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之声
日前,中国之声记者朱敏前往安徽安庆潜山市官庄村,成为当地的一名广播共建员。潜山被称为“黄梅戏之乡”,悠扬唱腔回荡在田间地头、乡村舞台,吸引游客驻足聆听,为乡村带来人气与活力,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新光彩。
【记者观察日记】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晴
今天是我在官庄村当广播员的第一天。现在正是采春茶的时节,官庄漫山的茶园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了,家家户户炒茶的香气,我坐在广播室里都能闻到。说到采茶,就不得不提到这里和采茶最有渊源的传统戏曲——黄梅戏。
黄梅戏又叫采茶调,从前,每当茶收季节,茶农们边采茶边唱歌,千百年来口口传唱,后来就演变成了黄梅戏。而我所在的潜山就被称为“黄梅戏之乡”,男女老少随口都能哼唱。
潜山官庄村村民余本银说,他有事没事都会想着唱两句,黄梅戏基本上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告诉我,今天村里刚好有黄梅戏的演出,我怎么能错过?但来到演出草坪一看,座位早已被占满,周边的石墩儿上都坐满了人。
淳朴流畅的唱腔,质朴细腻的表演,第一次现场聆听黄梅戏,我深深地沉浸其中,也忍不住跟着哼起来。
村里的黄梅戏除了传统曲目,还有着更接地气的桥段。在我为了收集大喇叭广播素材来到官庄黄梅戏剧团时,这里的表演让我大开眼界。官庄黄梅戏剧团团长余本莲告诉我,为了更对村民的口味儿,乡村黄梅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作了很多创新。剧团按照年轻人的口味,创新了剧目,偏向喜剧,又有点像二人转,用接地气的官庄方言表演,深受村民喜爱。
余本莲说,以前爷爷也曾经和严凤英大师同台演出。2016年官庄黄梅戏剧团创立,从一开始24人发展到现在41位演员。虽然都不是专业演员出身,一年也会演个五六十场。尤其赶上逢年过节、婚事寿宴,附近村的村民都要提前来占座位。
尽管不是科班出身,演员们一招一式也颇见功底,水袖舞动,质朴的乡音乡韵带着灵气。台上唱、台下和,就连两三岁的娃娃都听得入神。这样的舞台让我深有感触,寻根黄梅戏,必须回到民间、回到发展的源头,传统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2024年4月16日,星期二,多云
其实,自从来到这里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官庄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从潜山市区还要驱车一个半小时。如此偏僻的小山村,黄梅戏怎么能做到在丰富村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呢?
第二天,我遇到村党总支*余晓八,才知道这个问题他早早就琢磨上了。官庄依山傍水,茶园、桃园漫山遍野,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听一曲黄梅,赏一处美景,这样的村子适合搞旅游啊!于是,晓八*做起了文化 的文章。
每年桃花盛开时,官庄村都会举办孝义文化旅游节,今年是第八届。游客们可以乘坐观光小火车,徜徉于百亩桃园,在体验“桃花源记”的同时,还可以再饱饱耳福,听听原汁原味的黄梅戏。每到这时,余本莲剧团的旺季也来了,连着三天,每天五六小时的演出,高峰时,上千人围着舞台观看,有坐凳子的,有站旁边的,也有坐在车子里的,观众从头看到尾,结束时还常常意犹未尽。
2024年4月17日,星期三,小雨
官庄村的清晨,薄雾笼罩山间,大地绿意盎然。此刻,我的耳畔,黄梅戏的旋律又回荡起来。色彩与音乐的融合,令人流连忘返。晓八*说,如今村里的民宿太火爆了,旺季的时候都要早早预订,否则一房难求。观光小火车最好的一天乘坐人数达2万多人,节假日周末时民宿全满。有村民开了农家乐,年营业额超100万,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开始陆续回到官庄村。如今,官庄村年游客量将近20万人,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310万,旅游贡献了一半。
下一步,官庄还将如何打造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黄梅样本”?村里从浙江请来了专门做乡村旅游规划的公司。公司执行董事柯春镇说,未来黄梅戏要“出圈”要“出彩”。他们计划找一位会唱黄梅戏同时又适合扮演媒婆、月老等角色的村民,在村里的一棵千年银杏树下,与游客互动,增强黄梅戏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同时,还将把黄梅戏融入到村里旅游合适的项目中。
我和晓八*约定,等这些都上马了,再来我们的大喇叭广播共建点——官庄村看看。在这里,黄梅戏就像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描绘着人们的生活;又像是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厚植于这片沃土,为乡村振兴注入巨大能量,共同缔造着人们的幸福与美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