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兰州古迹•志公道观

探寻兰州古迹•志公道观

首页角色扮演永劫成仙更新时间:2024-08-18
前言

志公道观,甘肃省著名道观,现辟为“甘肃省道教协会坤道院”。

志公道观,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皋兰山下的红泥沟,兰州名胜五泉山东侧。因周边建有许多院落民居,包括许多老兰州人登兰山也只是从宫观入口处经过,却不知里面面还有另一番天地!

红泥沟志公道观入口

今天,就请大家同我一同来探寻这个兰州有名的志公道观。

一、红泥沟

志公道观,位于红泥沟内,坐南朝北,紧邻五泉山,闹中取静,享誉南北。志公道观周边因有山泉水流涵养,山谷内草木旺盛,泉水潺潺,仙雾萦绕,极有灵气。

康熙兰州志中记载红泥沟红泥泉

红泥沟,土多为红色,质地粘连,淋雨则成红泥,故名。红泥泉,水质甘甜清洌,一直为周边居民的优质生活水源。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泉水被用一个约十公分的钢管引出,泉水出水量很大,日夜流淌。当时,周边居民虽有自来水了,但仍前来取水使用,尤其是在自来水停水时间,泉水更甚是能解决周边居民燃眉之急。

二、志公禅师

南朝梁代高僧、佛教史学家释慧皎大师(497─554,俗姓陈,会稽上虞人),于梁天监十八年(519)编撰《高僧传》凡十四卷,分译经、义解、神异等十科,记载自东汉明帝至梁代高僧257人,附见200余人。《高僧传•神异》中有如下记载:

梁京师释保志 (道香 僧朗)

  释保志,本姓朱,金城人。少出家,止京师道林寺。师事沙门僧俭为和上,修习禅业。至宋太始初,忽如僻异,居止无定,饮食无时,发长数寸,常跣行街巷,执一锡杖,杖头挂剪刀及镜,或挂一两匹帛。齐建元中,稍见异迹。数日不食,亦无饥容。与人言语,始若难晓,后皆效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京土士庶,皆共事之。

志公,又名宝志、保志,金城(今甘肃兰州)人,俗姓朱,南北朝梁武帝萧衍的国师。传说,大约1500多年前,有一位朱姓妇人听见鹰巢中婴儿啼哭声,从树上把他抱下来,喂养长大,从而经文中描述他“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宝志7岁时出家,善于修习禅观。

志公像

传说,在南朝刘宋泰始初年,他行迹忽然僻异,居无定所,食无定时,经常长发赤足,手执锡杖,上挂剪刀、拂扇、镜子等物,游走于街头巷尾,因其种种神迹与慈悲,世人亦尊称他为宝志公、志公或宝志大士。在南朝齐建元年间,志公又现奇异,常讲一些他人不能理解的话,但事后发现他讲的话都一一应验了。所以江东一带的官员、百姓都很尊崇他。

志公一生洒脱自在,活了96岁。著录宝志禅师圆寂后,梁武帝为他兴建开善寺,并在锺山立塔纪念。宝志禅师留下许多赞颂诗偈,收在《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分别是:《志公和尚大乘赞》十首、《志公和尚十二时颂》十二首和《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其中《志公和尚十四科颂》中的菩提烦恼不二、持犯不二、佛与众生不二、事理不二、静乱不二、善恶不二、色空不二、生死不二、断除不二、真俗不二、解缚不二、境照不二、运用无碍、迷悟不二等,最能显示这位神异禅师洒脱自在的本地风光。

志公一生留下许多赞颂诗偈,其中《志公和尚大乘赞》十首都很出名。

“世间几许痴人,将道复欲求道,广寻诸义纷纭,自救己身不了,专寻他文乱说,自称至理妙好,徒劳一生虚过,永劫沉沦生老。”

以上为十首佛偈之八,节选一部分。

三、志公道观

相传,志公在金城(今兰州市)红泥沟岩洞修炼得道仙化。志公居红泥沟岩洞修道,洞前山泉清清,谷中蛙鸣震耳,志公斥曰:蛙鸣吵扰,何以修道?众蛙闻声散去。不日,志公修炼得道仙化,至今红泥沟内再无蛙鸣。后人为了纪念志公禅师,在此立观。

志公道观山门

志公观曾经两次毁于战火。清晚期,有河口姜道长和兰州鼓楼巷老君庙住持共同募集银两,在原址上修建了三清殿、玉皇殿、志公殿、志公塔等建筑,当时为道教全真派清修宫观。1924年河州(今临夏)人邓隆重建志公观,香火鼎盛时,四方香客,昼夜聚万众,一时成为兰州一景。

“真灵已还虚,偶过此鹰巢蛙谷,忆朱家旧址 ;释道儒一贯,何妨邀道侣儒流,与弥勒同龛。”

此联系当年邓隆为志公道观所书。

志公道观,民国末年毁于火,公元1993年重建,国家划地8.35亩。经香港谭兆慈善基金会及道众募化筹资310万元,建有志公观山门,玉皇殿,金花仙姑殿(1994年由城关区井儿街迁建),三清殿等。

当年志公道观山门曾有一联:

“洞里有天机,难向旁人说破;眼前皆道气,还从自性修成。”

传为清代西北高道、悟元子刘一明真人所撰。

经全真龙门派陈宗仲(又名涵谷,著名道医)道长(1999年仙逝)和现任住持党嗣仙道长历时二十余载重建,志公观现已初具规模。

四、探寻古迹山门

选个晴天,步行沿红泥沟上行,至志公观入囗处。入口处不甚起眼,铁架子制成的拱门稍显破旧。上书“志公道观欢迎您!”

拱门

由拱门进入上行约50米,至一单位居民小区大门口,侧门进入院内。

小区大门

问了问院内居民,继续向里前行。向南走小路,路口墙上标着“志公道观”。

院内南面小路

小路前行约百米,就来到了志公道观山门。

山门

山门上挂着甘肃省道教坤道院和志公道观管委会两块牌匾。坤道,专指道教全真派女道士。坤道院为全真派女道士修行之地。

从山门东侧偏门进入宫观。

志公观山门

宫观院内看样子正在修整。山门内有一碑刻,说明现有建筑于2002年12月修建。

碑记

玉皇殿

山门正对着天梯,天梯之上为玉皇殿。

天梯连着玉皇殿

玉皇殿依山势而建,很有气势。玉皇殿为供奉玉皇大帝之宫殿。玉皇大帝,道号自然,上界神王。

天梯连玉皇殿

玉皇大帝,俗称老天爷,是统辖神仙世界的天神,其职位有如世间的帝王。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在道教有一句名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就是说的玉皇大帝是何等的正气凛然,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玉皇殿

玉皇殿上望山门

玉皇殿

玉皇殿西侧为金花仙姑殿。

金花仙姑殿

志公道观的金花仙姑殿,是1994年由兰州市城关区井儿街迁建至此的。

位于井儿街的金花庙旧址碑

金花娘娘者,姓金,榆中金崖人,其父经商,家在兰州城关区的井儿街,从小慕道,不从父母命其出嫁,持一烧火棍,逃至叭咪山,修道成仙。兰州本地神仙,有“带雨菩萨”封号,兰州、白银、定西、临夏等地庙宇甚多,信众广泛。

金花仙姑殿

金花仙姑殿

金花仙姑殿

金花仙姑殿楹联:

“光分南海,明性归本源,真体显元体,慈悲济尘世。

像发西秦,结命灵基根,妙形化圣形,救苦度苍生。”

金花殿牌匾

金花仙姑殿的牌匾“鸿恩济世”、“泽润世根”。

金花殿西侧

神龟石

由金花仙姑殿向东行,在上山台阶入口处东侧有一神龟石,旁有碑记。神龟石,惟妙惟肖!

神龟石

神龟石

小道向东,有一人字形岩石。

人字崖沙洞

人字形岩石下为沙砾,边缘整齐,较为奇异。此处焚烧香烛,不知有何深意?

栈道

上山栈道

沿木栈道拾级而上,山林幽静,鸟鸣不断,此起彼伏,甚为悦耳!

林中栈道

宫观游人稀少,栈道上铺满落叶。

林中栈道

栈道悠长,时陡时缓,到也不甚废力。

上山栈道

栈道走到头便到了最平缓处,百年古柳伫立道旁。

栈道旁的百年古柳

总算上到最高处,沿栈道向西行。

无名洞龛

路边有一小洞龛,龛内供有神像。

三清殿

小路西端,就到了三清殿。道教三清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庄严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是开天辟地、历劫度人、传道授法的大神。大道(真一之炁)一炁化三清。三清就是汉族哲学中“三一”的象征,“三一”即老子《道德经》里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清殿

三清殿

三清殷

三清殿为志公道观最高处,殿前视野宽阔,整个宫观尽收眼底。整个志公观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宫观被东西两山合抱,有右狮右象之势。东侧为高山下的泉水密林,栈道就在其中。整个宫观在深谷之中,尽显道场胜境的清静神秘!

皋兰山下密林深谷

三清殿的正下方为玉皇殿和金花仙姑殿。

三清殿俯视志公观

玉皇殿与金花仙姑殿

三清殿的西侧为志公祠。有一条小路相通。

志公祠

小路连着志公祠

志公祠,低矮破旧,有些年代了,志公观里的古迹之所在!

从靠山小门进入,志公祠坐东朝西,立于东侧山崖之上。祠前两幅楹联颇有深意,与祠与景增色不少!

志公祠

祠前楹联一:

“洞里有天机,难向旁人说破。

眼前皆道气,还从自性修成。”

志公祠

祠前楹联二:

“罔占独龙遗像,我曾景仰。

神能伏龙咒蛙,人又奚疑。”

祠内有两耳室,中为志公修炼山洞,洞内供奉志公神像。

洞口楹联

洞口楹联

洞前楹联:

“释耶道耶,但得见性明心,何分畛域?

虎耶蛙耶,若能修行持咒,可上灵山!”

志公洞

志公洞不深,洞内供桌上供奉着志公坐像。

志公洞外墙上挂着志公的多种画像,供人瞻仰。其中一幅为南京灵谷寺“三绝碑”上志公石刻画像。

志公像"三绝碑"图片

南京灵谷寺“三绝碑”非常著名,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绝碑”始刻于唐代,是为了纪念梁代名僧宝志和尚而立。据历史记载,笃信佛教的梁武帝特别敬重宝志和尚,并尊其为国师。宝志去世后,梁武帝特地出资在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建佛塔,该塔在建明孝陵时移至灵谷寺安葬。与宝志同时代的画家张僧繇还特地为其画了一幅全身像。 在南京灵谷寺内宝志的墓塔,俗称“宝公塔”。宝公塔前旧有石碑一块,因碑上刻有唐代画家吴道子按照张僧繇所绘宝志像重绘画像、李白所作像赞以及颜真卿的书法,故称“唐贤三绝碑”。

李白《志公画赞》:

水中之月,了不可取。

虚空其心,廖廓无主。

锦幪鸟爪,独行绝侣。

刀齐尺量,扇迷陈语。

丹青圣容,何住何所。

吴道子的画像,宝志肩扛一把禅杖,杖端挂着剪刀、尺和拂尘,意为剪刀剪得“齐”,尺子可“量”东西,暗示生活在齐梁时代。拂尘,意指“陈”取而代之。

根据"三绝碑"临摹的志公像

由于战火毁坏,历史上曾有多次重刻。到清代第三次重刻。如今,从旧拓上见到的“三绝碑”宝志像左右两边的,还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题写的《宝公菩萨十二时歌》;而碑最上面的“净土指南”四字,则是乾隆帝第二次下江南时书写。至此,“三绝碑”已变成了“五绝碑”。

现灵谷寺宝志墓前所嵌石碑,是1912年根据宋代的原石拓本仿刻。灵谷寺志公殿后现存“三绝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根据南京博物院拓片复原的新碑。

根据"三绝碑"还原的志公塑像图

志公像

此像不知来源何处,有些远古,大道至简?

从志公祠俯看宫观全景

至此,整个志公观游览完毕。

五、三教合一

志公为佛教名僧,志公观为道教宫观,志公祠又是儒教的祠,是不是很有意思!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要说说中国的“三教合一”。

在中国文化中,儒、释(佛)、道三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历史不断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概念。从早期魏晋南北朝的三教连称,虽然彼此独立,但还是互有影响,这是三教合一的萌芽期。唐宋之后三教有了意识形态上的融合,开始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但此时还不算真正的融合,三教彼此还是独树一帜。真正的融合是在元明清时期,特别是在明朝发展之后,才真正算是三教合一。

少林寺三教合一碑

在中国,儒,佛,道,农,墨,名,法,纵横,⼩说,阴阳,医,杂等三教九流,诸⼦百家是互相团结,互相⽀持,共同来护国佑民,普度众⽣的关系。

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有“三教合⼀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此图从整体上看是⼀位和尚的图像,也就是佛教的代表,即正⾯是释迦牟尼。左侧头戴⽅⼱者为儒教的代表,即孔⼦。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则是道教的图像,即⽼⼦。三教共存⼀碑,⼀⽚圆融。这三个头像合在⼀起,加上合肩、合上⾝,浑成⼀体,两⼿捧“九流混元图”,构成佛、儒、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九流图”。

碑⽂⽈:

佛教⾒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倫,綱常是正。

農流務本,墨流備世,名流責實,法流輔製,

縱橫應對,⼩說諮詢,陰陽順天,醫流原⼈,

雜流兼通,述⽽不作。博者難精,精者未博。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用佛学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佛家讲缘起性空,因果循环。因此我们为人应要正心正念,宽厚待人,戒断贪、嗔、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用道教来磨练自己的筋骨。道家崇尚自然,不断加强自身的修炼。按自己的天性生活,不媚权贵,宠辱不惊,借由个体的自我完善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用儒学来规范自己的举止。儒家偏重社会伦理和道德修养,主张修身、齐家、治国。

六、结语

近年来,兰州市致力于发展旅游经济,重点打造升级五泉山公园景区,期望文旅部门能将志公道观景纳入其中,整体规划、联片开发。发挥好志公观的文化传承作用,让志公观成为兰州市民心中的又一名胜之地。

本想寻访名山古刹,但因为疫情,留下诸多遗憾,待他日再来一探究竟!

热爱历史,热爱家乡,热爱兰州!

感谢阅读,欢迎评论!

2022年5月 兰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