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看完《一念天堂》我们能更明白生命的脆弱

事实证明,看完《一念天堂》我们能更明白生命的脆弱

首页角色扮演一念天堂更新时间:2024-05-11

文|炎黄刺史

编|炎黄刺史

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为方便与您分享,可以点个“关注”哦~

故事与人物

人物是故事的主要对象,故事是围绕人物展开的,人物是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

在创作一部剧本的开始,就要搞清楚人物在故事中的分配。

分配是否协调,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是否平衡,我们是要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整个故事

在《一念天堂》的剧本创作阶段,编剧就明确了故事中主角要先抑后扬,反面人物要成为情感发展的推动力

在这部剧本中,正面人物是男女主角,周扬和柳玉,反面人物居多,混混、柳母、齐浩包括说三道四的路人以及只有声音出画的周父

反面人物在故事的节点进入,将主要人物置于问题之中。

在这之中,也要寻求一个平衡点,因为如果人物频繁的进入,会显得很假,所以在人物的选择上,要有取舍

导演史蒂芬?康拉德曾说过:“我没有意识到为什么我会抛弃它——我敢肯定那是我决定故事取舍的一个常规特点——不够平衡。”

我认为好的编剧对此有相当自然的直觉,即故事中某些重要的东西是要平衡的。

就是这种平衡,让我在剧本的创作中极力的去把握人物和故事的关系,从而既让人物不显得突兀,也让故事不沦为平庸

人物原型的改造

《故事》的作者罗伯特?麦基曾在书中写道:“一个人物是一件艺术品,是对人性的一个比喻

我们把人物当作真人来对待,但是他们要高于现实。”

在剧本创作之初,主要人物来自于生活中,在生活中都有原型,但是剧作中的人物是不变的,而生活中的人,是一直在发生变化的

所以我们要将需要的部分从人物原型中抽取出来,加以改造,再加入故事情节需要的东西,从而将“人”变成“人物”

在《一念天堂》的剧本创作阶段,前面已经讲过,周扬的人物原型取自身边人

在进行人物改造的时候,保留了人物原型的性格特点作为人物形象的主要确立准则

周扬是一个因为被收养,从小被父亲冷眼相待,为了逃避现实而走上叛逆道路的青少年形象。

在人物原型中,仅保留了叛逆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与原型不同的是,周扬的这种性格源于内心的自卑,而不是家庭的溺爱。

人物塑造的关键是*,他想要什么?他惧怕什么?自觉的?不自觉的?明白人物的*,对人物的把握就会跟着这些问题的解决随之而来

对于女主角柳玉,她虽然没有生活原型,但是也代表着现在很多年轻女孩子所处的一个现状

仅仅在我拍摄的过程中就遇到过两个。

第一次找的女主角是大四的学妹,来帮忙拍戏只拍了一天,后来因为搬回家就不方便出来,几次询问后才知道,是因为家里管的实在是太严格了,导致在外面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都要瞒着家里

后来换了另外一个女孩来演戏,从拍戏第一天开始,父母就全程跟班

在后来的聊天中发现,女孩从小就没有晚上出过门,父母现在甚至还会监控她每天的步数

女孩很无奈,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父母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

由此可见,这种“父母管太严”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女主角柳玉的设定也是取材于此,我借鉴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这种约束关系,来塑造一个内心火热,向往挑战而又不得不听命于父母的女孩形象

柳玉的形象和现实中人物的差别在于,柳玉会用一种比较理性的方式来冲破这种枷锁,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孩子会选择反叛父母

之所以这样设定也是因为寻求一种平衡,不可能在出现了一个被动的叛逆少年之后,再塑造另一个被动的人物形象

柳玉正是一股主动的力量,一个自卑且叛逆的男孩和一个热情且无奈的女孩,一个被动,一个主动,才会产生故事

而对于其他人物的选择上,都是为了男女主人公服务的,比如柳玉的妈妈

她代表了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家长形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而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比如故事中的齐浩,他代表了现实中轻浮的大学生观念,对于男女两性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产生了不正确的思想

当代大学生往往为了快速的得到向己想要的东西,慢慢遗失了一些年少的纯真。

人物维度

维是关于人物一个不被理解的概念。

在表演中,导演往往要求演员展现“圆形的,三维的人物”

而维到底是什么?如何创造人物的维度?曾经有学术认为,优秀人物必须以一个显著特征作为标志

但是,一个饱满的人物往往不仅仅有一个标志。

比如麦克白,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他的野心,便认为野心是麦克白仅有的特征

可是如果没有他内心深处的迁就和外露出来的野心的鲜明对比,那么怎么能展现出一个悲剧人物的精彩呢?所以,在《故事》中指出,维就是指矛盾

这种矛盾不仅仅存在于人物内在的性格之中,也存在于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之间

简而言之,人物的维度,实则就是指人物在塑造中的多面化。

看人不能只看表面,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境中,人物应该给予观众不同的感受

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

在《一念天堂》的剧本创作阶段,为了使人物丰满,首先是给主要人物设置了人物背景。

每个人物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比如周扬表现出的是叛逆、暴力,但是通过背景故事,展现出周扬内心的自卑

正是这种内心的自卑和对现实的逃避才会让他在后来跟柳玉的相处中几次鼓起勇气前进又几次退缩。

周扬的对抗来自于他自身。

首先这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因为自卑逃避现实,却又因为爱情需要面对现实,是他自身的对抗力来产生这个人物的维度

而柳玉这个人物则有不同,柳玉是外在的力量约束她的人物动作,而她用自己的行动来冲破这种约束

父母的管教和柳玉的内心*形成了这个人物的矛盾。

对柳玉而言,她的所有行为是主动的,是为了解决矛盾的

所以比较而言,柳玉的人物饱满度就不如周扬。

这也是我最终确定片子的唯一主人公是周扬的依据之一。

当我自己确定了主要人物之后,故事的展开就变得容易了很多。

故事是要围绕周扬来给人物创造更多的维度,包括环境,包括辅助角色,这样就不会跑偏,不会导致主要人物不清晰的问题

结构与主控思想

如果说人物是故事的载体,那么主题就是故事的核心。

但是“主题”二字往往会有一定的说教意味,在电影这种靠视听来传达内涵的艺术中,显得有些生硬

所以对于剧本来说,主控思想四个字应该更为贴切。

它不仅代表着故事所要表达的内涵,也暗示了它的功能:主控思想决定了剧作者对于故事走向的选择

故事的结构其实可以认为是故事情节的铺设,一位具有传奇性色彩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教授霍华德?苏伯斯说道:“主题一定要表达,不作为套话,而是作为行动。”

这也就是说,主控思想的表达要贯穿在故事的整体情节当中作为动作出现,而不是作为语言出现

所以在故事的结构上,第一幕要出现引导性的动作,第二幕重点用人物动作来集中表达故事的走向,第三幕给出一个结果,从而将主题贯穿在情节之中

当然,不是完全否认电影中语言的表达能力,只不过语言只能是一部分,除非是特定需求,否则不可以完全靠语言来支撑整个剧本

落实到我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故事开始于周扬和柳玉的相遇,起初我们并不知道两个人身上的特点,仅仅是跟着剧情在发展,女孩见义勇为,男孩英雄救美

随着第二阶段的进入,周扬的梦境和柳玉语言中频繁夹带的字眼,让我们感受到故事应该是在讲述当下青年面对社会时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紧接着,周扬和齐浩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关系向前发展,周扬内心的自卑和柳玉受约束的无奈统统表露出来,主题也就随之浮出水面,这仅仅是我作为编剧的一个小小伏笔,因为人物不可能那么顺利的解决问题

紧接着柳玉母亲的出现,彻底挖出了周扬的自卑和避世问题,到此处,故事即将进入高潮,男女主人公接下来会怎么办?随之进入第三幕解决问题,给出答案,当最后柳玉在巷子里找到周扬的时候,会给大家一种,缘起缘灭,花落花又开的感觉

当然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这也是我自私的一个小愿望,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毕竟年少,趁时光还在,放肆去爱

可见,整个故事的谋篇布局即结构没有脱离主控思想,主人公的动作没有在半路转弯

这是我们剧作经常出现的问题,故事前后两部分所要讲的不是一个事情

作为一个半个小时时长的微电影,我觉得我们没有能力去做电视剧的叙事

所以结构和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至关重要。

结论

通过拍摄《一念天堂》这部影片,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

我们的专业是以实践为主的,之前做的工作偏重于编剧和后期制作,通过这次影片的制作,对于导演的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苏]弗雷里赫.银幕的剧作[C].北京:国电影出版社,1979.
  2.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3. [美]尼尔?朗道.编剧路线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