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的历史,精华都在这几个名字上面!叫错了还可能被杀头……

几千年的历史,精华都在这几个名字上面!叫错了还可能被杀头……

首页角色扮演张二狗修仙录更新时间:2024-07-31

混在江湖,谁都希望自己有个狂拽酷炫的名号。

自己的姓名可能在出生时就被叫做张二狗、王富贵……。那时候太小不懂事,自己也没啥话语权,长大后明白了,想要改名还要到派出所麻烦警察叔叔。

好在还有各种笔名、网名、花名供我们作为姓名的“马甲”自由发挥。

作为传统中国社会“一哥”的皇帝们,起名字这个事情自然比一般人玩得更花样百出。自己的姓名字号那是基本配置;别人称呼自己为陛下、皇上、老佛爷等等,那是阶层属性;最具代表性的高端配置,还要算是皇帝们的“专属小号”系统,其中主要包括年号、尊号、庙号、谥号等等。

虽说影视作品常见,历史故事常听。但这其中的来龙去脉,还是有点小复杂,现在就听我给大家捋一捋……

年号——老天为你点赞

用年号称呼皇上,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方式了,所以我们首先着重介绍下。

离我们最近的明清两代皇帝,基本都是这个套路。什么洪武永乐,康熙乾隆,我们都能说上几个。

年号的创立据说起源于汉武帝,这个皇帝自信心满满,总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有老天点赞,也就是所说的祥瑞。那为了迎合上天,干脆就发明了年号,也就是纪念下这些祥瑞。当然这其中也有君权神授、祈福禳灾等意愿。

这里要加以说明的是,汉武帝是在当了皇帝很久之后才创立了年号纪元,顺便把自己之前的年份做了下补签。就是说,我们历史上记录的前几个年号,比如建元、元光、元朔等年号是后来补上去的,至于正式使用的当年的年号,目前史学界还没有定论,一直在元狩、元鼎之间争论。

不管怎么说,从汉武帝开始,直到最后一个皇帝宣统,中国皇帝们的年号系统一共更新了两千多年的时间。

开始的时候皇帝们都玩的很起劲,遇到个事就想改个年号纪念下。这其中玩得最出格的要数唐高宗李治武则天这两口子,据统计这两人一共用了三十多个年号,堪称改年号狂魔。常年蝉联中国帝王年号排行榜的冠亚军。

一直到了洪武皇帝朱元璋,他觉得改年号这个事情实在是有点劳民伤财。改一下年号,整个国家的管理系统要增加很多成本,钱币要重铸,公文要改格式,庆典仪式更是少不了。于是从他开始,“一世一元制”开始实施。除了极个别情况(比如明英宗当了俘虏,后来被送回来重新登基,所以有了两个年号),明清两代的皇帝基本都用一个年号贯穿始终,他们很专一,我们也很省心。

提完了历史,我们再来聊聊文学,也就是年号的词汇。基本上年号的用词都是挑吉祥好听的说,一般都请特别有学问的大臣们一起协商。不过由于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割据的小政权,或者由于某些年号的名字太好听,以及选年号的时候大家不认真,所以出现了很多重复的年号,比如建兴、天佑等带有热搜体质的流量词汇,一直被重复使用了好多次。

看中国玩的很嗨,周边的小伙伴们也都主动学习,于是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也都这么搞,尤其是日本,到现在日本人一般都还是用年号纪年,在我们看来那是相当的复古。

谥号——死了也要夸

谥号就是所谓的盖棺定论,皇上驾崩了官方给个评价,这其中有赞扬风格的,有批评风格的,还有同情风格的。据说谥号的称呼起源于西周中期。除了秦朝的时候把这个称呼废掉了(秦始皇不想让下面的人议论他),其他时候都还运转的很正常。

不同于年号是皇帝独有的,谥号其实有一定的声望和地位的人都可以得到(历代的规定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上层人士的范畴)。如果官方没表示,自己也可以私下里玩玩,就是所谓的私谥,比如著名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就是典型例子。

本来唐代以前,谥号基本上每个皇帝只有一两个字,比如我们熟悉的汉(孝)武帝、汉昭烈帝、晋武帝等等,后人可以用谥号来称呼这些人。但到了唐高宗、唐玄宗这几个皇帝当政的时候,又开始不按常理出牌,谥号越来越长,好几十个字夸得人倒是爽了,但大家就记不住了,于是这个“马甲”又玩废了,只好又启动了另一个命名系统——庙号。

庙号——当皇帝熬成了祖宗

庙号通俗来讲,就是皇帝晏驾之后,要送进太庙祭祀时的称呼。据说这事也是从商朝开始,到了汉朝正式确定。

本来皇家建立太庙祭祀,数量是有规定的,即所谓的“天子七庙”。即每位新君主登基,选出七个贡献特别大的祖先单独立庙祭祀。其中三个是远祖,四个是近世的祖先。三个远祖功业太大,永远每人一个庙祭祀保持不变。剩下那四个庙算是流动的,等下一辈皇帝登基,按照自己的辈分往上数,选四个祖先送进去,其他的祖先请出去放在祖庙里合祭。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太庙的数量也是有变化的。

开始的时候大家很谨慎,能有庙号的都是比较厉害的皇帝。比如西汉,一共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其他开始有的也被废除了),其他皇帝都挤进了“集体宿舍”。但这规矩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放飞,等到了唐朝基本上是人人有份,再加上皇帝的谥号太长了,所以人们开始用比较短的庙号来称呼此后的皇帝。

庙号和谥号都有点评价的意思,太祖太宗开始创业,孝宗仁宗谨慎守成,玄宗景宗有功有过,到了惠宗熹宗基本就开始大肆败家了。

当然历史上还有一种嘚瑟的行为,就是庙谥合称,比如刘邦称为太祖高帝,李世民称为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帝,听起来是不是觉得“高大上”的无以复加,妥妥殿堂级的男一号既视感。

尊号——千穿万穿 马屁不穿

庙号和谥号都是皇帝驾崩之后才有的,名字起得再拉风皇上自己也不知道。不过皇帝在世的时候还有尊号可以享受下,所以尊号的基本功能就是——给活着的皇上拍马屁。由于是拍马屁,所以一般的尊号总是又长又好听。每次皇上给自己加尊号还要弄个仪式庆祝下,自娱自乐玩得特别开心。

尊号发端于秦朝,据说皇帝这个名字就是秦始皇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从而给自己上的尊号。可是到了后世,皇帝这两个字成了中心词,前面继续叠加形容词,凑成了超级连续剧。

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就特喜欢这调调,一口气给自己封了小一百个字的尊号,几乎把好听的词都往自己身上招呼,而且由于这个皇帝对道教修仙特别着迷,所以尊号起得又玄幻又中二,读起来特别过瘾。当然了,也就特别难记。所以我们一般也不用尊号来称呼皇帝。

另一方面,尊号也未必是皇帝专用,他也可以赐予一些特殊人物,比如各路神仙、皇后皇太后啥的。我们熟悉的慈禧太后,就是尊号的称呼,她的全称是——慈禧端佑 康颐昭豫 庄诚寿恭 钦献崇熙 圣母皇太后。肺活量不大的一口气读起来还真费劲。

好了,到这里稍微总结下,皇帝们活着的时候有年号和尊号,驾崩以后有谥号和庙号。其中年号和庙号是皇上一个人尊享,谁敢乱用咔嚓了谁。唐以前人们称呼过世的皇帝们一般用谥号(秦朝除外,直接数字化管理:始皇帝、二世),由唐至元,大部分用庙号,明清多用年号。

最后按套路,我们再煽个情。几千年的“第一人”们就以这样的字号称谓出现在我们后人的认知里,这些名字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是代表了那一段段风云际会的往事和对家国天下的思考。韶华弹指,薪火相传。先人的思绪我们可能无法切实的感受,但总有相似的华夏精神继续萦流充盈在东方意象的方寸之间,引领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逐梦前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