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张三丰历经千辛万苦,得到师父真传后,为何还要离开终南山?

当年张三丰历经千辛万苦,得到师父真传后,为何还要离开终南山?

首页角色扮演云游寻真更新时间:2024-05-06

ΔΔ 三丰祖师云游(国画欣赏)

出终南二首

生平好善访仙翁,十万黄金撒手空。深谢至人①传妙诀,出山寻侣助元功。
一蓑一笠下终南,云白山清万象涵。他日大丹熔炼就,重来稽首拜仙庵。

“生平好善访仙翁,十万黄金撒手空”。此诗大抵可以窥见三丰祖师一生都好“仙道”的一面。祖师当年云游四海,寻师问道的过程中必然会耗费大量钱两。这个”十万黄金”是个虚数,指的是很多,估计连祖师自己都搞不清到底花了多少,故大家大可不必拘于此数。

“深谢至人传妙诀”,“妙诀”,是指三丰祖师从火龙真人那学得的金丹大道,那是需要口传心授的秘法,不是现在买几本书,听听语音,看看视频就能完全学会的最上乘修炼秘诀。

“至人”是指修道人的心灵境界,庄子曾有提及“至人”之说,其能融于自然,和光同尘,没有分别、贪私之心,是庄子很看好的一类修炼之人。

“出山寻侣助元功”。道家修炼常会提到“法、侣、地、财”,故要想修炼有成,基本上一个都不能少。其中知心“道侣”可起到互相成就、互相关照、甚至互相托付的重要作用。

“一蓑一笠下终南,云白山清万象涵。”三丰祖师当年离开终南山时,穿得是很简单的,一件蓑衣,一个斗笠,基本身无更多余物。他这身打扮与终南山缥缈的云雾、绵延崇峻的山峦融为一体,一派仙风道骨顿时跃然纸面。

“他日大丹熔炼就,重来稽首拜仙庵。”终南求道结束后,祖师来到武当山结庐静修。故有了在武当面壁9年而终得大道典故。修道有成后,祖师仍不忘恩师教诲,他日还来看望师尊——这是修道人尊师重道,不忘师恩和教诲的自然流露,虽寥寥几笔,却满含依依不舍之情。

撰文:道海寻真

参考文献:《沈万三、张三丰学术研讨论文汇编》、《张三丰全集》。

◎免责申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部分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平台无关。

后序:

从张三丰真人的传记中,我们不难发现,祖师云游的时间和次数相当频繁,其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见过很多当时非常著名的人物,比如沈万三、蜀王朱椿等;去过很多名山大川如陕西终南山、金台观、蜀中的青羊宫、云贵的平越、吴越的南京城、安徽的鹤鸣山、辽东的懿州等等。

从张三丰真人的传记中,我们不难发现,祖师云游的时间和次数相当频繁,其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见过很多当时非常著名的人物,比如沈万三、蜀王朱椿等;去过很多名山大川如陕西终南山、金台观、蜀中的青羊宫、云贵的平越、吴越的南京城、安徽的齐云山、四川大邑的鹤鸣山、辽东的懿州等等。

注:

①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庄子讲“至人无己”,至人,是庄子精神世界中很看好的一类人;无己,就是没有自己,指忘掉自我。平凡人易于自私,要为至人,须认识到自身的贪私,并加以摒弃,这样才可真正把自身融入自然之中。

在天地万物中,我和万物都是一样,没有分别之心。这样的人,被庄子成为至人,在庄子的思想中,只有至人,才能真正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