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一词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形成,原本是佛教节日。中国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节日。“腊八粥”也随着“腊八节”,成为这一节日的标志性食物。
“腊八节”延续了千年,成为我国北方非常重要的节目,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过腊月初八,“年味儿”就越来越浓,置办年货、安排回乡行程也都进入议事日程。而对于难以返乡过年的人来说,“腊八”则是忧伤和思乡的开始,文人墨客笔下又多出了些许感叹与惆怅。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腊节》(北齐·魏收)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腊日》(唐·杜甫)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野店残冬,绿酒春浓。
念如今,此意谁同。
溪光不尽,山翠无穷。
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
篮舆乘兴,薄暮疏钟。
望孤村,斜日匆匆。
夜窗雪阵,晓枕云峰。
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宋代·汪莘)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
吹笙只合在缑山。
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
他时一醉画堂前。
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宋代·苏轼)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
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腊八粥》清·李福
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
兄酬弟劝情如昨,物换星移事可嗟。
旅食一瓯怜佛粥,乡心万里入梅花。
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
——《腊八日丁未,此日自成都到家》(清·张问陶)
不成归计但飘摇,岁月惟应病榻消。
梦里弟兄余半面,天涯风雪是今宵。
死生隔绝一官误,涕泪纵横万里遥。
尚拟手营除夕莫,愿君同醉蜀城烧。
——《丙辰腊八夕梦仲弟》(清·赵崇庆)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八》(清·夏仁虎)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清·顾梦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