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鬼节那些事儿

中元鬼节那些事儿

首页角色扮演玄元道祖更新时间:2024-05-11

暑褪金风来,微凉趁入夜;

西墙冷月照,灯下哀思亲。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本土节日,名曰:中元节。亦被称作‘鬼节’、‘盂兰盆节’。它是融粹了道教、民间、佛教三家内涵精蕴之后,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一种缅怀先祖,祭祀逝者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元节

道教三元

‘中元’一词来源于北魏时期道教说法。在道教的宇宙观中,世间分为三界,即天、地、水;掌管三界的众仙被称作天官、地官、水官。

据《五杂俎》记载:

“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三者皆是道教盛会之期,合称‘三元’,而‘三元’便是‘三官’大帝诞辰之日。

古代道教大醮

因此道教会在正月十五日举天祈求赐福;七月十五日设醮做法赦罪亡魂;十月十五日为人们解厄渡难。

唐朝时期,道教被定为国教。上元、中元、下元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因此在唐、宋以后,中元节便成为民俗节日。

民间鬼节

‘鬼节’是民间世俗的叫法,也作‘七月半’。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古人对崇拜农事丰收的时祭活动,他们常常将秋收丰裕的希望,寄托到祖先神灵的庇佑下。

古人祭祀先祖四时皆有。据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记载:

“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音同月),秋曰尝,冬曰蒸。”

由此可知,古人秋天收获之后,会首先将时令佳品供奉给祖先神灵享用,以示感恩庇佑,不忘根本,敬祖敬孝,然后再自己品尝劳动果实,并祈禳来年有个好收成。

因为‘秋尝’祭祀时间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前后,也就是立秋之后第一个月圆之日,所以这天也被称作‘七月半’

中元点灯

后来民间受到道教中元日开鬼门关普度说法影响,这才慢慢将七月半祭祖演变成追思逝者,感怀先人的‘鬼节’。

传闻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 考校众鬼得失,定则人间善恶。

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大开鬼门关,放出诸路鬼众,让其重回阳间享受人们的祭品供奉,直到七月最后一天,鬼门关闭之前,这些鬼魂再度重返阴间。在此期间,民间百姓会点燃盏盏荷花灯,为那些逝去的亲人亡魂照亮回家之路。

佛教盂兰盆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一个典故,即‘目连救母’故事。

据《大藏经》描述记载:

目连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极有道心且孝顺,然而他的母亲为人十分吝啬贪婪,每每趁儿子出去,宰*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并且从不修善。

于是,他母亲死后被打入地狱饿鬼道,受尽刑罚惩处,不得投胎转世。目连为了救母亲,便出家修行,炼成神通。

来到地狱之后,他看到了被饥饿折磨的骨瘦如柴,黄面披发的受苦母亲,不禁泪流满面,但由于母亲生前罪孽深重,无法离开饿鬼道。

目连心中不忍,立即运用自己的神通变了一份食物递给母亲。可那食物刚送到母亲嘴里,便化成火炭,根本无法下咽。

目连救母表演

生为人子, 却救不了自己母亲。目连十分痛苦,于是便去求助佛。佛告诉他,目连佛陀的母亲生前所犯贪嗔业障深重,即便凭借他的神通,也无法抵挡业力。只有在七月十五日这天,建立盂兰盆会,借十万僧众超度亡灵之力,方可抵挡业力。

于是目连谨遵佛旨,于七月十五日集结僧众,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最终让母亲解脱苦海。

这便是‘盂兰盆节’的起源。盂兰盆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

人生的痛苦犹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

值得一提的是,‘中元’、七月祭祖、‘盂兰盆’三者最开始为并列关系,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不知道是为了附和道教还是巧合,两者节日竟然都是同一天,而且其内涵又与民间讲究的孝道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三者经过长时间融合演变,在唐朝时期被定名为了‘中元节’。

三者合一,其核心内涵既是缅怀先人,追古思亲;也是弘扬孝道,广为善行。

结语

不论是道教大开鬼门关,超度亡魂敕罪,还是佛教念诵吃斋,解救地狱中受难鬼魂,我们都能看到,其中展现出来的是属于民间老百姓的一种浓浓人情味,尽管逝者已逝,但人们对亲人思念却不会停止。

七月流火,天意转凉,人心依旧温热。

中元节祝大家安康~

我是就像一棵树了,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哦,谢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