的形象,有一对黄色的耳朵,一对金色的牛角。

还有这种“异兽”头像,可能为犬首神像,也有可能是鬼首。

“异兽”头像

02

假托“幻术”表演传教

早在萨珊王朝时期,祅教就已经是波斯的国教,其首领的地位仅次于国王,地位崇高。教徒们对火的崇拜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们认为火是光明和神力的象征,能够净化一切。无论是波斯本土还是中亚地区的拜火庙中,都可以看到祅教的圣火祭台。

琐罗亚斯德教遗存-贝希斯敦铭文

祅教,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它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祅教曾经在中亚和中国新疆地区广泛传播,甚至一度在中原地区也颇有影响。

伊朗 拜火神庙

南北朝时期,一些波斯和中亚的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这些人呢,以粟特人为主。他们不仅带来了各种商品,也带来了自己的信仰——祅教。这些商人在中国建立了祅教的庙宇,进行祭祀活动,同时也吸引了部分中国人加入。

隋朝虞弘墓石椁祆教火坛 山西太原晋源区王郭村隋虞弘墓出土

北魏的灵太后对祅教的态度也非常好,《魏书·后妃传·宣武灵皇后胡氏》记载:

后幸嵩高山,夫人、九嫔、公主已下从者数百人,昇于顶中。废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列。

这个“胡天神”其实指的就是祆教,灵太后把很多教派神祠都废了,其中却没有祆教神祠,可见灵太后对祆教的态度至少不是排斥和禁止,这就给祆教的传播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在唐朝时期,祅教达到了在中国传播的巅峰。

安伽墓门额,描绘的是祆教的祭祀仪式 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出土

圣火坛细节

这一时期,唐朝政府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来自远方的异国文化与宗教。尊重外国侨民的信仰和习俗,成为当时的一项国策。因此,在繁华的东西两京——长安与洛阳,祅教的祠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成为胡商和信徒们的心灵寄托。

史君墓石堂外壁左侧祭司火坛 西安北郊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北周史君墓出土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这一外来宗教,唐朝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并命名为萨宝府。这一机构的官员,多由波斯或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信徒担任,他们不仅精通祅教的教义,还熟悉管理与外交,成为了沟通中外文化的重要桥梁。

在这一时期,祅教的神秘幻术表演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麴庆石棺床正中火坛河南安阳龙安区隋麴庆夫妻合葬墓出土

据唐代文学家张鷟的《朝野佥载》记载,每到祭神祈福的日子,洛阳城内的立德坊和南市西坊的祆神庙总是热闹非凡。商胡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烹猪羊、奏琵琶鼓笛,酣歌醉舞,为的就是一睹那神秘的祆教幻术。

麴庆石棺床正中火坛河南安阳龙安区隋麴庆夫妻合葬墓出土

祭神仪式过后,众目睽睽之下,一位胡人术士走上前来,他就是今天的祆主。只见他手握一把横刀,那刀刃锋利得仿佛能吹毛断发。众人屏息凝视,只见祆主猛地一刀刺入腹中,刀刃竟从背后穿出,鲜血淋漓,场面惊心动魄。

然而,这祆主却似乎并不在意,他轻轻一笑,喷水咒之,不一会儿,伤口竟然奇迹般地愈合了,丝毫看不出受伤的痕迹。观众们惊叹不已,纷纷施钱以示敬意。

祆教纳骨瓮所见祭司图像组合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莫拉-库尔干出土

这还不算完,据说在凉州的祆神祠,祈祷日那天更是不得了。祆主用铁钉从额上钉入,直洞腋下,然后出门身轻如燕,须臾间便飞至数百里外的西祆神前舞一曲。等他回来时,再拔下铁钉,竟然毫发无损。这种神奇的幻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敦煌10世纪粟特神祇白画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不过,要说最传奇的还得是伊州(唐代郡县,今新疆哈密市及伊吾、巴里坤二县地)的火祆庙。据说,有位叫翟槃陀的祆主,在高昌未破之前曾入朝至京。他在祆神庙中表演幻术时,也是用利刀刺腹,但这次更是惊心动魄。他左右开弓,将刀刃从腹中穿出后截弃其余部分,然后用头发系住刀身继续表演。

表演结束后,翟槃陀突然倒地不起,气息微弱得仿佛随时都会离去。然而,就在众人都以为他将就此殒命时,七日之后,他竟又生龙活虎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皇帝惊叹不已,便赐予了他“游击将军”称号。

隋贴金彩绘屏风式石棺床 天水市秦州区石马坪出土 天水市博物馆藏

更为神奇的是,翟槃陀在表演中还展现了他的“预言能力”。他声称在神灵的庇佑下,国家的百事皆将顺应天心,事后无不应验。

实际上,这些祅教徒所表演的幻术与我们现在所见的魔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借助特制的道具和精湛的障眼法,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北响堂山石窟刻经洞前廊东壁南侧力士龛龛楣火焰纹,可能受到了祆教圣火的影响

好景不长,唐武宗会昌年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会昌灭佛”事件波及到了祅教。许多祅教的祠庙被拆毁,僧侣被勒令还俗。但幸运的是,不久之后政策又放宽了,祅教得以在民间继续传播。

安阳北齐石棺床前挡,红框处是祆教圣火坛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到了宋代以后,祅教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一方面是因为佛教、道教等本土宗教的兴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祅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程度不够深入。如今,祅教在中国已经基本绝迹,我们仅能通过山西省介休市的祅神楼,感受一下祅教曾经的辉煌。

03

祅神楼改名风波

介休位于山西省晋中地区,是连接长安、河东道与并州的重要据点,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影响,这块地区唐宋时期聚集了大量往来的的祅教徒胡商。

因为祅教还带有胜利之神的象征,常年面对战争威胁的宋代政府一度把祆教纳入了官方的祭祀行列,祅神楼便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

祆神楼民国老照片,那时候还叫玄神楼

然而,《介休县志》中却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祅神楼并非始终以其本名传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曾被称为元神楼、玄神楼,甚至妖神楼。这些名字的更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祅教认知的变化,也揭示了祅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命运转折。

琉璃鸱吻

中国人的信仰中,有个很朴素的观念:你灵我就信你,你不灵我信你干嘛?

宋朝灭亡后,祅教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元朝推崇佛教,打压其它宗教,另一方面老百姓发现,尽管他们虔诚地信奉祅教,但这位所谓的胜利之神却并未展现出任何作用。久而久之,人们对祅神庙的看法也逐渐变得消极:

祆神之庙,胡为乎来哉?稽其名号,固经典所未闻,核其功烈,亦祀典所不载。

明朝嘉靖十一年,朝廷颁布诏令:“诏天下毁淫祠”。

祆神楼脊刹

在这股风潮之下,介休的祅神楼也未能幸免。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神楼,因其名称和信仰的特殊性,被扣上了“淫祠”的帽子,面临被毁的命运。

然而,古人对神明多有敬畏之心,即便祅神名声已损,也无人敢轻易冒犯。就在众人犹豫不决之际,介休县令王正宗挺身而出。

祆神楼檐角

王正宗饱读诗书,对经典有着深厚的理解。他站在庙前,环视四周,然后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这座祅神庙,名不正言不顺,如今是时候让它回归正道了。”

王正宗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他接着说:“要除掉邪神,必须请来正神。只有这样,才能压制住那些邪祟,让人们的心重新回归正道。”他的话语铿锵有力,让人无法反驳。

过街楼抱厦

于是,王正宗决定亲自操持,将这座祅神庙改建为三结义庙。他请来了工匠,开始着手改建工作。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新的庙宇很快便落成了。汉昭烈帝、关圣帝君、英烈王的塑像威严地坐落在正殿之中,而武候诸贤则配祀在东西两侧。

斗拱及二层平架

改建后的三结义庙气势恢宏,吸引了无数邑人前来参观。王正宗亲自为庙题写了匾额——“三结义庙”。这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宣告着这座庙的新生。

从此以后,祅神庙的名字被人们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三结义庙。

祆神楼藻井

然而,这座庙宇的历程并未因此而一帆风顺。新中国成立后,三结义庙历经了多次的磨难和修复。50年代,当庙宇濒于倒塌之际,由当地的博物馆主持修护,用支顶技术稳住了楼体,保住了这份历史的遗产。

1973年玄神楼过街楼的东侧被喀秋莎炮车撞毁,戏楼北面的二层檐和抱厦也坍塌了。

过街楼上半部分

在维修过程中,维修团队还开创了一项举世瞩目的创举。由于过街楼下街面的变高,维修过程中将玄神楼过街楼整体升高了1.5米。这一创举不仅保留了古建筑的原貌,还开创了介休古建筑维修的新技术。

04

结语

祆神楼的每一块青石、每一根木梁,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重生的喜悦。如今,那座气势恢宏的庙宇再次屹立在了介休的土地上,如同历史的石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延续。

参考资料:

【1】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

【2】乾隆、嘉庆、光绪、民国《介休县志》

【3】清康熙十三年《重修三结义庙碑记》

【4】岳涛《解读介休祆神楼的过去》

【5】张文达《新建献亭兼修殿庑乐楼记》

【6】张太亨道光十七年《重修东关三结义庙记》

【7】原介休市博物馆馆长师延龄《三晋名楼祆神楼维修始末》

【8】常亚平、马吉宽、柴玉梅《介休袄神楼》

【9】姜伯勤《山西介休袄神楼古建筑装饰的图像学考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