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烧火龙”将继续火爆 成都黄龙溪烧火龙传承人苏磊:已经预订满了,缺人手!

龙年春节“烧火龙”将继续火爆 成都黄龙溪烧火龙传承人苏磊:已经预订满了,缺人手!

首页角色扮演游龙传奇火龙二合一更新时间:2024-05-13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纪陈杰

12月9日,成都黄龙溪古镇。夜幕降临后,这里反而更热闹了,四面八方汇聚的人群,等待一场演出开始。

7点刚过,随着动感的音乐响起,黄龙溪烧火龙传承人苏磊用特制竹筒舀起一匙铁水向上抛。飞向空中的刹那,被早已等候的一块木板击中。瞬间,万千金色填满夜空。在绚烂的火花中,舞龙人头戴草帽,赤膊上阵,持龙穿梭,尽兴表演游龙出海、滚翻腾云等技艺。

起源于东汉时期的“烧火龙”是黄龙溪古镇的传统民俗,2008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几乎每个周六晚,我们都会在黄龙溪古镇演出。”苏磊欣喜地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虽然距离龙年春节还有一两个月,春节的演出已经全部预订满了。“初一到元宵,每天演三场。春节我们不缺演出,缺人手!”

烧火龙表演 摄影:袁浩

探访秘诀

“铁花打得越高,队员越不容易烫伤”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里,将古人打铁花时的场景描述得美轮美奂。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手艺人对此深有体会。”苏磊说,整个表演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平均每场打铁花不到10分钟。但上场的人员,都经过了至少半年的表演。

演出中,铁花抛出后,击打化作满天繁星。一朵接一朵,一次次将夜空点亮,营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在见证绚烂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好奇,“表演者打铁花会不会烫到自己?”

这里面有很多讲究。首先,要用焦煤将生铁熬制成1500余摄氏度的可流动铁水,而铁水越打得开,现场就越精彩。在表演时,击打的每一下都至关重要。“要根据风速,控制打铁花的角度。同时,击打得越重,铁花就会绽放得越高,这样落下来时火星的温度就会更低,越不容易烫伤队友。”苏磊说。

而“烧火龙”表演的另一重头戏就是舞龙。在黄龙溪火龙龙狮俱乐部内,记者见到了各种长度、款式的火龙。这些火龙都是苏磊和团队全手工制作。苏磊指着一条火龙说,“这些布料都是不易燃材质,上面的小黑点,就是铁花落在上面留下的印记。”

尽管做了很多准备,打铁花时被烫伤的情况依然无法避免。“随着表演经验的逐渐积累,只有找到这项技艺的精髓,才能减少被烫伤的可能性。”苏磊说。

烧火龙表演。摄影师:潘小飞

预订火爆

“春节不缺演出,缺人手”

在黄龙溪古镇,“烧火龙”的习俗也经历了上千年的变迁。当火花照亮长夜的那一刻,代表祥瑞的龙身跳跃在烟火之中,寄托的是人们对于新年无尽的美好期望。

苏磊已经是家里的第四代传承人。“我的爸爸、爷爷、曾祖父都是做火药出身,我从小耳濡目染,慢慢就将这项非遗传承下来。”苏磊说,他以前表演的是火龙灯舞,后来随着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推行,火龙队用打铁花技艺取代了传统烟花燃放的表演。

“我还专门去重庆铜梁学习打铁花,之后火龙队多次参加全国大型赛事,还走出国门,前往韩国和澳大利亚表演。”苏磊回忆,在澳大利亚演出的时候,虽然只停留了三四天,场场爆满。

民俗传承方面,早在2008年,苏磊就与成都双流区黄龙溪学校展开“非遗进校园”的合作。下至三年级、上至九年级的学生都会参加一门名为“舞龙”的体育课,学习这项中华传统文化。“我也在思考,如何让这项民俗不断创新,比如尝试多弄几种铁花的颜色。”

如今,苏磊的火龙队一共有17个人,年龄最大的有58岁,最小的只有20多岁。“我们还有一部分临时队员,平时他们有各自的工作,火龙队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会回来支援我们。”苏磊说,从目前预订的情况看,龙年春节“烧火龙”将持续火爆。

黄龙溪烧火龙传承人苏磊

“从初一到元宵,每天三场都排满了。还有人想找我们去演出,现在急需人手。”苏磊称,春节期间,他们不仅要在黄龙溪表演,还要去温江、彭山、泸州等地。“希望通过一次次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传统民俗,加入进来,不断传承下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