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赵忠良
嘉兴市秀州路之东、勤俭路之北有一处名胜古迹,即冷仙亭。
冷仙亭亦称冷仙祠,建在玄妙观设道纪司的地方。这玄妙观乃道教场所(前身为天庆观)。宋亡后改为天福寺,成为佛教场所了。元大德五年(1301),玄妙观易地重建。
明末始建冷仙祠(冷仙亭)以纪念冷谦。太平天国运动后,冷仙亭释道转换,名曰“药师禅院”。
1991年,冷仙亭曾一度易名“极乐精舍”。多位女居士不避寒暑,虔诚地坚持在内诵经念佛。
1993年12月,作为向社会开放的佛教场所,冷仙亭正式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部门登记。
2017年3月,冷仙亭改名“仙亭寺”。
从天庆观至仙亭寺,经过了由天庆观→玄妙观→天福寺→玄妙观;冷仙祠→冷仙亭→药师禅院→冷仙亭→极乐精舍→冷仙亭→仙亭寺的演变。余愿不辞追本溯源之劳述其前世今生。
明清两代嘉兴城内坊区复原图
一、玄妙观宋元时期是中国道教发展的主要时期。
宋徽宗更是称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当靖康之难国破人辱,遭金人掳走沦为阶下囚时,仍是穿着紫袍,戴着逍遥巾,一副道士打扮。宋徽宗大力推行道教,在全国各地建立道观,为道士设立道场官职,建立道教学校。
元始祖忽必烈亦推行扶持道教的政策,并正式用官方名义承认道教的所谓“天师”称号。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许多道院。
据崇祯《嘉兴县志》和康熙《秀水县志》记载,宋元时期建于嘉兴郡城的道观,有崇玄道院、玉枢道院、鬱秀道院、清真道院、廛隐道院、太古道院、崇真道院、长生道院、三皇道院、玄真道院、隐真道院、成真道院、修真道院、三元阁、洞真道院、会心道院、异亲道院等二十来处,可谓道院林立。
玄妙观前身为天庆观。天庆观的前身,据《至元嘉禾志》考证,“本名同元观”,为梁文明元年立(然考梁似无“文明”年号,故难能确定具体年份)。宋雍熙三年(986)改为“棲真楼”(或称“棲真观”)。大中祥符五年(1012)置圣祖殿,大中祥符六年(1013)赐天庆观额。天庆观“在郡城北”之集庆坊。元代嘉兴人顾文琛说其“殿宇宏丽,像设严整”。
天庆观中有唐开元年间所铸的铜钟,“其声甚洪”,有“七贤遗迹”和“七宝上帝像”。观中梁朝所植的古桧以及葛仙翁丹井更是为文人赞叹。如张尧同(嘉兴人)《天庆观》诗:“寥阳龙已化,华表鹤空悲。欲问梁朝事,惟应老桧知。”钱时(淳安人)写有《嘉兴天庆观梁朝桧》七绝:“五季干戈满地讧,山川草木亦酸风。如何偃蹇梁朝桧,独寿中吴雨露中。”解九皋的《秀州棲真观二井铭》中云“粤彼灵泉”“松桧影临”。
天庆观在宋亡后,一度有道士愿意削髪为僧,改为天福寺,成为佛教场所,“观之租入悉为沙门所用”。“有学道之士殆伥伥无所归”,使得学道者感到无所适从。至于何时复还道为天庆观则无从稽考。就是身为嘉兴人,明代的李日华亦不清楚,他在《六研斋笔记》中这样说道:“嘉兴天福寺僧慈力,精华严教法……今天福寺不知何在?”
天庆观经约三百年后,在元元贞初年(1295)赐额改为玄妙观(苏州天庆观也是在同年改为玄妙观)。“玄妙”之名,擷取于道教鼻祖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语。
大德五年(1301),有位通妙法师(在道教中,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可称法师)杨君,时任嘉兴本路道录(道录为官职之名,是管理道教事务之道官,掌理所属道人;
协同地方官对道士与百姓发生的词讼进行审理),认为“玄妙观额上所赐也”,自己将以实际行动“无负于国家赐额之美名,抑亦无愧于天地神明降格之先识”,遂决定将玄妙观从集庆坊迁至碧漪坊,选天星湖北岸宋代进士娄机的故第重建。
娄机(1133—1212),字彦发,嘉兴人,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由此可知娄机在郡城置有两处宅第,另一处则众所周知,在凤池坊“府学前”。
《光绪·嘉兴府志》所绘嘉兴府城图(局部)
大德六年(1302),漕运万户虞公率先响应杨君,慷慨解囊,施予木石瓦甓。
同时割卖在吴兴的田产,用以提供观之廪食。随后,“地豪富长者施予相继”,方鸠工度材。
先是建造了三清大殿及山门,后来相继建成殿阁,斋庑、仓库、庖湢。至延祐五年(1318),杨道录“孜孜尽瘁”十余年,新址的玄妙观“崇宇勃兴,杰阁雄峙”。
此举实为玄妙观之中兴,杨君功莫大焉。至治三年(1323),顾文琛为此写下了《嘉兴路重创玄妙观记》。元末,刘基(伯温)曾经寓居于玄妙观。
玄妙观既迁,其旧址于明洪武三年(1370),移建了城隍庙。
元顾文琛《嘉兴路重创玄妙观记》(局部)
玄妙观重建后四十余年,于至正戊戌(1358)“遭兵燹”。
那年嘉兴遭张士诚攻占,“城燔毁者三之二,民遇害者十之七”,情景惨不忍睹,玄妙观自然难免厄运。
十年后,明洪武元年(1368),一位叫赵云轩的道士,在玄妙观的断壁残垣上首建三清殿,以图恢复玄妙观昔日之气象。
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有玉枢、清真、廛隐、太古、玄真和修真等多所道院并归玄妙观(应该是这些道院的管理权归由玄妙观行使),玄妙观气象得以全面恢复,在众道观中有着龙头的地位。
道士赵云轩的此番重建,可说把玄妙观推到了鼎盛时期。
据《崇祯•嘉兴县志》记载:永乐十年(1412),“住持赵宗纯重建”。可以想见玄妙观又蒙遭劫难。这次是玄妙观的第三次重建。这位玄妙观住持赵宗纯,对建设道观极为热心并竭诚尽力。
永乐元年(1403),他在位于报忠坊洞真道院内修建了“听雨轩”。此番重修玄妙观,星宫、殿宇、廊庑毕具,观之西北隅设为道纪司(明清时地方府一级掌管道教事宜的机构)。
当时间前移了一百零五年后的正德十二年(1517),住持周景常才对出现的“剥蚀”现象进行修缮,可见当年建造工程质量之优。
周景常进行的修缮应该是全方位的,大概经历了一年的时间,为维护琳宫状貌作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董榖(海盐人)于正德十三年(1518),专门写了一篇《玄妙观重修碑阴记》以记其事。
明董榖《玄妙观重刻碑阴记》(局部)
然而不久,“嘉靖(1522——1566)中,半归豪家,所存无几矣”。
焕然一新的玄妙观忽然发生了想象不到的变化,濒于破落。以后玄妙观的命运如何呢?
民国十八年的《嘉兴新志》云“咸丰(1850~1861)兵燬,同治(1861~1875)中重建。”可见在清中后期,玄妙观又经历劫难,但还是有人将其重建,在风风雨雨中延续香火。
据《嘉兴市志》(1997年版)云:直至民国时期,玄妙观仍为嘉兴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玄妙观大殿发生一场火灾,后来在此建起了学校。其余“残殿保留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
(待续:二、冷仙亭)
注:“明清两代嘉兴城内坊区复原图”引自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来亚文先生的《宋元与明清时期嘉兴城中的坊》一文。
--END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