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说西游<一>——从《西游记》的时代演变开始说起

老刘说西游<一>——从《西游记》的时代演变开始说起

首页角色扮演西游问仙更新时间:2024-04-28

开始之前,先说三点:

第一、吸烟有害健康。

第二、本文会谈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可能会涉及一些封建思想。本文主要从探讨角度进行讨论,并不支持封建思想。老头我可是坚定的无产主义战士。

第三、鄙人能力有限,水平一般。其中,除了部分史料,还会有鄙人的一些拙见,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共同探讨,请勿谩骂。

此外,说西游的人不在少数,所以老头我尽量不拾人牙慧,而是从另外的角度进行阐述,比如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西游记》这个故事的来历和发展变化;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为什么被称作伪书;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为什么能名列四大名著。

(一)元杂剧版西游记

说起来,在老头我还年轻的时候,我家里有四套西游记,分别是元杂剧版本《西游记》、明版《西行求道录》、清昆曲版本《昇平宝筏》和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吴承恩版《西游记》。

听家里的老人们说,我祖上曾经是地主家,但是一直都没出过读书人,所以我从很小就开始被迫营业,读了很多闲书。遗憾的是,在七八次搬家中,陆陆续续的都遗失了。还好,最近又偶然之间获友人赠送了日本1928年版本的《西游记》(元杂剧版),闲来无事(并不是),这才决定扯一扯这本奇书。

咳,扯远了。上述这几本,除了吴承恩先生的版本以外,其他几本都是以唐玄奘作为主角,具体情况我讲到正文的时候再慢慢批。

说到《西游记》,肯定十有八九会想到吴承恩先生的版本。你要是给老师说《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那八成要被赶到教室门口顶书包。

但是,实际上,最早创作“西游记”(西天取经)这个故事的作者,还真不是吴承恩先生。而是元代的吴昌龄先生(生卒不详)。

追寻《西游记》的历史,会发现这故事最早出现在元代钟嗣成先生(约公元1279-1360年)所著的《录鬼簿》中。书中记载“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五十六人”,其中之一就是吴昌龄。而其中,对吴昌龄所作的作品记录为《西天取经》,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杂剧版《西游记》。

说起来,吴昌龄先生创作《西游记》的过程还有一段民间故事。

说那时候是元代初期,元曲刚刚传入中原。

元曲其实我个人理解就是类似于京剧、歌剧一般的舞台剧,由一段一段的曲牌组成。那时候的人一看,唉哟,这玩意不错哟,真热闹,于是便开始大范围推广。

可是,你想啊,元曲毕竟是少数民族的东西,能流传的剧目非常少,而长篇故事更是少之又少。其实那时候的人和我们想的也差不多,谁都想红,谁都想火,吴昌龄也是若干想火的少年其中之一。

这时候,有这么一个人,名叫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他写了一出戏,叫做《西厢记》。这下子不得了,坊间都称呼他为小关汉卿(并没有)。要知道,关汉卿先生(公元1219-1301年)那可是元曲四大家,名噪一时的存在。《西厢记》也一跃成为了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

吴同学大概也是受此启发,一拍额头,于是他也写了这么一出《西游记》

而且,他不但名字上碰瓷了《西厢记》;在曲目上,《西厢记》是二十出,《西游记》则是二十四出,压了《西厢记》一头。

啧啧啧,真!心机BOY!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当不得真。

但是,从钟嗣成先生所著的《录鬼簿》中可以看出,他对吴昌龄先生的作品也是推崇有加的。一直到明朝,明太祖之子朱权,在其编著的《太和正音谱》中,也收录了这本杂剧版《西游记》。再之后,这本书在民间就失传了。一直到1925年,日本学者盐谷温在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发现了这本书。1928年在日本刊印后,盐谷温携书访华,将书赠送给傅惜华先生、郑振铎(duo)先生和鲁迅先生。在几位先生的努力下,1935年,这本书终于得以再次刊印。这也就是现在我手上的这本《西游记》。因为万历年间,杨东来先生曾在此书上批注,所以,该版本也被称作万历版《西游记》或者杨东来版《西游记》

杂剧版《西游记》是目前已知的最长的元曲戏剧,一般来说,元杂剧都是四出为一本。前面说了,《西厢记》是二十出,也就是五本。而《西游记》是二十四出,足足六本!

这里简单科普两句,据考,杂剧起于宋代,于元代发扬光大。杂剧中有大量的唱段,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元曲。其中各种曲调又有固定的要求,也就是曲牌,而一出杂剧就是由若干曲牌组合而成。一出杂剧,也就是一场戏;每四出戏一般是一个完整的或者一个阶段性的故事,记作一本。一般来说,在一本戏里面,除了固定角色里面,其他角色也会由一个演员串演多出戏的多名角色。比如说一个演员,第一出戏演山神,第二出戏演土地,第三出戏演宫娥,第四出戏演彩女。呃,这得长成啥样啊?……不重要,理解这个意思就行。

说回原文,《西游记》和《西厢记》都是人物众多的大型杂剧,一个写的是神魔妖怪,一个写的是才子佳人,个人觉得二者没有什么必要比较,都是不可多得的中华文化瑰宝。

从故事内容来看,虽然吴昌龄先生的《西游记》和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出入很多,比如主角不同;比如战斗少了很多;比如很多细枝末节的差异,我以后会陆续详细批。但是,吴昌龄先生的《西游记》已经确定了唐僧取经的故事模式,确定了沙猪马猴僧的五人小队雏形,确定了闯关打怪的推进模式。因此,吴昌龄先生的《西游记》毫无疑问是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的前身。

当然,还有传说中的宋代版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二郎神锁齐大圣》等,金代版本《唐三藏》、《蟠桃会》等。因为俱已失传,无法考证,在此暂时就不再涉及了。后文批到具体章节的时候会作为旁证,到时候再说了。

(二)逐步演变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

相比于元杂剧版《西游记》出国日本又回归的坎坷,在民间文学、戏曲等其他方面,《西游记》则是大放异彩。

其实不难想象,无论什么时代,神魔斗法都是观众群众喜闻乐见的。而且,《西游记》的故事时间线相当长,人物又多,可拓展性非常强,自然衍生出了很多其他作品。[吐舌]西游平行宇宙。

比如京剧曲目《金钱豹》,就是《西游记》中并不存在,但又是西行故事的曲目。故事中,大妖金钱豹携手下涂保等,强抢民女,却偶遇唐僧师徒。双方斗法,行者不敌,后请来天兵天将,才收复了金钱豹。听闻,当年杨小楼先生曾在此剧中饰演金钱豹,硬生生把反派演成了主角。

比如明代版本《西行求道录》,是站在道家角度,从修行角度写的西行故事。因为此书遗失了,我印象中,该书将师徒五人比作五行,西行大难比作人体周身大穴,按脉络五行进行描述。可惜我那时候太年轻,现在只依稀记得女儿国是会阴穴。咳,就不详提了,这都记些啥乱七八糟的。前不久我和有个朋友提及这本书,他说是丘处机写的,但是我却记得并不是。

再比如我之前说的清版《昇平宝筏》,也是以西天取经为底的昆区。可惜这本也遗失了,还好前几天我看网上还有卖的,就这一点比《西行求道录》就好多了。需要说一点的是,《昇平宝筏》的时间是在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之后,所以二者也是雷同程度最高的。当然,二者的差异之处也不在少数。有人感兴趣的话我专门再开一文再说吧。

还有其他如昆曲中的《认子》、《胖姑》、《借扇》等,和《西游记》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内的近代作品方面,则主要受到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的影响较大,在国内的各种作品中,孙悟空大多是主要主角,比如《悟空传》、《大话西游》等。

而日本的衍生作品,则受到元杂剧版本的《西游记》影响较多,大多数是以唐玄奘作为主要角色,比如《最游记》等。

而其他国家的作品,个人觉得也是受到吴承恩先生的版本影响较多,就不再赘述了。

(三)吴承恩先生版本的《西游记》

一直到明代中后期,有一位吴承恩先生(约公元1500-1583年)创作了名传至今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西游记》。

但是,我前面说了,这个故事是元代的吴昌龄先生所著,而且在坊间已经广泛流传。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吴承恩先生所作的《西游记》实际上是一本伪书,这也是民间多有诟病的地方。

我有时候就在想啊,吴昌龄先生也姓吴,吴承恩先生也姓吴,会不会是他想给自己家的书正名,才写的这个故事呢?

当然,这只是我瞎说的。

两位先生的《西游记》虽然大体故事一致,但是吴承恩先生的版本明显吸收了各种其他故事中的东西,而且将故事主角从唐玄奘改成了孙悟空。不但戏份上孙悟空远超唐僧,连佛法修为上,孙悟空也是碾压唐僧的。

从故事创作的思想来对比的话。我的老师曾经教过我,说创作一定不能离开时代背景,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如“我欲乘风归去”……呃,一不小心又扯远了。吴昌龄先生所作《西游记》之时是元初,所以吴昌龄先生在文中透露出的主要是对胡元的反对,满地妖魔,要取正道必须斩妖除魔。而吴承恩先生所作《西游记》的时期是明中期,而且他也是经历坎坷,满腹才学却到50岁才当了个小官,当过知县做过县丞却在58岁被陷害下马,之后他开始写《西游记》。所以,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满是对明代封建科举制度的嘲讽,多有对黑暗现实社会的鄙视,到处可见对腐败丑恶官场的影射

从描写手法上来说,吴昌龄先生的《西游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台本,更多是每个角色的台词,而演绎等方面虽然有但是并不太多。而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是章回体白话小说,更贴近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但是,就像我经常说的,吴承恩先生*是裁缝活,难免会有一些逻辑上的瑕疵。大家都说的悟空实力下降这些我就不说了。我就说菩提给猴子取名悟空,那为啥猪和沙僧是玄奘取名的,为啥叫悟能和悟净?这是一个辈分的?关键原文菩提还不是佛家的,这就很扯。再比如红孩儿被卷走了,老牛和铁扇还请四人吃饭,Excuse me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吴承恩把很多故事写到一起产生的违和感,我到具体章节的时候再详细为大家展开。

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吴承恩先生所作《西游记》为集百家精华所成,文字精炼,诗句优美,“虽然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因此,我个人认为,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是一本讽刺现实的上佳之作,不愧于名著之名。

最后,我把杂剧二十四出戏的名字贴出来,后续我大概会按这个顺序逐个进行讲解:


第一出 之官逢盗

第二出 逼母弃儿

第三出 江流认亲

第四出 擒贼雪仇


第五出 诏饯西行

第六出 村姑演说

第七出 木叉售马

第八出 华光署保


第九出 神佛降孙

第十出 收孙演咒

第十一出 行者除妖

第十二出 鬼母皈依


第十三出 妖猪幻惑

第十四出 海棠传耗

第十五出 导女还裴

第十六出 细犬擒猪


第十七出 女王逼配

第十八出 迷路问仙

第十九出 铁扇凶贼

第二十出 水部灭火


第二一出 贫婆心印

第二二出 参佛取经

第二三出 送归东土

第二四出 三藏朝元


本章完,下章预告——《取经师徒五人都是谁?》

老头不才,希望多多三连支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