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说龙

画中说龙

首页角色扮演御龙飞仙更新时间:2024-07-30

龙年的到来,总是让人充满了喜悦与期待。中国龙是一个完全精神化的动物,甚至被视为民族图腾,有着许多美好的寓意。正如法国神父杜赫德在《中华帝国全志》中说的那样:“龙无疑是中国人的国家象征,正如鹰之于罗马。”

十二生肖中,龙是一个特例。谁也没见过龙,但它却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心中。这要感谢历代的画家,一步步给它确立了形貌范式。

遨游八极

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龙不只形象如此生动立体,它甚至代表着我们的心灵、品格、希望与追求。

南宋赵伯驹的《飞仙图》上,仙子骑着飞龙,手持白荷花,在云海上翱翔,四围是高耸的青山,下面是茫茫的大海。仙子乘龙,超山越海,无拘无束,纵横万里。

仙子就是庄子《逍遥游》中住在姑射之山上的神人,她“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龙则是通达自由境界的坐骑,可以带人飞升天界,获得彻底的自由自在,或者说龙就是自由的象征。战国的《人物御龙帛画》中,也画了男子乘龙而飞的形象,那条龙的形象还非常古拙,却也传达了同样的寓意。

怎样才能达到自由的境界呢?不仅是乘龙,还要降龙。电影《卧虎藏龙》中,大侠李慕白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古画中,龙也象征着人躁动的心,修行的人若能够把心降伏调适,也就开悟得道了。元代佚名画家的《降龙罗汉图》中,巨龙身带赤焰,在沧波中蜿蜒,岸上四人都注视着巨龙,却神态各异。孩童满面惊恐,躲在青年僧人怀里,青年僧人手摸孩童的头安抚着他,脸上也透着惶惧不安,罗汉和身后的护法神将则都双目圆睁,气象刚猛,足以慑服眼前的巨龙。

金代画家李遹的《罗汉图》则更加戏剧化。画上,烟云茫茫之中,降龙罗汉站在老龙头上,一边揭开净瓶的盖子,一边仰天张口,看几只小龙从瓶中飞出。画上,“弹幕鼻祖”乾隆皇帝题诗道:“脚踏狞龙,浩浩云水。手持净瓶,倾出龙子。猛则不无,慈亦可喜。岂曰神通,游戏而已。”罗汉已经降服了自己妄心,放飞龙子的行为,不仅是在表现他具有慈心,也象征着他的心灵已经自由自在,无所羁縻了。

《人物御龙帛画》战国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云布雨

传统中国一直是农业社会,老百姓靠天吃饭,最关心的是旱涝情况,最盼望风调雨顺,“久旱逢甘雨”甚至成了“人生四喜”之一。龙被赋予了负责降雨的工作职能,它也就成了关系百姓吃饭问题的赫赫大神。龙王降雨有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工作班子,包括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一拨神仙,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借着降雨,顺带还干些雷劈恶人、惩恶扬善的“司法”工作。

北京延庆永宁镇南关村的龙王庙中,大殿内的主壁、东西两壁和东西两山墙上都画满了壁画。主壁画龙母、五方龙王和雨神、谷神等神祇,东壁画的是《龙王行雨图》,西壁画的是《雨毕回宫图》,截取了众神降雨工作的两个典型画面,形成了完整的时空叙事逻辑。《龙王行雨图》中,龙母站在龙宫前,殷殷送别降水团队。满天乌云之上,五条巨龙和众神各显神通,把雨水降到人间。人间的百姓们则拱手作揖,翘首期盼,感恩天神们的辛勤劳动。

白石老人的绘画题材广泛,所绘动物栩栩如生,但是对于描绘未曾亲眼见到过的事物,他总是慎之又慎。他曾在《白石老人自述》(张次溪笔录)中说:“二十岁以后,弃斧斤,学画像,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麟虫之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

不过,在北京画院收藏的《十二属图》中,却有一幅《云龙》图,画面中浓云翻滚,神龙见首不见尾,龙嘴之下,一道水光倾泻而下。画龙“点睛”之笔,齐白石用浓墨点睛,让这位行云布雨的老神仙一反传统龙画中的威武凶猛形象,倒是有几分卡通意味,显得格外亲近可爱。画面悠闲自得,流露着安宁的祥瑞之气。

齐白石《十二属图·云龙》北京画院藏

龙马精神

好莱坞演员尼古拉斯·凯奇出生于1964年1月7日,他一直以为自己属龙,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还在身上纹了龙的图案,后来才知道中国的属相是按阴历算的,“原来我是一只兔子”,一下子把他给整崩溃了。除了外国友人,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也喜爱龙,因为龙象征着威武刚强、昂扬奋发,有着“龙马精神”。

《周易》乾卦就是以龙取象,六爻中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都是以龙的不同状态来阐释天道。乾卦的寓意,是众所周知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几乎可以说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了。

直到宋代龙的形象才成定式,真正的画龙“专家”也开始出现。其中尤以南宋陈容画龙最为知名。陈容号所翁,所翁龙就像韩干马、戴嵩牛一样有名。陈容画龙善用水墨,泼墨成云,噀水成雾,深得变化之意,据说他常常在喝醉酒之后,脱了头巾蘸上水墨,一边大叫,一边信手涂抹,先把云雨烟岚烘染出来,然后用笔勾画出龙的头角身躯。一条条苍龙挟风带雨,雄健豪壮,在云烟中或隐或现,千姿百态,不可名状,极尽蜿蜒腾挪之状,真是把它的精神活化出来了。他画的《墨龙图》《六龙图》《九龙图》《云龙图》《载云观六逸图》《霖雨图》《云行雨施图》等一幅幅精品流传至今,画中每一条龙似乎都要破壁飞出。

宋末元初诗人艾性夫看了他画的龙,写诗赞云龙的雄壮气概道:“须髯怒插霜戟寒,鳞甲光摇春雨湿。身蟠远势欲万里,吻渴沧溟归一吸。”元代诗人张渥则赞道:“蜿蜒千丈露头角,颠倒山岳翻沧溟。乾坤澒洞日为黑,元气淋漓收不得。”其实陈所翁的龙,并不真的就是醉后信手涂抹的,而是宣泄着他作为知识分子对于南宋偏安状态的忧患情感。人们喜欢这遒劲雄健的巨龙,也许正是因为它身上凝聚着磅礴的浩然之气。

南宋 陈容《墨龙图》

鱼跃龙门

龙有大有小,皇甫氏《原化记》中的龙“可长五六丈”,袁郊《甘泽谣》中龙“高二丈许”,刘崇远《燕窠龙》中,燕子窝里“有一小赤龙子长尺余”,张读《宣室志》中,“见一小龙才寸许”,《聊斋志异》中有一条龙甚至像一条蜿蜒的红线,藏在一个女子的眼睑中。

《神仙传》中,仙人费长房骑着壶公给他的青竹杖回家,到家后将竹杖丢弃在葛陂,竹杖转眼变成了一条青龙。《晋书·张华传》中,“龙泉”“太阿”两把宝剑在延平津变成了蛟龙,破浪而去。《周礼》云:“马八尺以上为龙。”苗绣中,龙的形象还可以是牛龙、鱼龙、蚕龙、鸟龙、树龙、花龙、猫龙……

最深入人心的化龙故事,是鲤鱼跃龙门。我们常能看到古代瓷器、木雕上有此画面。日本江户时代的一面铜镜,背面也铸造了鲤鱼从河中腾跃的图景,还写有“龙门”二字。东汉辛氏《三秦记》云:“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上者便化为龙。又林登云,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其龙门水浚箭涌,下流七里,深三里。”后来,人们就以“鲤鱼跳龙门”比喻科考及第、加官进爵等飞黄腾达之事。宋代汪洙《神童诗》中,有一首就写道:“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唐人元稹则写道:“有翼劝尔升九天,有鳞劝尔登龙门。九天下视日月转,龙门上激雷雨奔。”

英雄俊杰之士,也被比作龙,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诸葛亮被称为卧龙,钟会也称嵇康是卧龙,谢甄称许虔、许劭兄弟为“平舆之渊,有二龙焉”。

既然龙可大可小,形态有无限可能,既然各种动植物都有可能变化成龙,既然通过逆流奋进、拼搏腾跃也有望化身为龙,那么我们都应该不负年华,向着未来奋力冲刺一番。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