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戊午科场案,文渊阁大学士一品大员死前叫屈,我才收16两银子

晚清戊午科场案,文渊阁大学士一品大员死前叫屈,我才收16两银子

首页角色扮演一品小家丁游戏更新时间:2024-10-24
1.

咸丰八年(1858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内有太平天国如火如荼,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咸丰帝惶惶不可终日,刚好又是一个大试之年,八月初,顺天府乡试如期拉开帷幕,咸丰帝钦命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户部尚书、官秩从一品的蒙古正蓝旗柏葰任顺天府乡试主考。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的顺天府乡试历来受朝廷重视,主考必定是进士出身的一二品大员担任,首场四书试题都由皇帝亲拟。考试前,内阁献《四书》一部给咸丰帝,咸丰帝阅后命题,锁入题匣,钥匙交给主考,乡试前一天,皇帝将题匣送到贡院,交给主考,打开题匣,取出考题。

63岁的柏葰再掌北闱大典,真乃人生幸事,八月六日一大早,他便带着两位副主考官兵部尚书朱凤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程庭桂赶到崇文门贡院,坐镇指挥。

八月初九至十六日,三场乡试在忙碌而紧张中完成了,九月放榜,柏葰“补授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升正一品大员,文渊阁大学士兼军机领班大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堂大人“,就连皇上对他也是一口一个柏相来称呼。

正沉浸在一品大员美妙感觉中的柏葰万万没想到,随着九月放榜,他的人生大限即将来临。

2.

自从隋唐开科取士以来,科举就成为寒门士子的龙门,一旦高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此开启显亲扬名的仕宦生涯。

咸丰八年九月十六日,这一天是放榜的日子,顺天府尹门前早早就聚集了黑压压一片考生,紧张地在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找到名字的不由得欢天喜地,没找到名字的则是垂头丧气,正无处撒气,突然有好事者发现,一个叫“平龄”的八旗子弟高中举人榜第七名,此人不学无术,诗书礼仪一窍不通,平日里就喜欢看戏,看到兴致处还上台客串两把,唱戏水平达到专业级别,是票友界的名人。

众学子哗然,高呼“优伶亦得中高魁矣!”,大清律例规定,优伶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旗人禁止登台唱曲,而平龄只不过是一个票友而已,并非真正的优伶,参加科举考试也不算违规,但是此人文墨不通却高中第七名,岂非咄咄怪事!

自古以来,科举发榜,有人欢喜有人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几个学子也掀不起多大浪来,可偏偏此时让肃顺知道了。

当时朝中柏葰位高权重,而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及端华同父异母弟肃顺一党正与柏葰争权,肃顺遇事果断,颇有才干,顺天府乡试后,正是端华大福晋寿诞,请戏班到府中唱戏祝寿,可偏偏红角儿没到,传了三次才醉醺醺赶来,端华质问,红角儿回话说,自己的朋友中了举人,适才参加摆宴贺喜,多喝了几杯。戏子也能中举,端华惊讶问是什么人,“小人的朋友平龄,是个满人,经常以票友身份客串小旦,誉满京城,也开始赚包银了”,端华哈哈一笑没当回事儿,回头当做笑话告诉他人,刚好肃顺听了,便留心了,派人暗中调查平龄。

满人平龄竟然以票友身份混成了名伶,外号“赛松林”(松林是当时有名花旦),此人虽是名伶,但是学问却是稀松平常,如今中乡试第七名,实在令人起疑。

3.

肃顺认为这是搞垮柏葰的大好机会,要好好利用这次科举做一篇大文章,十月初七,御史孟传金向咸丰帝上书,直指顺天府乡试有重大舞弊行为,人证物证俱在,咸丰帝大惊,感到事态严重,立即让载垣、端华、兵部尚书全庆和陈孚恩共同会审,一场清朝历史上最大的科举舞弊案即将被揭穿。

平龄很快被下大狱,面对审讯,含糊不清,不久便“痰死”在狱中,他的试卷被调出来后发现墨卷(考生书写的试卷)残缺不全,而朱卷(考官抄录的副本)则将墨卷的七处错误改正过来,追问之下,考官邹石麟招供,承认是他改正,咸丰帝立即下旨彻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有问题的试卷多达五十多本,其中尤以新中试刑部主事罗鸿撰的试卷全文七百多字竟然有三百多个错别字,咸丰帝不信,怕冤枉好人,亲自组织罗鸿撰在南书房重新考试,结果是一塌糊涂,咸丰帝盛怒之下立即将柏葰、朱凤标、程庭桂革职查办。

肃顺顺藤摸瓜,将考官浦安逮捕审查,终于真相大白,原来,罗鸿撰找到同乡兵部侍郎李鹤龄,李鹤龄找到同年进士、考官浦安,浦安让罗鸿撰在试卷上做记号,再将这本做记号的试卷推荐给主考柏葰,柏葰一看这错误百出的试卷,直接让家丁靳祥叮嘱浦安,此卷差距太大。

浦安知道柏葰对亲信靳祥言听计从,就一个劲求靳祥,柏葰果然听从了靳祥的话,将已经中举的刘成忠的试卷撤下来,换成了罗鸿撰的。

高中举人榜的罗鸿撰答谢恩人,李鹤龄得了200两,浦安得了300两,罗鸿撰却只给柏葰16两银子作为谢礼,柏葰竟然稀里糊涂的收下了。

4.

掌握全部内幕的肃顺立即逼迫柏葰交出靳祥,此时靳祥已经陪着即将赴任甘肃知府的钟英(柏葰侄子)上任去了,听到风声,靳祥慌忙逃窜,却被陕西巡抚曾望颜捉拿归案,押解回京,不久病死刑部狱中,有人说是自*以保主人柏葰。

但他的死无济于事,浦安、李鹤龄已经如实交代,柏葰立即被投入刑部大牢,距离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才两月而已,堂堂一品大员,被家丁蛊惑,16两银子就招致弥天大祸,熟知法律的柏葰认为自己最多是发配新疆而已,便嘱咐家人收拾行李。

咸丰九年二月,载垣、端华上书,建议对柏葰“拟斩立决”,柏葰在朝为官三十余年,平日里颇为清廉,咸丰帝心中不忍,朝堂之上希望有人为柏葰求情,自己便顺水推舟,从轻发落,而肃顺将科考案上升到关系大清命脉的高度,而群臣又害怕肃顺一党的势力,无人回应,最终,咸丰帝下旨将柏葰斩立决。

柏葰的死,开了大清200余年没有公开斩宰相的先例,也成为有史以来因科考舞弊被处死的最高级别官员,自此朝野震动。

肃顺监斩,浦安、李鹤龄、罗鸿撰一同问斩。邹石麟革职,永不叙用,朱凤标革职一年后启用。而柏葰的同僚不但不为他求情,也无一人到刑场送别。

科考舞弊案并没有随着柏葰的死而结束,副主考程庭桂招认大批递条子人员,很多人来头不小,涉及很多朝廷大员,最终程庭桂充军,儿子程炳采斩首,另有多名朝廷大员被充军。

5.

戊午科场案的主要幕后推手是肃顺,但是你要认为肃顺一心为公就大错特错了,两年后的恩科会试,为把自己的心腹幕僚高心夔点为状元,他不惜以身犯险,偷来考题,结果高心夔疏忽大意,最终没能进士及第。

肃顺揭发戊午科场案的目的只为铲除政敌,但是也起到*鸡骇猴的功效,此后30多年没再出过科场舞弊案。

而让肃顺没想到的是,自己凭借戊午科场案扬刀立威,却也得罪不少人,三年之后,辛酉政变,肃顺紧随柏葰之后也在菜市口被斩首。

慈禧虽然*了肃顺,却不是为柏葰报仇,柏葰并没有得以平反,他当年为16银子而调换卷子,当然不是缺这16两银子,而是当时的风气败坏,在他看来为了人情世故调换卷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百年之后,还是出了翟天临学历造假案,仝卓更改学籍案,冠县高考顶替案,苟晶两次被顶替案,由此可见,考试公平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