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阶段,虚无主义怀疑甚至否定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认为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表象也是变幻莫测、无法把握的,事物的本质无法被认识,绝对真理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本体论阶段,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的观点是最为接近的。双方都同意,宇宙的起源和本质是不可知的,人类也不一定需要知道(⊙︿⊙)。宇宙在整体上是一个自在之物,对人类命运是漠不关心的,谈不上有什么终极目标和意义。
生存论阶段 ,是关于人的生命哲学,在这里,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产生了最为严重的分歧。面对宇宙的无目的性和最终湮灭的必然性,理性上必然推断出人类整体活动的无意义,也必然推断出个体生命活动的无意义。既然如此,虚无主义直接否定了生命的意义,认为人所做的事情都是徒劳无功的,做了也白做,于是完全放弃主观努力,虚无主义成为了一种悲观主义。注意,这是纯理性的推断导致。
道德论阶段,虚无主义认为道德都是人为规定的,没什么绝对的善恶对错。而存在主义在道德方面论述不多,表达上也是谨小慎微。不过我认为,面对人生的虚无和世界的荒谬,存在主义者还是有一定道德偏向的,其基调就是颂扬抗争、反对颓废,比如海德格尔的“本真”和“非本真”,萨特的“介入是更好的选择”,加缪在《鼠疫》中对勇挑重担的里厄医生的溢美之情等等。
总体而言,虚无主义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存在主义更是一种人性上的主观态度。存在主义并不反对虚无主义的基本观点,却在同样观点之上,发展出主动进取的态度,让人们更加努力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