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近百岁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电影事业家、我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的于蓝辞世,永诀观众!纵观于蓝的艺术创作,虽然她并非“高产”演员,但却以其有限的银幕形象,长久地征服着观众,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厚爱。
斯人已去,音容犹在。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之际,带着天津观众的问候,我曾有幸赴京对“江姐”于蓝做过一次全面深入地专访。那是盛夏的一天,在北京西土城路原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内,“江姐”于蓝与我侃侃而谈,畅叙艺术人生。
话题从天津聊起,生于1921年的于蓝祖籍系辽宁省岫岩县,童年在哈尔滨度过。1933年夏天,她考入天津女师附中求学。在天津的求学时光给她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她所在班级是中十一乙班,国文老师善于启发开导学生,受老师影响,她对中外名著产生了兴趣,喜欢读鲁迅、巴金的作品,她反复阅读高尔基的《母亲》、托尔斯泰的《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作品中洋溢的真、善、美主题深深影响着她。原本想成为一名土木工程师的于蓝,做梦也没料到最终会成为一名演员。老人告诉我,她潜在的艺术细胞正是在天津求学时期萌生的,在政治上和艺术上的追求目标也是在天津那段时光确定的。
七七事变后,于蓝决定和同学一道赴冀东、平西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用她的话说是与追求光明的人们一起悄然离津踏上革命征程的。1938年10月24日,于蓝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她先入抗日军政大学,后进入女子大学学习。学习期间,她积极参加学校的戏剧活动演出,很快被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剧团吸收,参加了《带枪的人》等话剧的演出和新秧歌运动。后来,又参加了东北文艺工作团文艺一团,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说起走过的革命之路,这位1939年就光荣入党的老党员脸上荡漾起幸福的笑容。
1949年5月,于蓝受东北电影制片厂之邀主演电影《白衣战士》,这是她首登银幕,朴素真切的表演引起电影界关注。随即她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其间,赴上影厂在《翠岗红旗》中扮演女主角向五儿,出色的表演才华展现出来,接着又到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修班深造三年。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是于蓝电影表演生涯的流金岁月:《龙须沟》中的程娘子、《林家铺子》中的张寡妇、《革命家庭》中的周莲、《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在这四部影片中,于蓝以其端庄、朴实的形象和沉稳、细腻的表演赢得人们一致赞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1961年,因成功塑造了《革命家庭》中周莲的形象荣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更是成为其扛鼎力作。几十年过去了,“江姐”一直成为于蓝的代称,老人深感欣慰和骄傲。她对我说,无论作品有多少,只要留芳后人,让观众铭记,这对一个演员来说就足够了,比获什么奖都幸福!1961年全国电影故事片创作会议上评选出全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于蓝榜上有名,从此成为闻名遐迩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谈起塑造过的角色,她认真地说道:“作为一名电影演员必须要具有敬业精神,为创造出准确、生动、真实的人物,一定要从生活出发。同时,还要努力培养自我深厚的文学基础和生活基础,形象地理解人物的思想状态和思想感情,让角色的音容笑貌活起来,准确地进入规定情景,只有这样,塑造的人物才不会重复,扮演的角色才能永久留在观众心中。”这是老人对自身表演实践的深切体会和认真总结。回首走过的表演艺术道路,她说最大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年与赵丹等人没能拍成《鲁迅传》,未完成对许广平的塑造……
上世纪80年代伊始,年届花甲之年的于蓝出任新成立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为发展和繁荣儿童电影创作辛勤忙碌着,从一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到一名电影事业家,她的转型是成功的。
说起于蓝一家人与中国电影的不解之缘,似更为人们关注,丈夫田方(天津葛沽人)乃是我国著名电影事业家、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始人之一,虽说早于1974年故去,但观众仍难忘其在《英雄儿女》中的首长形象。儿子田壮壮系“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于蓝说她非常理解和支持儿子的创作个性。这一家人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再聊起与天津的渊源,老人非常感怀在天津的那段难忘岁月,她说旧时金钢桥、天纬路等处的景象有时就像演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不停地闪回,她与田方对天津都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
晚年的于蓝先后荣获第10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的“终身成就奖”,并在“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还被授予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终身成就奖”。2019年,在全国“最美奋斗者”评选活动中,于蓝被授予“最美奋斗者”光荣称号!我想这是因其终生对中国电影不懈求索与默默奉献予以的最高褒奖和充分肯定,是对观众心目中的不朽“江姐”的有力颂扬。她当之无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