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有两种人的命运不可预测:一种是常行善者,一种是常作恶者。
一个行善积德之人,定然会因为他所做的善事而改变曾经命运的轨迹,而作恶者也是如此,不同的人生状态自然带来不同的结果。
正所谓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而行为所塑造的自然是人生不同的结果。
对人生来说,“命运”二字其实是可以分开剖析的,命为定数,运为变数,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命运就决定了人生的大概走向,但是运势却可以不断变换,也就是说在既定轨道上也可以活出不同的姿态,甚至也因为性格原因而直接改变人生轨迹,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德行的厚薄。
《了凡四训》之中也说: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吉凶祸福的征兆都是萌发于内心,表现于行为,厚德者常获福报,刻薄之人常遭祸患。世间的凡夫俗子因为见识浅,思想愚钝,无法识得吉凶祸福的机缘,就说人生祸福是不确定,无法预测的。
老话常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与生俱来的人生定数是不可逆的,但是后期通过读书行善,修身积德等等的行为,也可以改善后来的人生际遇。
所以说人生无定数,人生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的规则和状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充斥着无尽的变化,而主导这变化的核心就是自己对于吉凶祸福的把握,以及以善良修养的德行。
朱熹门下有一个得意弟子叫廖德明,廖德明身上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廖德明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梦到自己被皇上召见,然后自己袖子里揣着名刺在殿外等候,名刺就是印着自己官位的一个牌子,相当于名片的作用,廖德明看到牌子上面写着“宣教郎廖某”,宣教郎是一个官职,他梦到这里的时候就醒了。
后来廖德明被任命为宣教郎的那天,他却迟迟不愿意走马上任,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就说了当年的那个梦。
原来他害怕自己的官职到了宣教郎就不再提升了,觉得那个梦也不是好兆头,就不想去上任,当时亲戚朋友就给他出主意,让他去请教朱熹。
朱熹听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人和器物不同,就拿器物来说,一支笔只能是一支笔,他不能当砚台用;一把剑只能是一把剑,他也不能当琴弹。所以不管有多长时间,它的功能是不能改变了,它的体质也是如此。但是人却不同,人早上可以是凶残的盗匪,晚上就可以变成大德的尧舜,当一个人意识变化的时候,吉凶祸福也会变化,这不是固定的。你现在奉命治理福建,你只要尽心竭力的为百姓做好事,那个梦是不会应验的。”
廖德明听了之后心里踏实许多,于是拜谢教诲而去,后来廖德明遵照朱熹嘱咐,果然官至正郎。
二、人生的状态就像朱熹所说的一般,人不像物体,从生成的那一刻就不再变化,而人不管是自己的身体外形还是内在的精神意识,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最重要的区别则在于,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一个人是注重内在修德,还是随意糟践生命,因为两者所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正所谓说“善心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念起,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人生的任何时刻的状态都是由多重因素共同组成的结果,而自己的主观意识与行为则是形成这结果的主要根源,所以说你的德性与行为是影响事物变化的主要原因。
你所做的事情仿佛是生命中埋下的种子,这个种子早晚都会发芽,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人性的德行与结果都有着必然关系。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像是一个心浮气躁的人和处事稳重的人在一起对比一样,两种不同的状态带来的必然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包括儒释道在内的各家智慧,都在提倡着善良、节俭、谦下等非常重要的品德,就是因为这些品德给人带来的都是好的结果。
所以要懂得修身立德,以德行厚养自己的生命,如果只是以卑劣的行径作践人生,不做善事,不行善行,那么不管你当下得到多少利益,在你行使卑劣的那一刻种下的都是后患的种子。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