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题记
公元前222年,距离荆轲刺秦已过去5年。直到隐姓埋名的高渐离击筑高歌,人们才发现,这个平日低三下四,灰头土脸的仆从,居然是一个击筑高手,能用乐声唤起众人的仇恨;随着他的名气越传越大,秦王政诏见的诏书传到他所在的赵国宋子县,平日萎靡、破衣烂衫的高渐离,向西眺望,浑浊的眼中恢复了奕奕神采。
荆卿,我来了。你没有实现的遗志,我当尽力圆满。在不动声色间,在自己心爱的乐器----筑中放入了铅块,作为孤注一掷的资本。
这个笨拙而粗粝的复仇计划,将给慷慨激昂的《刺客列传》,划上惨烈的句号。而前赴后继的刺秦故事,最终化为古代中国人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图腾。
一 、燕国乐者:高渐离的身世太子丹、荆轲和高渐离
高渐离是燕国琴师,出生在战国末年,六合归一的前夕。在奉行召公之教、有着周礼氛围的燕国,他这样的乐者从小就要经受严格的乐器训练,以音乐教化贵族子弟,劝解君王。但是可惜,古朴悠远的乐曲,也无法阻碍秦人鲸吞蚕食、虎视列国的步伐。铁骑铮铮,山河板荡,在古朴而悠远的琴声中,高渐离无法寻得安宁。
在他的成长记忆中,燕国就是一个人才匮乏,多灾多难的国度:虽然在西周建国之初,燕和晋、鲁、齐并列为藩屏王室的四大强藩,但自周天子被犬戎驱逐,进入乱世后, 列国人才大都被其他诸侯吸收,三家分晋后,魏、秦、赵、齐等大国更是争相招贤:魏文侯早年奋发图强,群贤毕至,秦国大量吸纳山东的客卿,齐国有稷下学宫,赵国更是大量吸纳林胡、戎狄勇士,组建了战功耀眼的天下强军。可惜燕国,在被齐宣王打的宗庙残破、人民贫困之后,才有了燕昭王修建黄金台招贤纳士的壮举,一度几乎吞灭强齐,报仇雪恨,但是这样的辉煌,因为燕惠王的昏庸而昙花一现。
燕昭王求贤改革
当朝的燕王喜,更是败光了燕昭王变法的家底:他准备趁着赵国在长平战败后趁火打劫,结果60万*部队反被廉颇击败,都城被围,反倒要向赵国割地求和;2年后,趁着廉颇因为谗言逃离赵国,燕王喜的轻佻性格再次发作,派剧辛带兵入侵赵国,结果再次遭受惨败,曾深入过关中的庞煖带领赵军从容还手,燕将剧辛也被阵斩。
至此,在秦国远离燕地、大军尚未压境的情况下,燕国在和赵国的消耗中打光了最后的实力,而燕国当年的荣耀,成为了落日的余晖。
燕国地图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混不下去的落魄者,几乎没有人愿意来燕国:比如大队来自赵国故地的难民,还有公元前234年,被赵国大将李牧击败后畏罪潜逃的秦将樊於期,出于丧失家族的仇恨,燕太子丹收留了樊於期。现在,天下所有的落魄之人,才将偏僻的幽燕视为避难所。
不过,高渐离不知道,自己即将等来的,是一个即将青史留名的落魄游士。如果没有他,也许日后,他也依旧是一个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乐者,最终被时间的流沙淹没。
二、知己相逢:和荆轲的结交荆轲和高渐离
多年后,高渐离依旧记得,自己首次看到荆卿的下午:
跨一匹骏马,悬一柄利剑,腰间的玉佩丁东丁东地轻响着。行囊空空如也,游说王公获得的钱帛早已所剩无几,饥肠辘辘的坐骑也想早归马槽。
这个面如刀削的游士,迈步前往当地的市集。在那里,他可以寻觅当地的豪杰游侠,乃至获得王公家臣和谍人的青睐,最终被举荐给孟尝君那般礼贤下士的公卿。一想到这里,说不清自己是齐人还是卫人的荆轲加快了步子,牵马向着城中的闹市走去,向燕市中的人们打听,蓟城中有哪些值得投效的封君。
汉画像砖 使者
见多了游走于列国的说客,高渐离本以为,这个士人会卖弄虚名,故作清高;也许会向王侯们展示自己的大篆文字功底,卖弄自己的博学多才,或者是展示能够说服人的伶牙俐齿、唇枪舌剑,或者是找一个喜欢养士人,好求虚名的公子封君,从他那里获得稳定的俸禄。
过了些时日,高渐离发现,此人看起来不是那种庸碌之人:喜欢读书击剑,爱好高邈而小众;虽然狗屠是公认的低贱职位,但荆轲似乎并不在意,依旧愿意屈尊与燕市中的狗屠结交,而且还喜欢旁若无人的高歌一曲。从他的悲歌中,可以看出他的落魄不得志,可以听出他的渴望赏识。久而久之,高渐离也和他成了朋友,三人谈笑自若,旁若无人,沉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之中。
只有结束了宴会交谈,一行人才从天南海北的神思中缓过神来。眼下时局紧张,太子丹正在寻找能够真正抗秦,帮助燕国度过难关的仁人志士。过了不久,这个志向奇特的游士,获得了太子门人,燕国处士田光的注意。
三、以死相荐:田光的鲜血铺路荆轲刺秦王的画像砖
这个少年时名震燕赵的勇士,有着“节侠”之名的长者,此时已经如同快燃尽的火烛一般在风中摇曳。虽然有心保卫燕国,但是无奈天不假年。所以目前只能通过招募勇士和家臣的方式,撑起燕国山河的一片天。
可惜,太子门下的所谓勇士:宋意,夏扶,秦舞阳等人,大都只是血勇、脉勇、骨勇之人,看起来能随便*人,平常人不敢怒视,其实外强中干;眼前的荆轲,曾经被鲁勾践吓得落荒而逃,但是此人心怀大志,而且最重要的是,在闹市中,他能沉下心来击剑读书,有自己的定力;还愿意和不同地位的人来往,但是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也许值得一用。
画像砖上的舞剑
虽然田光觉得此人气度不凡,看起来不是池中之物,但是这样的人才能到燕国,只能说明其他诸侯的情况不妙,越来越多的游士无法在其他诸侯生存;也不能在重视军功、轻视说客的秦国获得升迁,这才屈尊来到燕国了吧。毕竟,秦国大将王翦攻破赵国之后,就虎视眈眈的陈兵燕国南部,准备伺机北进,吞并与秦素无矛盾的燕国。
时局紧张,田光将他一直默默资助的荆轲引荐给了太子丹。当荆轲高兴地表示,自己终于遇到了明主、也许可以留下一段佳话的时候,高渐离不禁捏了一把汗。毕竟,以燕都传闻和宫廷乐师们的描述,太子早年受到秦王政的苛待,一直急于复仇,但是生性急躁,急于求成,拒绝了鞠武之前提出的联合齐、楚、匈奴,盘活 合纵局面的合理意见。
只是不知道这次诏见,太子丹会给荆轲怎样的托付,特别是在这内忧外患的岁月里。
四、劫持秦王:太子丹的沉重托付太子丹和荆轲
荆轲见完太子丹后,和狗屠、高渐离相聚的时候,荆轲凝重了不少。
看到了荆轲焕然一新的华服,精美的玉石带钩,还有镶嵌着珠玉的佩剑、金质的弹弓弹丸,高渐离先是一阵狂喜,不禁赞叹太子果然有祖先燕昭王的遗风,愿意用千金求才;但是荆轲的所见所闻,却让屋内的空气一阵凝重,所有人都轻松不起来-----事情果然不出所料。
太子丹和荆轲第一次会面
按照荆轲的描述,田光在将他引荐给太子之后,就拔剑自刎。看着田光先生的血和剑,荆轲不禁愣住:自己还没有回报田光先生,他就以死,给自己的肩头压上了重担、指明了前路。而自己没来得及报答的恩情,就只好转给太子丹了。
而死亡的托付,则将荆轲引向了一条九死一生的不归路:劫持秦王,逼迫秦王退还侵占六国的土地;如果不行,就结果秦王的性命,让秦国不战自乱。就像春秋时代,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
曹沫劫持齐桓公
那荆卿是如何回应的?高渐离关切地问道。
沉默良久,荆轲以自己驽钝为说辞,没有立刻应承下来。因为自己是在田光的托付和胁迫下见到太子丹的,而他还没有确定,太子丹是不是值得托付,值得效忠。更何况,荆轲不是燕人,是流亡在外的卫人,对于迫在眉睫的燕国亡国,荆轲也没有切肤之痛。
在太子丹急迫的神情和热烈的目光中,在满座宾客的注视下,荆轲在感到无上的尊荣的同时,也有一种巨大的被胁迫感、无力感:原来自己就这样, 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一场关乎燕国、秦国和天下命运的计划中。但自己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进来的,而且几乎没有退路。
那一夜,荆轲没有想像往常一样痛饮烂醉 ,心思缜密的他早早地离开了酒庐。
五、精密的筹划:刺秦前的准备工作到了公元前227年,在易水送别前,荆轲,高渐离,狗屠聚会的次数少了很多。
每次见到荆轲,他都举重若轻、谈定自若,在漫不经心间,告诉高渐离新的进展:第一次见面时,他获得了樊於期的首级。
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委托使者九死一生地从被秦军占领的赵地,购买了徐夫人的毒匕首,让秦舞阳*人,中者立倒。
最后,荆轲通过太子丹,绘制了精准的督亢地图,只有以土地和仇人的首级来诱惑贪婪的嬴政,刺客才有机会近身,然后执行刺*任务。
荆轲和他的门客
当然,也是在这段时间里,荆轲仔细观察了这个貌似慷慨,实际上缺乏识人之明的太子,除了性格急躁,而且怀有妇人之仁,当断不断。一次次的催促,体现了他的不沉稳,和对自己的不信任。虽然每天有太牢的生活供奉,以及千里马和美人的相伴,但是和初次见面一样,荆轲并没有感受到充分的尊重。
但是受人之约,就必须完成使命,而且为了不辜负太子和田光的委任,荆轲还找到了与自己相熟的剑客,让他和自己一道前往,以便在关键时刻顶替秦舞阳。
到了送行时,易水泛着深秋的寒光,冷风一阵紧过一阵,一队人穿着白色衣冠,在悲凉的筑声中祭祀燕国的祖先,山川之神,还有沿途的路神。高渐离一手抚琴,一手用竹片击打着,琴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如疾风,如骤雨,如铁马破尘,如高丘崩塌。疾风中,太子门客们的歌声时断时续,直上云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如同易水的怒涛般,一浪高过一浪地伴着水声远去。与悲壮的雪白色相对的,是易水南岸,如乌云般压迫燕国的黑甲秦军。
虎视眈眈的秦军
面对侵暴自己国土的敌人,勇士夏扶为了激励荆轲,以自己的鲜血为刺秦的行动献祭,于是立即拔剑自刎。殷红的热血,汇入了冷冰的易水,溅落在似雪的白色冠服。为了这次行动,已经有三位勇士自刎,荆轲已经无可避免的接受了三次生命的托付;而且在无法拒绝的前提下,以一个无根游士的身份,扛起了燕国的国运。
荆轲意味深长地望了太子丹一眼,和高渐离最后一次对视,随后,就和秦舞阳手持符节,登上了马车后,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征途。
六、奇功不成:行动之前的百密一疏燕下都铁胄
荆轲走后,太子丹就日日派人监视易水南岸的秦军,希望有一日,易水对岸的敌人能纷纷离去,期待着荆轲能携带者秦国和燕国的盟书归来。但是高渐离想起临行前的一幕,不禁悲从中来。
送行的那天,太子丹催荆轲快点动身,荆轲以为是太子不信任他,更不甘心仅仅代替太子,去当他行刺的匕首;于是爆发出全部的怒火,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我不能带着和秦王的盟约活着回来,那我就是没用的竖子,难道太子以为是我想爽约吗?我其实早就计划好了怎么报答您,我之所以现在不动身,是希望带着一位门客一起行动。既然您如此不信任我,那么我就告辞了。
一去不返的荆轲
看着太子的眉头由紧锁转为放松,荆轲对太子的眼神里,混合着愤怒、悲悯和决绝,原来自己和毒匕首一样,其实只是王侯的工具,只是身不由己的棋子;即便如此,为了信诺,我依旧不能退缩。而太子的急促和不信任,也许会让荆轲付出惨重的代价。
之后的故事,就接上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在查清了燕国的真正意图之后,荆轲和秦舞阳惨死咸阳;秦王政的怒火化为滔天的愤怒,直接将历史悠久的燕下都和蓟城化为废墟。太子丹被自己的父亲处死,用来讨好秦王政;而高渐离在赵国的宋子县隐姓埋名了一段时间之后,在一次次的悲歌击筑中,流亡的他一次次的回到了几年前衣冠似雪的易水河畔,一次次地目送好友的一去不返。
在尘埃中隐藏已久后,还是筑声,帮他亮出了真实身份,如同埋没在泥土中的利剑褪去了锈迹,闪烁着耀眼的寒光。为了好友,为了故国,现在,自己也要化身为锐利的匕首,为所有人报仇。
七、孤注一掷:高渐离的复仇后人复原的秦始皇长相
在黑暗中,凭借着身体和肌肉的记忆,高渐离摸索着抚摸起了筑和竹片,在秦廷的礼乐声中,在傲慢的传奏声中,高渐离似乎能够感到:“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的秦王,将自己作为一件战利品打量的得意神情。
特别是在得知,自己是荆轲的故交之后,为了防止自己行刺,秦王政特地派人将自己的眼睛用马尿熏瞎。这样,秦王就可以安全地欣赏音乐,但是又能避免暗*了。秦王政绝对没有想到,眼前的盲人在筑里隐藏了沉重的铅块,而且以用地图裹匕首的方式,将改造过的筑带入了秦宫,混过了搜查。
现在高渐离的脑海中,全是白色的衣冠、碧红的热血、燕都的废墟、黎民的哭泣,而今站在好友奋战过的地方,不禁勇气倍增。
荆卿,我来了。
随后就是高渐离颤颤巍巍地举起筑,在众人愕然时,向着秦王政发声方向的奋力一掷。
高渐离的最后一搏
随着冰冷的锐器直刺咽喉和胸口,渐离的意识渐渐模糊。而目眩良久的秦王政,再也不敢随便亲近被灭国的六国故人。一个靠恐怖维持统治的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被恐惧威胁的感觉。而这不安全感,会如同鬼魅般纠缠他的余生:无论是北伐匈奴、南征百越,还是修建长城,还是天天躲在深不可测的阿房宫中隐藏去处,都让他感到无路可逃。
八、尾声当年荆轲刺秦王时,用药囊投掷过荆轲的夏无且,在秦亡后出宫,与公孙季功、董生一道交游饮酒,在乡村酒庐中谈起了当年的秦宫密辛,其中就有荆轲和高渐离前赴后继,行刺秦王的故事。
不过现在,秦宫都被楚人的一把火焚毁了。只有残存的瓦当,还在承受着关中的风吹雨打,当年的风云际会、宫廷秘议、精心谋划,现在都成了乡村野客的席间谈资,被人们就着麦饭浑酒吞入了肚皮,吃饱了的壮汉,又要下地前去耕耘。
寻访史料的司马迁
而坐在一旁的五大夫司马谈,则不失时机地将惊心动魄的情景,在竹简上奋笔疾书、记录下来,这将是先秦传奇人物的极好故事素材。而这些记载,将传给继承了他遗志的儿子司马迁,就像高渐离继承了荆轲的遗志一样。
哪怕乌云暂时遮蔽了日光,只要有荆轲和高渐离这样的勇士存在,靠暴力和恐惧维系的统治,迟早有一天就会崩塌。勇士们没有完成的使命,最终被大泽乡的揭竿而起,刘邦和项羽的“先入关中者为王”所继承。
陶渊明回忆起这段故事时,曾写下过“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诗句。这里荆轲的知己,与其说是自私而急躁的太子丹,倒不如说是燕市高歌、酒酣耳热、最终继承了荆轲意志的高渐离。而易水悲歌所歌咏的决绝和知己之情,也凝结成了历代诗词歌赋中的文化符号,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人。
注:此文基于《刺客列传》、《燕丹子》,从高渐离的角度还原荆轲刺秦和高渐离行刺的历史过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