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热播,大家又把乾隆爱盖章的怪癖扒出来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搞成了这样。
微博网络剧 图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这心动的感觉怎么形容呢,总之一个字,“神”。
乾隆皇帝对印章的狂热,能和现代人对AJ、口红的狂热有一拼,由于不会被贫穷限制想象力,皇帝更是可以自由发挥。遇到喜欢的字画,就要不加掩饰地刷弹幕、点赞,注册多个账号,还可以连点三下,“古稀天子之宝”,“八徽耄念之宝”,“太上皇之宝”都是我。
嫌遮挡屏幕?想关弹幕是不行的咯。去故宫看看字画,乾隆的章就够瞧了。
乾隆是怎么把字画盖成这样的乾隆有1800多方印,和康熙、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的总量差不多,想盖当然就随便盖,他用在书画上的达到千方之多。清人沈初的《西清笔记》记载:“每遇御笔书画发下用宝,诸臣择印章字句合用者,位置左右,以令工人。”
@微博网络剧
作为一个文艺boy,乾隆特别重视整理过去的艺术作品,钦定、编纂、刊刻了大量相关书目,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宁寿鉴古》、《西清砚谱》,收入的书画作品,全都难逃印章。
《石渠宝笈》里,收入的要盖“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上等的还“有幸”加“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三玺,这就盖了五方印。
这些印章正圆椭圆,长方正方,朱文白文应有尽有。(朱文是阳刻的,刻出来字凸出,用红印泥一印就是红字白底,白文是阴刻,字凹下去,印出来是白字红底。)
宜子孙(方形白文玺) 故宫博物院
除此之外,乾隆还得在书画作品上秀个定位,以此来区别收藏地点,这类印章有“乾清宫鉴藏玺”、“养心殿鉴藏玺”、“重华宫鉴藏玺”、“御书房鉴藏玺”等。《秘殿珠林》专门著录宗教类的书画作品,用印情况也差不多。
要命的是,乾隆后来又让馆臣编了这两本书的续编,除了之前的那些,又给《石渠宝笈续编》加了“石渠定鉴”和“宝笈重编”,给《秘殿珠林续编》加了“秘殿新编”和“珠林重定”。这样,多的就能盖上7、8个戳戳。
赵孟頫的《人骑图》卷就收在《石渠宝笈续编》里 故宫博物院
我们把马屁股附近放大,看看这一坨超醒目的“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外加“古稀天子”。
当然了,大部分情况下,用印没有啥规定,遇到喜欢的就尽情表白。
乾隆的印呢,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就是文字有好多同款,“逐年御题书画巨幅长卷,每条皆钤有小玺,其文往往相同,甚有重至一百九十余玺者”。
另外,他还要求LOGO要大,位置要醒目,要铺满屏幕,尤其是自己喜欢的晋唐两宋绘画,毕竟是皇帝嘛,不能显得缩手缩脚。
章比脸大
长寿的乾隆70岁的时候刻了“古稀天子之宝”,80的时候刻了“八徽耄念之宝”,当了太上皇又刻了“太上皇之宝”。
“古稀天子”、“古稀天子之宝”刻了42方,“八徽耄念”、“八徽耄念之宝”刻了63方。然后,这些印就叭叭叭排好了队出现在了书画作品上。
这个圆家伙最好认了
这也不是故意毁画,而是真喜欢,他为了收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就是开头的那个)、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还专门开辟了“三希堂”呢。
而且,轮到自己得意的画,他盖起戳来更不手软。这幅《盘山图》的上端就被印了一排,题咏更是达到30多段,写得满满当当。
弘历(乾隆帝)/盘山图 故宫博物院
印文就是我的个性签名其实,乾隆对印章的爱一点也不突然,而是大势所趋。
印章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把印章用在书画上,大概始于唐代,作为收藏的凭证。到宋代,作者本人也会在书画上盖个印。
明清以后,各种闲章越来越多,可以写些格言成语之类的。清末有个书画、篆刻家叫吴昌硕,他的书画用印也有百余方之多。明清的皇帝们,或出于喜好,或附庸风雅,也就玩儿起了印章。
清代/青玉兽纽“千潭月印”玺 故宫博物院
乾隆本来就对汉族文化比较感兴趣,印章不仅有彰显权力的宝玺,还有各种各样的文人印,正合自居风雅的乾隆爷的胃口啊!
他这1800多方印,内容十分丰富,从印文里,基本就能复原一下乾隆爷了。
@微博网络剧
闲章的印文,有时候就跟个性签名差不多,摘录点儿名人名言,或者用自己写的得意句子都可以,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符合本人情趣。
大家应该听说过,乾隆特别喜欢写诗、吟诗,“若三日不吟,辄恍恍如有所失”,这个作诗的劲头,看上去想以一己之力和整个唐朝打个平手。据说,以他名义刊行的诗有四万多首和流传下来的全部唐诗差不多多。
碰到自己妙手偶得的得意诗句,乾隆爷就会琢磨着换个签名。于是有了“陶冶赖诗篇”、“入眼秋光尽是诗”、“吟咏春风里”、“敲诗月下周还久”、“诗书悦性存”等印章。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四宜书屋 搜狐网
建个书屋也要“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的乾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立志当一个懂生活,好读书,爱自然的清新派。
写字作画,有配套的“乾隆御笔之宝”、“泼墨”、“写生”、“用笔在心”、“笔画春雨”,听音乐,也有“琴书道趣生”,“宫商之外太古心”,“半榻琴书”。
读书有“书史研求遵古训”、“读书晰理”、“怡情书史”、“观书为乐”。
看到身边的花花草草,山石流水,脑子里想到的不是“看窗外,都是朕的江山”,而是一些诗句,比如“松竹一庭道心”、“众花胜处松千尺”、“掬水月在手”。
这么多的印章,很多都是一套一套的。三件套有几十个,还用不同质地做了好几套。也有不少十几件一套的,每套存在同一个印匣里。
左“乾隆宸翰”;中“乐天”;右“惟精惟一”
乾隆毁了书画作品吗?虽然乾隆爷自己印得很开心,有人却觉得他是在暴殄天物。
在书画上用印是有讲些究的,连外行人都会觉得弄得密密麻麻并不好看。
一般来说,一幅作品上的印不会过多,收藏章则会放在书画的边角区域,尽量不去破坏画面。
你看同样沉迷艺术的宋徽宗,不仅发明了“宣和装”这种装裱式样,而且“宣和七玺”也特别规矩。
“宣和七玺” 中国美术馆看这幅《芦汀密雪图》,多么干净。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 故宫博物院
等等,画面上除了故宫博物院的水印好像还有什么东西……
emmmmm原来是传说中的“乾隆御览之宝”。
其实,乾隆对篆刻也不是没有研究,他还有自己的偶像呢。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皇上第六次南巡,对文彭治印一见钟情,在《清高宗御制诗》里,咏题文彭治印的诗歌多达十三篇。
既然乾隆对印章也有所见解,他用印为啥这么一言难尽呢。
一方面,在书画上用印、题咏的确是一种潮流,《人骑图》卷上不仅有乾隆的印,也有安国、袁梦鲤、项元汴、王时敏、王掞等收藏印记,很多书画在装裱时还会有拖尾,可以用来写观后感。
当然了,流行并不意味着就能随便盖。
到乾隆这儿,或许因为是个太平盛世,皇上又个性张扬,嗜古成癖,免不了显得剑走偏锋。他的“瓷母”就融合了多种釉、彩,虽然样子有点一言难尽,但工艺绝对复杂,颇有雄心。这种气势放在用印上,也就表现为量多、个儿大和我就喜欢。
人家叫“各种釉彩大瓶”啦 故宫博物院
其实在中国传统绘画里,印章不仅是作者标识或者收藏证明,审美上也有很大作用,黑白水墨画,或是书法作品上钤一个红色的印章,会使画面不那么单调。而哪怕是有色彩的绘画,章用好了也是锦上添花。
齐白石/樱桃 北京画院
在构图上,印章也可以起到调节结构的作用。另外,一些和画面相关的闲章,则能点明作品的思想内涵。比如,岭南派画家赵少昂画的《 深秋鸟语》 上,就有“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印。
所以有人就觉得,古代帝王不顾画面,为彰显权力把大LOGO摆在画的上方很不可取。乾隆本来有整理、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的功劳,最后却因为印章被吐槽。本来嘛,喜欢赵孟頫,就能承包弹幕啦?
@微博网络剧
参考资料:
郭福祥. 乾隆宫廷印章述略[J].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3(1):36-43.
郭福祥. 乾隆推崇文彭治印[J]. 紫禁城, 1992(2):10-12.
郭福祥. 清宫书画上的乾隆玺印[J]. 紫禁城, 2006(Z1):86-91..
恽丽梅. 清宫藏书画中乾隆帝印玺钤用考略[C]// 清宫史研讨会. 2008.
陈淼. 古代书画钤印考[J]. 兰台世界, 2015(26):63-64.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