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谈谈情,说说诗

让我们谈谈情,说说诗

首页角色扮演仙谕传说更新时间:2024-05-09

说到同性恋,一千多年前的人们嗤之以鼻横眉怒指,数百年前的人们把同性恋者同女巫、异教徒一起烧死,数十年前的人们满含意味地嘲笑辱骂,现在,人们已坦然面对上至首相下至平民的同性婚姻。

“女同性恋” (lesbian)一词广为人知,而这个词即源于古希腊女诗人莎孚曾经居住的希腊岛屿莱斯博斯(Lesbos)。

为什么距今两千六百年前的莎孚(此前本公众号的推送就两次提到过这位诗人)写下许多同性之爱的厄洛斯诗篇,在当时却享有盛誉呢?

一、莎孚是谁

我们来看看莎孚的生平。

根据仅存的史料,莎孚出生于约公元前615年的古希腊岛屿莱斯博斯(Lesbos)的一个贵族家庭里,嫁给了一个富人并育有一女。(现代英语里的女同性恋者单词"lesbian",即源于Lesbos。

一尊对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莎孚胸像的罗马时期复制品

莎孚一生都在莱斯博斯岛上度过。她创办一所专门教育未婚女子的学院,该学院崇尚阿芙洛蒂忒和厄洛斯*。莎孚因其诗歌教学兼精而享有盛誉。

【注:厄洛斯(古希腊语:Ἔρως,英语:Eros)最早的来源(宇宙起源,早期哲学家,密教祷文)称他是参与世界创造的一位原始神;赫西俄德认为:他是世界之初创造万物的基本动力,是一切爱欲和情欲的象征,但在柏拉图之后,他被认为是爱与美女神阿佛洛狄忒(等同于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儿子,一个手持弓箭的美少年。——来源:网络】

画有以年轻带翅男子形象出现的厄洛斯的红盘子(约公元前340-320年),美国巴迪摩尔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藏

而诗人奥维德写的传说故事,描绘莎孚因被一个叫法雍(Phaon)的年轻水手伤透了心而年纪轻轻便跳崖自*。

据推测,她在约公元前550年去世。莎孚的诗和她的生平一样耐人寻味。她是古代伟大的诗人,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个缪斯”,她的头像还出现在古代的钱币上。

今天的“莎孚体”诗律,可能是由莎孚发明的,也可能是她将当时的诗律改进而成的。她的诗最初被收集成九册,但因年代久远而几乎全部失传。

二、厄洛斯

厄洛斯来自于人类的原始生理需求,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及社会进步,人类的心理不断成长,厄洛斯也从原来的生理*上升到生理与心理的共同*。那厄洛斯是爱情的根源吗?

哲学家艾里西·弗洛姆的著作《爱的艺术》曾这样描述人类的爱的发展:“爱自己的骨肉不足为奇。每个动物都爱自己的后代并照料他们。软弱的人爱自己的主子,因为他靠主子为生;孩子爱自己的父母,因为他需要他们。只有当我爱那些与我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

真正的爱情,来自于人类身心本能的厄洛斯和自我价值感,并无所谓的对错,只是在社会生活中,它受到了各种现实约束。古希腊女诗人莎孚把她的爱情感觉以诗的形式直白地表现出来。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莎孚诗中所表达的爱情更接近于人性本真的厄洛斯。但在莎孚死后两三百年后,那些新式喜剧作家将这种直白感受的记录者莎孚描绘成一个淫荡的女同性恋者;1700年后,11世纪的教皇格里高利禁止莎孚的作品影响,并将其付之一炬;之后数个世纪里,莎孚成了女同性恋和畸形感情文化的象征符号。

深思再三,这种莎孚的爱情感受,真的很是错的吗?

三、吹掸历史的尘埃

从中国炎黄时期简单粗暴的“洞房”,即男人看中了哪个女人,直接强行带进自己居住的洞穴繁衍后代组织家庭,到后来的订亲成亲仪式,各种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出现,人类的爱情不可避免地受人类社会性的约束。

那些新式喜剧作家所处的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帝国正在迅速扩张并征服希腊城邦——希腊开始罗马化(当然,由于希腊文化的灿烂与生命力,罗马文化成了希腊文化的继承者)。根据有限的史料,我们无法得知这些剧作家丑化莎孚的动机,但可以进行大胆的假设:当时的社会风化,可能与两三百年前的古希腊莎孚时代大相径庭;又或者是,出于统治需求,当时的罗马统治者极力推行罗马化,并抹去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因此选取了希腊文化大家莎孚下手。而教皇帝格里高利的焚诗行为,可以断定,不是莎孚在1700年前的诗里问候了教皇的祖宗,而是宗教和王权对欧洲社会的统治及愚民需要,而极力维护主流正统的社会习俗。中世纪的“从天理,灭人欲”的社会主流道德规范,与1700年前的古希腊时代的社会风气,极可能大相径庭。因此不能轻易的就判断莎孚诗中描写的感情及其描写方式对还是错的。经过了2600年,在史证缺少的情况下,我们已很难看到莎孚和她的感情的真实面目。

人本之情没错,但受道德世情之束缚,人类处理现实与本真之情的关系时,便生出这许许多多的甜与苦。这当中,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卡门与何塞,还有杨振宁和翁帆,既然如此,何不以这种异性爱情也无法避免的现实束缚为根据,去理解同性爱情所受到的压迫和钳制呢?

四、甚于"少见多怪"的"黑天鹅"

历史上,为何同性爱情会比异性爱情激起更大的反响?黑天鹅理论应足以解释:即事实对惯性思维的颠覆会引起强烈的心理震荡。

自古欧洲人一直认为天鹅就是白的--他们既没见过其它颜色的天鹅,他们所得的文献也没记载白天鹅以外的其它天鹅。直到1697年一荷兰探险者在西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欧洲人深信不疑的"天鹅皆白"的信念才被颠覆,而这种颠覆的影响力比已存认知和期望被证实的影响力更大。

从人类心理成长中发展出来的男女结合繁衍后代为基础的异性爱情,一直是人类文明社会的白天鹅信念,是爱情类型的正统。同性恋、双性恋等这些非正统的黑天鹅,总受到白天鹅的正统地位压迫。不难理解,"异类"之于主流,"小众"至于大众,就是黑天鹅之于白天鹅,是认知界限与现实界限的对比。如果读者觉得人的同性恋并不是什么黑天鹅了,好吧,那我送上一只"黑天鹅"--山羊也有同性恋,在比例是6-7%,和人类的比例差不多。想必您会为这只"非人类生物同性恋"的双重属性黑天鹅惊讶。

为避免和限制黑天鹅事件的负面影响,除了扩大认知,最好做好心理期望管理。

总之,以上一堆啰嗦凝结成几个字就是,主流是公母相爱,遇见断袖请莫要少见多怪

同性恋,双性恋,只是人类爱情中的无害非主流而已。其实主流体可以选择尊重这类非主流群体的选择;如若不然,至少可以保持距离而不至于伤害。适度多样性,对一个生存空间而言是有益的。

五、莎孚情诗

莎孚在她的年代不知是否是非主流派,但她肯定是那个时候的精英,并且她的才华与情怀获得当时社会的肯定。

其诗作在久远的年代里几乎湮灭殆尽,现完整的作品仅存一首28行诗,还有1898年在埃及出土的纸莎草上的莎孚诗作的残存部分。

在莎孚死后三百年,新式喜剧的作家们将她丑化成一个淫乱的女同性恋者。这些形象刻画很快流传,令“女同性恋”(lesbian)一词广为人知,而这个词即源于莎孚曾居住的希腊岛屿莱斯博斯(Lesbos)。

莎孚不仅是已知的少数古代女诗人之一,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韵律诗诗人。她的大部分诗都是在里尔琴的伴奏下由人吟唱的,这种诗也因而被称为“里尔诗”。

《莎孚与阿尔凯奥斯》(Sapphoand Alcaeus)

阿尔玛.塔得玛/Alma-Tadem

1881,画布油画/oilon canvas

以下是国外学者对莎孚的诗的英文译本,中文译诗由笔者拙笔译就,供各位鉴赏。英文译本已获得原作者Jim Powell书面授权使用(见附图)。

安娜多利雅之诗

(古希腊)莎孚

中文译者:炑林(版权所有)

沃土千里上,

何物最佳美?

一曰众骑士,

复言乃步卒,

更赞千帆舰,

宏壮英姿健,

然吾以心属,

即为佳美贤。

佳人色绝代,

海伦貌倾城;

纵嫁英伟爵,

私奔特洛伊。

抛夫弃子去,

决绝双亲别。

仙谕不得劝,

他乡任羁流。

旧情难再忆,

空留幽幽意。

美人悄独行,

迷茫不识径。

海伦落此境,

世人皆谅察。

念卿兮兮然,

安娜多利雅。

星眸黯明甲,

月容昧雄车。

盈步俏生花,

安娜多利雅!

摘自《莎孚之诗》,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英文译者: Jim Powell。中文译诗根据版译出,已获得Jim Powell书面授权使用。中文译者:熠楠,版权所有。

参考资料/Bibliography:

1. “The Art of Loving,Erich From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

2. 美国诗人学会(Academyof American Poets)网站www.poets.org;

3. History of Europe,Aldebert etc.,海南出版社,2000年

4. 《教养——关于历史、文学、艺术、音乐、哲学与世界风俗文化,你必须知道的事》,Dietrich Schwanitz,刘锐、刘雨生译,商周出版,2007年

(感谢英文译者Jim Powell先生,他允许我免费使用他的英译诗Anactoria,并提供了阅读材料,David A. Campbell的沙孚英译本,Ha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各位对沙孚情诗有兴趣,可深入阅读。)

原创,所有文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方式抄袭复制全部或任何一部分内容。

#诗歌#

好文字总在不经意间出现,感谢您的转发分享!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