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辉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作《华清宫》,直刺唐玄宗荒淫误国。他还写过《骊山有感》,称:“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几乎是骂。
唐人论中衰,多归咎于唐玄宗,较少指责杨玉环。唐玄宗曾被视为一代英主,是开天之治的缔造者,为何晚年一错再错?
对于唐玄宗,还有两大谜引起历代争论。
其一,唐玄宗荒淫,且服丹药,考虑到他的爷爷、高宗李治寿仅55岁,他的父亲、睿宗李旦寿亦55岁,为什么他能活到77岁,成为除武则天(寿至81岁)外,唐朝寿命最长的皇帝?
其二,唐玄宗一生共有30个儿子、30个女儿,杨玉环陪伴18年,号称“三千宠爱在一身”,虽然唐玄宗已50多岁,但以他顽强的生命力,为何没留下孩子?
说法众多,但大多人忽略了背后的道医因素。
(元)钱选《杨贵妃上马图》
(清)袁江《骊山避暑图》
在四派纷争中舞蹈
唐代以道教为国教,唐玄宗尤崇道。
学者汪桂平在《唐玄宗与茅山道》中指出:“唐玄宗极力提倡研究道家学术,设置崇玄学,以老、庄、文、列四子经典为考试内容,选拔人才,他亲自注疏《道德经》,颁布全国,要求人人习读。”
唐玄宗重道,因开元天宝时期(713年-756年),唐廷四大政治派系激烈博弈(采学者徐贺安《论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四大政治群体》说),分别是:
宦官派:以高力士为代表。唐初本不重用阉人,武则天崛起后,靠阉人对抗朝臣,但未突破李世民定下的“内侍省不置三品官”的定规,在高力士协助下,唐玄宗战胜太平公主,此后宦官可任将军,且可掌兵。
文官派:以张说、张九龄为代表。多从文学官僚、秘书起步,党羽多。
吏能派:以姚崇、宋璟、宇文融、李林甫等为代表,虽出身科举,但以吏能受重用,特别重视管理。但姚崇、宋璟都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未得唐玄宗信任。
胡将派:以哥舒翰、安禄山、高仙芝、史思明等为代表。唐初采府兵制,国家给地,免租税,平时为农,战时打仗。府兵统一管理,平时由各地折冲府管理,战争时才划拨给将军指挥,因而“兵不见将,将不知兵”。府兵无迁徙自由,近于农奴,加上各折冲府虚报,到唐玄宗时,已不堪一战。府兵废,则募兵膨胀,将军自己招兵、自己训练、自己发钱,兵为将有,将军遂能半割据。
对于四派,唐玄宗既打又拉。
表面推崇暗中控制
为平衡四派关系,唐玄宗与茅山道密切联系,它是当时最大的道教派别,信众多。把握住茅山派,也就掌控了百姓,也就不怕四派威胁皇权。
据王桂平先生钩沉,唐玄宗先崇茅山宗师司马承祯,甚至和妹妹玉真公主共拜其为师,在王屋山为其建观居住。继而崇茅山宗师李含光,从天宝四年(745年)到天宝十三年(754年),唐玄宗发往茅山的诏书达24道。
唐玄宗不完全信道教,比如他注释《道德经》,认为主旨是:“而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更强调政治功用。
当年韦后、太平公主密谋政变,茅山道叶法善曾通风报信。考虑到历代民乱,多以道家符谶号召,唐玄宗不能不防。
一方面,他让司马承祯搬到王屋山住,就是怕他在民间生事。
另一方面,将茅山道所藏一杨二许(即杨羲、许谧、许翙,是茅山道的开创者)、陶弘景(茅山道的一代宗师)等人的手迹全部骗到手,由宫廷收藏,通过占用“圣物”,来控制茅山道。
虽崇道,唐玄宗却不许手下人与道士频繁往来,曾下令:“王公以下,不得辄请将庄宅置寺观。”后来又下令,百姓和僧人都不能过多接触:“如闻百官家,多以僧尼道士等为门徒往还,妻子等无所避忌……自今已后,百官家不得辄容僧尼等至家,缘吉凶要需设斋者,皆于州县陈牒寺观,依数听去。”
从道教养生中获益
与道教人士交往,唐玄宗得到了不少益处,至少学会了道教的养生知识。
道教初期“以医传道”,陶弘景曾说:“夫学生之道,当先治病,不使体有虚邪及血少脑减,津液秽滞也。不先治病,虽服食行悉,无益于身。”意思是,修仙道先要通医道,所以道教中名医辈出。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杂病下》中记:“贞观中,有功臣远征,被流矢中其背脂上,矢入四寸,举天下名手出之不得,遂留在肉中,不妨行坐,而常有脓出不止,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年号)秋,令余诊看,余为处之。”
孙思邈手到病除,高宗想拜他为谏议大夫,被孙拒绝。
按理说,皇家太医水准应最高,为什么皇帝要请道士治病?这与当时的社会禁忌有关:
首先,“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即行医不过三代,没人敢用他的药(也有解释认为,三世指《黄帝真经》《神农本草经》《素女脉诀》,本文不采此说)。世袭医生求稳不求效,医术严重退化。
其次,不用成方。即《千金方》中所说:“一医处方,不得使别医和合……宁可不服其药,以任天真,不得使愚医相嫉,贼人性命,甚可哀伤。”意思是,人各不同,应按人下药,不能用统一药方。可太医多经专业学习,只会开成方。
其三,处罚太重。《唐律疏议》规定:“诸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者,医绞。”换言之,医生犯了错,就要被绞死。如此谁还敢给皇帝治病,道医反而更放得开。
唐玄宗为何没“中毒”
唐代皇帝均服金丹。一般认为,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均因此而死,时人有“我命在天”的观念,所以前仆后继。唐玄宗亦服丹,还能自己写配方。
唐初金丹分三家,即:金砂派,重视黄金和丹砂;铅汞派,重视还丹大药,就是先用丹砂烧出水银,再用水银还原成丹砂;硫汞派,主用硫黄和水银。
三派的金丹都有毒,隋代名医巢元方已知其害,在《诸病源候论》中,他指出:“夫服石之人,石势归于肾,而热冲腑脏,腑脏既热,津液竭燥,肾恶燥,故渴而引饮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毒的方案。
名医孙思邈属金砂派,他特别注意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服药等,化解丹药的毒性。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一语道破:“当辟谷,绝人道,或服数十年乃效耳。”
意思是,服用金丹后,应不吃饭、不行房事,才能有效。唐玄宗很可能就采取了这种“解毒”方式。唐代医学对房事本来就有很多禁忌,甚至“旧月薄蚀、大风大雨、虹霓地动、雷电霹雳、大寒大雾、四时节变”时,都需禁忌。唐玄宗和杨贵妃无后,可能与此相关。
在朝中四派中,唐玄宗偏吏能派,因其不尚务虚、重实操。即使提拔文官,唐玄宗也只用有吏能者,如张说,不仅有治绩,且有战功。但吏能派内部矛盾重重,先是李林甫与韦坚不睦,继则李林甫党中王鉷与杨慎矜倾轧,接着是杨国忠与李林甫争权。
杨国忠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杨贵妃。
唐玄宗真爱杨贵妃?
在《旧唐书》中,称杨贵妃“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旧唐书》则称:“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均不认为她是祸水红颜。
其实,杨贵妃参与了国政。
学者张思恩在《杨贵妃参与国政的史实与影响》中钩沉,天宝四年(745年),杨玉环刚被封为贵妃,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便派人到长安,与杨家联系。杨国忠能上位,源于章仇兼琼的资助。
杨贵妃交接高力士,认安禄山为干儿子,有拉拢胡将派、宦官派的意味。
当时文官派已衰落,后人编造李白与杨家兄妹不睦。李白辞职时仅六品小官,且辞职12年后,曾代李宣城给杨国忠拟信,称赞杨国忠:“入夔龙之室,持造化之权。安石高枕,苍生是仰。”可见二人并无矛盾。
杨家集团的膨胀,对太子李亨集团构成威胁。安史之乱时,洛阳陷落,唐玄宗曾下诏让李亨监国,杨贵妃亲自出面干预,所以马嵬坡前,支持李亨的禁军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过,唐玄宗并不真正信任杨贵妃。
唐玄宗的60个孩子中,至少出自23名女性(近一半不知生母是谁)。据《旧唐书》记,唐玄宗可能同时还与虢国夫人、梅妃等交往。此外,唐玄宗曾两次将杨贵妃轰出宫廷,一次当天就召回来了,另一次是在吉温劝说下。加上杨贵妃割发道歉,才召回。
作为封建帝王,唐玄宗是不可能与某个女子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的。他与杨贵妃无后,也在情理之中。
唐玄宗一脚踏空
将唐代中衰的原因归于杨贵妃,源于小说《长恨歌传》,称她“非徒殊艳尤态独能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这与白居易的看法不同。
宋代时,小说《杨太真传》认为,杨贵妃魅惑事主,致唐玄宗晚年懒于政事,引起安史之乱,这成为后来的标准解释。
《资治通鉴》说:“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边将)皆以大臣为使以制之。”虽有见识,但未脱“明君用忠臣,昏君用奸臣”的窠臼。事实是,唐玄宗末期出现严重的兼并问题,“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唐玄宗偏向吏能派,开天之治实为唐廷强化了掠夺民间资源的力度,表面看,政府收入猛增,深入看,民间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民怨沸腾。当此之时,唐玄宗不敢偏向文官派,又忌惮吏能派,所以扶持宦官派、胡将派制衡。
唐玄宗后期刻意表演缺乏进取心,以平抑吏能派过于激进的行事风格。但他没注意到,募兵制下,胡将派的实力在迅速增长。毕竟,募兵制是唐代旧制,唐太宗征高丽时,便用过募兵。唐玄宗可能还期望,用胡将派的战功来抵消社会矛盾。结果一脚踏空,致局面无法收拾。
唐玄宗晚年怀念杨玉环,并不是二人感情多好,而是他被李亨软禁,只能在宫中活动,甚至无法和妹妹玉真公主见面,难免拔高旧情。好在年轻时道医给唐玄宗打下的身体基础不错,加上他学过道家养生术,所以寿至77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