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片为何没落?有这七大原因,不没落就见鬼了

僵尸片为何没落?有这七大原因,不没落就见鬼了

首页角色扮演寻妖记更新时间:2024-05-08

作为香港恐怖片曾经的一大流派,僵尸电影可以说是令无数人怀念不已的童年回忆了。

然而一眨眼功夫,英叔也已离开整整23年,因他所兴起的僵尸电影,从此再未重起风云——偶尔还会小打小闹一下(2013年麦浚龙的《僵尸》算是大扑腾,本身就是佳作,若是作为致敬电影,可打满分),只是无一例外终又归于平淡。

《僵尸》由麦浚龙所导,这导演真相当厉害。

从风靡一时到零零星星几近绝迹,这一类型片何以落到如此田地?

对此,小雨总结出了以下7个原因,外加一个感叹:​从来没有哪一个类型片,其遭遇如此之惨。

一、

僵尸片无可替代的顶梁柱林正英英年早逝。

英叔之于僵尸片的分量,可以说十成独占其九——如果他现在还活着,也还未到70岁(1952生人)

即使它终将没落,只要林正英还在,也不至于如此迅速而潦倒。

《僵尸先生》是僵尸片开山兼集大成之作,全程扣人心弦,其展示的僵尸文化叫人心恐神往(小雨自创成语,嘿嘿)。

二、

林正英过世后没几年,最强有力的接班人钱小豪深陷偷摄女生胖次丑闻,从此跌入低谷。

这事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对僵尸片的发展前景非常之伤——钱小豪本来形象是很好的(有过见义勇为的事迹),还有多年跟随英叔拍摄的经验,加上本身身手非常了得,可以说作为接班人,各方面来看都是最佳人选。

三、

缺乏规划与资源整合:

港片有这么一个缺点,什么类型片火爆就一窝蜂去拍,导致最后僵尸片10部9部是烂片,观众也就没了好感。

僵尸片其实是个不算小的IP,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若能像漫威一类电影那样好好规划,也许生命力会更强。

然而没有。

四、

创新乏力问题:​

在僵尸片兴盛时,香港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题材都拍了个遍:

什么音乐僵尸,女僵尸,儿童僵尸,连吸血鬼都引进来PK,甚至有次连场地都给拉到非洲去了。

这就好像一个矿场,能挖的全被挖遍了,到最后,观众也早已失去了新鲜感。

五、

别说僵尸片,即使整个香港电影市场,在英叔走后那几年,也正好开始逐渐走向没落。

覆巢之下无完卵,何况一只小僵尸?

六、

香港市场没落之后,大批电影人把重心移到了大陆,只不过僵尸可蹦不进来:

对于僵尸片很不利的是,它毕竟终究属于迷信的产物,不是我们这边所提倡的,可谓先天性水土不服。

​PS:有趣的是,​大陆是不让拍鬼片的,为了应对此法规,各种电影人也是想象力层出不穷:

不让拍鬼片,那妖片行不行?于是有了《寻妖记》

​鬼是不存在的,那在梦里存在行不行?于是所有的鬼片,最后都是一场梦,哈哈。

麦浚龙的《僵尸》,最后也依然是一场梦——只不过,对于那些个希望僵尸片能够重新风靡的怀旧电影人来说,这真就是一场梦了。

七、

时代因素,这里又分为两小项:

1、高清数码电影成为主流后,当年那种古朴(古意)的感觉没有了,而僵尸片中的那些古旧建筑,清朝官服、民服却是其特有的重要风格元素……甚至连胶片画质,也是元素之一。

2、当时观众的选择性相对于现在少多了。

如今的文化之繁多,各种恐怖游戏、丧尸、吸血鬼电影大家看了个遍。以前的僵尸片,别说吓不到现在的我,可能连不少小孩也吓不到了——反而有种喜感。

说句调侃的话,以前的僵尸,未必丧得过现在的年轻人……

当然,以上两点都是可以用创新来补足的,只是毕竟增加了不少难度。

总结

以上7个原因的冲击力,任何类型片被打中一项都够呛,可偏偏僵尸片那叫一个结结实实生挨一记七伤拳——它不可能再有恢复以往辉煌的一天。

可惜吗?

也不可惜——究竟什么样的影视文化之低谷时期,才会让某一个类型片再像过去那样,占据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呢?

这何尝不是一种畸形?——又或者说,在当年僵尸片大行其道的年份中,其实有一个林正英也就足够了。

未来

关于僵尸片的未来,小雨认为,如果这一类型片,能够每隔五、七年出一部像2013年《僵尸》那样的精品,也就足矣——所谓百花齐放,从长远上看,僵尸片只是分支中的分支。

最后的话,留给英叔。​

对于英叔的记忆,小雨是极亲切的:​小时候看僵尸片,在僵尸满屏幕蹦跶时,不管当时有多害怕,可心里却永远怀有一个期待:即使蹦进再多僵尸,只要英叔一出现,小雨心就安稳了。

END​

小雨的影视时光原创文章,抄袭、洗稿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