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之恨到底是谁之恨?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有没有爱情?

《长恨歌》之恨到底是谁之恨?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有没有爱情?

首页角色扮演长恨歌行更新时间:2024-06-29

《长恨歌》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叙事抒情诗,是白居易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这首诗一经出世,即影响很大,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说此诗:“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在当时广为流行。据说歌妓会唱《长恨歌》的,身价都不一样。

关于这首诗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讽刺唐玄宗贪色误国;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诗。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感伤诗、闲适诗、杂律诗,《长恨歌》放在感伤诗类。同时,他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中写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秦吟,指《秦中吟》。正声,代表抨击现实的讽喻诗。长恨,就是指《长恨歌》了。有风情,也就是说白居易自己也认为这首诗与情感有关。

所谓《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即死别之恨,是诗歌的中心,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绊人心的种子。那么这个长恨到底是谁的恨呢?唐玄宗与杨贵妃真的有爱情吗?这还要从诗歌中去寻找答案。

一、安史之乱前

1、三千宠爱在一身

长恨歌

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汉皇,其实就是指唐明皇。唐宋诗人喜欢借汉指唐或指宋。比如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明明写唐代,非拿汉家说事。这首《长恨歌》也是如此,下文的“太液池”“未央柳”等都是汉家景物。“御宇”是指唐玄宗刚登基时。

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寻常,其实是很重要的一句,是信息含量极大的七个字。汉代李延年向汉武帝引荐李夫人时曾有诗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所以“倾国”做绝色美人解。然而中国自古即有“红颜祸水”的观念,故“重色思倾国”看上去有为美女不顾国家安危之意。正是这七个字统领全篇,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

这几句说,唐玄宗一直爱好美色,遍寻美女,终于找到了“养在深闺”的杨玉环。大家知道,这其实是与事实不符的。杨玉环之前其实是唐玄宗儿子寿王的妃子,并不是什么“养在深闺”。后面被唐玄宗看上,就借故弄了过来,成为自己的妃子。

但是在这里作者并未讲明此事,而是一笔带过,除了避讳的原因外,也说明了作者的态度。写这首诗并不是指责唐玄宗,也就是说这件事与此诗要表达的重点无关。

那么此诗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呢?有两点,在下文中逐渐解析。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这几句主要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和娇媚。以及唐玄宗得到扬贵妃之后极度的宠爱与纵情。杨贵妃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这些都为后面的安史之乱埋下祸根。是“长恨”的内因,也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2、霓裳羽衣曲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是本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诗中出现了三次。白居易多次使用这同一意象,其实是有特殊深意的。

唐代的乐舞艺术在古代乐舞发展的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接续了周、汉正统的基础上,吸引融汇了各个地区特别是西域毗邻诸国文化的精髓,逐渐形成雍容细腻、华丽多姿的瑰丽风格。

唐玄宗本身爱好音乐,有很高的音乐素养。正是唐玄宗在西凉乐曲《婆罗门》的基础上进行了润色改编,并依乐填词,最终形成了《霓裳羽衣》乐曲。

而《霓裳羽衣舞》的形成则与杨贵妃有一定关系。杨玉环虽身材丰满,却舞艺出众,可以说是玄宗时期最杰出的舞蹈家。据《杨太真外传》记载,天宝十载,杨贵妃醉中独舞《霓裳羽衣》,后“天颜大悦,方知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也就是说杨贵妃根据《霓裳羽衣曲》创作了《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乐舞形式的形成定型正是在开元天宝年间,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合作在推动其形成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由此,可以知道唐玄宗与杨玉环并非是普通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个好色,一个贪图权势富贵。他们之间是有心灵上的共鸣的,正是这种共鸣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唐玄宗作为一国之君,什么样的绝色美人想要也不是什么难事。因而,我们可以将全诗首句的“汉皇重色思倾国”理解为一直苦苦追寻自己的意中人,这个意中人当然要有外表之美,但不止于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契合。

这几句的描写是别有意蕴的。“缓歌慢舞凝丝竹”大致描写了《霓裳羽衣》的“散序”至“中序”部节。“散序”是起始阶段,其间无歌舞,节奏舒缓自由,箫、笛、筝等丝竹乐器悠扬启奏,初步营造出空灵朦胧的音乐意境。“中序”之后,乐曲始有节拍,节奏愈见清晰。此时方霓裳初舞,乐曲起伏迤逦,舞姿缓急有致,灵动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娴静处似弱柳扶风,遏云萦绕。

“惊破霓裳羽衣曲”。“入破”则是《霓裳羽衣》的高潮部分。入破之后,乐曲风格由悠远含蓄突然转入铿锵短促,舞蹈节奏激切热烈,舞姿急剧腾旋、如红莲乱落。

这几句既写出了唐玄宗与扬玉环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又借《霓裳羽衣》曲调的变化写出了当时局势的变化,将情感与音乐节奏及局势变化杂揉在一起。“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激烈暗合了“惊破霓裳羽衣曲”中的“破”字,暗示了安史之乱大军袭来,势如破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安史之乱与杨妃之死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这一段主要写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兵马仓皇逃入西南,“九重城阙烟尘生……宛转蛾眉马前死”一方面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黄沙散漫风萧索……夜雨闻铃肠断声”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们爱情的真挚。写得婉转悱恻,缠绵悲恸。

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此之后,才更显出唐玄宗对杨玉环爱情的真挚,他们之间的感情才真正显现出是一场爱情悲剧

而这场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也正是他们之间的爱情。应该注意的是,白居易在对李、杨浓烈真挚爱情描写的同时,也有对其副作用的渲染。这个副作用就是贪爱误政。“春宵苦短”侵占了李隆基处理朝政的时间。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本意并非要以权谋私,祸乱朝政,而是在追求人间至爱。

可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他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期然地导致了政治紊乱,政治紊乱又引发安史之乱。因而,《长恨歌》存在着“复调性”,一面是“卿卿我我”的爱情,一面是贪爱误政的恶果。

所谓“悲剧”,总是由两种不对等的力量对立冲突造成。在历来的古代作品中,这两种力量常会表现为善恶冲突模式。例如,关汉卿在名作《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在被代表恶势力的张驴儿及贪官污吏绑赴刑场,她可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可是在《长恨歌》中,冲突不是善与恶,而是善与美。李杨的爱情是美好的,是合理合法的。可是六军的要求也是合理合法的。因而悲剧的产生竟无处可申诉,这让悲剧的力量更强了。白居易要让李杨的爱情建立在纯洁真挚的基础上,体会爱而不得,爱情毁灭爱情的无奈与感伤。这是本诗要表达的第一个重点。

三、安史之乱后

1、唐玄宗之恨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接下来他们之间的爱情都落到了唐玄宗身上。这几句说唐玄宗又回到处死杨贵妃的地方,马嵬坡下只见泥土,却不见杨贵妃的玉容。君臣相顾都非常感伤。回到长安后,一草一木依旧,唐玄宗睹物思人,触情生景,物是人非的种种感触。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在此之后的春去秋来、耿耿长夜,在李隆基的思念中,都是杨玉环的身影。尽管李隆基时时刻刻都在刻骨的相思中,在“悠悠生死别经年”后,杨贵妃魂魄仍然未来入梦。也就是说在现实中,他的思念无法得到排解。这就为下文的求助方士寻觅扬贵妃作了铺垫。

2、杨妃之恨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由于相思之苦难以遏制,李隆基不得不求助“临邛道士”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而上山,忽而入地。终于在虚无缥缈的仙山间找到了杨贵妃。

听说唐玄宗使者来了“九华帐里梦魂惊”,杨玉环也来不及打扮“花冠不整下堂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她的形像依然美丽,却又满腹委屈。梨花在古诗词的意象中有素雅美之意,和前面“芙蓉如面”的形象形成对比,容颜气质的变化也揭示了命运的转变,曾经富贵逼人的芙蓉变成了孤寂凄清的梨花。

“唯将旧物表深情”杨玉环托物寄情,即使在被如此残酷地对待后,她仍然不忘两人的誓言,坚信“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可见两心之相知和真挚。这段爱情也因此穿越了时空,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诗歌感情层层推进,先在现实中找,再到梦境中寻觅,最后只能到仙境中找。情感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中达到了高潮。尾联“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了全诗长恨的主题。

此段主要从扬玉环角度描述情深缘浅之恨,因而主要讲述的是杨贵妃在感情上的遗恨!当然杨妃之恨,也是唐玄宗之恨!

四、白居易之恨

为什么白居易要这样写李扬之间的感情,为什么他如此笃定两人之间一定是真情?

这要从白居易自身说起,白居易早年曾有一个初恋情人。他的《长相思》诗云:

……

妾居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

愿作远方猷,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长相思》是汉乐府旧曲,汉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比较典型的叙事诗,但唐代时文人创作乐府不再单纯类比汉乐府故事,更多的用来申诉自己的意愿。因而其中描述的情感都是比较真实的摹写。那么这位“十五即相识”的姑娘是谁呢?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怀湘灵,说明他思念的这个女子叫湘灵。这个名字在他诗中曾多次出现。

艳质,指女子艳美的姿质。“寒衾不可亲”指冰冷的被子令人难以入眠。对比上句“艳质”,可以看出来,作者是在思念两人曾经的温存。由此可见,湘灵不仅是他的恋人,也可以说是他事实上的妻子。两人之间可以说相爱甚深。

可是封建社会的礼教却限制着文人感情的自由发展,为了生存和事业,白居易选择了和自己门当户对的妻子。心中理想的爱人就成为了一生的遗憾

两人虽然分离了,但痛苦的思念之情却无法结束。元和六年,白居易四十岁时母亲去世,小女儿金銮子也在此年夭折。即使如此,他还是写下了《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远乡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丧母之痛和失女之悲,也未能使他忘却分别多年的恋人。可见曾在心中熊熊燃烧过的火焰是多么令人刻骨铭心,只能通过佛法来排解这种痛苦。大家知道白居易是一个一生虔诚的佛教徒,看来和这段恋情不无关系。

这种深刻的精神痛苦影响到了白居易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到其诗歌创作。正因为他自己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他的情感经验使他意识到两性情感中内心契合的重要性。这使他对于李扬之间的爱情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并未轻易否定,而是肯定并寄予同情,并通过诗歌将李扬爱情净化并升华,使之变得更纯洁、深挚、坚贞。其实这样的爱情正是对自己心中多年憾事的一种情感表达和渲泻。

当然,如果长恨歌仅仅只是一首爱情诗,恐怕也不能称其为一首了不起的诗歌。我们还应看到爱情主题背后的深层意蕴。

五、王朝之恨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认为李、扬的爱情是合理的,是正常的情欲,如果不影响到朝政,那爱情就是他们之间的私事,“六军”或任何别的代表正义的力量就没有理由来干涉他们之间的爱情,也不会造成杨妃之死的悲剧情节。

然而李隆基他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皇帝,因而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正是与爱情如影随形的政治恶果。

作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的儒家思想,一直主张“内圣外王”,希望君王通过内心修养,达到“内圣”境界,从而完成“外王”要求。却忽视了君主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封建君主在运用权力过程中,往往会掺杂进个人的品质或情欲。

当个人情欲膨胀时,天下之利益必然要受到损害。当然这个人情欲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李、扬之间的爱其实是合理的,不应抑制的,因为爱情融合了人类最深的原始*与最美好的人生理想为一体。唐玄宗深爱杨玉环,自然会为她做许多其实普通男人都会为自己爱的女人做的事,问题他不是普通男人,却在爱情中丧失了自我节制,因私损公就在所难免了。

白居易不像后世陋儒和普通肤浅的文人一样只执一端,而是把李、扬的浓烈爱情与贻误朝政结合在一起看,不偏向其中任何一方。把李扬爱情看作有机因果联系而不是孤立开来看。

如果说唐玄宗不遇到杨玉环,这样的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或者说有另一种可以制约封建君主的权力或机制,对他的行为有效规范,那么他们反而可以自由地享受深挚的爱情了。

所以说这是白居易的了不起之处,《长恨歌》是古代堆积如山的文学作品中,极少数不做清官良吏、圣明君主美梦的作品中的佼佼者,它的思想价值与意义正体现在这种超越之上。这是本诗要表达的第二个重点。

综上,《长恨歌》是李、扬爱情悲剧之恨,也是白居易个人感情的遗恨,更是封建君主制不得不正视的王朝之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