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晚期,宝剑和宝玉已成为高尚志节的象征。屈原在《楚辞》中有“带长铗之陆离兮”(长铗即宝剑),与宝剑紧密相关的还有冯驩客孟尝君的事迹等等。
战国时期的《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有这样的言论,就是楚国大夫、品评鉴定宝剑的大行家风胡子提出的。
不同时代(兵器)就各有不同的精神,轩辕、神农、伏羲的时候,用石头做成兵器;到了黄帝的时候,用玉石作兵器;大禹的时候,用铜做成兵器;到了越王勾践,铸造出铁制的兵器。无意中道出人类社会由石制兵器、玉制兵器向铜制兵器、铁制兵器发展的历史过程;以上这些都可以从考古发现,逐渐得到验证。
在此,我们进一步从出土材料分析:西周晚期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01),是诸侯君主虢季的墓。其中出土了一把玉柄铁剑,由铁质剑身与铜质柄芯与玉质剑柄嵌接组合而成。由此发现,可以将铁制兵器提前到西周晚期,同时与玉质和铜质结合在一起,可见非实用兵器。
玉柄铁剑,引自《三门峡虢国墓》第一卷下
再看战国早期,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剑具,通长33.6厘米、宽5.1厘米、中厚0.5厘米。玉质白色略黄。器由剑首、茎、格、璏、鞘、珌六部分构件组成一套完整的玉剑具。每个构件都有钻孔,用金丝与其它构件相连。
曾侯乙墓出土玉剑具,引自古方主编《中国古玉器图典》
以及也是战国时代的装饰用玉,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区石塘镇二号墓出土的龙纹玉剑鞘,通长31.4厘米、宽4.9厘米、厚3.5厘米。玉质青黄色,局部有黑色杂质。鞘由两面扣合而成,每面图案可分为六段,除一段光素外,均饰以成组的龙纹,间或饰以卷云纹。从此器的玉质、长度和结构来看,并非实用器,可能是明器。
杭州市半山区石塘镇二号墓出土的龙纹玉剑鞘,引自古方主编《中国古玉器图典》
2005年4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韩城市梁带村发掘春秋早期、芮国的一座车马坑、两座甲字型大墓M16和M26、一座中字型大墓M27。其中在M27发现一把长29厘米、宽3.6厘米、厚1厘米的玉剑,孙秉君、蔡庆良《芮国金玉选粹》说:“玉剑中脊长直,前锋收尖呈三角形,剑身两侧收刃,轻薄锐利如锋。剑隔局部镂空,饰以勾转对称的纹饰。剑柄部分的制作较为简略,侧面可观察到明显的片具切割痕迹。……本玉剑当为墓主人生前身份象征。是特殊场合佩带的礼仪重器。”
玉剑,引自孙秉君、蔡庆良《芮国金玉选粹─陕西韩城春秋宝藏》
金剑鞘,引自孙秉君、蔡庆良《芮国金玉选粹─陕西韩长城春秋宝藏》
同时还有一件长18.7厘米、宽4厘米、厚1.5厘米的纯金质地剑鞘,连同玉剑出土于墓主人的腰部;如上引:“剑鞘纹饰以中轴对称对称的构图设计,自上面依序排列镂空设计,这样纹饰可分成三组,一组为相视的两只侧面吐舌龙纹,另一组两只侧面吐舌龙纹则还有后伸的龙角,最后一组则为两只口吐分叉蛇信的俯视长蛇,这三组纹样依序轮番出现。”从它的青黄色玉质和纯金剑鞘,以及形制来判断,应该是他生前佩戴的礼仪重器。
内容整编自:吴兴文 《宝剑·玉剑·天下剑》《紫禁城》2010年9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