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派荆轲刺秦,差点一击成功,另五国为何不派杀手刺杀秦始皇?

燕国派荆轲刺秦,差点一击成功,另五国为何不派杀手刺杀秦始皇?

首页角色扮演一剑成仙之纵横列国更新时间:2024-07-12

公元前227年,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燕国王宫,燕王太子丹将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交给壮士荆轲:“这是我花重金买来的利刃,还用毒药泡了很久,只要划破人体一点皮,那人当即就会倒地身亡。”

荆轲神情严肃从太子丹手中接过宝剑,提着装了一颗人头(跑到燕国的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的匣子,走出皇宫。

在波涛滚滚的易水河边,身穿白衣的太子丹眼含热泪送别荆轲。

他眼含热泪,声音微微颤抖地说:“壮士,燕国的存亡在此一举,希望你马到成功。”

荆轲高声回答道:“请太子放心,荆轲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要结果秦王性命,拯救燕国。”

不久后,在秦国王都的咸阳宫内,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差点改变历史。

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你可能会产生过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当时派出刺客去刺*秦王的,会是燕国?

其他几个强国,处境也不好,同样也面临着被秦国灭国的风险,为什么他们没有这样做?

战国时期,争霸的有七个强国:秦、楚、燕、齐、魏、赵、韩,人称“战国七雄”。

七雄中,秦国实力最强,排名第一。

原因很简单,秦王重用商鞅,实施变法,在很短的时间里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富国、强国,军队战斗力在七国中遥遥领先,具备了碾压群雄的实力。

奠定秦国霸主地位的关键战役有两场:伊阙之战和长平之战。

公元前294年至293年,战神白起以12万兵力,击败了24万韩、魏两国联军,取得了伊阙战役的胜利。

此战中,秦国军队将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收入囊中。魏、韩两国被打得没有了脾气,被迫割地求和。此战成为秦国和韩国、魏国三国的国运之战,战后的韩国和魏国一蹶不振,精锐损失殆尽。

长平之战发生在前260年前后,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向赵国的军队发起进攻,秦军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以无法阻挡之势向东扩张。

很快,伊阙之战结束的三十年后,秦国跟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展开一场生死较量。在白起的指挥下,秦国大获全胜,击败了赵国,消灭其精锐40万。

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战后的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单挑秦国,即使是韩国国君,也被吓得魂不附体。

这时候,韩赵两国连组成联军对付秦国的底气都没有了。因为在长平之战发生两年前(前262年),秦军攻占韩国腹地,将韩国拦腰斩断,韩王主动把上党17座城池献给秦国,失去斗志。

这时候,两国只能采取躲避秦军锋芒,拿出重金贿赂秦国宰相范雎,对他说:“我们真不想跟秦国开战,只要不打我们,怎么都行。”

最终,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停止进攻韩赵,条件是割让土地。韩国割了垣雍,赵国割让六城,这才迎来短暂的和平局面。

在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秦国并没有扩大战果,称霸的步伐反而停了下来。

表面上看,是范雎受贿,给秦王出了昏招,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秦昭襄王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主要是因为,长平之战秦国虽然取胜,但是*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国实力也受到影响。

两年之后的邯郸之战中,秦国就在进攻赵国的时候遭遇挫折,败给了赵国和前来救援的魏韩联军。此后,秦国不得不有所收敛。

与此同时,秦国内部局势不稳。长平之战结束9年后,秦昭襄王驾崩,继任的秦孝文王(安国君)很短命,即位三天之后,就撒手人寰。接下来担任国王的是曾经到赵国当人质,跟吕不韦是患难之交的子楚(秦庄襄王)。

子楚当了秦王之后,整天泡在女人堆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三年后就一命归西。接他班的,是儿子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这时候的嬴政,才13岁,还是个孩子。秦国的军政大权掌握在相父吕不韦手中,嬴政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所作为,秦国扩张的步伐不由就放缓了。

这段时间对其他六国来说,是个难得的喘息之机,也是重整旗鼓,振兴国力的机会。可是,这六国没有遇到商鞅这样的改革家,没有把握好机遇,浪费了大好时光。

即使他们遇到了商鞅这样的能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秦国也不是停滞不前在等他们,虽然秦国频繁换君主,但只是扩张步伐放缓,国力依旧在不断增强。

所以,六国“超车”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那么,在这十多年里,六国都在干什么呢?

赵国——有中流砥柱李牧,高枕无忧

在长平之战当中,赵国军队遭遇了重创,在邯郸之战中虽然赢了,国力也大大受损。但是因为有廉颇和李牧等名将在,军力恢复很快。

嬴政17岁那年(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赵国军队在李牧的指挥下,在肥(今河北石家庄藁城区一带)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10万秦军被全部歼灭。

此战之后,秦军患上“恐牧症”,明白赵国不是软柿子,暂时不再打赵国的主意。

这时候的赵国高枕无忧,一直到前229年,秦国用离间计*了李牧,赵国才在7年后灭亡,此乃后话。

齐国——有名将田单,暂时无忧

作为姜子牙创立的东方大国,齐国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战国中期时,齐威王在能臣邹忌的辅佐下,国力渐渐增强,在桂陵和马陵之战中痛打魏国。

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一度被多国尊为带头大哥(徐州相王)。前296年,齐曾经跟韩、魏组成联军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

但是齐威王晚年,邹忌与将军田忌二人不和,勾心斗角。齐国的对外战略也出现重大失误,去攻打对自己威胁不大的燕国,结果引起众怒,燕、秦、韩、赵、魏组团围殴齐国(“五国伐齐”),齐国丧师失地,差点亡国。

后来齐国出了个牛人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得以复国,暂时无忧。

楚国——小人当政,得过且过

作为南方的第一大国,楚国曾经有着除秦国之外最广袤的国土,最多的人口,具有统一中国的实力。

可是楚怀王能力有限,频繁出现失误,楚军接连被秦国打败,祖宗家业被他丢尽,国土面积不断缩水。

前263年,楚考烈王继位后,他的生育能力又出了问题,春申君把怀了自己孩子的女人献给了楚王,打算将来控制朝政。谁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女人的哥哥李园在楚王去世后*了春申君,把持了朝政。

李园上任后没有忧患意识,整天醉生梦死,得过且过。

韩国——六国中的小不点,难有作为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一个国家,国力不值一提,地盘小得可怜,跟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面积也差不多。

因此,韩国别说不想作为,想作为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他们倒是也想到一个高招,用来对付秦国。那就是派了一个叫郑国的人,给吕不韦出主意让秦国修人工河,意在消耗秦国实力。

谁知道却弄巧成拙,这条人工河建成后大大增加了秦国水浇地的面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让其国力加速提升。

魏国——君王和能臣同去,江河日下

魏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曾是列国之中的霸主。

后来魏国君臣一个比一个厉害,起初出了魏文侯,重用一个大臣叫西门豹,兴修水利,治理漳河,恢复农业生产。

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也很英明,重用一个叫吴起的名将,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快速反应部队——魏武卒。

魏武侯的继承人魏惠王,同样是位合格的君王,他当政后任用了一个叫信陵君的大臣,渡过了许多难关,国力继续增强,与齐威王一起被诸侯尊为大哥(徐州相王)。

可是在前243年之前,魏惠王和信陵君先后去世,接班人是黄鼠狼下老鼠一窝不如一窝,能力还不如三国时的蜀国*刘禅,也是在混日子。

燕国-——太子丹真爷们,有仇必报

燕国的地盘,在现在的京津和冀北地区,后来向东北地区扩张一部分。

不过,因为当时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经营东北步伐缓慢,像蜗牛一样。最盛时候,燕国的版图到今天的辽宁省境内。

燕国在最北,那时候又没有空降部队,它也只能和邻国齐国和赵国打交道,跟秦楚韩魏这几个国家老死不相往来。

而赵国、齐国,国力都比燕国强太多,扩张门儿都没有。

因此,秦楚韩魏争霸,齐国和赵国卷入,好戏连台,燕国都是搬板凳在那里看大戏,当观众。

不光如此,齐国还曾经趁着燕国政局不稳,侵略燕国,差点灭了它,两国就此结仇。

五国伐齐的时候,燕国也是其中一员。

这时候的燕国国君,没有能力扩张,只求自保。

可是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减,燕国产生了非分之想,妄图捏一下这个软柿子,看看什么滋味。

一旦灭了赵国,燕国也就能在战国政治舞台上当主角,不再当看客。

偏偏这时候有几个赵国将军叛逃燕国,说什么赵国男人在长平之战中都战死了,他们的后代还没有长大,军人都是老弱病残,不堪一击(这些将军很可能是卧底)。燕武成王自己不重视情报工作,对此信以为真。所以,就在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去世之后,燕武成王派栗腹向赵国宣战。

谁知道这是骗局,廉颇和李牧两位名将领的军队攻打燕国军队,简直是小菜一碟。燕军没有占到便宜,被廉颇反*,主力被灭。

从此之后,赵国开始频繁修理燕国,燕国没有大将每次都被按倒在地胖揍。

即使在廉颇之后,燕国仍然不是赵国对手。

而燕国和赵国交战的时候,秦国便假装打抱不平,攻打赵国,疯狂蚕食赵国土地。

前面说过,赵国从长平之战后就开始衰弱,强大是表面的,局面全靠李牧撑着。

前229年,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人的反间计,自毁长城,*了名将李牧。"李牧死,赵国亡",秦将王翦乘机带兵北上,灭了赵国。

这时候,燕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是太子丹。

太子丹对秦王嬴政,恨得牙根痒痒。这是因为,公元前232年(燕王喜二十三年)太子丹曾经被自己的父王燕王喜送到秦国当人质。当时赵国还没有灭亡,秦国和燕国还是战略伙伴关系,送去当人质的目的,大概是向秦国保证,燕国不会倒戈赵国。

既然如此,秦国人应该优待太子丹。而嬴政出生在赵国,当时他的父亲子楚在赵国当人质。而太子丹,那时候也在赵国当人质,二人一起玩耍,交情还算不错。

嬴政生父并非子楚,生母赵姬跟吕不韦劈腿,才生了嬴政。大概怕太子丹对别人讲这桩丑事,嬴政对太子丹百般虐待,想把他置于死地。

太子丹也不傻,得到消息后买通看守,逃出虎口,回到燕国。回去之后,太子丹对嬴政恨之入骨,决心*他报仇。

这就是为什么其他五国都面临灭国风险,为何唯独燕国派刺客要*嬴政的真实原因。

还有一点,赵国灭亡后,秦国把矛头指向燕国。齐楚魏三国提出一个建议,和燕国组成四国联军,共同对付秦国。

太子丹对此建议不感兴趣,或者说不抱任何希望。因为秦国外交上肯定要做不懈努力,瓦解四国联盟,四国也不可能会始终抱团,要不了多久就会各顾各。之前的多少次联盟都是如此,到关键时刻就散伙了。

因此,无论是出于报仇的目的,还是为燕国安全着想,刺*秦王都是正确选择。

一旦*了秦王嬴政,自己大仇得报,燕国的危险也不复存在。

因为这时候,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当时年幼,不过十来岁。当然刺*失败后,秦王肯定会报复,但是不刺*燕国一样也会被灭国。既然如此,为何不赌一把?

这一天,燕国的使臣荆轲,到秦国来打算向秦国“割让”城池,带着地图来见秦始皇。

秦王嬴政高兴得眉开眼笑,在朝堂上接见了荆轲,并忙不迭地让对方打开地图。可是当地图打开之后,嬴政傻眼了,里面竟然包着一把寒光闪闪的短剑!

更令人吃惊的事还在后面,荆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那把短剑,直刺嬴政心窝,眼看一场血案就要发生。

朝廷上大臣众多,但是按照规定他们不能靠近亲王,而是站在距离几十米的地方。而且,他们上朝也不能带武器。因此,只能眼睁睁看着荆轲刺*自己的老大,爱莫能助。

就在这时,嬴政反应敏捷,一闪身躲过了致命的一剑,借着大殿上柱子的掩护跟荆轲开始了周旋。

这时候,一个太医跑到跟前,急中生智用装药的袋子,使尽吃奶的力气砸向荆轲。

荆轲出于本能,用手去抵挡了一下,秦始皇则是趁机抽出自己的佩剑,一剑砍中了荆轲的大腿,而后命令下面的武士上来,直接*了荆轲。

刺*事件之后,秦王大怒,派王翦带兵灭燕。

秦军很快击败太子丹的军队,占领了燕国的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郡首府襄平(今辽宁辽阳)。

此后,秦军仍穷追不舍,燕王喜为了保全自己,*了太子丹,把其首级献给秦国。但秦军并没有罢休,在公元前223年俘虏燕王喜,彻底灭了燕国。

荆轲刺秦没有成功,一定会加强安保措施,其它国家再次刺秦根本没有胜算,只会招致秦王迅速而疯狂的报复。

因此,其他四国韩魏楚齐(赵国已经被灭)也不会再派人刺*秦王。

借鉴资料:《战国策·齐策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