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因为有了一双火眼金睛,经常可以在遇到危难的时候,剥去妖魔鬼怪的层层伪装,洞悉层层迷雾背后的真相。在课外阅读中,同学们若有一双“金睛眼”,同样可以拨开许多阅读文本中设置的悬疑迷雾,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这双“金睛眼”就是对比阅读法。
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阅读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用对比法,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质疑,既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又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对比阅读法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化文本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比较鉴赏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下面就以《西游记》阅读指导教学为例谈一谈比较阅读在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内在发展脉络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西游记》一至七回主要故事情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作为一个天造地设的天赋异禀的精灵,美猴王在东胜神州花果山水帘洞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本来与世无争,却为什么走上了一条翻天搅地、扬言要取代玉帝的反叛道路呢?如果我们使用对比法阅读,引导学生就相关内容进行对比,然后深入思考,就能够拨开重重迷雾,找到解读本章节故事情节发展的合理脉络。
一、孙悟空学艺前后行为对比孙悟空在学艺之前,原本是一个仙石仙胞——也就是一枚集天地之灵气的宝石——幻化成一个猴子。他的性情和生活也和众猴无异。最值得称道的事情,就是勇敢地跳进了水帘洞,给众猴寻得一个安身之所,被众猴拥戴为猴王。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天赋异禀的石猴学艺之前积极进取,但并无非分之念。而且为了寻求长生不死,十多年学艺拜师,历经艰辛从未放弃,这时候的它可以说得上深谋远虑、坚忍执着,勤奋好学,懂礼守规。用它自己的话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西游记》 第一回)
学艺之后,在孙悟空还没出师时,因为显摆自己能耐,在门外变松树玩儿,受到师傅训斥,被逐出师门。虽然性情有点浮躁,爱好虚荣,但好像也是人之常情。回到花果山后,先是把欺压众猴的混世魔王给砍为两段,又把洞里的大小妖精尽行剿灭,还一把火烧了魔王洞。这个混世魔王又犯了多大的罪过呢?只不过是抢了众猴的吃饭家伙,掳了三五十个小猴而已。别忘了,孙悟空也是妖,同是妖精相煎何急?
孙悟空剿了混世魔王之后,还把傲来国的武器库给搬运一空,为啥要这么做呢?他“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西游记》第三回)
好一个“恐作耍成真”!一语道破心中事,可见孙悟空此时已经野心膨胀,不再安于现状,已有开疆拓土,称王称霸的想法。否则他又有何必要担心别人“兴师来相*”?
再看孙悟空龙宫借宝这一段故事。开始时孙悟空还是彬彬有礼,只说是自己没件兵器,“特来告求一件”,还说“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意思就是如果我看中了,我会掏钱买的。再看真的拿到如意金箍棒之后,先是“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接着又索要披挂,理由是没有衣服和这件宝物相称!龙王说,家里没有,那猴子说:"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啥意思?给人家要东西,人家没有,你还拿棒子打人家,这是什么行径?典型的流氓无赖行为,无法无天,胆大妄为,强取豪夺!最终的结果,孙悟空竟然如愿以偿,不仅把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给拔走了,还从其他龙王那里弄了一身行头! (《西游记》第三回)
这还不算完。
猴子有了如意金箍棒,如虎添翼,回到花果山后,更是召集了各洞妖王,大排宴宴,分封众猴,结交六位魔王,一时风头正劲,天下无双!人们常说权力常常会让人失去理智,性情扭曲,从孙悟空身上,我们发现,原来才华自负也能让人高傲自大,忘乎所以。
总而言之,美猴王学艺之后,本领高强,得到金箍棒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变得浮躁虚荣,贪婪无赖,残忍暴虐,傲慢无礼,野心膨胀。
这样的一个孙悟空,自然是若有不称意,他必将撒泼大闹一场了。后面大闹地府,再后面大闹天宫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孙悟空学艺前后判若两人,学艺之前既无大闹天宫的本领,也无大闹天宫的反叛性情,学艺之后浮躁傲慢、贪婪无赖的性情必然会给他所处的世界掀起风浪。
二、龙王和阎罗王对待孙悟空态度前后对比。孙悟空龙宫借宝时,龙王爷毕恭毕敬,不仅把定海神针让给了他,还联合其他龙王,送给他一身披挂。而且在刚见到孙悟空就毕恭毕敬,一口一个“上仙”。我们千万不可小看官场的称谓,这个上仙的称呼,是专门对在籍的位列仙班的神仙而言的。我们知道当时孙猴子虽然完成了修炼,本领提高了,但是他的身份没有变化,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也就是一个和牛魔王、鹏魔王、蛟魔王等并列的魔王。难道老龙王有先见之明,这个时候已经知道孙悟空肯定会位列仙班?读遍西游记我们也没有发现龙族有这样的预测能力。而且,说到预测能力的话,龙族可谓是目光短浅,愚蠢之极。比如泾河龙王,就是因为预测不准,和袁守诚在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上——何时下雨,下多少雨——打赌,结果丢掉了大脑袋,着实可悲可叹!(《西游记》第九回)
孙悟空龙宫借宝胡搅蛮缠,四海龙王只是一味忍让。西海龙王不仅拒绝了南海龙王调兵围攻的建议,而且给出了最后的对策就是一句话:“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总而言之,他闹任他闹,他恶任他恶,咱们把他启奏上天,交给玉帝发落,咱们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这个西海龙王的行为是最可疑的。有人去你哥哥家闹事作恶,告状是合情合理的;可是你不仅不生气不反抗,反而有纵恶的嫌疑,那你告状的行为就显得非常可疑了。换句话说,你纯粹就是为了告状而纵恶。
阎罗王对待孙悟空态度也是如此。
孙悟空自以为学得长生不老之术后回到花果山,不料一天在睡觉的时候却被鬼使拘走了。孙悟空来到地府,见到阎罗王,阎罗王对他也是分外客气,一口一个“上仙”的叫着。还向孙悟空解释说:“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错走了?”(《西游记》第三回)意思就是鬼使只看名字,不小心拘错人了。事实上等拿出生死簿子一看,确实没有拘错,在魂字科的册页上,那孙悟空的阳寿确实到头了。
这件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带给孙悟空的打击,原以为自己学了长生不老的法术可以跳出三界外,不服阎王管,现在看来只是镜花水月!他一怒之下,勾销了生死簿子上自己的名字,甚至连猴类的生死簿子也一并销毁。虽然孙悟空因为在生死簿上除了名,自己由死转生,但是他也明白了,自己并不是长生不老之躯!
因为孙悟空大闹地府的事情,阎罗王也向天宫告了状。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龙王和阎罗王对待孙悟空态度都是前恭后倨。
孙悟空本身东胜神州一“散仙”(孙悟空自称,其实他也就是一妖魔,自称散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可龙王阎罗王一见面就称他为“上仙”,也就是正式在箓位列仙班的神仙。可见他们两个都知道孙悟空的真实身份,知道孙悟空地位不一般。既然如此,后来他们不约而同把孙悟空告上天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险中求胜,让孙悟空被天宫关注到,从而让孙悟空有机会登上天宫!
孙悟空大闹地府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孙悟空知道了自己心心念念追求的长生不死的愿望根本没有实现,这无疑也会给他增加焦虑和急迫敢,他需要找到另外一条能让自己长生不老的方法!
这也成了孙悟空后来大闹天宫,偷蟠桃,盗金丹的内在心理动机!
三、玉皇大帝对触犯天规的孙悟空和其他触犯天规的神仙惩罚对比天庭对违反天规的神仙惩罚是非常严厉的。比如天蓬元帅调戏嫦娥案,处罚是天蓬元帅被重责二千锤,贬出天关,又匆忙之间投错了胎,成了一头神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又比如,卷帘大将打碎琉璃盏案,案情及其简单,如题描述,结果是卷帘大将“被玉帝贬下界来,打了八百,……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西游记》第八回)。分析案情,我们发现,这两个人所犯罪过从我们俗世的观点看来,一个是耍流氓调戏妇女,一个是工作粗心大意。第一个违反治安处罚条例,第二个压根就不算是罪过。可是,玉皇大帝并不念及他们在天宫的地位和跟随侍奉自己的功劳,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惩罚。
第三个案例小白龙忤逆案,小白龙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告了个忤逆罪,结果“被玉帝吊在半空中,不日遭诛”。(《西游记》第八回)这本来是一件家事,在我们看来不过是孩子贪玩疏于管教,可是当父亲的居然把儿子告上了玉帝那里,而且面临被*头的刑罚。这可真是咄咄怪事。不过,当我们发现这个告子忤逆的就是在孙悟空闹龙宫时,阻止南海龙王敖钦对孙悟空动手,并且提议只把这件事“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的西海龙王,我们就会隐约觉得事情处处透着蹊跷。一个能对强盗流氓宽容的人,居然容不下自己的淘气的孩子,而且还把一件家事折腾成一件尽人皆知的忤逆案!背后原委让人深思。
天庭又是如何处理耍无赖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强销生死簿的孙悟空呢?
玉皇大帝看完龙王和地藏王菩萨的奏表之后,竟然没有对孙悟空所犯的错误大发雷霆,处理意见也是轻描淡写地说:“朕即遣将擒拿”。相反地,他却对孙悟空发生了兴趣:
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生育,何代出生,却就这般有道?”
怎么在自己的治下突然冒出这么一个能折腾的妖猴呢?好奇是好奇,但随即还是要派天兵天将捉拿那妖猴的。不过天兵天将还没有派出去,有人就出班启奏了,谁呀,太白金星!看太白金星怎么说:“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届,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西游记第三回)
太白金星的话句句打动玉帝心坎,说得玉帝“闻言甚喜”,即刻传旨着太白金星前去招安。
事情发展到现在,我们发现,大闹龙宫大闹地府的猴子不仅没有受到惩罚,而且成为正式在箓的一员上仙!
由此可见,玉皇大帝对待触犯天规的神仙惩罚尺度不一。
孙悟空真的登上了天庭,大闹天宫的戏码也正式展开了!
再引导学生思考:玉皇大帝严惩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是因为他们触犯的是天威,孙悟空大闹龙宫和地府并没有损伤玉帝威严,所以玉帝开始时对孙悟空优容有加。可是当孙悟空不满“弼马温”官阶低下,反下天庭,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公然蔑视天宫权威后,玉皇大帝仍然接受了太白金星的求情,赦免孙悟空,官封“齐天大圣”,就真是咄咄怪事了!
如此种种,如果不经过对比阅读,把细节加以放大,也许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就在不经意间放过。可是一经对比就会发现其中疑点重重,迷雾纷纷。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深入思考和探究:
1.孙悟空的师傅究竟是什么人?他传授孙悟空本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他明知孙悟空惹祸不加以制止,反而警告孙悟空不得透露师承?
2.孙悟空学艺之后仍然被鬼使拘走,“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那么他会不会继续去寻找长生不老之法?蟠桃、金丹有没有让他长生不老的功效?
3.龙王、阎罗王、太白金星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他们要相互配合要把孙悟空带上天庭?
4.玉皇大帝为什么不严厉处罚蔑视天宫权威的孙悟空,反而把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府建在蟠桃园右首,故意纵容孙悟空偷吃蟠桃,破坏蟠桃宴?他的行为逻辑又是什么?为什么听说孙悟空偷吃金丹后,大为“竦惧”,派下天兵天将带着天罗地网,严令捉拿?
通过以上故事情节的对比阅读,读者自然会疑窦丛生,自然会迫不及待地细细阅读原文,仔细在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也就会慢慢探明孙悟空大闹天宫这部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在龙王、阎罗王、太白金星等一帮神仙的帮助下,孙悟空从东胜神州一个普通的散仙(孙悟空自称),因祸得福,被宽容的玉皇大帝召上天宫做了在箓的神仙,因为他一心寻求的长生不老愿望没有实现,所以他在天宫趁着看管蟠桃园之便,偷吃了据说能让人长生不老的蟠桃,又在大闹蟠桃宴,喝得酩酊大醉之后,来到兜率宫,偷吃了太上老君为玉皇大帝开丹元大会而炼制的功效极大的仙丹,惹得天帝“竦惧”,大怒,结果被众神围剿,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可是有一些问题仍没有解决:玉皇大帝为什么要纵容孙悟空偷吃蟠桃,却不允许他盗吃金丹?太上老君默许孙悟空偷吃金丹,但却不让观世音菩萨把孙悟空收服带走?金丹有怎么样的魔力竟能搅动天庭?孙悟空明明是佛家弟子,为什么一干与佛家有关的神仙,甚至如来佛祖都不愿承认?
这些问题都会引导着学生细细研读《西游记》这部煌煌巨著,深入挖掘本书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袁菊萍老师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相同事物的比较、不同事物的比较、同一人物的比较等方法,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确实如此,在阅读过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对比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阅读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乌申斯基教育文选》,郑文樾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3]《例谈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运用》,袁菊萍 ,《学周刊》2013
(版权:唐山 马庆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